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北部实验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
- 格式:doc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134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广东惠州LNG电厂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1018号]2011年11月北京目录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二、工程概况 (2)三、环境质量现状与环境保护目标 (4)3.1环境空气质量 (4)3.2地下水环境质量 (4)3.3声环境质量 (5)3.4海域环境质量 (5)3.5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6)3.6环境保护目标 (9)四、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9)4.1烟气污染防治措施 (9)4.2水污染防治措施 (10)4.3噪声防治对策 (10)五、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10)5.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10)5.2与规划的符合性 (11)5.3清洁生产水平 (12)5.4达标排放情况 (12)5.5总量控制 (13)5.6环境影响主要预测结果 (13)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适应广东省电力需求的增长,尤其是满足惠州市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由全省电力平衡结果可知,在考虑外区送入、省内小火电退役及省内已明确电源全部按计划建成投产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广东电网存在较大的电力缺口,“十二五”期间全省有较大的电源发展空间,约为7400MW。
随着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和中海油炼油两大石化项目的投产,惠州电力负荷迅猛增长,2010 年惠州市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为3850MW。
根据负荷预测的结果,“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惠州市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0%和7.0%,2015 年和2020 年惠州市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分别为7400MW 和10400MW。
电源方面,惠州电网的小火电主要集中在“十一五”期间退役,而规划接入220kV 及以下电网机组容量较少。
从惠州市全网电力平衡的结果可以看出,惠州220kV 及以下电网“十二五”期间负荷和电源出力不能平衡,需依靠500kV 电网大量降压供电。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查”部分是在《海洋调查规范》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有关海洋环境管理方法及全国沿海省市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实践制定的。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及方法,包括区划调查方法、区划图集的编绘方法以及区划报告的编写与验收方法等,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依据。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沿海地区按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划分的第一类至第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2引用标准及规范下列标准和规范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17378一1998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1991海洋调查规范GB3097一1997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近岸海域nearcoastalseawaters指岸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海域。
本规范适用的需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的近岸海域,是指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大陆海岸、岛屿、群岛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3.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environmentalfunctionzoneinnearcoastalseawaters 为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水水质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域环境划定的按水质分类管理的区域,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3.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environmentalfunctionzoninginnearcoastalseawaters 指对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按水质类别划定其分界线,确定其水质保护目标,并制订出有效的管理规章。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惠州市大亚湾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等十个分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23•【字号】惠府函〔2014〕357号•【施行日期】2014.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惠州市大亚湾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等十个分区规划的通知惠府函〔2014〕35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我市在《惠州市市区建设总体规划(1989-2005)》到期前后组织编制了《惠州市大亚湾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等一批分区规划。
经核实,这批分区规划与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在用地规模等方面存在矛盾。
为依法依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规范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现决定废止以下分区规划:《惠州市大亚湾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惠州市仲恺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惠州市江北西区分区规划》、《惠州市江北东区分区规划(2007—2020)》、《惠州市金山湖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惠州市江南(下角、梅湖)地区分区规划》、《惠州市火车西站分区规划(2006-2020)》、《惠州市风门坳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和《惠州市江东分区规划(2007—2020)》。
