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窑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565.50 KB
- 文档页数:32
耐火砖竖窑的结构包括哪些,形状有几种?
(1)耐火砖竖窑的结构:窑体、加料装置、密封装置、汽化冷却装置、卸料装置及通风装置等。
(2)窑体的形状:对物料在窑内的运动和气流在窑内的分布无疑都有重要影响。
保证窑内物料的均匀下沉和顺行,并使气流沿窑截面均匀分布,是对竖窑体形状的基本要求,其形状大致有以下几种:1)直筒形:即上下内径相同的圆筒形,这种类型适用于煅烧各种耐火原料。
这种竖窑结构简单、坚固,有利于物料顺行和均匀下沉,且砌筑方便。
但物料在窑内自上而下运动时,一旦烧结,体积便会收缩,使其与窑壁闻形成环形缝隙,造成窑周边的阻力比窑中间的要小;同时,物料在贴近窑衬处的堆积密度也较中部疏松,从而使竖窑同一断面通风不均,以致物料煅烧不均。
2)煅烧带内径收缩的圆筒形竖窑:为克服上述缺点,可将煅烧带内径略加收缩,这样可减少物料与窑壁之间的缝隙,从而使气体沿窑截面较为均匀分布。
对使用汽化冷却炉壁的竖窑,还可使周边物料在下沉过程中有可能向内翻动,从而改善物料的煅烧条件,减少欠烧品。
3)哑铃形竖窑:为了扩大窑的容积常采用预热带和冷却带扩大的哑铃形截面。
4)矩形竖窑:以重油与煤气为燃料的竖窑。
由于圆形截面受火焰穿透深度的限制,窑容积不能太大。
因此,设计大容积重油、煤气和外火箱竖窑时,需采用矩形截面,其容积范围:白
云石、镁石、粘土及高铝原料竖窑,容积都大于50m^3;石灰竖窑容积大于100m^3。
立窑结构与建造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立窑结构与建造原理。
你看啊,立窑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大的容器,它可是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呢!想象一下,立窑就像是一个坚固的大房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房间”和“通道”。
先来说说立窑的外壳吧,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呀!就像是人的皮肤一样,保护着里面的一切。
比如咱建房子,那墙壁不得结实呀,立窑的外壳也是这个道理!这不,上次我看到一个立窑,那外壳坚固得很呢,让人特别有安全感。
再讲讲里面的那些结构,有各种不同的部分协同工作。
好比是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
比如说那个卸料装置,它就像是个勤劳的搬运工,把生产好的东西给运出来,多厉害呀!我朋友之前就参与过一个立窑的建造,他说那卸料装置的设计可精妙了,运作起来超顺畅。
还有那通风系统,哇,那可太关键了!这就好比人呼吸一样重要呢。
没有良好的通风,立窑怎么能高效工作呢?咱呼吸不顺畅还难受呢,立窑也是一样啊!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立窑,人家那通风设计得太棒了,整个立窑都感觉充满了活力。
建造立窑可不简单呀,就像盖一栋高楼大厦,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
从选择材料到设计结构,再到施工安装,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这可不是随便就能搞定的事情,得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才行呢!那为什么要这么精心呢?你想想啊,如果建造不好,以后出问题怎么办?生产受影响,那损失可就大啦!
