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掺粉煤灰配合比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标准一、前言粉煤灰是指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煤灰,经过磨细处理后,可用于混凝土中作为掺合料。
与传统的水泥相比,粉煤灰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现代建筑中,粉煤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混凝土掺合料。
本文将对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掺合料的种类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包括矿渣粉、硅灰、粉煤灰等。
这些掺合料可以分为活性掺合料和惰性掺合料两类。
1. 活性掺合料活性掺合料是指在水泥中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掺合料。
这类掺合料能够与水泥中的Ca(OH)2反应,形成新的水化产物,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活性掺合料包括矿渣粉和硅灰。
矿渣粉是指从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渣滓经过磨细处理后得到的掺合料。
硅灰是指从石英矿中提取的高纯度氧化硅经过磨细处理后得到的掺合料。
2. 惰性掺合料惰性掺合料是指在水泥中不具有反应活性的掺合料。
这类掺合料主要起到填充、缓和水泥胶浆膨胀等作用。
常用的惰性掺合料包括粉煤灰和石灰石粉。
粉煤灰是指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煤灰经过磨细处理后得到的掺合料。
石灰石粉是指从石灰岩中提取的粉末状物质。
三、粉煤灰的掺量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标准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对粉煤灰的掺量有不同的限制。
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水泥的粉煤灰掺量限制分别为20%和30%。
2.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粉煤灰的掺量限制越小。
例如,C30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限制为15%,而C80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限制仅为5%。
3. 混凝土的用途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对粉煤灰的掺量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防水混凝土,粉煤灰的掺量应不超过10%。
根据以上因素,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标准如下表所示:水泥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用途粉煤灰掺量限制普通硅酸盐水泥C10-C50 一般混凝土、预制构件 15%-20%普通硅酸盐水泥C55-C80 一般混凝土、预制构件 10%-15%矿物掺合料水泥C10-C50 一般混凝土、预制构件 25%-30%矿物掺合料水泥C55-C80 一般混凝土、预制构件 15%-20%普通硅酸盐水泥C10-C80 防水混凝土5%-10%普通硅酸盐水泥C30-C80 耐久性混凝土、高强混凝土10%-15% 矿物掺合料水泥C30-C80 耐久性混凝土、高强混凝土20%-25%四、粉煤灰掺量的影响1.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适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C50箱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案
经过现场施工发现,我部C50箱梁混凝土外观质量欠佳,工作性能有待提高,并且经济成本较高,决定对C50箱梁混凝土进行优化设计。
原设计配合比数据如下:
水胶比:0.33,减水剂掺量:0.8%,砂率:37%,容重:2450Kg。
经试验研究及其他项目施工经验借鉴,确定优化配合比如下:
水胶比:0.31,减水剂掺量:1.0%,砂率:37%,容重:2460Kg。
粉煤灰和矿粉由于活性微集料的几大效应,对混凝土耐久性提供了保证,粉煤灰,矿粉和水泥正好形成一个微观级配体系,混凝土密实性将显著提高,另外,粉煤灰和矿粉在施工中各有优缺点。
粉煤灰和矿粉都具有火山灰效应,但一般在后期才体现强度的增长,所以对混凝土塌落度的经时损失很小。
粉煤灰由于珠形玻璃体的作用,流动性稍好于矿粉,矿粉减水效果强于粉煤灰,对强度的增长作用优于粉煤灰,且矿粉具有良好的粘聚性,泌水性小,保水性好。
所以选择粉煤灰和矿粉双掺进行配合比的优化。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胶凝材料用量不超过500kg,C50混凝土胶凝材料每方用量450kg-490kg能够满足强度要求,我们选择474kg进行试验,给予配合比以较大强度保证率。
双掺粉煤灰和矿粉后,混凝土价格较原配合比生产的混凝土更具经济性。
降低了水胶比,增大了减水剂掺量,降低用水量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经室内试拌配合比情况反馈,优化后配合比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并且强度稍有提高。