以上分区规划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废止。
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等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的要求实施,不得违反总规强制性内容;对确需对总规进行调整的,应按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调整。
惠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11月23日。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1.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2.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3.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适用范围摘要:1.前言2.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定义3.适用范围的具体划分3.1 游泳区3.2 养殖区3.3 保护区3.4 工业区3.5 航运区4.各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5.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和保护6.结语正文:【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划分和保护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适用范围进行详细介绍。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定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指在近岸海域范围内,根据海洋环境和资源特点,依据其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的具有不同使用管制的海域。
【适用范围的具体划分】1.游泳区:适用于游泳、度假、旅游等娱乐活动的海域。
游泳区的水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2.养殖区:适用于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海域,包括贝类、鱼类、虾蟹类等水生物的养殖。
养殖区需要考虑养殖品种的生态需求,以及养殖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保护区:适用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和海洋自然遗产的海域。
保护区的设立旨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4.工业区:适用于发展海洋石油、天然气、盐化工、船舶制造等海洋工业的海域。
工业区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5.航运区:适用于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的海域,包括港口、航道等。
航运区需要保障船舶安全通行,同时注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各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使用管制要求,具体如下:1.游泳区:水质要求较高,需定期监测,确保游泳者健康和安全。
2.养殖区:要考虑养殖品种的生态需求,合理规划养殖规模,防止养殖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3.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和海洋自然遗产。
4.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10.11
•【字号】粤府函〔2016〕328号
•【施行日期】2016.10.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海洋资源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的通知
粤府函〔2016〕328号
沿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同意,现对《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见粤府〔2013〕9号)作出如下修改:在惠州烟墩角海域增设烟墩角工业与城镇用海区,面积1588公顷;考洲洋农渔业区面积缩小至5881公顷;珠海-潮州近海农渔业区面积缩小至1271896公顷。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其他内容保持不变。
各有关地区、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按照修改后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落实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附件:1.调整后的海洋功能区划列表
2.调整后的海洋功能区划图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1日。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大连市调整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请示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11.19•【字号】辽环函〔2014〕374号•【施行日期】2014.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大连市调整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请示的复函大连市人民政府:你市上报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辽宁红沿河核电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请示》(大政〔2014〕117号)收悉。
我厅会同省交通厅、海洋与渔业厅共同组织了专家会审查,并报经省政府同意,批准你市上报的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现函复如下:一、取消2006年划定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码头四类环境功能区(面积约1.68km2)。
二、新划定辽宁红沿河核电排放口混合环境功能区。
功能区位于红沿河核电站码头及排污口附近海域,面积约1.75km2,主要功能为排污口。
功能区内水质保护目标除水温执行混合区海水水质标准外,其它指标从严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三、调整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三类环境功能区具体范围。
调整后功能区面积增加约9.62km2,功能仍为工业用水,功能区内水质保护目标除水温执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它指标从严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四、调整大连营口交界处至东嘴子二类环境功能区具体范围。
调整后功能区面积减少约为9.71km2,功能仍为渔业水产养殖。
