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匝道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56 MB
- 文档页数:55
快速路工程方案1. 引言快速路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快速、高效的交通流动通道,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快速路工程方案,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过程、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规划设计快速路工程规划设计是快速路建设的基础,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交通状况分析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需要对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交通量调查和交通流分析,确定快速路的需求和走向。
2.2 路线确定根据交通状况分析的结果,确定快速路的路线。
在路线确定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因素,以确保快速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3 设计标准根据快速路的等级和设计要求,确定快速路的设计标准,包括道路宽度、交叉口设置、匝道设计、桥梁隧道设计等。
2.4 施工图设计在规划设计完成后,进行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线形、标志标线、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3. 建设过程快速路的建设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土方开挖、路基填筑、路面铺设和设施安装等步骤。
3.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包括地勘设计、土地征用、工程招标等。
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和设计,确定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工期计划。
3.2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快速路建设的第一步,它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土方的平整度和坡度控制。
3.3 路基填筑土方开挖后,需要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是为了提供良好的路基条件,确保快速路的稳定性。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工材料的挑选和加固处理。
3.4 路面铺设路基填筑完毕后,需要进行路面铺设。
路面铺设的材料可以选择沥青、混凝土等。
在路面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路面的压实和平整。
3.5 设施安装快速路的设施安装包括标志标线、照明系统、交通信号灯等。
这些设施的安装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交通安全和顺畅。
4. 施工方法快速路的施工方法包括传统施工和现代施工技术两种。
三路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发表时间:2019-04-11T11:42:19.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杜兴[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支撑城市发展总体框架,推动城市建设,因构建相适应的城市路网体系,打造四通八达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300042摘要:随着城市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支撑城市发展总体框架,推动城市建设,因构建相适应的城市路网体系,打造四通八达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快速路网作为城市主体构架的不断完善,满足城市各片区交通功能需求。
元开路与青达街作为某城市两条快速路[1],形成三路互通式立交交叉,应将道路等级、交通量等因素,将地理环境、环境保护等作为设计节点,分析三路互通式立交方案的必选设计。
关键词:快速路;三路交叉;节点分析;方案优化引言互通式立体交叉[2]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还要充分结合所属路网结构、现场条件和周边环境、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综合因素。
在经过多方案优化必选、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三路交叉立交作为某城市快速路网结构的重要节点,以“满足交通功能、适度考虑景观”为设计中心思想。
充分发挥主线城市快速路的功能,便于与路网沟通,实现各方向交通流的转换,达到发挥路网的整体功能,体现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综合效益。
1立交设计总体原则 1)交通功能与建设规模匹配。
以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规划为原则,立交设计要满足地区总体交通发展的要求,合理采用立交建设规模,杜绝一味追求建设规模,增加整体工程造价,力求交通功能与建设规模的协调统一。
2)线型与建设条件匹配。
与周边地块结合、避让重要地上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结合方案节点,合理设置立交型式,使设计方案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3)环境保护与景观匹配。
合理设置层主线与匝道、匝道与匝道之间层次关系,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使立交整体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适应,达到赏心悦目的感官效果。
