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剂 抗氧化剂 酸度调节剂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代码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感、口感、色泽、保质期等而加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涉及到代码的规范。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使之具有某种特定的应用性能,而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向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其中关键是建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加工技术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别,主要包括:1.食品色素2.防腐剂3.抗氧化剂4.酸度调节剂5.调味剂6.赋形剂7.发酵剂等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有相应的使用标准和代码规范。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指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和相关标准规定,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量、用途、生产工艺、质量要求等进行严格规范。
标准的制定保证了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食品添加剂的代码规范为了方便监管和管理,食品添加剂都有对应的代码。
代码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以及标识其属性、用途等信息。
食品添加剂代码通常包括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不同的代码代表不同的种类和功能。
举例说明以E某某为例,E某某代表某种类型的食品添加剂,其代码规范如下:•E100-E199 表示着色剂•E200-E299 表示防腐剂•E300-E399 表示抗氧化剂•E900-E999 表示调味剂通过食品添加剂的代码规范,生产者和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不同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用途,从而更好地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结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代码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遵守标准,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保证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希望各级监管部门和生产者共同努力,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构建健康的食品安全体系。
中国食品添加剂分类
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用途和性质进行划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保质期、外观、口感等而添加的一类物质。
以下是中国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分类:
1.色素:
•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
•合成色素如红曲素、亚硝酸盐等。
2.甜味剂:
•如蔗糖、葡萄糖、赤藻糖醇等。
3.香料:
•包括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天然香料如香草提取物。
•合成香料如丙酮、乙酸乙酯。
4.酸度调节剂:
•例如柠檬酸、乳酸等。
5.防腐剂:
•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山梨酸、脱氢乙酸等。
6.抗氧化剂:
•用于防止食品中脂肪和油脂的氧化,如维生素C、E。
7.发酵剂:
•用于促进食品发酵,如酵母等。
8.稳定剂:
•用于保持食品的稳定性,如柠檬酸盐。
9.增稠剂:
•用于增加食品的黏度,如明胶、阿拉伯胶。
10.乳化剂:
•用于改善食品中水油混合物的稳定性,如卵磷脂、甘油脂肪酸酯。
11.增味剂:
•如味精等。
12.膨松剂:
•用于提高面包等面点食品的体积,如小苏打、泡打粉。
13.胶体保护剂:
•用于防止食品中的胶体结构变化,如明胶。
14.脱水剂:
•用于降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如食盐。
这只是一些主要的分类,每个类别下都有很多具体的食品添加剂。
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标准进行了规范,包括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相关标准。
摘要:本文通过市场调查及文献查阅,对其中四种碳酸饮料中类添加剂:防腐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在饮料中的作用及介绍其主要添加剂的种类。
关键词:碳酸饮料防腐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前言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添加到食品中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料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1]。
碳酸饮料是指在清凉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通常称为汽水。
碳酸饮料的品种甚多,一般可分为:果味型碳酸饮料、果汁型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三大类型。
果味型碳酸饮料以配制为主,果汁型碳酸饮料在饮料中应含有不少于25%固体含量的天然果汁。
果味果汁型碳酸饮料以状态分,又可分为清汁型、混汁型两类。
以含糖量分又可分为:含糖量在10%以上不含糖精者称为全糖类;含糖量在7%以上含有糖精者称为中糖类;含糖量在4~6.9%含有糖精者称为低糖类。
可乐型饮料是含有可乐果提取物,配以焦糖色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
三大饮料的共同特点是在饮料中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统称为碳酸饮料[2]。
碳酸饮料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就是为了增强饮料的感官质量;提高饮料的稳定性;提高饮料的营养价值;有利于保藏,防止饮料腐败变质;增加饮料的品种和方便性;有利于饮料加工操作,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满足生产消费需求。
碳酸饮料中常用的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食用香精、食用香料等[3]。
本论文以饮料中的碳酸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不同碳酸饮料中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分析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现状,为碳酸饮料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1碳酸饮料的加工工艺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可分为一次灌装法和二次灌装法。
(1)一次灌装法,又称为预调式灌装法、成品灌装法或前混合法。
将调味糖浆与水预先按照一定比例泵人碳酸饮料混合机内,进行定量混合后再冷却,然后将该混合物碳酸化再装入容器。
柠檬酸钙的作用和功效
柠檬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和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作用和功效:
1. 酸度调节剂:柠檬酸钙可以被用作调节食品和药物的酸碱平衡,使其更加适口和稳定。