编号:LYT01-PHB0016 湖南省龙永高速公路C50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西安方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时间: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C5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及施工要求1.1、使用部位:梁板预制1.2、设计砼强度等级:50MPa1.3、设计砼坍落度要求:180-220mm1.4、粗集料最大粒径:20mm1.5、粗集料级配:龙山县美富采石场生产的10-20mm碎石、5-10mm 碎石,按70%:30%比例掺配,符合5-20mm连续级配要求。
1.6、最小水泥用量: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中表6.8.3中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为350kg/m3。
1.7、长期性能及耐久性能:原材料所检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河砂为中砂,通过掺外加剂增大混凝土流动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二、配合比设计依据1、《湖南省龙山至永顺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施工图纸设计》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6、《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7、《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三、原材料技术要求1、 水泥厂家:华新水泥(恩施)民族建材有限公司,品种标号:华新牌水泥P .O 52.5级各项技术指标见下表:2、 碎石产地: 美富采石场,粒径5-20mm 连续级配,各项技术指标见下表:3、 砂产地:慈利县宏运砂石厂,中砂,各项技术指标见下表:4、 外加剂:长沙韦东 WD-SP10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2.0%。
5、 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6、粉煤灰:湖南石门华电实业有限公司粉煤灰分公司生产的II 级F 类粉煤灰。
四、 配制强度确定:4.1、(1)计算配制强度fcu,ofcu,o ≥fcu,k+1.645×σ=50+1.645×6=59.9MPa式中fcu,k —混凝土设计等级值,σ—混凝土的标准差取6MPa五、配合比计算 5.1、计算水胶比W/BW/B =(a a ×f b )/(f cu,o + a a ×a b ×f b ) =(0.53×52.5×1.1×0.85)/(59.9+0.53×0.20×52.5×1.1×0.85) =0.40 式中f cu,o—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 b—推算水泥强度a a、a b为回归系数,粗集料为碎石a a、a b取值分别为0.53、0.20 混凝土所处环境为温暖地区及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表6.8.3中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允许最小水泥用量为350kg/m3,根据环境及耐久性要求,采用水胶比取W/B=0.33。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一、设计原则:1、水泥净浆的28天抗压强度要达到59.9Mpa。
2、水泥净浆的膨胀率要小于10%。
3、水泥净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24h全部吸回。
4、水泥净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
二、设计依据:1、《水泥试验规程》GB/T16761-1999。
2、《桥涵施工技术规程》JTJ041-2000。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评定标准》JTJ071-98。
三、设计用原材料:=3.1g/cm3,南京双龙水泥有限公司产“双猴”1、水泥:P.O42.5R,普硅,ρc牌。
2、外加剂:UEA-M微膨胀减水剂,ρ=2.2g/cm3,掺量12%,山西黄河外加剂厂J产。
3、水:饮用水。
四、设计步骤:):1、确定试配强度(Rh=50+1.645×6=59.9MpaRh2、确定水灰比(W/C):根据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孔道压浆的有关规定,W/C取用0.4。
3、确定用水量(W):掺入微膨胀减水剂,其减水率为12%,则用水量为:W=614×(1-12%)=540Kg/m34、计算水泥用量(C):C=540/0.4=1350 Kg/m35、计算外加剂用量(J):J=1350×12%=162 Kg/m3五、确定配合比:W:C:J=540:1350:162预制箱梁(C50)配合比设计一、技术要求:1.设计强度:fcu、k=50Mpa。
2.设计坍落度:90~120mm。
二、原材料:1、水泥:P、O42.5普硅,淮安产“海螺”牌。
2、黄砂: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表观密度2.62g/cm3,宿迁骆马湖产。
3、碎石:玄武岩,5~25mm(5~10mm30%+10~25mm70%)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951g/cm3,盱眙产。
4、外加剂:JM-9型高效缓凝早强减水剂(水剂),视比重1.2g/cm3,掺量1.4%,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道鹭建设材料厂产。
C50泵送砼配合比设计书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二、原材料:1、水泥产别及牌号:海螺水泥厂;品种及等级:P·Ⅱ52.5级;2、掺合料产地:华能电厂;型号:Ⅰ级粉煤灰;3、碎石产地:郑集浮山采矿厂;最大粒径:25mm;采用连续级配,9.5-26.5mm:4.75-9.5 mm=75%:25%(质量比)4、黄砂产地:江西赣江;细度模数:Mx=2.60;5、外加剂:苏博特产地: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型号:PCA-I7、水:饮用水。
