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诊断与治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19.50 KB
- 文档页数:16
肺性脑病的护理肺性脑病是中度或重度呼吸衰竭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
是肺心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记忆力衰退等现象,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或惊厥。
有的病人甚至表现无意识的四肢颤动、烦躁不安或昏迷的症状,这是病情危重的信号。
如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有效护理,会大大降低此类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1 观察重点1.1神经、精神症状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低氧血症、CO2潴留和酸中毒三个因素共同损伤脑血管和脑细胞是最根本的发病机制.CO2潴留使脑脊液H+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的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等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
一旦发现,应该及时通报医生给予处置.......感谢聆听1。
2 呼吸、血压及脉搏脉搏直接反应心脏的代偿功能及心肌的功能状态,应严密监测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弱,脉搏不规则时应及时观察心率,有严重缺氧或酸中毒早期可能出现血压上升,而应用人工呼吸患者因短期内排出大量的CO2则可以引起低血压。
同时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特别注意患者的咳嗽、咳痰和喘息声.当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咳嗽加重,痰液不易咳出,因而使细支气管被分泌物阻塞加重,进一步造成通气功能与弥散功能降低而导致肺性脑病。
因此,应严密观察脉搏、血压尤其是呼吸的变化,对于老年患者,夜间更应加强巡视,警惕因冷空气刺激导致呼吸道平滑肌痉挛,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的发生。
......感谢聆听1.3 体温临床上一般持续高热,但是到了晚期,皮肤温度骤然下降,体温不升是肺性脑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如发现体温不升,多汗、四肢末梢冰凉时应注意有无休克。
1。
4尿量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及尿液的性状,并做好记录.因为尿量的多少可反映患者体液失衡与肾功能状态,且与水肿和感染的控制有关。
肺性脑病的抢救措施摘要肺性脑病是一种由肺部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肺性脑病的抢救措施,包括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支持治疗。
引言肺性脑病是一种常见且病情危重的疾病,其病理机制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意识改变、认知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需要及时抢救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后果。
快速诊断对于怀疑患有肺性脑病的患者,快速诊断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临床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初步怀疑肺性脑病的可能性。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合水平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肺性脑病患者的血氧水平较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脑电图脑电图可以检测脑电活动异常,如脑电波慢化和癫痫样放电,有助于诊断肺性脑病和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依靠其他辅助检查例如,头部CT或MRI扫描,EEG扫描等可帮助排除脑部病变。
及时治疗一旦诊断确认为肺性脑病,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氧疗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水平,改善脑部缺氧情况。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氧合不足的患者,机械通气是必要的。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正压通气来改善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
病因治疗根据肺部疾病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
例如,对于肺部感染引起的肺性脑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危重病监护对于重症肺性脑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其生命体征。
包括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
综合支持治疗除了及时治疗,综合支持治疗也是肺性脑病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液体管理维持良好的液体平衡对于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合理给予静脉液体,防止液体过负荷和脱水。
营养支持肺性脑病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康复。
神经保护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以给予神经保护治疗,如血流动力学支持、脑保护药物等。
肺性脑病肺性脑病肺性脑病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PE)又称肺气肿脑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属中医“痰迷心窍”、“昏谵”、“神昏”范畴。
病因1.由于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脊椎侧弯、后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症肺性脑病等引起的。
2.急性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痰液阻塞等,使肺通气、换气功能进一步减低。
3.左心衰竭使脑血液进一步减少和淤积,加重脑的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
4.利尿剂使用不当、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DIC等也能引起肺性脑病。
5.治疗不当,如使用高浓度氧可降低颈动脉对缺氧的敏感性,导致呼吸中枢抑制: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氯丙嗪)使用不当,可使呼吸中枢抑制。
发病机理是CO2中毒、或CO2麻醉、呼吸性酸中毒和缺氧招致的。
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为原有的呼吸衰竭症状加重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恍惚、嗜睡或谵妄、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等。
男女均可见,以男性多见,其病死率达30%以上。
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多语或少语、失眠等脑皮层功减退症状以及意识障碍与精神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呕吐、视乳头水肿。
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约为53%肺性脑病(1)精神障碍:①意识障碍:嗜睡或朦胧、谵妄以至昏迷状态。
②躁狂状态。
③抑制状态。
④幻觉或妄想状态。
(2)神经症状:朴翼样震颤或痉挛发作,肌阵挛、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复视等。
眼底表征肺性脑病重型晚期可呈现颅内压增高征象,但未必都有视乳头水肿,故至今未制订眼底诊断标准。
1973年以来,观察记录较全面并已确诊为"肺性脑病"的31例(其中呈现"网膜动脉痉挛阻塞"12例)及轻型网膜动脉痉挛者17例,并选择同期其它常见心血管病20例眼底资料作为对照。
肺性脑病诊断标准
肺性脑病是指由慢性或急性肺部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
病因复杂,可分为几种类型,包括肺气肿、肺炎、缺氧性脑病、肺部出血和肺部感染等,可导致脑血管和脑细胞受损,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
1、临床表现:肺性脑病的症状可以分为脑外(胸廓症状)和脑内(脑病症状)两类;脑外症状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脑内症状主要有头痛、晕厥、癫痫、意识障碍等。
2、生化检验:凝血功能检查、呼气末二氧化碳含量检测、血清谷氨酰胺测定是诊断肺性脑病的主要生化指标。
3、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可用于评估肺性脑病是否存在脑内病变;肺部CT检查可用于确定肺病变程度和位置,以判断肺性脑病的病因;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诊断出血性脑病和出血性颅内压增高等。
4、脑电图:脑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缺氧性脑病等潜在的神经病变。
5、神经功能检查:脑功能检查可以发现肺性脑病的神经衰弱症状,如意识障碍、运动失灵、对视短暂性失明等。
总而言之,肺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和神经功能检查等5个方面,通过多种检查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诊断肺性脑病,从而实现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