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的课文,作者是黄奕波。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名峰”之一,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峰壁巨岩上,有“天都峰”三个大字。
峰顶有“试胆台”。
登峰顶观看日出是美景奇观之一。
课文以“爬天都峰”为题,重点不是写怎样爬,而是写爬天都峰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以及所感所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爬天都峰》是一篇关于勇气和毅力的课文,它描述了主人公“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的经历。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高度和陡峭程度都非常惊人,对于攀登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篇课文的背景信息包括黄山的天都峰和作者黄奕波的个人经历。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以其险峻、壮观而著名。
黄奕波是本课的作者,他通过这篇课文,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与读者分享,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此外,这篇课文还涉及到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
通过主人公“我”和爸爸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我”在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不自信,以及受到鼓舞后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这篇课文所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总的来说,《爬天都峰》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勇气、毅力和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图文讲解+练习17、爬天都峰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4、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5、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6、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7、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8、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9、“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0、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批注一、背景概述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是一篇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散文,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本文的批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提供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语句供读者赏析。
二、逐段批注1. 段落一:此段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批注建议: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值得细细品味。
2. 段落二:此段通过描写夏天的炎热与宁静,表现出季节的多样性。
批注提示:此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加凸显了夏季的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夏季的魅力。
3. 段落三:此段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批注领悟: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
4. 段落四:此段通过对冬天的描绘,表现出季节的静谧与沉稳。
批注体验: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冬天比作安静的老人,形象生动,引人深思。
5. 词汇注解:课文中一些生僻的词汇,如“盎然”、“萧瑟”等,需要加以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三、主题剖析本文通过四季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对不同季节特点的描绘,展示了季节的多样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四季的特点。
这些特点也寓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如春天的生机勃勃代表着新生与希望,夏天的炎热与宁静代表着生活的丰富多彩,秋天的丰收代表着努力与成果,冬天的静谧与沉稳代表着忍耐与积淀。
这些哲理不仅适用于四季,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
四、写作风格与技巧分析本文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四季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比喻等,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此外,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注重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写作技巧的应用,使得本文成为一篇优秀的散文。
五、个人感悟与总结通过阅读与赏析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长城课文《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
作品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现整理分享原文、段落大意及长城资料。
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段落大意】《长城》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城的概貌。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长城的构造。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指出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长城资料】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原文我打獵回來,走在林蔭路上。
獵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麼野物。
鳳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白樺樹。
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
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裏掉下來的。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它紮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
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
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鬥。
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麼龐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獵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麼大的勇氣,慢慢地,慢慢地向後退。
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知識點**【字詞學習】**字:跑、嗅、拍、嫩、愣、喚詞:打獵、搖撼、搖撼、絨毛、鋒利、身軀、拯救、搏鬥、勇氣**【重點句子】**1.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
我順著林陰路望去,看見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
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裏掉下來的。
2.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它紮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
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
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鬥。
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麼龐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4.獵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麼大的勇氣,慢慢地,慢慢地向後退。
**【主要內容】**《麻雀》主要說明了老麻雀的母愛。
老麻雀不管自己危險不危險,還是有一種力量讓它勇敢地落在小麻雀面前保護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我回来打猎,走在林荫路上,猎狗在我前面奔跑。
突然,猎狗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兽。
