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猪的选种选配及杂交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10.12 MB
- 文档页数:69
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猪是我国主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其肉类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而要保持猪肉行业的稳定发展,繁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的繁殖方式以及合理选择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繁殖方式1. 直接采用自然交配:这是最为常见和简便的繁殖方式,利用种公猪与母猪进行配种。
在配种时可以采用群体配种,即多只公猪配种多只母猪。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管理,可以提高配种的效率。
2. 间接采用自然交配:有时由于猪的繁殖性能较差,或者需要更好地控制种猪的选配,可以采用间接自然交配。
即通过围栏、墙壁等隔离措施,保持种公猪与母猪的互动,但不直接接触。
这样既可以使种猪不会过度疲劳,也能够方便控制繁殖过程。
二、人工授精技术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通过将种公猪采集的精液通过器具注入母猪体内,实现繁殖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母猪的选配,以及对种公猪的种质进行更精确的筛选。
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繁殖效率,避免传染病的传播,但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2. 冻精和冷冻精液技术:为了更好地保存种公猪的优良基因,可以将种公猪采集的精液进行冷冻保存。
冷冻精液技术可以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方便运输和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繁殖资源的利用,提高养殖效益。
三、合理选择猪种1. 选用优良品种:在繁殖猪时,应该选择生长快、肉质优良、抵抗病原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不同品种的猪各有特点,在选择时需结合自身的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全面考量。
2. 崇尚混合繁殖:混合繁殖是指将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能繁殖出具备多种性状优良的杂种猪的一种繁殖方式。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品种的优点,提高猪的产肉性能,并增加抗病力与适应力。
3. 种猪选购要点:在选购种猪时应仔细观察其身体状况、行为习性以及与其他猪的关系。
种猪应该有良好的外形、结构和健康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其繁殖能力和生长潜力。
结语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对于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以及优良的猪种,可以提高繁殖效益、延长种猪的使用寿命,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猪的杂交模式设计与利用摘要当前,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
但生长缓慢,屠宰率偏低,瘦肉率少。
而三元杂种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适宜大力推广。
三元猪有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
本文通过对三元猪的选种,营养,屠宰,胴体品质等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三元杂交三元猪猪的三元杂交模式目录绪论 (4)Ⅰ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4)Ⅱ研究现状 (4)Ⅲ研究内容 (4)一选种、选配1.1选种考虑因素 (4)1.2品种选择 (4)1.3杂交模式 (5)二营养2.1营养前序 (6)2.2仔猪饲养管理 (6)2.3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6)2.4疾病的防疫检疫 (7)2.5饲料的调制与饲喂 (7)2.6猪的营养饮水 (7)2.7母猪与小猪的保健 (8)2.8猪出栏时间及注意事项 (8)2.9饲喂添加物对肉质的影响 (8)三屠宰3.1动物屠宰检疫流程图………………………………………………………………………103.2动物产地检疫流程图………………………………………………………………………113.3动物屠宰场动物入场及动物产品出场登记制度…………………………………………11四胴体品质4.1我国猪胴体分级标准………………………………………………………………………124.2胴体鉴定实验用品…………………………………………………………………………124.3胴体性状指标………………………………………………………………………………13五参考文献 (15)六鸣谢 (15)绪论Ⅰ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
2018年第2期1纯种繁育纯种繁育是指同一品种内公母猪之间进行交配繁殖的选育方法。
目的是保持和提高该品种的优良品质,增加品种内优良个体数量。
为商品猪生产中的杂交利用提供高纯度的优良亲本,同时为猪的育种工作提供遗传资源和育种材料。
地方猪种的选育,主要是在保存原种的基础上加强选育,不使其遭受外来品种的混杂或被灭绝,保种选育应采取如下措施:(1)在产区建立保种场,组建20头以上公猪,100头以上母猪的保种群。
为防范风险,还应在产区建立若干个保种区。
(2)保种群应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的群体继代选育法,逐渐扩大优良个体数量。
(3)保种群只允许引进本品种的优秀个体,禁止引入外来猪种。
(4)地方品种中通常存在不同类群,其特征特性各有差异,可按不同类型建立不同的品系进行选育提高。
引进品种的选育,以保持它们原有的优良特征特性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选育提高和扩群繁殖:(1)尽可能创造与原产地相似的饲养管理条件,对其后代加强适应性锻炼,再选择适应性好的个体繁殖后代,使引进品种的遗传基础发生定向改变,又保持其原有的优良特性;(2)建立原种场,组建核心群进行性能测定、选种选配和选育;(3)建立原种扩繁场进行繁殖和推广;(4)开展品系间杂交,防止过度近交。
2猪的杂交利用杂交是指两个以上不同种群(品系、品种乃至不同种属)个体间的交配繁殖方法。
杂交是与纯繁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没有纯种繁育,就产生不了优秀的纯种后代,杂交就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不同品种之间杂交能产生杂交优势(杂交后代生活力和繁殖力高于亲本)。
不同的杂交方式杂交效果不同。
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杂交方式有两品种(二元)、三品种(三元)杂交。
三元杂交的效果优于二元杂交。
