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学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历史教学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历史教学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历史教学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历史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摘要】根据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

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关键词】原则理念手段

1.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习由于需要时间向学生详尽的介绍历史事实而经常被忽视,课下历史课经常被学生忽略,使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展望新课改,我想这将是一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并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种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式。

初中历史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法

附件1: 诸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申报表 单位(全称):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学段:初中 2.参评主体属集体的填写“某校某教研组”等或前5名成员,参评主体属个人的须填写真实姓名。

张春丽初中历史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法 箭口初中张春丽胡勇 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些课的教学目标层次太低,认为历史教学只是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能联系实际,恰当地提出问题,不懂或者忽视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其结果是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现状呼唤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形成原因 一是传授式教学根深蒂固;学生只忙于死记硬背,实际上并不理解所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地运用。 二是急功近利忙于应试。受中考的指挥棒影响,许多教师往往围着应对考试打转,没有把精力放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上。 三是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不到位。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得到充分训练。传统课堂往往在导学案上的内容,几乎全是参考书和教辅资料上的。学生不用读书,不用思考,就能把答案搬上去,这样就无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了。 四是忽视教学常规,教学有花样但没实效,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以前进行合作探究时,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实际上却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有的学生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课堂效果更无从谈起了。 解决问题所采取措施: 我们所期待的高效历史课堂,指的是教师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讲课,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高度投入,要让学生深深感受知识的魅力,明确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内心充满着明理的喜悦、践行的冲动,从内心深处发出“我懂了”、“我能解释给你听”等呼声。 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高效呢?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永恒的追求。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对学生评价上求高效,做到精细准。课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随意的夸夸其谈,要精简、细致、准确。所谓精简,就是教师在评价时不拖泥带水,评价到关键点上即可。所谓细致,就是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在细微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一点对后进生的转化尤为重要。所谓准确,就是要找准学生的闪光点,既让学生本人信服,又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 另外,课堂上还要注重生生、师生评价。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展示,不论对错及时给予评价,同时也让学生去评价学生,这样的好处在于评价别人的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说出别人的优缺点,不断提升自我。而且我们还要注重评价方式,不管是师生评价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读《名师论教学》有感 吴旭聪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名师论教学》,其中有一篇城关中学章英老师写的《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我觉得章老师的想法很好,以下的这段话让我感受颇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欢乐还给学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堂既注重知识点的有效落实,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乐趣的体验吗?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课堂的纽带,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感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在这学期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觉得以上的这段话对我在备这节课时,很有感触,我试着以此方法身体力行。 一、体验 一上课我就通过课本上的两句话“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直接揭示课题。 然后我设计的环节是使鼓、镲、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的活动。在这一个活动中,我充分让学生体验,每一种材料都是让学生说出方法,让想到的这一位同学展示,然后追问“你认为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对于振动这次新的科学词汇,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但是怎样的我们才能称之为振动学生是不知道的。二是形成“只有对物体用力了才有可能产生声音。”,得出这个结论我是从振动的概念出发的,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在这个概念中,前提是在力的作用下。在这一个环节中,我注重每一种材料让学生体验,当然不是每个学生,同时在课的任何时间都不断的渗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的思想。 二、探究 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钢尺和橡皮筋的分组实验,在这里首先是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我让学生做了10分钟

凯洛夫五步教学法的历史背景

五步教学法的历史背景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相信这是很多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碰到的类似问题。30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确定:找?凯洛夫?去! ?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半个多世纪。 这位苏联著名教育家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 何谓?五步教学法??按教科书定义,即控制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臵作业。 相信这五个步骤对于?60后?、?70后?、乃至?80后?一定不会太过于陌生。?从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成长起来的?。 ?为什么会有‘五步教学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解释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都是强调了教师的‘讲’。此后,凯洛夫将其形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教师的‘讲’得到进步的发扬。