以上调整方案详见附表。
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关于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相关规定,你市应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作,解决市政污水超标排放问题,陆海统筹,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确保辖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同时,为保障本次调整方案顺利实施,将“占补平衡”原则落到实处,请你市从三类及劣于三类环境功能区中调整、补足本次调整中减少的二类环境功能区面积,明确具体范围。
本次调整从你市二类环境功能区实现“占补平衡”之日起生效。
惠州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惠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一、总则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防治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有关规定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相关要求,结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区划原则(一)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并结合城市规划用地现状的主导功能作为声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三)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四)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
(五)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
单块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原则上不低于0.5km²。
(六)区分市域范围内建成区与未建成区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未建成的规划区内,按其规划性质或按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结合可能的发展划定区域类型。
三、适用范围(一)本方案适用于惠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声环境管理。
其中,城市规划区为惠城区(含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惠阳区(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总面积2672.3平方公里。
(二)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行)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方案。
四、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四)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五)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2005年4月);(六)广东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2012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七)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八)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九)惠州市综合运输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十)惠州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20年);(十一)其他规划等相关资料。
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实施,并更合理地运用环境管理手段持续改善惠州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以达到落实惠州市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策略的长远目标,在结合惠州市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以下简称“本区划”)。
二、本区划适用范围为惠州市行政区域,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博罗县、惠东县和龙门县。
经调查,惠州市的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如表1所示。
表1惠州市的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所属行政区保护目标类别等级惠城区墩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古寨水源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莲塘布水源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大石坑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西湖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惠阳区金桔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白云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黄巢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大坑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白面石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惠东县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坪天嶂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十二崆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南木桥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虎竹嶂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白马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博罗县象头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太平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黄山洞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龙门县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所属行政区保护目标类别等级杨坑洞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寨头水库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合仔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黄草坪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三、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本区划对惠州市进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划分,一类与二类功能区之间设置不小于300米的缓冲带,不设置环境空气质量三类功能区,功能区划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的范围信息如表1所示。