我觉得啊,立窑结构与建造原理真的是特别神奇又有趣的东西!它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努力,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好好去了解它,掌握它的奥秘,让它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节能型石灰立窑的设计特点字体大小:大- 中- 小yafugaiye 发表于10-06-07 15:57 阅读(287) 评论(0) 分类:(一) 窑型结构科学合理。
窑型就是指窑内胆的结构形式。
全国各地窑型多种差别很大,主要有梭型、棒锤型、坛型、园锥型等等。
梭型、坛型的窑炉,其有效高度不够,特别是矮坛型的窑,它们的容积较大,因是明火操作,热量从窑口大量损失,虽然直径都很大,但通风不能满足。
棒锤型和园锥型窑炉,它们的最大直径与有效高度之比较大,可能造成风压不够,同时由于最大直径与上窑口直径之比太小,使窑内石料滚动变化情况不良,物料在窑内停留时间过长且不均匀,操作不易控制。
而节能型普立窑的窑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了我国南北方石灰立窑优点,通过科学论证和理论计算,采用的花瓶形窑型更完善,更合理,从而达到科学煅烧石灰的目的。
所谓花瓶形即上部是由一个正截园弧曲线锥形,下部是一个正截倒园弧曲线锥形,与中间0.5至1米长的直园筒形过渡相连接而成。
把窑分为预热带、煅烧带和冷却带。
预热带为一段正截园弧曲线锥形。
煅烧带在预热带下面,半个直园筒形上面。
下面半个直园筒形和倒园弧曲线锥形为冷却带。
上下园弧曲线锥度,是根据有关通过热工计算,并借鉴实践经验而确定的。
预热带园弧曲线锥形自上而下逐渐扩大,促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作向外翻滚运动,既有利于物料均匀下降,又使横断面积不断增大,有利于气体和物料之间的热交换进行,充分发挥气流对石料的预热过程,减少了热量的损耗,预热带的直径变化,既适应物料下沉受热体积膨胀的特性,又适应气体上升随着温度下降而发生体积缩小的状况,使上下气流速度趋于一致,物料可以获得理想的预热效果。
煅烧带的横断面也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气流速度随着横断面不断增大而相应降低,延长了气流在煅烧带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总的传热系数,有利于气体和物料间热交换过程的充分进行。
煅烧带断面向下逐渐扩大,减少了物料的堆积密度,加大了物料问的空隙,降低了通风阻力,通风效果获得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热能的利用,加速了石灰石的煅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煤耗。
石灰石三种竖窑优劣点详解!一、并流蓄热式竖窑目前国外用于煅烧细粒石灰的竖窑主要窑型为瑞士麦尔兹窑炉公司设计建造的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该窑用于煅烧20~40mm小粒度石灰石,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我国石灰石矿许多丢弃的细粒石灰石,为我国石灰石矿的资源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1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的主要特点(1)石灰煅烧均匀,活性度好。
在供给合格石灰石和燃料的前提下,活性石灰的活性度达到350mL,残余CO2气体含量低,一般不超过2.5%,且不产生过烧石灰。
(2)热效率高。
用于石灰石分解耗热量占总耗热量的百分比在各类窑形中为最高,一般可达83%以上,单位产品耗热量低,一般在3555~3764kJ/kg之间波动。
(3)相比回转窑,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低。
(4)排出的烟气温度低,一般为70~130℃,易于净化除尘处理,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能够煅烧20~40mm小粒度石灰石,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废弃的石灰石资源。
2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的工艺过程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有两个窑身,窑身的上部有换向系统,用于交替轮换使用两个窑身,在窑身煅烧带的下部设有彼此连通的通道。
煤粉喷枪安装在预热带,并埋设在石灰石中。
生产操作时,每隔12min变换1次窑身功能,即每个窑身每隔1个周期加热1次。
采用单斗提升机向竖窑加料,每变换1次窑身,单斗提升机向两个窑身分别加入1斗石灰石。
单斗提升机前设有带电子秤的称量料斗,以便精确称量每斗石灰石。
采用罗茨鼓风机交替从两个窑身上部送入煤粉,通过喷枪将煤粉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窑的断面上。
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燃烧用的空气从竖窑顶部送入窑内,经预热带进入煅烧带与煤粉混合,使煤粉在煅烧带内燃烧,火焰与物料并流使物料得以煅烧。
在煅烧带将石灰石煅烧后产生的废气,通过两个窑身的连接通道进入另一个窑身,与装入的石灰石料流相反向上流动,预热了另一个窑身内的石灰石。
煅烧完的石灰由窑身下部的卸料装置卸出,进入下部的卸料料斗。
由于竖窑窑内压力很高,这些料斗均采用液压操作的闸板密封。
土立窑的标准1. 建造材料土立窑的建造材料主要包括粘土、砖块、水泥、木材等。
其中,粘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于制作窑身和窑顶;砖块主要用于砌筑窑炉内部,形成烧制陶器的空间;水泥和木材则用于固定和支撑窑体结构。
2. 结构设计土立窑的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 稳定性:窑体应稳定,防止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崩塌。