三、拟用部位:用于预制梁等砼施工。
四、技术要求:1、设计强度:50MPa2、坍落度:140-180mm五、设计步骤:1、确定试配强度(f cu,o ):f cu,o ≥f cu,k +t ·σ=50+1.645×6=59.9(MPa )式中:fcu,o — 砼配制强度(MPa)fcu,k —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设计强度值)(MPa) t ——砼设计强度的保证率系数(取t=1.645);σ——标准差(取σ=6.0);2、确定用水量(M wo )查表选坍落度80mm 对应的用水量205kg/m 3. 坍落度每增加20mm 用水量增加5Kg,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减水率为27%,经试拌调整用水量,160kg/m 3满足设计坍落度要求.3、计算水灰比(W/C )(1)按强度计算水灰比:根据确定的砼配制强度按以下公式计算W/C : W/C=b b a ,b a f o fcu f ⨯⨯+⨯ααα=52.501.180.020.053.059.95.2510.108.053.0⨯⨯⨯⨯+⨯⨯⨯=0.38 式中:fcu,o ——砼试配强度(fcu,o=59.9Mpa );A ,B ——砼强度公式经验系数(A=0.53,B=0.20);f b ——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2)校核水灰比: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基准水胶比取W/C=0.33,符合耐久性要求。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 试配强度---摘录自《小奋斗视频》,, 1.64550 1.645659.9cu o cu k f f Mpa σ=+=+⨯=二、 设计依据(一)使用部位桥梁:空心板、现浇桥面板、封锚等(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三)设计依据标准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3.《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
4.《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6.《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7.《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指导书》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10.《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
1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13.《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三、 原材料---摘录自《小奋斗视频》1. 水 泥: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P ·O42.5 2. 细集料:临城东竖砂场 中砂。
3. 粗骨料:邢台太子井碎石场 5-10mm 、10-20mm 碎石,并按5-10mm :10-20mm=30:70的比例合成5-20mm 连续级配碎石。
4. 粉煤灰:邢台天唯集团兴泰电厂I 级粉煤灰。
5. 矿渣粉:邢台紫盛建材有限公司 S95矿渣粉 6. 水: 拌合站场区井水。
7. 外加剂:河北青华建材有限公司 FSS-PC 聚羧酸减水剂。
四、 计算过程---摘录自《小奋斗视频》1. 基本规定根据《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指导书》及经验,矿物掺合料掺量为20%,粉煤灰掺量为10%,矿渣粉掺量为10%。
C5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依据1、施工图纸:JTJ/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规程》;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试验材料1、水泥: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瑞牌P.O52.5水泥2、碎石:嵩县汇通石料厂生产的碎石,经掺配符合5-20㎜连续级配要求;惨配比例为:5-10:10-20=30%:70%;3、砂:嵩县顺天砂石厂生产的河沙,细度模数2.83,属于中砂;4、外加剂:山西黄腾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5、水:饮用水三、工艺要求现场机械拌制,磅秤计量,设计坍落度160±20㎜,标准差取σ=6.0 MPa。
四、初步配合比1.确定配合比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δ=50+1.645×6=59.9MPa。
2、计算水灰比W/C=a a×f ce/(f cu.o+a a×a b×f ce)=(0.46×42.5)/(59.9+0.46×0.07×42.5)=0.32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中耐久性要求,故选水灰比取值0.333、选定单位用水量按照要求坍落度,根据规范的有关规定选取用水量;W=205㎏根据减水剂减水率计算得出实际水用量为:W=155㎏4、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C=155/0.33=470㎏5、选择砂率按照规范要求,根据施工经验选择砂率36%5、采用重量法计算砂石用量①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假定重量为2450 