惠州大亚湾北部实验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一二年三月委托单位: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管理处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项目主持:袁涛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报告编制:袁涛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翠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霍文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严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周炎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目录1.总则 (1)1.1项目背景 (1)1.2编制依据 (1)1.3调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3)1.3.1 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 (3)1.3.2 根据规划要求和海域环境敏感性,突出重点、合理保护原则 (3)1.3.3 以水质现状为基础,并充分考虑现状及规划的使用功能 (3)1.3.4 突出陆域社会经济合理布局,适当利用水环境容量原则 (4)1.3.5 相邻环境功能区相互协调原则 (4)1.3.6 与其它海域功能区划相互协调原则 (4)2. 拟调整环境功能区划海域的自然环境现状 (5)2.1地理位置 (5)2.2地形地貌 (5)2.2.1陆域地形 (5)2.2.2海域地形 (7)2.3地震地质 (8)2.4气象气候 (10)2.5海洋自然环境状况 (11)2.5.1潮汐特征 (11)2.5.2 潮流特征 (11)2.5.3 余流特征 (12)2.5.4 海流特征 (12)2.5.5水温及盐度 (13)2.5.6波浪 (13)3. 研究海域功能概况 (14)3.1研究海域现行有效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14)3.2研究海域海洋功能区划概况 (17)3.2.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8年2月) (17)3.2.2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17)4.依托陆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21)4.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4.2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2)4.3产业政策 (22)4.4大亚湾石化区总体规划 (22)4.5惠州热电联产规划(2011年版) (25)4.4.1热负荷预测 (25)4.4.2热源规划 (29)5.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5.1海洋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 (32)5.1.1海洋渔业资源 (32)5.1.2港口资源 (33)5.1.3旅游资源 (36)5.1.4海岛资源 (36)5.1.5滩涂资源 (37)5.2入海污染现状 (38)5.3海域利用规划 (38)5.3.1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00-2010年) (38)5.3.2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38)5.3.3水产资源保护规划 (39)5.3.4惠州港总体规划 (41)5.4存在问题 (45)5.4.1热电联产电厂扩建的必要性 (45)5.4.2热电联产电厂扩建的依托条件 (45)5.4.3扩建工程的环境合理性 (46)5.4.4扩建的障碍 (77)6. 研究海域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78)6.1海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8)6.1.1海水水质调查方案 (78)6.1.2海水水质现状评价 (83)6.1.3小结 (94)6.2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5)6.2.1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009年4月~5月) (95)6.2.2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011年7月~8月) (106)6.2.3拟增加区域的海洋生态状况 (110)6.3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111)6.3.1渔业资源现状调查方法 (111)6.3.2调查结果 (112)6.4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114)6.5水质变化趋势发展分析 (119)6.7.1拟调整区近1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19)6.7.2未来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19)7. 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达性分析 (121)7.1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建议 (121)7.2调整后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 (125)7.2.1调整后近岸海域水质目标的可达性 (125)7.2.2附近环境功能区的协调性 (125)7.2.3调整范围的合理性 (126)7.2.4与保护区的兼容性 (126)7.2.5小结 (127)8.调整后的管理措施与对策建议 (128)8.1调整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措施 (128)8.2对策建议 (129)1.