公路设计规范11公路与公路⽴体交叉11.1⼀般规定11.1.1公路与公路⽴体交叉分为互通式⽴体交叉和分离式⽴体交叉两⼤类型。
1⾼速公路与其它公路相交,必须采⽤⽴体交叉。
2⼀级公路同交通量⼤的其它公路交叉,宜采⽤⽴体交叉。
3⼆、三级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可采⽤⽴体交叉。
11.1.2下列交叉应设置互通式⽴体交叉:1⾼速公路间及其同⼀级公路相交处。
2⾼速公路、⼀级公路同通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的主要公路相交处。
3⾼速公路、⼀级公路同通往重要⼯矿区、港⼝、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处。
4⾼速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交⽽使该公路成为其⽀线时。
5两条⼀级公路相交处。
6⼀级公路上,当平⾯交叉的通⾏能⼒不能满⾜需要或出现频繁的交通事故时。
7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使设置互通式⽴体交叉的综合效益⼤于平⾯交叉时。
11.1.3互通式⽴体交叉的功能分类1⾼速公路间的互通式⽴体交叉为枢纽互通式⽴体交叉,其上的转弯运⾏应为⾃由流,匝道上不得设置收费站,匝道端部不得出现穿越冲突。
2⾼速公路、⼀级公路与其它公路相交或其它公路之间的互通式⽴体交叉为⼀般互通式⽴体交叉。
这种交叉中允许在匝道上设置收费站,除⾼速公路上的出⼊⼝以外允许有平⾯交叉。
当⼀级公路为主要公路时,除⾮在交通量不⼤(通⾏能⼒有富裕)和允许其中极⼩⼀个左转弯出现穿越冲突的情况之外,在⼀级公路上也不应有平⾯交叉。
11.1.4互通式⽴体交叉的间距1⾼速公路上互通式⽴体交叉的间距规定如下:1)作为宏观控制,⼤城市、主要产业区附近宜为5~10km;km。
2)为避免交织运⾏影响车流平稳,相邻互通式⽴体交叉的间距,不应⼩于4km。
m,.1.4所⽰。
m图11.1.4条件限制时互通式⽴体交叉的最⼩间距当间距⼩于规定的最⼩值,且经论证⽽必须设置时,应将两者合并为复合互通式⽴体交叉。
3)相邻互通式⽴体交叉的间距不宜⼤于30km。
km。
三开道岔的名词解释和作图三开道岔是铁路交通系统中的一种列车转轨设备,用于实现列车在铁路交叉口或分岔口的转向。
1. 三开道岔的定义三开道岔是由两控制杆和三根铁轨组成的交叉装置。
其中,两根铁轨并排铺设,另外一根铁轨与之垂直交叉连接。
控制杆通过机械传动装置来实现对铁轨的操作,以确保列车在不同方向上的转向。
2. 三开道岔的结构三开道岔由直股、交叉股和扳岔机构组成。
直股是与进路方向平行的铁轨,用于维持列车行进的直线方向。
交叉股是位于直股下方的一根铁轨,它和直股的交叉形成了一个“X”字形结构,用于切换列车的行进方向。
扳岔机构是控制交叉股位置的装置,通过操作杆来改变交叉股相对于直股的位置,从而决定列车的转向。
3. 三开道岔的应用三开道岔广泛应用于铁路交叉口、分岔口等地方。
当列车行驶至交叉口时,扳岔机构会根据信号控制系统的指令,将交叉股的位置调整到相应的状态,以确保列车能够平稳地通过交叉口,并按需转向。
4. 三开道岔的工作原理当扳岔机构将交叉股位置调整到正确的状态后,列车行驶至道岔时,将会有一个匝道将列车引导至交叉股处。
当列车前进至交叉股部分时,交叉股会自动切换到正确的位置,使列车能够继续按照预定路径行驶。
5. 三开道岔的安全性三开道岔作为列车转轨设备,安全性十分重要。
因此,在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铁路管理部门也会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三开道岔的安全运行。
6. 三开道岔的作图三开道岔的结构可以通过图示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意图:[图示]通过上述图示,可以清晰地看到直股、交叉股和扳岔机构的相对位置。
同时,图示也展示了列车在不同方向上的行进路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三开道岔的运行方式。
总结:三开道岔作为铁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具有转向列车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功能。
通过控制杆和扳岔机构对交叉股的位置进行操作,能够确保列车在交叉口或分岔口的转向过程中平稳、安全地行驶。
一、概述公路隧道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隧道的建筑限界横断面是设计与建设中的重要参数。
其基本宽度的确定,关系到隧道的通行安全与流畅性。
本文将对三车道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及基本宽度进行探讨。
二、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1.车道部分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中的车道部分是隧道中最基本的部分,其设计需考虑车辆通行的安全与顺畅。
一般情况下,三车道公路隧道的建筑限界横断面中,车道部分包括三条车道,每条车道的宽度通常为3.5米,这样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
2.辅助设施部分除车道部分外,建筑限界横断面还应包括辅助设施部分,如紧急停车带、安全疏散通道等。
紧急停车带一般宽度为2.5米,用于发生紧急情况时车辆停车和临时通行;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一般为1.5米,用于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通行。
3.边幅部分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还需要考虑边幅部分,用于设置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
边幅部分的宽度一般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基本宽度的确定1.车道部分宽度三车道公路隧道的车道部分宽度确定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情况下,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每条车道的最小宽度为3.5米,而考虑到交通安全与通行顺畅,建议将每条车道的宽度适当增加至3.75米,以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与超车。