kg/m3②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的总重量=2450-470-155=1825③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砂的用量=1825×0.36=657㎏④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石子的用量=1825-657=1168㎏⑤确定初步配合比为:泥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470:657 :1168:155:5.64= 1:1.40:2.49:0.33:0.012 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确定基准配合比1、试拌40L混凝土拌合物,其中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 470×0.04=18.8㎏砂: 657×0.04=26.28㎏碎石: 1168×0.04=46.72㎏水: 155×0.04=6.2㎏外加剂: 5.64×0.04=0.2262、调整工作性经试拌,实测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60㎜,粘聚性,保水性良好,能满足施工中对和易性的要求。
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攀枝花学院3+2组合配合比计算设计要求C50等级混凝土。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1、原材料选择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水泥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9.3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70,级配II区,含泥量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6.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cu,0cu,k 1.645f fσ≥+(4.0.1-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5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59.87MPa。
3、确定水胶比(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高性能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水胶比:根据客运专线对混凝土的强度的设计要求,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大流动度,因此采用加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以满足混凝土对强度和工作性的要求。
2、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加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粉煤灰的掺量宜为25%~30%。
磨细矿粉的掺量宜为30%~50%。
3、含气量: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控制主要通过混凝土的含气量指标控制,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引起剂,能够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均匀、细小、封闭的微小气泡,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4、砂率:高性能混凝土是由粗骨料形成的密集配骨架体系,细集料的主要起到填充作用,控制粗细集料比例的指标为砂率。
选择适当的砂率,能够大大增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尺寸的稳定性。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要求摘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粘结强度和密实度,降低水泥用量和成本,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增强其性能。
文章对肇庆风华高科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此次工程我们通过调整水灰比来降低混凝土的粘度、增加混凝土拌合时间和在低温情况下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等技术操作这些技术操作,来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能,并加强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此举也进一步凸显了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实验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1引言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材料,其配合比的优劣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和耐久性[1]。
在此次肇庆风华高科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当中,对混凝土早期的抗压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选用优质原材料进行针对性试配,并认真进行多组试验对比,得出了最适合本工程需要的最佳混凝土配合比。
实践证明,我们所采取的系列举措,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工程概况肇庆风华高科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工程位于位于广东省肇庆市。