总则1.1项目背景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石化工业基地之一,在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附件: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长度、平均宽度单位:公里标识行政区功能区名称范围平均长度主要功能水质备注宽度目标 101 潮州市大埕湾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功能区与福建交界至大埕上东哨所 5.5 5 海洋生态保护二已建的县级保护区 102 潮州市大埕湾三类功能区上东哨所至柘林虎嘴 6.5 15.2 港口、工业三包括柘林海滨谷场、拟建项目 103 潮州市柘林、东凤埭养殖、排污功能区大礁小屿经东凤埭水闸至碧1.5 19.8 养殖、排污二包括西沃岛州饭包山104 潮州市红山埭多功能区碧州饭包山至三百门堤坝 1.5 9.2 港口、工业、养殖、排污三(-5m等深线内) 105 潮州市澄饶联围养殖、城市排污功能区三百门堤坝至澄饶县界 1 16 养殖、排污二(-5m等深线内) 106 潮州市海山镇三类功能区浮任盐区至海山东港 6.5 20 经济开发三包括野水渡假村107 潮州市柘林湾港口功能区三百门经大小金门至外海 7.2 20 港口、航道三(低潮线内) 201 汕头市南澳岛屿候鸟保护功能区岛外10米等深线 1.4 1 海洋自然保护一已建的省级保护区 202 汕头市南澳西半岛盐业、养殖、生态功前江至后江盐田 2 17.5 盐业、海水养殖二能区203 汕头市竹仔澳渔港码头功能区后江新港至走马埔 2.2 5 海水养殖二204 汕头市深澳湾盐业、养殖功能区走马埔至吴平寨 2.5 8.2 盐业、海水养殖二 206 汕头市青澳湾海水浴场功能区吴平寨至北官屿 0.75 4.5 海水浴场二208 汕头市前江、云澳、烟墩湾码头功能区北官屿至前江湾 2.25 15 港口三210 汕头市澄海六合围养殖功能区义丰溪河口至莲阳溪河口 3.75 12.7 海水养殖二 211 汕头市莱芜海滨旅游功能区莱芜岛至莲阳溪河南省口 2.5 5 海水浴场二 212 汕头市莱芜港口、排污功能区莱芜岛至外砂溪河口 3.9 8.75 港口、城市排污区三 213 汕头市澄海南养殖功能区外砂溪河口至新津河口 3.8 5 海水养殖二214 汕头市汕头港口功能区龟屿至德洲屿 2.65 11.85 港口、海水养殖、一般工业三用水、海滨旅游 215 汕头市牛田洋养殖功能区榕江口至龟屿 4 10 海水养殖二 216 汕头市东湖旅游功能区东港界至铁沾岛 2 5.25 海水浴场二 217 汕头市广澳二类功能区铁沾岛至表角 2 7.05 海水养殖、海滨旅游二 218 汕头市澳波码头功能区马耳角至濠江口(按子头) 4 6.25 港口、排污三 219 汕头市企望田养殖、生态功能区濠江口(按子头)至海门角 2 15 海水养殖、海水浴场二 220 汕头市海门旅游功能区海门角至海门镇 1 6 海水养殖、海水浴场二221 汕头市客海盐业、养殖、生态功能区海门镇至客鸟尾 0.8 26.25 盐业、海水养殖二潮阳与惠来交界功能相揭阳市同 301 揭阳市靖海湾养殖旅游功能区客鸟尾至资深 1 港口、养殖、旅游三 302 揭阳市卢资历盐业、养殖功能区资深至卢园 1 48 盐业、海水养殖二 303 揭阳市澳角浴场功能区卢园至澳角 1 2 海水浴场、旅游二 304 揭阳市神泉港口功能区波角至临时哨所 1 12 港口、排污三 305 揭阳市惠陆生态、旅游功能区临时哨所至惠陆交界 2 4 海洋生态保护、旅游二 306 揭阳市浅海渔业功能区蓁-15米等深线内浅海 3.8 渔业一 401 汕尾市甲东生态功能区惠陆交界至象地山 2.2 14.5 海洋生态保护二 402 汕尾市甲子港综合功能区象地山角至甲子山尾港口三 403 汕尾市湖东养殖区、渔业功能区甲子山尾至三洲澳 20 渔业二 405 汕尾市田尾山生态功能区三洲澳至田尾山 1.2 18 海洋生态保护二 406 汕尾市碣石钱澳港口功能区西澳农场至金厢角 2.2 12 港口三 407 汕尾市金厢盐业、养殖、旅游功能区西澳农场至金厢角 2.2 12 盐业、养殖、旅游二 408 汕尾市乌坎工业、港口功能区全厢角至烟港口 2 13 工业、盐业三 409 汕尾市乌坎养殖、盐业功能区乌坎内湖 6 养殖、盐业二 410 汕尾市大湖养殖功能区大湖镇附近海域 0.75 2 养殖二411 汕尾市白沙湖养殖功能区白沙湖内及附近海域 5 18 养殖、港口二412 汕尾市碣石湾法海渔业功能区碣石湾内浅海渔场作业区一 413 汕尾市遮浪养殖、旅游功能区合港至东瓜屿 0.75 2 养殖、旅游二 414 汕尾市绿化会旅游功能区凤飞山至蜈蚣珠 0.5 4 旅游二 415 汕尾市品清湖盐业、养殖功能区品清湖内 4.5 16 盐业、养殖、旅游二 416 汕尾市汕尾港口功能区西联至西洋0.5 6.5 港口、旅游三 418 汕尾市长沙、马宫养殖功能区西洋至马宫 2 15 养殖二 419 汕尾市鮜门、小漠殖功地区鮜门至惠东交界 0.75 35 养殖、港口二420 汕尾市红海湾浅海渔场功能区红海湾内浅海渔场作业区一 501 惠州市考洲洋生态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二 502 惠州市养殖功能区养殖二 503 惠州市海龟自然保护功能区海龟回游、产卵保护二忆建的国家级保护区 504 惠州市大亚湾南部二类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二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离岸的其它地区执行一505 惠州市大亚湾东部一类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一类水质 506 惠州市大亚湾北部二类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二 507 惠州市大亚湾三类功能区白寿湾至小鹰嘴港口、工业、城镇、景观三 508 惠州市养殖功能区小鹰嘴至白沙湾养殖二 509 惠州市马鞭洲混合功能区马鞭洲东南海域工业、市政污水排放三 510 惠州市芝麻洲混合功能区芝麻洲海域港区污水排放三 601 深圳市白沙湾-长湾二类功能区白沙湾至长湾 1 18.8 养殖、旅游二 602 深圳市长湾-东村三类功能区长湾至东相 1.5 11.2 工业用水、核电站用水、风三景旅游603 深圳市东村-望鱼角二类功能区东村至望鱼角 3 60.2 养殖、浴场、海上运动二 604 深圳市望鱼角-盆仔湾口三类功能区望鱼角至盆仔湾口 2 2.7 一般工业用水、风景旅游三 605 深圳市盆仔湾口-秤头角二类功能区盆仔湾口至秤头角 2 8.1 养殖、浴场、海上运动二606 深圳市秤头角-泥壁角三类功能区秤头角至泥壁角 1 12.8 一般工业用水、风景旅游三 607 深圳市秤头角-正角咀二类功能区秤头角至正角咀 2.5 23.4 养殖、浴场、海上运动二 608 深圳市正角咀-沙头角三类功能区正角咀至沙头角 1.5 18.1 一般工业用水、风景旅游、三港口609 深圳市深圳河口-东角头下三类功能区深圳河口至东角头下 2.5 14.5 工业用水、红树林保护、景三观旅游610 深圳市东角头下-南头关界三类功能区东角头下至南头关界 2 22.9 港口、混合排污、一般工业三沿岸1km范围内的港池用水、景观旅游执行四类水质标准 611 深圳市南头关界-东宝河口三类功能区南头关界至东宝河口 3 41.7 养殖、风景旅游、一般工业三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及石用水油类执行二类水质标准 651 东莞市长安养殖功能区东宝河口至虎门口3 30 养殖、渔业三有渔业、围垦、航运、港口旅游等多功能,且652 东莞市港口、工业综合功能区虎门沙角至沙田镇3 40 港口、工业三岸线变化大、河海界线653 东莞市虎门景观旅游功能区虎门沙角炮台遗址 1 4 景观、旅游三不定,当地可确保总体701 广州市横档岛风景旅游功能区上、下横档岛 0.5 风景、旅游二目标基础上,制定具体702 广州市狮子洋、怜仃洋咸淡水综合功能凫洲经龙穴至新垦22涌 25.2 养殖、渔业、鱼类繁殖、航三的功能区和水质目标。
惠州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是指根据城市声环境特点和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功能区,以实现优化声环境的目的。
针对惠州市的声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个针对该市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一、市区内功能区划分1.居住区功能区:将市区内居住区划分为不同的居住声环境功能区,例如高密度住宅区、中密度住宅区和低密度住宅区等。
低密度住宅区中应禁止安装嘈杂设施,如娱乐设施和工业设备。
2.商业区功能区:将商业区划分为不同的商业声环境功能区,如购物中心、商业街和市场等。
商业区应设置隔离设施,如隔音墙和隔音窗,以减少商业活动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3.文化与教育区功能区:将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与教育设施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在这些区域内应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污染,如静音设备和噪音隔离措施,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活动环境。
4.公共交通枢纽功能区:将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划分为功能区。