2. 防腐剂:柠檬酸钙可以延缓食品和药物的变质过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帮助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3. 抗氧化剂:柠檬酸钙可以防止食品中的脂肪氧化,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4. 改善口感:柠檬酸钙具有酸味,可以增加某些食品和饮料的口感,使其更加酸爽可口。
5. 补钙作用:柠檬酸钙中的钙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矿物质之一,可以补充钙质,有助于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维持骨密度。
6. 促进铁吸收:柠檬酸钙可以增加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溶解度,促进铁的吸收,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柠檬酸钙的使用应按照医生或食品工业的建议和指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摄入。
第9版食品添加剂冠方文件标准项目尊敬的读者您好,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项目。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和口感等特征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特定技术效果的各种化学品。
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第9版食品添加剂冠方文件标准项目中,我们囊括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定义在这一部分,我们详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等多个类别,每一类别下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化学品。
了解这些分类及其定义对于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至关重要。
2.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限量标准在这一部分,我们列举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有着明确的规定,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
3.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我们提出了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标明成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记录和归档等。
这些事项的遵守,有助于保障用户的健康和权益。
4.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在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了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措施。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以确保食品安全。
第9版食品添加剂冠方文件标准项目,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标准,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用户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的大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确立,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水平,保障广大人民裙众的饮食安全。
在继续探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项目时,我们进一步探讨了食品添加剂的具体种类及其使用方面的标准。
5. 对于色素的使用标准国家对于食品色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色素的种类、用量等方面的标准。
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虽然常见,但是对它的含义却让不少人感到疑惑,那么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呢?食品添加剂是指添加于食品中,通过改善食品的适口性、营养性或者形状、质地、口感、颜色等品质,或者延长其质量保质期,以便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无机物质。
主要添加剂有防腐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着色剂、增色剂、增味剂、抗氧化剂、发酵剂、糖精、酸味剂等。
1、防腐剂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主要是抑制食品中的腐败菌的生长,防止食品的腐败,从而起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作用。
最常用的防腐剂包括氯化钠、硝酸钠、柠檬酸钠、月桂基苯酚等,一般防腐剂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6g/kg饮食。
2、增稠剂增稠剂是食品添加剂中另外一个常见的类别,主要用于使食物的质地变得更加黏稠、细腻,以便更加便于消费者的饮食。
常见的增稠剂有麦芽糊精、 Xanthan gum、玉米糊精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15%。
3、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是指用来改变食物口感和风味的物质,它可以使食物更加入味,增加食材的乐趣性。
常见的酸度调节剂有乳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钠、磷酸三钠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1.0g/kg。
4、着色剂着色剂是指用来改变食品颜色的物质,主要是为了让食品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以提高食品的销量。
常见的着色剂有蔗糖素、蓝色、红色、黄色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0.3g/kg。
5、增色剂增色剂是指用来提高食品的色泽的物质,以增加食品的色彩和吸引力,增强消费者的食用感受。
常见的增色剂有-胡萝卜素、-玉米黄素、 Hong-kon red、绿色苜蓿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0.3g/kg。
6、增味剂增味剂是指用来改善食品口感和风味的物质,它可以使食物更加好吃,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常见的增味剂包括海带精、乙酸味精、咖啡醇、丁二醇、甜菜碱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0.6g/kg。
7、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指用来抑制食品中的氧化反应的物质,它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的物质氧化而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添加剂管理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都非常重要的问题,而食品添加剂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食品添加剂指为了增加食品质量、改善食品特性和延长食品保质期而在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物质,如防腐剂、色素等。
良好的食品添加剂管理能够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功能食品添加剂具有多种功能,根据其不同的类别和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防腐剂: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苏打、食品酸、食品脱氧剂等。