* 耐火性:窑体应使用耐火材料,以确保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不损坏。
* 可控性:结构设计应易于控制温度和湿度,以获得高质量的陶器。
* 功能性: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和运输通道。
3. 施工工艺土立窑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窑体:使用粘土制作窑身和窑顶,并进行晾晒和修整。
* 砌筑窑炉:使用砖块砌筑窑炉内部,形成烧制陶器的空间。
* 固定与支撑:使用水泥和木材固定和支撑窑体结构,确保其稳定性和耐火性。
* 安装设备:安装烧制设备、通风设备等,以确保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
* 调试与使用:进行调试后,方可投入使用。
4. 质量标准土立窑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外观质量:窑体外观应规整、美观,无明显缺陷。
* 尺寸精度:窑体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 耐火性能:窑体的耐火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能够在高温下稳定烧制陶器。
* 使用性能:窑炉内部空间适宜,易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烧制出的陶器质量应符合要求。
5. 安全标准土立窑的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结构安全:窑体结构应稳定,防止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崩塌。
* 防火安全:窑体使用的材料应符合防火要求,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水泥立窑整合过程水泥立窑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石灰石的煅烧和水泥熟料的生产。
本文将介绍水泥立窑的整合过程,包括立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整合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水泥立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水泥立窑通常由筒体、燃烧设备、烟气处理设备、冷却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筒体是立窑的主体部分,通常为圆筒形,内部设有多层可移动的砖衬。
燃烧设备主要包括燃烧器和风机,用于提供燃料和气流以实现石灰石的煅烧。
烟气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净化和处理立窑产生的烟气,以达到环保要求。
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熟料,通常采用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
电气控制系统对整个立窑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水泥立窑的工作原理是将石灰石和燃料一起进入立窑,通过高温煅烧使石灰石分解,生成熟料。
燃烧设备提供燃料和气流,使石灰石在立窑内达到高温。
石灰石经过煅烧后,产生的熟料经过冷却装置冷却后,成为水泥的主要原料。
1. 设计和选址:水泥立窑整合过程的第一步是进行设计和选址。
设计需要考虑到生产能力、节能环保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址。
2. 设备采购和安装:整合过程中需要采购和安装水泥立窑所需的各种设备,包括筒体、燃烧设备、烟气处理设备、冷却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等。
安装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 调试和试生产: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和试生产。
通过调试和试生产可以检验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泥立窑的正常运行。
4. 运行和维护:水泥立窑整合完成后,需要进行日常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和更换磨损部件等。
三、水泥立窑整合过程的注意事项1. 设备选择:在整合过程中要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并考虑设备的性能和价格等因素,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2. 环保要求:水泥立窑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环保要求,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前言我国立窑水泥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期,前两个高峰期是在50和60年代,为两次全国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需要;第三个高峰期是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证明,立窑水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并将继续做贡献。