为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隔音设施和声屏障来阻止噪音的传播。
二、郊区功能区划分1.工业区功能区:将工业区划分为不同的工业声环境功能区,如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等。
在重工业区应采用隔音设备和隔音墙等措施,减少工业设备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2.农村居民区功能区:将农村居民区划分为功能区,例如农田区和居民区等。
在农村居民区,应加强对机械设备噪音的控制,并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农机,减少噪音排放。
三、建设项目功能区划分1.建设项目声环境管理区:对于各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其特点和噪音影响,划分相应的功能区。
在建设项目管理区内,应采取噪音隔离、噪音降低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2.城市公共设施功能区:将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城市公共设施划分为功能区。
这些区域应设置隔音设备、噪音屏障等,以提供一个和谐的休闲与娱乐环境。
四、保护区功能区划分1.生态保护区功能区:将生态保护区划分为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在这些区域内,应严格限制人类活动并加强对噪音的控制,为自然生态提供一个恢复和保护的环境。
惠州大亚湾北部实验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一二年三月委托单位: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管理处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项目主持:袁涛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报告编制:袁涛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翠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霍文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严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周炎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目录1.总则 (1)1.1项目背景 (1)1.2编制依据 (1)1.3调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3)1.3.1 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 (3)1.3.2 根据规划要求和海域环境敏感性,突出重点、合理保护原则 (3)1.3.3 以水质现状为基础,并充分考虑现状及规划的使用功能 (3)1.3.4 突出陆域社会经济合理布局,适当利用水环境容量原则 (4)1.3.5 相邻环境功能区相互协调原则 (4)1.3.6 与其它海域功能区划相互协调原则 (4)2. 拟调整环境功能区划海域的自然环境现状 (5)2.1地理位置 (5)2.2地形地貌 (5)2.2.1陆域地形 (5)2.2.2海域地形 (7)2.3地震地质 (8)2.4气象气候 (10)2.5海洋自然环境状况 (11)2.5.1潮汐特征 (11)2.5.2 潮流特征 (11)2.5.3 余流特征 (12)2.5.4 海流特征 (12)2.5.5水温及盐度 (13)2.5.6波浪 (13)3. 研究海域功能概况 (14)3.1研究海域现行有效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14)3.2研究海域海洋功能区划概况 (17)3.2.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8年2月) (17)3.2.2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17)4.依托陆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21)4.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4.2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2)4.3产业政策 (22)4.4大亚湾石化区总体规划 (22)4.5惠州热电联产规划(2011年版) (25)4.4.1热负荷预测 (25)4.4.2热源规划 (29)5.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5.1海洋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 (32)5.1.1海洋渔业资源 (32)5.1.2港口资源 (33)5.1.3旅游资源 (36)5.1.4海岛资源 (36)5.1.5滩涂资源 (37)5.2入海污染现状 (38)5.3海域利用规划 (38)5.3.1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00-2010年) (38)5.3.2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38)5.3.3水产资源保护规划 (39)5.3.4惠州港总体规划 (41)5.4存在问题 (45)5.4.1热电联产电厂扩建的必要性 (45)5.4.2热电联产电厂扩建的依托条件 (45)5.4.3扩建工程的环境合理性 (46)5.4.4扩建的障碍 (77)6. 研究海域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78)6.1海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8)6.1.1海水水质调查方案 (78)6.1.2海水水质现状评价 (83)6.1.3小结 (94)6.2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5)6.2.1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009年4月~5月) (95)6.2.2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011年7月~8月) (106)6.2.3拟增加区域的海洋生态状况 (110)6.3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111)6.3.1渔业资源现状调查方法 (111)6.3.2调查结果 (112)6.4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114)6.5水质变化趋势发展分析 (119)6.7.1拟调整区近1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19)6.7.2未来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19)7. 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达性分析 (121)7.1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建议 (121)7.2调整后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 (125)7.2.1调整后近岸海域水质目标的可达性 (125)7.2.2附近环境功能区的协调性 (125)7.2.3调整范围的合理性 (126)7.2.4与保护区的兼容性 (126)7.2.5小结 (127)8.调整后的管理措施与对策建议 (128)8.1调整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措施 (128)8.2对策建议 (129)1.