其作用是防止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而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常见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它们能够抑制氧化反应,延缓食品的氧化变质,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3. 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是一类用于调整食品酸碱度的添加剂,常见的有柠檬酸、柠檬酸钠等。
它们可以改变食品的口感和风味,提高人们的食欲。
4. 色素:色素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而添加的一类添加剂,比如红曲色素、胭脂红等。
它们能够使食品更加美观,增加人们的食欲。
5. 香精:香精是一类用于调味和提香的食品添加剂,如麝香、冰多利等。
它们能够增加食品的香味,提升人们的口感体验。
二、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原则在食品添加剂管理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1. 安全性原则: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评估,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任何添加剂的使用都应该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
2. 合规性原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不得违反国家的规定。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备案和申报工作。
3. 透明度原则: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明确标注,告知消费者成分信息和使用目的,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4. 检测监控原则:食品监管部门应当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控,确保其使用符合规定,并及时发布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磷酸食品中的作用
磷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它在食品中起到多种作用。
以下是磷酸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
1.酸度调节剂:磷酸常被用作酸度调节剂,用于调整食品和饮料
的酸碱度。
它可以改变食品的口感、风味和稳定性。
2.防腐剂:磷酸和其盐类,如磷酸钠、磷酸钙,可以作为防腐剂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它们对细菌和霉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磷的营养补充:磷酸和其盐类提供了人体所需的磷元素,对于
骨骼和牙齿的形成、维持神经功能以及能量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面团调节剂:在烘焙中,磷酸可用作面团调节剂,影响面粉中
蛋白质的结构,改善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有助于制作出松软而有弹性的面点。
5.抗氧化剂:磷酸及其盐类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质,有助于防
止食品中的氧化反应,延缓食品的变质。
6.螯合剂:磷酸可以与某些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在某些食品工
业过程中,可以用作螯合剂,防止金属离子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磷酸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多种功能,但过量摄入磷酸或其盐类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应的法规和安全标准,以确保其在合适的浓度下使用,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添加剂分类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一、标准定义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郝利平,夏延斌,陈永泉,廖小军.食品添加剂.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 食品级添加剂白色素.白色素[引用日期2013-05-25]3. 郑晔; 王皓; 刘震华;.浅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工业, TheFood Industry, 编辑部邮箱, 2012年 07期4. “勾兑”代人受过消费者对餐饮标准化存三误区5. 添加剂恐慌——谈《食品真相大揭秘》.书汇网[引用日期2013-04-1]6. 那些添加剂在食品中不得添加.食品安全检测[引用日期2014-11-24]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二、主要作用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1、利于保存,防止变质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
中国食品添加剂共分为23大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胶姆糖基础剂、咸味剂和其它。
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由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各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来越多。
美国已有25000种以上的不同添加剂应用于20000种以上的食品之中。
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1100种。
欧洲联盟使用1000~1500种食品添加剂。
中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随着时代的进步品种不断增加。
许可使用的品种已达1513种,其中包括食品香料1027种。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可按其来源、功能和安全性来划分。
来源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如动植物的提取物、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和人工化学合成品。
人工化学合成品又可细分为一般化学合成品和人工合成天然同等物(如天然同等香料、色素等)。
功能FAO/WHO将食品添加剂按不同功能分为40类;欧洲联盟仅分为9类;日本亦分为9类;中国1990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20类,另有其他。
至于香料因品种太多而单独另列。
食品添加剂01酸度调节剂02抗结剂03消泡剂04抗氧化剂05漂白剂06膨松剂07胶姆糖基础剂08着色剂0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安全评价CCFA(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曾在JECFA(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讨论的基础上将食品添加剂分为A、B、C3类,每类再细分为①、②2类。
A类:①已制定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②暂定ADI者B类:①曾进行过安全评价,但未建立ADI值;②未进行过安全评价者C类:①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②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特殊用途者。