三元杂交所用的母猪是一代杂种猪,一代杂种母猪生活力强、产仔多,哺育率高,又能利用第二杂交父本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故三元杂交可获得良好的杂种优势。
用本地母猪和外种公猪杂交生产优质商品猪的方式。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大纲)一、猪基因组选种选配背景及意义1.1猪基因组选种选配的研究背景1.2猪基因组选种选配在我国的现状1.3猪基因组选种选配对猪业发展的影响二、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原理2.1基因组选种选配的基本原理2.2基因组学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2.3基因组选种选配的优势与局限性三、猪基因组选种选配关键技术研究3.1基因组测序与组装技术3.2基因分型与基因关联分析技术3.3遗传评估与选择指数构建3.4精准选配策略与方法四、猪基因组选种选配实践与应用4.1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方案的制定4.2猪基因组选种选配在核心群育种中的应用4.3猪基因组选种选配在商品猪生产中的应用4.4基因组选种选配在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五、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5.1国内外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发展动态5.2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的发展趋势5.3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六、政策与产业建议6.1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6.2产业协同与发展策略6.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猪品种一、猪基因组选种选配背景及意义1.1猪基因组选种选配的研究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组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猪作为重要的农业动物之一,其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也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养猪的知识点总结一、猪的品种选择1. 猪的品种分类:猪的品种可以按照用途分为: 肉用猪、种用猪、杂交猪等;2. 优质肉猪品种:大白猪、杜洛克猪、皮埃拉猪等;3. 优质种猪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4. 优质杂交猪品种:利美猪、长白猪、大白猪等。
二、种猪选育管理1. 种猪选配:选择优质的种猪进行繁殖,保证后代的品质;2. 种猪繁殖管理:定期做好疫苗注射、定期配种、保证种猪的生产力;3. 种猪饲养管理:健康饲喂,合理配饲,促进种猪生长发育。
三、育肥猪管理1. 猪圈环境设计:确保猪圈通风、遮阳、排水等基本条件;2. 饲料供给:根据不同生长期给予不同的饲料;3. 疾病预防:定期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等疫苗注射,保持猪的健康。
四、粪便处理五、养猪初期的饲养管理1. 幼猪管理:合理营养、合理饲养、疾病防治等;2. 猪圈设计:保持清洁卫生、通风透气、与其他猪分隔等;3. 饲料配送:合理搭配饲料,注意消化吸收;六、养猪中期的饲养管理1. 猪群整合:根据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群体整合,保持猪群的均衡生长;2. 健康检查: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3. 饲料管理:根据生长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保证猪的健康。
七、养猪后期的饲养管理1. 留种猪选配:定期选配留种猪,筛选出高品质的种猪;2. 育肥猪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育肥猪,保证猪的快速生长;3. 饲料供给:根据成猪肥育期,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猪的生长。
八、疫病防治1. 猪瘟预防: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注射,保证猪的健康;2. 猪蓝耳病防治:定期用药预防猪蓝耳病;3. 养猪环境治理:保持猪圈卫生,防治疾病传播。
九、养殖品质管理1. 生产标准:严格按照养殖标准进行生产,保证猪的品质;2. 安全卫生:保证猪肉的安全卫生,避免畜禽疫病传播;3. 环境保护:合理处理猪粪便,降低环境污染。
十、销售运营1. 售后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2. 销售渠道:建立合理的销售渠道,确保产品畅销;3. 产品宣传推广:做好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
怎样繁育纯种种猪-种猪的选配通过选出的优良公、母纯种进行人为控制配对,使优良基因更好地重新组合,促进猪群的改良与提高,通过选配可以把握必要的变异方向,促进某种变异,克服缺点,并能稳定遗传性,把理想性状固定下来,巩固优点。
选择亲和力好的种公、母猪交配,获得更理想的后代。
种猪的选配方法主要有品质选配(包括同质选配、异质选配)和亲缘选配两种,现分述如下。
1、品质选配品质一般是指体质、体型、生物学特性、生产性性能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也可指遗传品质。
品质选配是考虑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的选配,根据相配猪的品质对比,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
(1)同质选配:即选用性能和外形相似的优秀公、母猪来配种,使亲本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使优良性状得到保持和巩固,以期获得与亲本(公、母猪)优良性状相似的优良后代个体。
(2)异质选配:异质选配可以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公、母猪配种,以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也可以选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猪配种,使纯种后代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生产高质量的纯种,才能更好地产生高产的杂种。
2、亲缘选配亲缘选配是根据种公母猪亲缘关系远近进行选配的一种方法。
当猪群中出现优秀个体时,为了尽可能保持优秀个体的特性,揭露隐性有害基因,提高猪群的同质性,可采用亲缘亲配。
为了防止近亲交配(双方共同祖先的总代数不超过6代)而造成的繁殖性能,生活力和生产力下降等遗传缺陷衰退现象,应严格控制近亲交配系数的增大。
一般繁殖场和商品猪场应避免近亲交配。
但近亲交配运用得当,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巩固和扩散,揭露隐性有害基因,提高猪群的同质性,是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避免交过程中出现衰退现象而造成损失,在使用近亲选配时,一般只限于培育品系(包括近亲系)以及为了固定理想性状才可用各种不同程度的近亲交配。
种猪选配繁育应该如何进行?