本工程为楼层净空高、大跨度、一次性大面积浇筑施工,柱料要求为C50混凝土且截面积大。
高标号混凝土粘度大、流动慢是本工程我们需要解决的重难点,故此我们在施工前进行相关的配合比实验,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降低高标混凝土粘度而便于施工。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优化3.1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原材料此次工程当中我们选用的的相关原材料信息如下。
(1)水泥:中材亨达水泥有限公司,品种规格为P.0,强度等级为42.5R,其性能如下表1示。
表1 水泥物理性能符合相对应的规格指标。
(2)粉煤灰:品种规格为Ⅱ级。
性能如下表3所示。
表2 粉煤灰物理性能符合相对应的规格指标。
(3)河砂:产地三水,级配区II级。
因为江砂或河砂比较干净,含泥量少,砂中石英颗粒含量较多,级配一般都能符合要求。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一般根据轻骨料的种类、使用性质、强度要求等因素来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配合比参考:
1. 水泥:沥青石膏(或粉煤灰) = 1 : 1
2. 轻骨料:砂:沥青石膏(或粉煤灰) = 1 : 1 : 1
3. 水灰比:0.4-0.6
请注意,以上配合比仅为参考,具体配合比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还要考虑施工工艺、搅拌设备、施工条件等因素。
建议在实际施工之前请专业的混凝土设计师进行配合比设计。
粉煤灰配比设计第一篇:粉煤灰配比设计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中掺人适量的粉煤灰,既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增加混凝土的黏性,减少混凝土离析与泌水,又可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相对延长,坍落度损失减小,降低水化热,减少或消除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的危害。
但也存在粉煤灰品质波动大,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的缺点。
若在配合比设计时,对原材料、粉煤灰取代率及超掺量系数作正确选择,其混凝土能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本文论述桥梁结构中C25灌注桩、承台,C30墩帽及墩身,C40、C50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及施工注意事项。
原材料(1)粉煤灰:用于混凝土的粉煤灰按其品质分为I、Ⅱ、Ⅲ3个等级,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桥梁结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选择I、Ⅱ级粉煤灰,其中I级灰用于强度大于40 MPa的混凝土,Ⅱ级灰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桩基、承台、立柱、墩台帽工程。
粉煤灰活性:粉煤灰越细,比表面积越大,粉煤灰的活性就越容易被激发,因此,所用粉煤灰越细,混凝土早期强度越高、耐久性越好。
粉煤灰烧失量对需水性影响显著,随粉煤灰烧失量增加,粉煤灰的需水量增加,当烧失量大于10%时,粉煤灰对流动扩展度无有利作用;粉煤灰含碳量增高,烧失量增大,在混凝土搅拌、运送、成型过程,粉煤灰更容易浮到表面,影响混凝土的外观与内在质量。
另外,由于烧失量增大,还会降低减水剂的使用效果。
需水量与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粉煤灰需水量越小,对混凝土性能越有利。
粉煤灰越细,需水量越小;烧失量越大,需水量也越大。
所以粉煤灰的需水量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出粉煤灰的性能。
含水量过高,会降低粉煤灰的活性,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SO3含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极限和凝结时间,同时粉煤灰中SO3 含量过多还可能造成硫酸盐侵蚀。
(2)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选用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选用42.5或5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设计强度:C50混凝土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8076-2008);5.施工设计图纸二、设计要求:混凝土设计强度fcu.K=50Mpa,坍落度设计初始值:160~200mm工程部位:预应力空心板,组合小箱梁,T梁,湿接缝,现浇横梁,桥面铺装。
三、原材料的选择:水泥: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P.Ⅱ 52.5水泥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试验表河砂:福建砂场细度模数2.8表观密度2.560g/cm3.堆积密度1.490g/cm3 空隙率41.8%含泥量2.2% 泥块含量0.4%碎石:天长岭碎石场表观密度2.580g/cm3.堆积密度1.480g/cm3 空隙率38.0%针片状颗粒含量8.9% 压碎值12.9% 含泥量0.6% 泥块含量0.1%掺配比例为: 4.75-13.2mm=10% 13.2-19mm=50% 19-31.5mm=40% 水:饮用水外加剂:江苏特密斯(TMS-Y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1.0% 减水率25%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计算配制强度fcu.0;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1.645---混凝土强度达到95%保证率时的保证率系数。