食品添加剂的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变食品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以增加其可储存性、改善其外观、增加其风味或营养价值的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制造过程中,以满足消费者对安全、营养和美味的需求。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
1. 防腐剂防腐剂是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它们常常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食品腐败和腐败产物的形成。
一些常见的防腐剂包括苏打、苏打水、硫化物和硝化物。
这些物质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特性,能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2.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够延缓或防止食品氧化反应的食品添加剂。
当食品暴露在空气中时,其中的脂肪、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食品变质和品质下降。
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反应中的自由基产生和活性,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持其营养价值。
3. 发酵剂发酵剂是用于加速食品发酵过程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发酵过程可以改变食品的口感、质地和味道。
发酵剂常用于面包、酸奶和啤酒等食品的制备中。
常见的发酵剂包括酵母和乳酸菌。
它们能够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较为简单的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从而使食品膨胀或变得松软。
4. 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类用于增加食品黏稠度和质地的食品添加剂。
它们可以帮助食品保持更好的形状和口感,增加食品的质感和风味。
常见的增稠剂包括明胶、果胶、淀粉和蛋白质。
增稠剂具有吸水和胶凝性,能够吸收并绑定水分,形成稳定的凝胶或黏稠溶液。
5. 色素色素是用于改变食品颜色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色素可以增加食品的吸引力和诱人度。
它们通常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来自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和红曲色素。
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如亚甲基蓝和苏丹红。
色素的使用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标明使用浓度和限制用量。
6. 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是一类用于调节食品pH值的食品添加剂。
它们可以增加或降低食品的酸度,从而改变其味道、防止微生物生长和保持食品的稳定性。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注:每个添加剂在食品中常常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
在本标准每个食品添加剂的具体规定中,列出了该食品添加剂常用的功能,并非详尽的列举。
1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2 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3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4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5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6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7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8 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9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10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11 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12 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13 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的熟化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
14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15 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
16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17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18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
19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20 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保持食品品质稳定以及增加食品保质期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以小剂量加入食品中,可以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使用。
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稠剂、香味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膨松剂等。
防腐剂是一种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防止食品腐败。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苏打、硫酸亚铁、山梨酸等。
抗氧化剂是一类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氧化反应会导致食品变质,抗氧化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硫酸钠等。
着色剂是一类可以改变食品颜色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使食品更加吸引人,并提高食品的观赏性和市场竞争力。
常用的着色剂包括染料、天然颜料和合成色素等。
增稠剂是一种可以增加食品黏稠度和口感的物质。
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食用感受。
常见的增稠剂包括明胶、果胶、海藻胶等。
香味剂是一类可以增加食品香气和味道的物质。
它们可以使食品更加美味,并增加人们对食物的食欲。
常用的香味剂包括香精、大蒜素、麝香等。
酸度调节剂是一种可以调节食品酸碱度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改变食品的口感,使之更适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常见的酸度调节剂包括柠檬酸、乳酸、醋酸等。
甜味剂是一类可以增加食品甜味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替代蔗糖,减少食品中的糖分摄入量,并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
常见的甜味剂包括糖精、阿斯巴甜、麦芽糖醇等。
膨松剂是一种可以使食品膨胀和变松的物质。
它们可以改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使之更加松软和易于食用。
常见的膨松剂包括碳酸氢钠、明矾、氨基甲酸等。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增加食品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的安全。