2.辅助设施部分宽度紧急停车带和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也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紧急停车带的宽度一般为2.5米,能够满足因突发情况而需停车的车辆;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适当设置为1.5米,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疏散。
3.边幅部分宽度边幅部分的宽度应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在符合交通建设的相关规定要求下,确定边幅部分的宽度。
四、结论三车道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及基本宽度的确定,是保证隧道通行安全与顺畅的重要步骤。
在明确车道部分、辅助设施部分和边幅部分的宽度后,隧道的设计与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流量预测与通行能力考虑在确定三车道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及基本宽度时,还需考虑到隧道的流量预测和通行能力。
重庆最复杂立交桥立交桥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交通设施,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然而,在众多的立交桥中,重庆拥有着一座极其复杂的立交桥,被誉为重庆最复杂立交桥。
本文将介绍这座令人瞩目的建筑,解析其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设计。
1. 立交桥的背景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的阶段。
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交通拥堵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难题,重庆市政府决定兴建一座复杂的立交桥。
2. 立交桥的位置和规模重庆最复杂立交桥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
该立交桥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了多条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网的关键节点。
其规模宏大,横跨多个交叉口和道路,绝对是令人震撼的城市交通工程。
3. 立交桥的设计理念立交桥的设计是由专业的交通规划师和工程师团队进行的。
他们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了许多因素,包括道路通行效率、交通流量峰值、安全性等等。
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交通设计理念,他们决定以分层的方式设计立交桥。
4. 立交桥的复杂结构这座复杂的立交桥由多个层面组成,每个层面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结构。
桥上设置了多个匝道和出入口,使得车辆可以快速进出,并将交通流分流到不同的道路上,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
5. 立交桥的交通控制系统为了确保立交桥上的车辆能够安全通行,设计师们还安装了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基于智能交通技术,包括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标志、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控交通流量,调整交通信号,确保道路畅通。
6. 立交桥的启用和效果经过长时间的施工和调试,重庆最复杂立交桥终于在某年某月正式开通。
自此之后,这座立交桥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 总结重庆最复杂立交桥的设计和建设是中国城市交通建设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的复杂结构和独特设计,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城市交通工程的典范。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设计图纸审核:对匝道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设计合理、安全、经济。
2.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人员配置等。
3. 材料设备准备:根据施工方案,提前准备所需材料、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施工现场布置:合理规划施工现场,设置施工便道、临时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等。
二、施工过程1. 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地基处理、桩基施工、承台施工等。
2. 桥梁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桥梁施工,包括梁板预制、安装、桥墩施工等。
3. 匝道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匝道施工,包括路面基层、面层施工、护栏、排水设施等。
4. 交通组织:合理规划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确保交通畅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6. 安全生产: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三、施工注意事项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基础施工安全。
2. 施工精度:严格控制施工精度,确保匝道线形、高程、坡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3. 防水、排水:加强防水、排水设施施工,确保匝道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4.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施工安全。
