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增长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3.21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可税GDP与税收收入的实证分析1黄凤羽潘丽君内容提要:税收弹性系数过高,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税收增长质量的疑惑。
本文从GDP组成结构入手,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剥离了不提供税收收入的GDP,估算了中国的可税GDP水平。
而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了中国税收收入与可税GDP总量的关系,以及税收收入和可税GDP的增量变化关系。
模型分析认为,我国税收收入与可税GDP总量之间是高度正相关的;可税GDP与同期的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税收收入与可税GDP的系统内部存在着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保持两者之间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
因此,中国的税收增长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关键词:可税GDP;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一、引言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从总量上看,一个经济体系的经济总量,就是这一经济体系的全部税源,在税收制度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税收的相应增长。
为了直观地表示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人们将税收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定义为“税收弹性系数”2。
但近年来中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表现:在我国这种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中,税收弹性系数通常应该是小于1的。
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转税的收入最多只能是与GDP同步增长,而不可能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但1997年以来,中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却连续12年大于1,即使在宏观经济出现剧烈波动的2008年,中国的税收弹性系数也达到了1.893。
为此,本文将从结构角度分析中国的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据以判断中国的税收增长是否健康、合理。
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樊丽明、张斌(2000)提出,有相当一部分GDP 不可作为税基增加税收收入,并且初步提出了不可税GDP 的具体内涵,从GDP 的分解入手,分析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关联的具体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税收收入增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一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其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前提的,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又离不开税收。
本文采用我国自1990年至2009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
据进行的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然后,然后,然后,在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在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在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通过建立多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 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并加以修正。
最后得出结论是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对我国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税收收入税收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参数估计和检验参数估计和检验参数估计和检验 思考思考思考导论: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的税收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本文是对影响我国自1990到2009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进出口总额。
然后搜集了相关数据,利用了eviews 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结论。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可能有:1、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3、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导致企业的利润虚增进而增加了国家的增值税收入。
反之,物价水平的下降也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一定程度上的减少。
4、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我国关税收入水平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影响我国的税收收入。
一、样本数据围绕以上四个因素,从2011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寻找到了以下数据,见表1:2005 28778.54 184937.37 33930.28 100.80 116921.80 2006 34804.35 216314.43 40422.73 101.00 140971.45 2007 45621.97 265810.31 49781.35 103.80 166740.19 2008 54223.79 314045.43 62592.66 105.90 179921.47 2009 59521.59 340506.87 76299.93 98.80 150648.06二、建立模型:设Y=税收收入、X1=国内生产总值、X2=财政支出、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进出口总额,选取1990-2008年数据作为计算数据,2009年作为预测数据。
(一)、模型线性分析:为分析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Y)和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进出口总额(X4)的关系,作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散点图。
中国税收政策的供给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作者:文学李心愉来源:《求是学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基于“相对价格”理论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从供给角度解释税收政策对总产出的短期传导机制。
利用1978—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VAR模型实证性地考察了税收政策的长短期供给效应,并将其与税收政策的需求效应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初期,税收政策的需求效应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的供给效应逐渐凸显出来,最终超过了需求效应。
这一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可解释中国经济为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税收政策;供给效应;需求效应;价格水平作者简介:文学,男,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从事税务经济研究;李心愉,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税务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062-09引言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失衡重要手段的税收政策,通常被认为属于需求管理的范畴。
政府通过税收改变企业的投资需求和个人的消费需求,进而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的,我们称之为税收政策的需求效应。
根据传统的AD-AS模型,税收与价格水平呈反向变动,比如减税会使AD曲线向右上方平移,进而导致价格水平上升。
然而,现实经济中税收和价格水平之间并没有一直保持这种反向关系。
比如,自1998年起,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减税措施,但在1998年至2006年期间,CPI基本保持在4%以下,甚至在某些年份(如2002年)出现了负增长。
这是因为,税收政策除了有需求效应外,还有供给效应,而究竟哪一方面的效应起主导作用,要看税收政策是作用于需求领域还是生产领域,税收政策不同于货币政策,一经确定就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与货币政策相比,它的供给效应更加明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的供给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在此情况下,如果税收政策的供给效应大于需求效应,减税就会导致价格下降(刘伟、苏剑,2007;龚刚、陈琳,2007;吕冰洋,20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