σ---强度标准差(6.0Mpa)=50+1.645×6.0=59.9Mpa2、计算水灰比:(W/C)混凝土的水灰比W/C,根据下式计算。
W/C=(A×fce)/(fcu.0+A×B×fce)A、B---混凝土强度公式的回归系数,采用碎石时,A=0.53,B=0.20fce---水泥强度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0.53×57.8)/(59.9+0.53×0.20×57.8)=0.46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取W/C=0.313、单位用水量mwo的确定根据水灰比W/C=0.32 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为25mm,坍落度为160-200mm,单位用水量为:W=215kg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作性,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的1.1%高效减水剂。
C50泵送砼配合比设计书
一、配合比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二、原材料:
1、水泥
产别及牌号:海螺水泥厂;品种及等级:P·Ⅱ52.5级;
2、掺合料
产地:华能电厂;型号:Ⅰ级粉煤灰;
3、碎石
产地:郑集浮山采矿厂;最大粒径:25mm;
采用连续级配,9.5-26.5mm:4.75-9.5 mm=75%:25%(质量比)
4、黄砂
产地:江西赣江;细度模数:Mx=2.60;
5、外加剂:苏博特
产地: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型号:PCA-I
7、水:饮用水。
三、拟用部位:用于预制梁等砼施工。
四、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50MPa
2、坍落度:140-180mm
五、设计步骤:
1、确定试配强度(f cu,o ):
f cu,o ≥f cu,k +t ·σ=50+1.645×6=59.9(MPa )
式中:fcu,o — 砼配制强度(MPa)
fcu,k —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设计强度值)(MPa) t ——砼设计强度的保证率系数(取t=1.645);
σ——标准差(取σ=6.0);
2、确定用水量(M wo )
查表选坍落度80mm 对应的用水量205kg/m 3. 坍落度每增加20mm 用水量增加5Kg,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减水率为27%,经试拌调整用水量,160kg/m 3满足设计坍落度要求.
3、计算水灰比(W/C )
(1)按强度计算水灰比:
根据确定的砼配制强度按以下公式计算W/C : W/C=b b a ,b a f o fcu f ⨯⨯+⨯ααα=52.5
01.180.020.053.059.95.2510.108.053.0⨯⨯⨯⨯+⨯⨯⨯=0.38 式中:fcu,o ——砼试配强度(fcu,o=59.9Mpa );
A ,
B ——砼强度公式经验系数(A=0.53,B=0.20);
f b ——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
(2)校核水灰比:
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基准水胶比取W/C=0.33,符合耐久性要
求。
4、计算单位胶凝材料用量(M co)
(1)按强度计算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Bo= W/(W/C)=160/0.33=485Kg
(2)粉煤灰采用等量取代。
粉煤灰掺量为:FA=B⨯0.15=73
则水泥用量为:C=B-FA=485-73=412
技术规范中规定温暖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触的钢筋砼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75 Kg/m3,计算水泥用量为412Kg/m3,符合规范要求。
故采用单位水泥用量:M co=412Kg/m3
5、计算外加剂用量
根据试验,减水剂按照胶凝材料用量的1.0%进行掺入,
A=485⨯0.010=4.85kg
6、选定砂率(βs)
取βs=39%
7、计算粗、细集料用量:
采用重量法,按下列公式计算:
B+M go+M so+M wo=M cp
M so
βs= ×100%
M go + M so
式中:
B—每立方米砼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 go—每立方米砼的碎石用量(Kg)
M so—每立方米砼的砂用量(Kg)
M wo—每立方米砼的用水量(Kg)、
βs —砂率(%)
M cp—每立方米砼拌和物假定重量(Kg),此处取2430Kg
得出初步配合比各材料用量:M wo=160Kg/m3 M co=412Kg/m3 FA=73Kg/m3M so=696Kg/m3M go=1089Kg/m3
六、试配、调整与确定
1、试拌40升,拌合物粘聚性、保水性均良好,由此得出各材料用量(Kg/m3):M wo=160Kg/m3 M co=412Kg/m3FA=73Kg/m3 M so=696Kg/m3M go=1089Kg/m3 外加剂=4.85Kg/m3
2、另以基准配合比为,保持用水量不变,水灰比W/C分别增加和减小0.03,粉煤灰掺量不变,调整砂率分别增加和减小0.1设计另种配合比,以便于能够获得既能满足强度、和易性要求,又经济的砼配合比。
不同水灰比混凝土7d、28d强度(MPa)
3、确定试验室配比
经试拌和易性和密度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三个水灰比28d强度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从经济、合理性方面考虑,采用W/C=0.33,作为C50泵送砼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