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社区糖尿病俱乐部方式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02.63 KB
- 文档页数:3
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对26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通过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变比较。
结果:社区糖尿病患者綜合防治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展,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医药费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资料及方法吉林省永吉县2001~2005年本区内常住居民,严格按照1999年WHO、IDF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积极参加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者262例。
本组年龄38~68岁,平均53.27±7.58岁;男147例(56.1%),女115例(43.9%);在婚251例(95.8%),不在婚11例(4.2%);文化程度:小学19例(7.3%),中学125例(47.7%),大学及以上118例(45%);在职111例(42.4%),不在职151例(57.6%)。
建立健康档案:采用自身对照实验方法,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验前后对262例患者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测试,进行生活方式、生活行为改变比较,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比较,体征以及疗效进行比较。
在社区内发放健康手册,开展健康宣传专栏,设立健康教育橱窗,固定宣传场地,每季度进行1次,在社区中心播放慢病防治录像,向群众普及基本知识,尽量做到人人知晓。
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每半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1次评估。
开展糖尿病防治基础知识教育和心理治疗,每个月上系列讲座辅导1次,将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集中在一起,举行医学知识讲座,系统讲解疾病的发病、危害、防治手段,怎样合理用药及调整生活方式,具体行为干预,指导生活。
分组讨论、小组及会的经验交流、集体行为咨询、一对一指导等,第1周不少于5次,第2~4周每周不少于1次,第2个月以后每月不少于2次。
工作人员与患者共同分析不良的自身行为,制订量化饮食疗法、量化运动等行为计划,调整患者心理,合理用药以及自我监测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治病心态。
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干预和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干预后的效果评价。
方法:2014年4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给予以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知识需求,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制定健康指导方案,进行综合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予以比较和评估。
结果:试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血糖控制较对照组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给予健康指导,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guidance on the patients with the community diabetes. Methods:In this community 100 diabet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by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nd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one with 5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diabetic care,and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diabetic care,the scheme of the health guidance was de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ch was intervened comprehensivel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ulture,knowledge requirement and cognition of the disease. Then the effect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ssessed after 6 months intervention. Results:The mastered degree of the diabetic knowledge was higher and blood sugar control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tween two group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When carrying out the routine nursing for the diabetic patients,the scheme is made for the health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 of the patients,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progression.KEY WORDS diabetes;nursing;health guidance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
糖尿病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医院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
方法通过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加强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对社区DM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疗法、遵医用药等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院康复护理可提高DM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标签:糖尿病;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效果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医院康复护理作用日益突出。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大多都长期要在社区中治疗和控制,加强康复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现将我们对社区DM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一些做法和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接受医疗服务的74例的DM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2.1±4.6)岁;均符合1999年我国糖尿病学诊治标准[1],无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
病程1~10年。
1.2 方法1.2.1 定期體检,建立档案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及心肺功能,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心理、运动、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并记录入档。
1.2.2 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为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疗法、疾病监测、并发症的防治、自我护理技术。
教育方法以集体授课为主,聘请糖尿病专科门诊的医生、全科护士授课、放VCD宣传片,并组织交讨论,每月1次,同时根据个体状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发放《糖尿病基本知识》、上门指导交谈,通过电话解答问题等。
1.2.3 上门护理①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指导患者疏泄情绪、自我放松、自我调节,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和悲观失望,提高其自信心。
②生活起居护理指导:要求患者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避免劳累,避免熬夜,督促其每晚临睡前坚持用热温水泡脚。
糖尿病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方法: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知识宣教,观察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强化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良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综合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18-02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且为终身性慢性疾病,若长期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
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患者在自己家中注重控制血糖,为此本文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社区护理综合干预措施,收到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社区医院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49.3±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to糖尿病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排除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疾病。
按照患者意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社区护理综合干预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知识宣教。
其中糖尿病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包括:1.2.1 建立患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生活习惯、用药过敏史、家庭病史、病情进展、用药情况,每月体检记录等相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档案,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干预管理。
1.2.2 定期随访。
指导患者每月定期到院随访,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测量体重、血糖、尿糖等指标,并询问患者日常习惯改善情况,包括饮食、起居作息、运动及用药情况。
1.2.3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