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二章 符号和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68
符号、意义与传播一、符号是人类的表征1、符号、语言与意识、思想2、符号为人类所独创和独有二、符号与意义1、意义性质与表意过程2、外延意义与内蕴意义外延意义:指语言符号体系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
内蕴意义: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意义。
德弗勒认为媒介对人类语言和意义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四方面:立意功能、引申功能、替代功能、稳定功能。
三、编码(一)科学编码。
如:学科代码、邮政编码、汉字输入法编码、条形码等(二)艺术编码。
如乐谱等。
第二节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一、符号的特性1、任意性2、约定性3、组合性4、传授性5、跨越性二、符号的功能1、指代功能2、表义功能3、自律功能4、显示功能5、认识功能6、交流功能三、易读性与易读标准大众传媒要将信息传播给尽可能多的受众,就必须使编码尽可能地明白易懂,让人能轻松快捷的译码。
“一篇提出足以使全世界震动的重要论断的社论,如果写成只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才看得懂,那么,它将失去88%的读者。
”([美]赛弗林和坦卡特:《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9页)不仅大众传播的文本要简明易读,组织传播的文本也要如此。
1998年6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向政府官员提出要求:在官方文件中也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以方便美国公民阅读。
克林顿说:“运用简明语言,可以一目了然地告诉人们政府在做什么、要求做什么及提供什么服务。
简明语言可以使政府和私人机构节省时间、精力和费用。
”简明易读也是受众的普遍要求。
国外的“简明英语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
1979年,英国民众在议会广场举行集会,要求政府和大众媒介改变繁琐难懂的文体。
此后,“简明英语运动”渐渐波及世界上的其他英语国家,每年一度的“简明英语奖”定期在英国颁发。
我国进行的白话文运动、汉字改革、改字简化运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简明汉语运动”。
易读性研究,最终是站在人本的立场上为你的传播对象考虑,最终是为了提高传播效果、为传播者自己考虑。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在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
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实物Y就是事物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声音语言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
文字是语言的再现和延伸,所以我们可以将它们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
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但不是唯一的体系。
美国符号学的倡使人皮尔士曾把符号分为10大类66种,对不同种类的符号的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分法:把符号(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两大类。
信号(signal)特点:1、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例如乌云压顶是大雨来临的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在自然符号中这种对应关系是明显的,例如萤火虫发光是一种求偶行为。
在人工符号中也有许多一一对应关系的符号,例如狼烟、旗语。
象征符的性质:1、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4、可以自由创造,也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
象征符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知觉的层次,而具有表象和概念的功能。
象征符具有自由行和随意性,还在于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第一章人类传播概论1、传播是指信息在传者和受者间流动的过程。
2、传播是信息共享活动,是信息双向互动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符号解读的过程。
3、人类传播的历史(5个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1、传播学诞生的社会条件:首先,人类科技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从而使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术界开始对传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公共信息所产生的政治性影响促使学术界对宣传和舆论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社会科学迅速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2、传播学的奠基者⑴哈罗德•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上。
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具有非常强的经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他还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
此文还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⑵库尔特•勒温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收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由这个人所属的群体决定。
今天,勒温的“把关人”概念被传播学学者们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组织传播的研究中。
⑶保罗•F •拉扎斯菲尔得优秀的方法论者,在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中均有所建树。
他从研究广播这个新型的大众媒介入手,介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
他在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方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开拓者,对研究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将调查访问和多变量资料分析结合起来的途径,将民意测验变成了一种科学工具。
⑷卡尔•霍夫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开创了美国微观层次研究个人态度变化的学术传统。
他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
说服研究由亚里士多德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到今天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