6. 施工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施工总结1. 工程验收:施工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总结报告: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资料归档: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资料进行归档,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总之,匝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1篇本工程为某市某匝道桥梁,全长约600米,宽约20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匝道桥梁跨越道路,连接城市主干道与次干道,对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单位及人员施工单位:某市某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张三项目总工:李四施工队伍:桥梁施工队、钢筋队伍、模板队伍、混凝土队伍、测量队伍、焊接队伍等。
2.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制定以下施工进度计划:(1)准备阶段:2个月(2)基础施工阶段:3个月(3)下部结构施工阶段:4个月(4)上部结构施工阶段:4个月(5)桥面系施工阶段:2个月(6)竣工验收阶段:1个月总计:16个月3. 施工工艺流程(1)准备阶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办理相关手续、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做好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及进场工作。
(2)基础施工阶段:测量放样、挖孔桩施工、桩基础施工、承台施工。
(3)下部结构施工阶段:墩柱施工、盖梁施工、桥台施工。
(4)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制梁板、安装梁板、现浇梁板。
(5)桥面系施工阶段:桥面防水层施工、桥面铺装层施工、伸缩缝施工。
(6)竣工验收阶段:组织竣工验收、办理相关手续、资料归档。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准备:平整场地、搭建临时设施、设置施工道路。
(2)材料准备:水泥、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材料,确保质量合格。
(3)设备准备: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辆等。
(4)技术准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
2. 施工工艺(1)基础施工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确保桩位准确。
2)挖孔桩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或机械挖孔,确保桩孔垂直、孔径满足设计要求。
3)桩基础施工:采用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工艺,确保桩基础质量。
4)承台施工:采用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工艺,确保承台结构稳定。
(2)下部结构施工1)墩柱施工:采用模板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工艺,确保墩柱质量。
匝道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匝道的类型1. 直接匝道:即由普通道路直接连接高速公路的匝道,一般采用匝道桥或匝道隧道来实现。
2. 环形匝道:即采用环形交叉口连接高速公路的匝道,可以按旋转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环形匝道。
3. 非交叉匝道:即不与其他道路交叉的匝道,一般用于连接高速公路的出口和附近的重要地区。
4. 直接交叉匝道:即与其他道路交叉的匝道,一般用于连接高速公路的入口和附近的重要地区。
5. 互通匝道:即在交错地形上设置的匝道,便于车辆在不同方向上转换。
二、匝道的设计要点1. 匝道的坡度要适宜,一般采用长坡、圆坡和加速坡等设计。
2. 匝道的长度要符合要求,一般应根据匝道的位置和交通量来设计。
3. 匝道的弯道半径要合理,一般遵循最小弯道半径不小于最大车辆车速乘以设计圆心加速度的规定。
4. 匝道的路面要求平整、无裂缝和坑洼,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
5. 匝道的标志标线要清晰,包括匝道出口标志、车道分隔线、车道指示箭头等。
6. 匝道的排水系统要完善,以防止积水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三、匝道的交通管理1. 匝道的交通灯控制:一般在匝道入口和出口设置交通灯,用于控制车辆的出入。
2. 匝道的限速标识:一般在匝道入口处设置限速标识牌,规定车辆在匝道上的最高速度。
3. 匝道的应急设备:在匝道上设置应急电话、SOS标识等,以便车辆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求助。
4. 匝道的交通管制:一般在匝道入口处设置卡口,对通行车辆进行管制和监测。
四、匝道的安全事故处理1. 匝道紧急救援:一旦匝道上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及时派遣救援车辆和医疗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援。
2. 匝道封闭处理:如果匝道上出现大规模交通事故或恶劣天气,需要采取封闭治理措施。
3. 匝道交通疏导:在匝道上出现交通拥堵时,需要及时调度交通警察和交通志愿者进行疏导。
五、匝道的智能化管理1. 匝道的智能监控:采用视频监控、车辆识别系统等技术设备,实现匝道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2. 匝道的智能交通信号:采用智能化信号灯、可变速限标识等设备,实现匝道交通的智能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