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对中国后世教育教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加上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推崇学习的传统,因而?凯洛夫?旋风之劲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余文森说。 但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五步教学法?中,我们明显看到,其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这里几乎是看不到的。缺乏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伴随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课堂?。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五步教学法?的指导下,语文课无非是作者生平、背景介绍、记忆生字词、段落分析与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再好的文章,让语文老师一讲,马上就被肢解成一堆的知识,哪里有语文之美!?现实是,这样的课堂在中国不在少数。 ?五步教学法?还适合教学的要求吗?从怀疑走向行动,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尝试着改革。我国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事实是,固有的课堂模式正在不断被打破。创新,一直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最近10年,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这座花园里,正盛开出各色模式的花朵,它们百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 ——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 一、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产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之一。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一是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取向;二是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取向;三是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发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多元智能发现了学生的多种聪明,其共同点在于“发现学生”。 2001年,为了配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权、崔允墎、张华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并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和发展,这是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开始。史学界最早做过相关研究的是历史学家赵亚夫教授,他使用的是“实效性”这一概念。早在2000年的小学综合科研究中,他就提出了“三性说”即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认为针对性和主动性是实效性的前提。在后续的多篇关于历史教学的文章中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征,又加上了具体性,即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针对性、主动性、具体性为前提。而历史教学界正式打出这个旗帜,是在2006年12月由北京石景山教委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历史课堂研讨会上。自此,在知名教授、大批优秀教研员和中学历史教师的带动下,有效教学的概念风靡全国历史教学界,2007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出版由赵亚夫教授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历史有效教学问题(主要指中学历史)受到愈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有效教学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国内学者主要从过程、结果等方面归纳有效教学特征,从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从过程上,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策略上,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结果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认为,学生的发展或进步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客观标准。我个人比较认同某英国学者的看法:一,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能学的其他更多的内容;二,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乐此不疲地研究那节课的内容;三,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二、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 1、本课地位及重难点分析 《罗斯福新政》是必修Ⅱ·经济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第二课,在整个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亦是本章的核心所在。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雅宝完整地执教过两届高一,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通过观察、调查和谈话等,我发现,这个年龄阶段、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的学生,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张国儒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者,角色,参与,良好的习惯,动手实验。 正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探究,实行自主性学习,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理解与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谈几点理解。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教学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已向畸形方向演变,课堂教学仅仅单纯的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最终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成为灌输式的教学,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 二、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协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好坏都要给每个学生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观点存有。 再次,要懂得欣赏学生。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即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气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在富有感情的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信任教师,甚至把教师当成朋友,主动与教师交流、向教师请教。 2、联系生活实际及学生个人实际,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上,特别是生物课堂,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周围环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结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所以,能够让学生到社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学生锻炼了水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存环境的精神和责任感。 3、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师生间的换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标强调“自主参与、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其中,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些正在实行的社会现象研究话题,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文献,实行小演讲,然后再请几位同学作评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决心 开放式教学,突破了原有学科封闭状态,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争论,自主学习,增强了问题意识,提升了创新的水平。 总来说之,课教学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 导语:“教育的效用,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尖端人才。接下来是给大家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这学期,我阅读了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感触很多。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要想在历史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七上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 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而发“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管住自己的嘴,自己能少说就少说一点,要留出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是的,这句看似简单,但是在课堂上想要完全做到却是很难的。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鱼归大海、鸟归山林”用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成为配角。唯有放手,让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这部分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就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一个数等分,用除法计算。至于能不能正好分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没有计算或实践之前,是不能知道能分完或者不能分完。首先我先让孩子们分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有糖果、草莓、花生、果冻。通过动手把这些物品平均分到盘子里时,会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能分完,另外一种是分完后还有剩余的。前面一种我们知道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可是有剩余的情况呢?该如何用算式表示呢?有了这些实践,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产生。有了这些活动,才能让孩子们从中积极发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老师在本堂课中只是起着一个牵引者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做到这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让学生只是简单看看课本变为主动有效地预习呢,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主动预习体现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渴望、渴望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知识。而老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好点子。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题不要多,但要有思考空间和可行性,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就能获得答案。其次,新知识要和旧知识相结合,这叫做温故而知新。最后,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完成。 二、上课时,在合作中放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展示,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你一个人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地讲,你自己也累,学生听地也乏。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那么教室里出现的是不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几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合作,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了现实。老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充分表达展示出来,即指导他们如何精炼的总结。这样把课堂的教师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学生畅所欲言,尽显其才。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得到激发,创造潜能得以发挥。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一定要反思 课堂反思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特别对于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课堂的五步教学法

历史课堂的五步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 过去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满堂讲到满堂问,改来改去,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也就缺少学习兴趣。这显然不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基于五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我们确立了历史课堂的五步教学法,包括:学(情景导入,定标自学)——研(组内合作,初步释疑)——展(全班交流、展示提升)——教(精讲拔高、点拨拓展)——达(当堂落实,达标检测)。 一、情景导入,定标自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寻找新旧知识的关键联系点,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导入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授课中我们运用导学案辅助教学,历史导学案分五部分:课题、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仔细阅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的读书经验之谈。学生在书上就相关要点做好标记,在疑难之处打上问号,同时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才能为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的,可安排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学习进程,对于学生中遇到的障碍,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点拨。 关键点: 1、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避免繁琐冗长。 2、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 3、这部分提倡自学,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不能代替独立思考。 4、学案要让学生清晰的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 5、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 二、组内合作,初步释疑 在导学案的完成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个人解决不了的,再加上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放到小组讨论的层次上。合作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由组长负责主持,要求每人都要积极参与,采用轮流发言和畅所欲言两种方式。小组先进行相互找错纠错,再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方法,完善问题答案。在学生讨论时,教师

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屯字中学张帆 【内容摘要】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一项新的课题,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问题设计、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方面谈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在困绕着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也曾说过:“教育的效用,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我们的人生。”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1、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起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还得回归到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上。因为教学目标是历史课程的根本所在,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运行轨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准确、到位,能让新课程教学更科学、有效。 反思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肤浅。在一些教师的眼里,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参考书中的几段文字,只要抄上即可,缺乏对教学目标重要性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把历史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对部分教师来说,这只不过是给原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换了一种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又回归到教师满堂灌的老路上去了,这样的教学显然缺乏有效实施的前提——不能真正明确通过该课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拓展哪些能力?培养什么情感? 为此,历史老师首先要准确领悟“三维”目标的内涵:“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利于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闪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

