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检查项目和检查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临床观察及护理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现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保护•研究结论与展望引言0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残余肾功能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保护残余肾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临床观察及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研究背景及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变化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研究目的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其残余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包括尿量、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措施,观察其对于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现状02残余肾功能定义残余肾功能是指尿毒症患者在进行透析前,尚存留的部分肾功能。
残余肾功能的重要性残余肾功能对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可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稳态,提高生活质量。
残余肾功能的定义及重要性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普遍存在下降现象。
原因分析主要原因为长期的慢性肾脏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可逆性损伤,以及透析过程中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恶化,导致残余肾功能逐渐降低。
疾病因素透析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透析过程中可能由于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血流量不足、透析液质量差等原因导致肾脏进一步受损。
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生活方式因素均可影响残余肾功能的状况。
03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因素0201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03观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肾功能指标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张伟文;何援军;金劼;潘晓红;俞敏【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06(008)002【摘要】1994年Stenvinkel等提出了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论述了尿毒症患者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病死率之问的关系。
通过近年的研究,发现了尿毒症患者更多存在的是一种微炎症状态。
故作者探讨的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147)【作者】张伟文;何援军;金劼;潘晓红;俞敏【作者单位】324004,浙江省衢化医院肾内科;324004,浙江省衢化医院肾内科;324004,浙江省衢化医院肾内科;324004,浙江省衢化医院肾内科;324004,浙江省衢化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外周血MCP-1、TNF-α、IL-6和hs-CRP水平对血管通路功能的影响 [J], 周丹;张芃;张照英;安艳红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cTnT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 冯艳翠;谭晓军;黄纪文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清中IL-8、IL-17、1L-1β和hs-CRP 水平的关系 [J], 徐红岩;李晓丽;冯天杰;王姝婧;王霞;张晓丽;赵淑霞;李新梅4.血清Cys-C、hs-CRP水平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预后影响分析[J], 李君;丁一捷;陈少博5.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Hcy、MPO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J], 袁志娟;程志强;高会文;吕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跟骨骨量测定与相关检查指标分析摘要目的对34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跟骨骨密度情况以及相关实验室、影像学结果,治疗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对3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组)以及204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骨密度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再分别按年龄段分中青年组(年龄≤ 60岁)及老年组(年龄>60岁)。
记录两组的年龄、性别及透析人群的基础病、透析年限、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异位钙化、用药情况(钙剂、活性维生素 D 3)等。
采用美国Sahara超声骨密度仪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跟骨骨密度等指标。
结果①中青年透析组跟骨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中青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老年透析组与老年对照组骨密度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透析组与中青年对照组骨密度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所有透析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钙、iPTH、碱性磷酸酶水平、营养状况(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用药情况(钙剂、活性维生素 D 3)、是否血滤、是否糖尿病等无相关性。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0.018,P=0.00060岁)。
1. 2研究方法作者单位:528463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刘月强);广东省1. 2. 1记录一般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人民医院(徐丽霞)原发病、透析年限、用药情况、是否血液滤过、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情况。
1. 2. 2跟骨骨密度测定以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Sahara超声骨密度仪测量所有样本的跟骨骨密度,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骨密度情况。
跟骨超声定量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诊断标准一致,采用1994年WHO推荐的T评分法,用标准差单位(SD)表示,T值≤ -2.5 SD为骨质疏松,-2.5~-1.0 SD 为骨量减少,≥ -1.0 SD为骨量正常。
1. 2. 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收集研究对象血清钙、磷、iPTH、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光、CT、MR、超声检查,存在钙化结果的均列为阳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相关检查及其意义
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丧失,出现相应并发症状,所以行相关检查对患者病情了解,如贫血情况,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电解质紊乱情况,甲状旁腺素水平等等,对指导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因尿毒症患者分泌促红素不足,出现肾性贫血,所以定期血常规对了解患者贫血情况有直接意义,指导我们适当调整促红素、铁剂等造血药物。
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
2、肾功能、血电解质因尿毒症肾功能丧失出现毒素堆积,电解质紊乱,所以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对了解血透充分性,对血磷、血钙、血钾、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所了解,指导我们适当调整透析方案,是否加用降磷药物、补充白蛋白等等。
3、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因肾功能丧失后不能合成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低继发血钙水平低,从而诱发甲状旁腺素分泌,甲状旁腺素水平过高骨代谢异常,出现高转换型骨病,即所说的肾性骨病,常见症状:骨痛,肌无力,骨骼畸形,皮肤瘙痒等,了解PTH水平高低知道我们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用量,调整透析方案等等。
4、乙肝、丙肝、梅毒、HIV等传染病因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是血液感染和血液传播的高危人群,所以定期复查相关传染病指标,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也是我们患者对自己对其他患者负责所要求的。
5、心脏彩超胸片血脂等,尿毒症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患病多年的患者多有尿毒症心脏病,心包积液,所以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和胸片对了解心脏大小、射血功能、瓣膜、心包等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