猪的选配过程是一个科学的选择配种组合的过程。
因为尽管种猪本身很优秀,但是如果任意和其他种猪杂交,所产的仔猪不一定是最优秀的。
这是由于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变化所致。
关于这一点在很多猪场均已得到证明。
基于此,种猪场在选择优秀种猪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种猪的科学选配。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选种的实际效果、提高整个猪群的整体质量。
根据选配的对象,种猪选配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个体选配法和种群选配法
个体选配法
常用于猪品种选育提高和育成新品种。
在进行个体选配时,一般以参与选配的个体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和个体的性状品质为选配依据。
其中以参与选配的个体的亲缘关系远近为选配依据的选配方式称为亲缘选配。
以参与选配的个体的性状品质为选配依据的选配方式称为品质选配。
在亲缘选配过程中。
既要利用近亲繁殖、又要防止近亲繁殖所产生的衰退现象。
在品质选配过程中。
同质选配的目的在于选优提纯,以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表现。
而异质选配的目的在于优化重组,即可实现猪品种的选育提高,亦可能育成新的猪品种
种群选配
种群选配的意义在于扩繁,即通过种群选配,逐步提高猪群的整体繁殖水平。
而扩繁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数量的优良种猪以进行杂交生产。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杂种猪以其快生长速度,和高瘦肉率成为肉猪养殖最好选择,而杂种猪的父本和母本是决定肉猪养殖相当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那么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科火筒和选配。
当代确立数量遗传是建立在大量测定数据基础之上的,大多采用帕金森氏症BLUP法对通过所有被测定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得出单个和几个目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作为选种选配的主要就依据。
本文在此就测定和种猪推算出选留、种猪选配中育种数据的应用与同行交流。
古典数量遗传是建立在大量下工夫测定数据基础之上的,大多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对所有被测定个体或进行遗传评估,得出单个和几个目标性状的估计育种长远目标值(EBV),即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作为选种选配的主要依照。
估计育种值与真实育种值的相关系数越大,则准确性越高。
为提高估计值育种值不断提高的可靠性,需科学性增强系谱和测定信息的可靠与完整性、测定环境的一致性、种群的有益于以及育种团队、测定技术的稳定性等,以在实际种猪选育中尽可能地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笔者所在公司不仅在继代据此核心群的选择上充分依据这些测定数据和由此估计所得的育种差值,在后续的多胎次在选择和选配中也自由选择均作为重要根据。
笔者就其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和同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促进猪育种事业蓬勃发展。
1测定和种猪选留猪的选育就是通过测定、遗传评估,对斑马鱼种群的基因库进行人工干预,改变群体基因突变进程,以便在世代的更替中,使群体内个体更多地接近特定选育目标。
优良性状只有通过不断地选择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选择是改良和提高种猪生产性能的手段。
1.1测定的准确性是基础测定数据是整个选育工作的源头,其准确性是输赢的关键。
可能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我们风险控制择要尽力给予从严管控。
1.1.1营养供给细分猪的饲养阶段,给出合理的饲料标准和相应饲喂数量,并在不同的季节作出多喝水调整。
对饲料和添加剂原料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某些原料进行膨化、发酵处理。
种猪的选择及选配技术工厂化养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
在这里我重点讲种猪的选择(包括选购、选留)及选配技术。
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两种。
众所周知,猪的繁殖力高,表现在公猪射精量大[后备公猪的射精量一般为(150-200)ml,成年公猪的射精量一般为(200-300)ml,有的高达(700-800)ml。
],总精子数目多(1.5亿/ml),配种能力强;母猪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
工厂化养猪把种猪视为生产和哺育仔猪的机器,饲料是原料,产品就是活猪。
可见,种猪是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掌握科学的选配技术,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
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种猪。
一、种猪的淘汰原则1.公猪的淘汰原则: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左右,种公猪年淘汰率在50%左右。
1)凡性欲低下,经调教及药物处理仍无改善的后备公猪应及时淘汰。
2)凡睾丸器质性病变(肿大、萎缩)的公猪应及时淘汰。
3)精液品质差、配种受胎率低、与配母猪产仔少的公猪应予淘汰。
4)患过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等疾病的公猪应予淘汰。
5)肢蹄疾病严重,影响配种使用的公猪应予淘汰。
6)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应淘汰。
7)三周岁以上的老年公猪一般应予淘汰。
2.种母猪淘汰原则:1)正常淘汰:对年龄较大、生产性能下降的种母猪予以淘汰。
①传统栏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7-8胎,年更新比例为25%。
②工厂化限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6-7胎,年更新比例为30-35%。
2)异常淘汰①后备母猪长期不发情,经药物处理后无效者淘汰。
