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观课量表精品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5
全新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优选
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1 / 15doc 可编辑
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好,1分。
2 / 15doc 可编辑
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3 / 15doc 可编辑
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4 / 15doc 可编辑
5 / 15doc 可编辑
6 / 15doc 可编辑
7 / 15doc 可编辑
课堂教学观察表四(资源应用)
8 / 15doc 可编辑
9 / 15doc 可编辑
10 / 15doc 可编辑
11 / 15doc 可编辑
12 / 15doc 可编辑
课堂教学观察表五(学生活动记录表)
13 / 15doc 可编辑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
14 / 15doc 可编辑
15 / 15doc 可编辑。
小学教学观课量表小学教学观课量表观课人:学校:观课日期:观课内容及目标: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课堂活动及方法:教学组织与教师操作:教学资源与学生参与情况:思维导向与教学方式:评价与反思:观课人签名:日期:正确与否:小学教学观课量表观课人:学校:观课日期:观课内容及目标:本次观课的内容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本次课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活动、知识传授和练习巩固,时间分配如下:- 导入活动:10分钟- 知识传授:20分钟- 练习巩固:20分钟课堂活动及方法:教师采用了多种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法,如:- 导入活动: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计算简单的加法题来获取分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知识传授: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相检查和讨论。
教学组织与教师操作: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操作方面做得很好。
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布置任务时,教师清晰明了地向学生传达任务要求,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教师在课堂引导中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提问、演示和示范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与学生参与情况:教师使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幻灯片、教学卡片和计算器等。
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观察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与讨论,并且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也很好地展示出来,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答问题。
思维导向与教学方式:本次观课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教师采用了“由简到难”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时,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和数据分析归因、描述。
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教学策略、研究形式、研究方法指导、强化训练和拓展延伸等,每一个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的解决。
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针对学生的研究兴趣、行为和研究效果的观察和记录。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研究的最终结果,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因此,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是走出校本教研的关键一步。
以下是一组课例研究的“课堂观察量表”,主要包括学生活动等级量表,观察内容包括学生研究兴趣、情绪、参与度、对教师态度、自主研究能力、合作研究能力、思考深度、质疑能力、应用能力和反思能力等方面。
这些观察内容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指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时间:__________。
观察者资料:姓名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 教龄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视角得分: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研究前是否就研究目标、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有效调控研究气氛。
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7.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研究主题的深入思考。
“小数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量表小数的意义”观察量表(三)《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50-51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教学设想: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再次基础上,课前让学生进行复习。
在课堂上通过练习题进行新知的教学,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在学习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小组探究,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通过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利用米尺和面积图研究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感悟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2、认识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3、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三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课前也带领大家根据学案复习了小数的知识,并要求大家把你写的小数进行了分类。
下面请同学们给同桌读一读你写的分数和小数,并互相说一说分类结果课件出示学案内容一.复习导入(出示一位学生的分类结果)师: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你把这些小数分成了几类?生:三类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的是一类,小数点后面是两位的是一类,小数点后面三位的是一类师:你们分的和他一样吗?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板书补充数位顺序表)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那小数部分只有两位的小数呢?生:两位小数师:三位的呢?生:三位小数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二、新授(一)认识一位小数1、出示尺子图师:看这幅图,你是怎样填的?生:分数:1/10米,小数:0.1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察者资料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记录学生表现评分备注1. 课前有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 52.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昂? 53. 有否倾听老师的讲课,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54. 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45.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56.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47.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48.学习中,能否对师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5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510. 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511.12.评价与建议在梅老师的这节课上,学生活动积极进取,良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生学习主动,对课程很感兴趣,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必须把握好:一是吵闹的东西必须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
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注:评分为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课堂观察量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察者资料梁帅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观察记录视角评分备注1. 能否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52. 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54. 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否合理,效果怎么样?55. 是否指导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有效?56. 是否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评价? 57. 能否通过恰当问题(如评价等)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58. 媒体(板书, 课件等)呈现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49. 教态是否自然,沉稳、愉快? 510. 教学机智表现如何 511.12.评价与建议梅老师个人教学素质很棒,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适合新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