食品添加剂品种目录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保护或增加食品的某种特性而在食品加工中所使用的物质。
以下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目录:
1. 防腐剂:例如硫酸二氢钾、亚硫酸钠。
2. 抗氧化剂:例如抗坏血酸、苯甲酸。
3. 酸度调节剂:例如柠檬酸、醋酸。
4. 甜味剂:例如蔗糖、阿斯巴甜。
5. 色素:例如胭脂红、亮蓝。
6. 香料:例如薄荷醇、香兰素。
7. 赋形剂:例如明胶、淀粉。
8. 稳定剂:例如卡拉胶、黄原胶。
9. 发酵剂:例如酵母、曲霉。
10. 营养强化剂:例如维生素C、钙剂。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食品添加剂品种,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转帖]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
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
防腐剂(Preservatives)
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事物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人们一般都认为食品的色香味是食品商品性的基础,但是如果食品没有一定的保藏期,它就不能发展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
要使食品有一定的保藏期,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防止微生物得感染和繁殖。
工业实践表明,采用防腐剂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最经济,最有效和最简捷的办法之一。
防腐剂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
1. 酸性防腐剂
如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和它门的盐类。
这类防腐剂的特点就是体系酸性越大,其防腐剂效果越好。
在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效。
2. 脂型防腐剂
如尼泊金脂类,没食子酸脂,抗坏血酸棕榈酸脂等。
这类防腐剂的特点就是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有效,毒性比较低,溶解性也较低,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脂要复配使用,一方面提高防腐效果,另一方面提高溶解度。
为了使用方便,可已将防腐剂先用乙醇溶解,然后加入体系中。
3.无机盐防腐剂
如含硫的亚硫酸盐,焦盐酸等,由于使用这些盐后残留的二氧化碳能引起过敏反映,现在一般只将它列入特殊的防腐剂中。
4. 生物防腐剂
如乳酸链球菌素,溶菌酶等。
这些物质在体内可以分解成营养物质,安全性提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人们普遍对防腐剂有负面看法,认为防腐剂都是危害健康的。
这迫使人们一方面改进工艺尽量减少防腐剂的用量;另一方面开发,应用一些无毒,无害或者低毒的防腐剂,如山梨酸,生物防腐剂,复配型防腐剂等。
现在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天然防腐剂,但目前天然防腐剂的防腐能力较差,抗菌谱较窄,价格也比较高据报道为解决合成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有人研究了一种人体不能吸收的高分子型防腐剂,这为防腐剂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防腐剂主要包括: 1..苯甲酸 2.苯甲酸钠 3.丙酸 4.丙酸钙 5.丙酸钠 6.对羟基苯甲酸丁酯7.对羟基苯甲酸乙酯8.富马酸二甲酯9.山梨酸10.山梨酸钾11.双乙酸钠12.乳酸链球菌13.脱氢乙酸14.二氧化
碳
抗氧化剂(Antioxidants)
抗氧化剂是指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食品在生产,加工和贮藏的过程中,与氧作用出现的褪色,变色,产生异味异臭的现象就是食品的氧化变质。
如肉类食品的变色,蔬菜,水果的褐变,啤酒的异臭味和变色等。
油脂或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除与脂肪本身性质有关外,也与温度,湿度,空气及具催化氧化作用的光,酶及铜,铁等金属离子,以消除其催化活性。
抗氧化剂作用原理在于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进行,但不能在氧化反应发生后复原,因次,抗氧化剂必须在氧化变质前添加。
抗氧化性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油溶性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脂(PC)等,水溶性的有抗坏血酸及其盐类,异抗坏血酸及其盐类等。
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两类:天然的
有脑磷脂,茶多脂等;人工合成的有二丁基羟基甲苯等。
抗氧化剂的用量很小,必须与食品充分混匀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另外,有些物质,其本身虽没有抗氧化作用,但与抗氧化剂混合使用,却能增强抗氧化剂的效果,如柠檬酸,磷酸,苹果酸,酒石酸及其衍生物,被称为增效剂。
这些物质具有增强抗氧化的效果,一些是由于与油脂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盐,使金属不再具有催化作用。
另一些是由于与抗氧化剂的自由基作用,而使抗氧化剂再生。
抗氧化剂的使用不仅可延长食品的贮存期,货架期,给生产者,经销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给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商品。
由于今年来发现了一些人工合成的毒性,以及“绿色”食品的潮流,人们倾向于选择天然抗氧化剂,因而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和开发成一个热点。
但从应用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合成的或天然的抗氧化剂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各种食品的性质,加工方法千差万别,单个的抗氧化剂不可能合适所有的这些要求,因此发展复配型的抗氧化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此外,抗氧化剂也可与其他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复配,制成多功能的复配制剂。
抗氧化剂主要包括: 1.甘草抗氧化物2.抗坏血酸(钠。
钙)3.抗坏血酸棕榈酸酯4.丁基羟基茴香醚生产技术5.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6.4-己基间苯二酚7.植酸8.没食子酸丙酯9.d-异抗坏血酸钠10.茶多酚生产技11.特丁基对苯二酚12.二丁基羟基甲苯
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
酸度调节剂又称pH调节剂, 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它主要有用以控制食品所需的酸剂, 碱剂及具缓冲作用的盐类.
酸化剂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许多功能特性, 如改变和维持食品的酸度并改善其风味:抗氧化作用, 防止食品酸败: 与重金属离子结合, 具有防止氧化或褐变反应, 稳定颜色, 降低浊度, 增强胶凝特性等作用. 酸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尽管单独用酸来抑菌防腐所需浓度太大, 难以实际应用, 但当以足够浓度, 选用一定酸化剂与冷藏. 加热等方法并用, 可以有效延长食品保存期.
酸度调节剂, 除可以调节食品的pH值, 控制酸度, 改善风味之外, 尚有许多其它功能特性. 其有效应用主要考虑到食品所需特性, 通常以有机酸及具缓冲作用的盐为主. 又由于很多有机酸都是食品的正常成分, 或参与人体正常代谢, 因此安全性高, 使用广泛.
酸度调节剂主要包括:1.乙酸 2.柠檬酸 3.富马酸 4.盐酸酸 5.乳酸 6.苹果酸7. 磷酸8碳酸钾9.柠檬酸三钾(纳)10.柠檬酸一钠11.氢氧化钠0237.酒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