②后备母猪虽有发情,但正常公猪连配两期未能受孕者淘汰(屡配不孕或连续2次以上返情,经药物处理无效者)。
③能正常发情、配种,但生产情能低下,一般头三胎累计产仔低于24头;第2-4胎累计产仔低于26头;第三胎后连续3胎累计产仔低于27头者均应淘汰。
猪育种方法介绍一、引言猪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肉类来源。
为了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猪育种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
二、猪育种目标1.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选择高产、高效、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改进品质: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和脂肪含量等指标,改进生产品质。
3.提高遗传力:通过选配合适的亲本,避免近亲交配和基因突变等不利因素,保证后代遗传力稳定。
三、选种方法1.外部特征法:根据外部特征如耳朵、腿型等进行选配。
例如黑猪耳垂下垂、体型较小,适合与白猪进行杂交。
2.血缘法:根据家系谱系图进行选配。
例如某个母猪有好几代都表现出了优秀的生产性能,则可以将其作为选配对象。
3.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学原理进行选配。
例如选择基因型相似的猪进行交配,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力。
四、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遗传质量和数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种猪作为供精对象。
2.进行精液采集和处理,保证精液质量。
3.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注意注射时间和方法。
五、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质量的优良品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品种作为供体和受体。
2.采集供体母猪的卵子和受体母猪的子宫内膜。
3.将供体卵子与供体公猪的精子结合后培养成胚胎。
4.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猪子宫内。
六、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型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来改变物种特征。
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猪育种中。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2.采集猪胚胎,注入CRISPR/Cas9蛋白和RNA。
3.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4.将编辑后的胚胎移植到母猪体内。
七、总结猪育种方法的不断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益和改进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选种方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猪育种带来更多可能性。
3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1年38卷第11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我国拥有丰富的猪种资源,在2021年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地方猪种83个,培育品种及配套系39个[1]。
地方品种中,有42个为国家级保护品种,39个为省级保护品种。
为这些地方猪品种共建立62个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以及1个基因库(家畜)[2]。
地方猪种及培育品种在优质肉猪多元化生产中作用重大,充分满足我国优质特色肉猪产业健康发展。
地方猪种虽然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品质及营养组成好的优点,但是其生长周期长、饲料报地方猪种的杂交利用方式以及轮回杂交在其中的应用李 娜 1,于永生 1,张 琪 1,张树敏 1,樊新忠 2(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摘 要:文章将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特点、杂交利用方式以及轮回杂交在地方猪种中的利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建议及参考。
关键词:地方猪种;杂交利用;轮回杂交;轮回—终端杂交体系Crossbreeding utilization of native pig breeds and application of rotational crossbreedingNa Li 1; Yongsheng Yu 1; Qi Zhang 1; Shumin Zhang 1; Xinzhong Fan 2(1.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chun, Jilin 130124, China ;2.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 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breeding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pig breed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ermplasm characteristics, crossbreeding utilization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otational crossbreeding in native pig breeds.Keywords: Native pig breeds; Crossbreeding utilization; Rotational crossbreeding; Rotational -terminal crossbreeding酬低、肥肉率过高也是不容忽略的缺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