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组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II )卷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6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课文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通过阅读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过程】一、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质疑释疑,大胆发言。
3.读悟结合。
二、谈论话题:朗读精彩片断,从课文看“我眼中的汤姆·索亚”;学习梗概的写法。
1.总体⑴概梗主要写了汤姆·索亚哪几次探险?精彩片段主要写了哪一次?⑵课后题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梗概⑶开头两段主要介绍了哪两个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⑷第2段与汤姆·索亚最“臭味相投”的是谁?为什么?⑸第3段与哪里相照应?这两段矛盾吗?为什么?⑹第4段说明了什么?⑺第14段“震动”体现了什么?3.精彩片断⑻第1段主要描写人物的什么?表达了什么?⑼小镇的人们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⑽汤姆·索亚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⑾第5段贝琪的表现是怎样的?对于表现汤姆·索亚起什么作用?4.写法⑿你觉得梗概应该怎样写?5.谈论话题:说说你知道的汤姆·索亚的其它故事。
三、探究过程1.学生导入,明确目标2.小组合作,交流感悟谈论话题为朗读精彩片断,从课文看“我眼中的汤姆·索亚”;学习梗概的写法。
3.展示提升,探究问题4.拓展延伸,发散思维谈论话题:说说你知道的汤姆·索亚的其它故事。
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我眼中的汤姆·索亚”:⑴聪明爱动脑筋⑵富有同情心⑶乐观勇敢⑷足智多谋⑸顽皮⑹喜欢冒险⑺追求自由。
第十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学习本课生词,理解“臭味相投”“不务正业”“自由自在” “草木惊心”等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在教课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修养。
学习汤姆·索亚的优异质量,并启迪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意会。
【教课要点】1.在教课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修养;2.商讨解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异质量,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课难点】学习汤姆·索亚的优异质量,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课方法】合作、研究、沟通【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马克·吐温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汤姆·索亚历险记》有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
师小结:马克·吐温:美国风趣大师、小说家、有名演说家,美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人。
作品风格以风趣与嘲讽为主,既富于独到的个人机智与趣话,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解析。
代表作品有《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师指导学生沟通课前收集到的马克·吐温的资料。
2.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图片。
师解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布于 1876 年。
此中许多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自经历,包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
作者以其交口称赞的风趣与嘲讽以及对小孩心理世界的精美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
师小结: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知道了如安在荒岛求生,要英勇面对劫难,今天我们这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将会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我们来看看他都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历险呢。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而且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一)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儿,父母去世很早,包莉(lì)姨妈收养了他。
他喜欢冒险,总想找机会练练胆量。
一天,汤姆对一个也喜欢冒险的孩子哈克贝利·费恩说:“嘿!今晚你敢不敢和我一起去坟场走走?”“当然!”哈克不假思索地回答。
半夜,在通往坟场的路上,两个“志同道合”的男孩儿并肩走着。
路上黑乎乎的,不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一阵冷风吹来,吓得他俩毛骨悚(sǒng)然。
他们刚走到坟场边上,忽然看到几个模模糊糊的身影,提着一盏灯笼,往这边走来。
他们吓得赶紧躲到大树后面。
“瞧!”汤姆低声说,“那是什么?”“鬼火,是鬼火!真是吓死人了!”那几个身影慢慢走近了,原来是镇上的罗宾逊(xùn)大夫、乔(qiáo)和穆(mù)夫·波特。
他们是来盗墓(mù)的,三个人正在为钱发生争执(zhí)。
乔伸着拳头。
骂骂咧(liē)咧地朝大夫比画着,大夫突然出手将他打倒在地。
波特放下割绳子的刀子,向医生冲过去,两个人扭打了起来。
大夫猛地挣脱了波特,从地上捡起一块木板,一下子把波特打昏在地。
乔捡起刀子,出其不意地刺向大夫。
大夫摇摇晃晃地倒了下去,压在波特身上。
乔把刀子放在波特手上,然后四处张望了一下,离开了。
四周又安静了下来,汤姆和哈克撒开双腿,朝着镇子飞奔了起来。
他们不时惊慌地扭头往后看,好像有人在跟着他们似的。
终于到了镇上,两人靠在墙上直喘气。
“太恐怖(bù)了!”汤姆说,“咱们把它说出来吗?”“不行,咱们一定不能吱(zhī)声。
第 17 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学习目标: 1.培育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归纳内容重点的能力。
2.认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阅读作品的出色片段,激倡始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认识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色。
4.经过议论、摘抄或写心得领会的形式,展开沟通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在迅速阅读中培育掌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倡始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才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凄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怜悯。
今日,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善于使用风趣和嘲讽,对以后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广泛以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板书:马克·吐温美国作家)2.贪玩、盼望冒险,不喜爱被拘束,是每个孩子的本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本性获得充足发挥。
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如何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认识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梗概,谈谈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小说描绘了以汤姆· 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挣脱乏味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古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各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感觉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子夜到墓地去试胆子,亲眼目击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自由自在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易商讨小说。