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是我国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方向,现代化立窑是我国水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集团的崛起和现代化立窑企业经济规模化、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它对调整我国水泥结构,淘汰落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先进的机立窑向现代化立窑发展,落后的机立窑加快淘汰步伐是必然趋势。
机立窑水泥的发展不是量的扩张,主要是质的提高,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通过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和科学的管理,使有条件的立窑逐步迈向现代化立窑,乃至更高的现代化集团。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机立窑水泥的防尘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立窑厂粉尘大、环保差、污染重,其根源不是立窑本身,而是对环保不重视。
总而言之,为使机立窑较快的迈向现代化,首先要使产品质量优,其次要大幅度降低能耗、节约资源、能源、保护好环境、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这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使立窑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壮大。
机立窑传动装置技术改造1.机立窑布料器传动装置的改进原布料器存在的问题:(1)蜗轮减速器故障率较高,出现故障,全车间停产,排除故障时一间在6h以上;(2)蜗轮减速器造价高,一付铜蜗轮、蜗杆,采购价在4000元以上;(3)易损件使用周期短,一只蜗杆正常使用仅为5个月左右,蜗轮为8个月。
改进的方法为:采用圆弧曲面伞齿轮传动,为了防止在传动过程中易被粉尘侵蚀,且润滑不良。
将大齿轮齿面改为向下与小齿轮啮合。
这样的话不但造价便宜,使用寿命延长。
而且维修方便,结构紧凑,故障率下降百分之30到40。
2.机立窑布料系统的改进具体故障表现为:1)蜗轮减速器上端盖螺栓松动,密封失效;下端盖密封圈受高温气流腐蚀,老化加快,造成机箱内润滑油顺空心输出轴流出,加上周围粉尘浓度大,1副新的蜗轮蜗杆使用小到2个月就要更换。
环形套筒石灰竖窑技术特点环形套筒竖窑是上世纪60年代初德国贝肯巴赫公司发明的,与瑞士麦尔兹双膛竖窑同属世界上先进的窑型,至今已在全世界建有300多座。
我国自梅山钢厂第一次引进并建成投产一座500t/d环形套筒竖窑以来,马钢、首钢、本钢、济钢、淮钢等相继建成投产了十余座环形套筒竖窑。
环形套筒竖窑由砌有耐火材料的窑壳和分为上、下两段的内套筒组成,窑壳与内套筒同心布置,物料位于窑体和内套筒的环形空间以利于气流穿透,故称为环形套筒竖窑。
下内套筒位于竖窑下部,结构为双层钢壳形成环隙,环隙内通空气冷却,其内外侧砌耐火内衬。
上内套筒悬挂在窑顶部。
上内套筒主要是将高温废气抽出用于预热喷射空气;下内套筒主要用于产生循环气流,形成并流煅烧,同时起到保证气流均匀分布的作用。
环形套筒竖窑一般设有两层燃烧室,每层燃烧室数目的大小为3~6个,燃烧室通过用耐火材料砌筑的拱桥与内套筒相联。
环形套筒竖窑从上到下可分为预热带、上部逆流煅烧带、中部逆流煅烧带、下部并流煅烧带和冷却带,核心部位是下部并流煅烧带,石灰最终在此带内烧成,保证了能够煅烧出优质活性石灰。
1、环形套筒竖窑的主要特点:1.1 整个窑体为负压操作,检查、维修、维护便利,且环保条件和劳动条件好。
1.2作业率高。
年作业率可达98%以上,平均5年左右中修一次。
1.3 适用燃料范围宽,可使用发热值在1600kCal/Nm3以上的低热值煤气,且煤气压力为15kPa左右的常规压力。
1.4窑体设备简单,绝大部分设备可在国内制造。
需引进的关键设备重量仅数吨,主要是烧嘴系统和下拱桥部分耐火材料。
1.5能耗较低。
采用冷却气热量回输、废气换热等多种形式回收热量,热耗较低,一般在950kCal/kg石灰,大大低于回转窑、焦炭竖窑、普通气烧竖窑等窑型。
窑体部分的电耗一般在25~28kWh/t石灰。
2.环形套筒竖窑的主要组成系统:原料系统、竖窑系统、成品系统和必要的公用辅助设施。
2.1原料系统:原料系统由原料堆场、胶带输送机、原料筛分设备、窑前供料仓、振动给料机等部分组成。
钢结构节能型机械化石灰立窑的建设与生产实践一、钢结构机械化立窑的结构及运行原理钢结构节能型机械化石灰立窑由窑体、承重窑圈、卸灰装置、送风装置、送料装置、运送成品装置等组成,4座窑为一组。
窑体外径5.824米,总高度34米,有效高度7.5米,卸灰设备高度为+5.5米,窑上操作面高度26米.窑内主要尺寸为:窑上加料口直径2.2米,最大直径4.43米,窑下卸灰口直径2米,石灰窑有效容积180M3.窑体9的内胆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等分形结构,不等分形结构的内胆上部设有窑护圈4。
窑体9内,由内向外,设置有内衬层10,保温层8,隔热层7,窑体的外壳全部用钢板焊接组成。
内衬层10,分段用耐火材料浇铸,用金属铆固件铆固。
钢板外层与们位于窑体下部的承重圈20固定连接为一体,承重窑圈20与基础固定。
窑体9的下部,安装有炉排11。
运送成品装置,由卸灰装置、传送皮带17组成。
卸灰装置们于窑体9的下端外部,由卸灰机13和卸灰仓组成。
卸灰仓和斗仓提升机构成,分为一段卸灰仓14和二段卸灰仓16。
的主要目的,是生产过程中不停风保证连续生产,这种设置改变了原有节能型石灰窑停风、上料出灰方式,担高了石灰窑的使用效率。
一段卸灰仓14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卸灰机13下部,其仓底分别是安装有螺旋卸灰阀15。
二段卸灰仓16位于一段卸灰仓14之下,其仓底与气动闸板18连接。
传送成品石灰的传送皮带17位于气动闸板18下方。
送风装置由风机19、风机管道21、通风装置12组成。
风机19安装在承重窑圈20下,与风机管道21连通。
风机管道21的另一端,位于炉排11的下方。
窑体9的上部瓶颈部位,设置有烟道5、烟道6与窑体现、烟囱1安装在烟道平台5上,窑体9的上端是与其连接成一体的窑帽,窑帽内安装有旋转布料器由3输送物料用的输送带,与旋转布料器过料口连通,另一端与窑体9相通的安装有斜桥上料、卷扬机组成。
斜桥安装在窑体9的一侧,卷扬机安装在基础上。
钢结构机械节能型石灰竖窑四座为一组,由计算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