XXX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XXX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风猛烈地摇晃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XXX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显然是刚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紧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但是由于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但它不能安全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想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于是慢慢地向后退。
练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梧桐树麻雀呼唤死亡小鸟搏斗二、组词。
绒毛博斗语言3.挽救,使之幸免。
——拯救改写后的文章:诚实、勇敢、努力、拼搏是每个人成功的关键。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麻雀》出自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以新颖的构思精炼,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事故,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wo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知识点**【字词学习】**字:跑、嗅、拍、嫩、愣、唤词:打猎、摇撼、摇撼、绒毛、锋利、身躯、拯救、搏斗、勇气**【重点句子】**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爬天都峰》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黄奕波。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本文概要】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黄山是我国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
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
(课件出示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的天都峰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3)《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
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
(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
原文:
17.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四年级17课爬天都峰课文
《爬天都峰》是四年级第17课的课文。
爬天都峰是一次户外活动,我们班同学都非常期待。
天都峰是我们城市的一个著名景点,山势险峻,被誉为“天梯”。
我们班一共有30个同学,老师带领我们出发了。
早上八点,我们集合在学校门口,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瓶水和一些食物,还有防晒霜和帽子,提醒我们要做好准备。
我们穿上运动鞋,整齐地排列队伍,开始了征程。
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唱着歌,走过了一片片绿树。
山路蜿蜒曲折,有时很陡峭,我们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有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小动物,比如松鼠和野兔,它们跳来跳去,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
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美景,还有远处的大海。
我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
下山的路程比上山更加艰难,因为我们的腿已经有些酸痛,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
我们鼓励着彼此,慢慢地下山。
最后,我们胜利地回到了学校。
这次爬天都峰的活动让我们收获了很多。
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互
相帮助;我们也学会了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这次活动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也增强了我们的毅力和勇气。
爬天都峰的经历让我们铭记于心,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攀登到人生的巅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
峰生字注音组词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生字注音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生字注音组词
本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本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哩:在山上哩!还没来哩!
级:石级年级高级低级上级等级
链:铁链项链链接锁链手表链
颤:发颤颤抖颤动颤音颤颤悠悠
攀:攀登攀岩攀扯攀谈攀亲道故-
猴:猴子猴头猴戏猴年马月
鲫:鲫鱼过江之鲫
念:念头思念想念念小学念念不忘
辫:辫子小辫儿麻花辫扎辫子
呵:呵斥呵责呵气笑呵呵
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古诗两首生字注音组词
shǒu首(首先)(回首)(自首)(首长)
cǎi采(采用)(采花)(开采)(采风)
w无(无心)(无用)(无声)(无关)
sh树(大树)(树叶)(树林)(树木)
i爱(可爱)(爱心)(爱国)(相爱)
jiān尖(尖尖)(尖叫)(尖细)(刀尖)
jiǎo角(尖角)(豆角)(直角)(口角)
ju角(主角)(角色)(冰山一角)
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明天要远足生字注音组词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明天要远足生字注音组词
本文通过描写小朋友因为想到第二天要远足而难以入睡,盼望天明的情景,反映了小朋友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远足的向往之情。
ci 才(人才)(天才)(才干)(才华)
mnɡ 明(明天)(明白(明日)
tnɡ 同(合同)(共同)(同学)(一同)
xu 学(放学)(同学)(学会)(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茅阳第一小学四(3)班刘丽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长城起始地图、长城的图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气氛渲染:播放“长城——谭晶”)
一、检查预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怎样的?
2、每年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长城有关的资料。
(出示中外游客爬长城等图片资料)
3、出示国外领导人游览长城后,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
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4、听了这些赞美之词后,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一起来学习第17课长城,请听课文范读。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
(3)、理解长龙的比喻。
(4)、出示长城的起始地图: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
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2)、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理解下列词语:
条石、城砖、高大、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4)、出示图片理解长城近景的结构,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过度:假如你登上了长城,你会想起什么?
4、长城之旅的终点站——“遥想当年”
(1)、指名朗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2)、体会“两三千斤重、无数的、无数的、步一步”所蕴含的意思。
(3)、想象一下,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修筑的?
(4)、齐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并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想)。
(5)、体会“站、踏、扶”与“想”的关系。
(6)、指名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7)、理解“多少……才”的含义。
(8)、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齐读第3自然段。
5、有气势地读第4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1)、学生说说奇迹的原因。
(2)、这段话向我们说明了长城的什么?
四、课文升华
1、结合下列提示语或你收集到的资料,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小组讨论,再作交流)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修筑、条石、陡峭、山岭、气魄雄伟、奇迹
2、谈谈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看:长
近看:高达坚固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