1.你感觉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何?(从兴趣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沟通。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慧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表现了智慧、计策、正义、英勇以致领导才能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17《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章的大意。
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评估设计:1、目标1,课堂上通过浏览课文,同桌互说,指名交流,师生反馈来完成。
2、目标2的学习,通过细读、品读课文,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人物特点。
并且通过猜测梗概中相关部分内容、抓住梗概中不明之处,激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学习重点: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习难点: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2、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
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三、赏析精彩片断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一)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猜测小说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在学生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后,让学生简要说说小说的内容,并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感受小说的有趣。
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并且通过猜测梗概中相关部分内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重点: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四、学习过程: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
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组第17课《汤姆·索
亚历险记》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5分)
1.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汉字,组成词语。
xī
_______日_______沥熟_______休_______
_______望_______疏小_______脏_______
zhì
_______量_______序精_______诚_______
_______慧_______向根_______对_______
2. (10分)用成语替换句子中划线的语句。
①武警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仰着头,挺着胸脯,走过广场的主席台前。
_______
②老师的一席话,他真心实意地佩服。
_______
3. (8分)根据划横线的句子意思写出成语
①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离开大道,向荒野逃去。
_______
②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进入的孩子们对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
_______
③鲁滨孙希望能走遍天的边际,海的角落。
_______
④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
_______
4. (4分)形近字组词
洞_______ 铜_______
逃_______ 跳_______
5. (2分)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
A . 《诗经》《孙子兵法》《论语》《楚辞》
B .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C . 《西厢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
D . 《史记》《左传》《战国策》《老子》
6. (5分)缩句。
①汤姆·索亚是美国的彼得堡小镇上的一个淘气的机灵鬼。
②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索孩子这件事。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8分)
7. (13分)课外阅读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2)写天都峰“陡”的句子是?
(3)短文中的“啊、吗”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_______的心情
(4)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8.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迹
朱莉亚望着襁褓中的弟弟迈克,他躺在婴儿床里不住地哭,屋子里弥(mí ní)漫着一股药味。
爸爸
妈妈告诉朱莉亚,迈克病得很重。
她并不清楚迈克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弟弟不太高兴。
他老是哭,现在也是。
朱莉亚轻轻抚摸着弟弟的小脸,细声细语地说:“迈克,别哭了。
”迈克果然不哭了,盯着姐姐看,眼里闪着泪花。
她牵起他的小手,他满是汗水的手指求救般地抓住了她的一根指头,朱莉亚安慰地紧握了一下。
这时,她听到父母在隔壁房间说话。
朱莉亚虽然只有六岁,但她知道,当大人压低声音说话时,就是讨论重大事情。
朱莉亚很好奇,她亲了亲弟弟,踮(diǎn diān)起脚尖走到门边去。
“开刀太贵了,我们付不起。
我最近连账单都付不出来。
”这是父亲的声音。
母亲回答:“老天保佑,现在只能靠奇迹来救迈克了。
”
朱莉亚感到疑惑:“奇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弄一个来?”她跑进房间,从存钱罐里倒出了唯一的一块钱硬币,她要去买个奇迹给弟弟。
朱莉亚跑到对面超市,收银台前人们在排队付账。
好容易轮到她了,朱莉亚把那枚攥(zuàn z huàn)得热乎乎的硬币递过去。
收银员看见是个脸色红扑扑的小女孩,便弯下腰笑着问她:“小妹妹,你要买什么?”
“谢谢,我要买个奇迹。
”
“什么?对不起,你要买什么?”
“嗯,我弟弟病得很重,我……我要买个奇迹。
”
收银员一头雾水。
于是对周围的人说:“谁能帮助这个小孩?我们没卖过什么奇迹啊!”
一个穿着(zhuò zhē)体面的先生问:“你弟弟需要什么样的奇迹?”
“我不知道,爸爸妈妈说迈克病得很重,他需要。
”
穿着体面的先生弯下身,拉着朱莉亚的小手:“你有多少钱?”
朱莉亚说:“一块钱。
”
他拿起一块钱:“嗯,我想,现在一个奇迹大约就是这个价钱。
我们去看看你弟弟,也许我有你需要的那个奇迹。
”
几个月后,朱莉亚看着站在婴儿床上的弟弟在高兴地玩耍。
她的父母正和那位穿着体面的先生交谈,原来他是一位知名的神经外科医生。
朱莉亚的妈妈说:“大夫,我们还不知道手术费是谁付的,您说是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善心人士,他一定花了不少的钱。
”朱莉亚的妈妈一再要求大夫把医疗费的账单拿给她
看,好设法筹措钱来支付这笔费用。
大夫答应很快会把账单寄来。
几天后,朱莉亚一家终于收到了大夫寄来的信,打开一看是一张收费凭证单,上面写着:全部医疗费用我已经收下:“一块钱和一个小女孩的一颗爱心。
”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注音。
弥_______(míní)漫踮_______(diǎn diān)起
攥_______(zuàn zhuàn)得穿着_______(zhuòzhē)
(2)解释下面句子中搞笑的词语。
“朱莉亚把那枚攥得热乎乎的硬币递过去。
”这句话里的“热乎乎”有两层含义:
(3)朱莉亚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4)朱莉亚为什么要去买“奇迹”?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5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8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