五步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 “五步式教学法”在中学课堂中的运用 湘潭市市十八中毛兰 摘要:为了激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断学习,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高中历史课堂可以尝试“五步式教学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包括设疑激趣、感知素材、讨论解疑、归纳整理和巩固开拓。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五步式教学法;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仅仅靠教师将课本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这种传统方式,已经不足以激发学生的上课时的激情和兴趣。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五步式教学法”,通过这样的科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五步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设疑激趣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全面掌握所授内容,并提出疑难问题。在历史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具体学习目标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部分的重要的内容。课堂上要不断设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在概念教学中,故事导入法是最主要的一种。如在概率教学中,可以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郡县制和分封制两种治理国家的方式,你

将怎么抉择和处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利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及时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感知材料和趣味故事,引导学生在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2.感知素材 我们感知的过程,就是信息输入的过程。研究表明,学生要获得知识,除了认真听课之外,有效的观察和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提供全面的感知材料,比如图片、视频等等,而且要设法扩大和增强材料中间的对比度,扩大材料的差异性,让学生能从材料之中寻找到更多的不同点,优化感知效果,对于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更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如讲解九品中正制的时候,想让同学们阅读教科书高一上册(10页,以多媒体形式给出)之后让同学们想象九品中正制的发展轨迹,然后让他们证实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结论。 3.讨论解疑 讨论解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它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讨论解疑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由学生提出质疑或者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交谈,并指定学生发言,而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启发、引导和鼓励,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如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节课时,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的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巡视,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理解的偏差,予以纠正,然后在黑板上给出正确的解释。 4.归纳整理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高严”会使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顾虑重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态度平等真诚,谈话亲切自然,或赞赏激励,或循循善诱,师生间的距离会缩短。特别是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分数这个紧箍咒形成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积极参与的学生,心中有一种“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的安全感,再加上“你回答得真好!”“你真了不起!”等一次次的表扬鼓励,能使这些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他们就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很多学生都举手争着回答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立刻请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亲切地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呢?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大家能够相互补充。好,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这就给了那些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充裕的时间,非常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课堂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反反复复读书的“繁荣景象”。但在这种景象背后,我们也明显地意识离开了权力控制下的课堂交流。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是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绝不是单向的给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两点:一是尊重学生,民主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达到目标,而不是直接告诉或教师说了算。 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敢说心里话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采用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伙伴学习、独立学习等组织形式的有机组合,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组织方式,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获得训练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升沟通水平,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学习质量。在教学《穷人》这课时,我就“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样”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实行讨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包括学困生也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他们将无法过日子,因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受的了,再收养西蒙的孩子,日子肯定熬不过。”有的说:“他们会撑下来的,虽然今后的生活会更加艰难,但渔夫与桑娜勤劳、简朴,定会将孩子抚养成人的。”小组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孩子们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加入到小组讨论中,加以点拨。在教师引导下,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7-12-06T16:17:25.52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9月作者:姜樱梅 [导读] 文章从有效教学的内涵出发,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讨阐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姜樱梅 【摘要】文章从有效教学的内涵出发,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讨阐述,通过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有效教学内涵,建立适宜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及时实效的教学反思,完善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策略,从而有效地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而在历史教学中要实现这些目标与任务,重点落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之中,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取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说“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教学有效性问题提供思路。具体来说,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且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所谓“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地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地具体进步和发展。这也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之所在,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收益,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现状 (1)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老师就是照本宣科,这种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而学生的生活特征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就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不匹配。可见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将历史变成了黑板上的条条框框,变成了一些冰冷的名词,历史成为了学生们升学的筹码,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效率肯定不高。想要掌握现成知识或者获得新知识,这都需要人的积极参与。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探究、选择以及创造的过程,最终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应该是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从历史中的人物和事情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但是现如今历史教育的无奈也承载着学生很多的无奈。历史这一学科本身就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相对于数学和英语等主科来说历史只是一门副科,在升学压力下,学生对历史仅有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面对即将而来中考,历史老师也不得不把历史分割成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在无奈中迎接中考的到来。 (2)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知识,接受那些古人已经发现的知识,这样初中历史教育必然是以书本为中心,老师领导学生对那些知识死记硬背。对于中学历史课而言,这一科目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积累学生的历史素养或者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规律,学生们只是为了应付中考,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自己的分数。现如今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再者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和时代发展相适应,课程的结构还比较单一。历史教学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对学生的成绩看得太重,在课程的管理方面强调统一,这就使历史课程不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相适应。例如现如今很多历史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是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老师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出发,强行将自己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将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还存在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依旧是进行照本宣科的机械教学。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吃透课标,明确考纲 吃透课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只有真正的理解、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方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吃透课标,只有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2、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受益,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是落实有效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种责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尽管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善于学习,讲求实效,就会不断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