总则1.1项目背景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石化工业基地之一,在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需求,将近岸海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景观、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等;二是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潜力,包括渔业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三是人类活动的需求和影响,包括沿海城市的发展、港口建设、旅游业、海上交通等。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核心原则是科学合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科学合理的划定海域功能区应基于充分的科学调查和研究,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确保划定的功能区域具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其次,划定的功能区域应具备可行性,即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最后,划定的功能区域应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明确的管理指导和决策支持。
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和目标,可以将近岸海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区域。
常见的功能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渔业保护区、旅游休闲区、能源开发区、海洋交通区等。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渔业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维护渔业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旅游休闲区是为了发展海洋旅游业和提供休闲娱乐服务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能源开发区是为了开发海洋能源资源和促进能源产业发展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海洋交通区是为了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促进海上交通发展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其次,需要加强科学调查和研究,提高划定功能区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近岸海域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近岸海域环境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惠州大亚湾北部实验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一二年三月委托单位: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管理处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项目主持:袁涛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报告编制:袁涛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翠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霍文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严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周炎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师)目录1.总则 (1)1.1项目背景 (1)1.2编制依据 (1)1.3调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3)1.3.1 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 (3)1.3.2 根据规划要求和海域环境敏感性,突出重点、合理保护原则 (3)1.3.3 以水质现状为基础,并充分考虑现状及规划的使用功能 (3)1.3.4 突出陆域社会经济合理布局,适当利用水环境容量原则 (4)1.3.5 相邻环境功能区相互协调原则 (4)1.3.6 与其它海域功能区划相互协调原则 (4)2. 拟调整环境功能区划海域的自然环境现状 (5)2.1地理位置 (5)2.2地形地貌 (5)2.2.1陆域地形 (5)2.2.2海域地形 (7)2.3地震地质 (8)2.4气象气候 (10)2.5海洋自然环境状况 (11)2.5.1潮汐特征 (11)2.5.2 潮流特征 (11)2.5.3 余流特征 (12)2.5.4 海流特征 (12)2.5.5水温及盐度 (13)2.5.6波浪 (13)3. 研究海域功能概况 (14)3.1研究海域现行有效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14)3.2研究海域海洋功能区划概况 (17)3.2.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8年2月) (17)3.2.2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17)4.依托陆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21)4.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4.2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2)4.3产业政策 (22)4.4大亚湾石化区总体规划 (22)4.5惠州热电联产规划(2011年版) (25)4.4.1热负荷预测 (25)4.4.2热源规划 (29)5.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5.1海洋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 (32)5.1.1海洋渔业资源 (32)5.1.2港口资源 (33)5.1.3旅游资源 (36)5.1.4海岛资源 (36)5.1.5滩涂资源 (37)5.2入海污染现状 (38)5.3海域利用规划 (38)5.3.1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00-2010年) (38)5.3.2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38)5.3.3水产资源保护规划 (39)5.3.4惠州港总体规划 (41)5.4存在问题 (45)5.4.1热电联产电厂扩建的必要性 (45)5.4.2热电联产电厂扩建的依托条件 (45)5.4.3扩建工程的环境合理性 (46)5.4.4扩建的障碍 (77)6. 研究海域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78)6.1海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8)6.1.1海水水质调查方案 (78)6.1.2海水水质现状评价 (83)6.1.3小结 (94)6.2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5)6.2.1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009年4月~5月) (95)6.2.2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011年7月~8月) (106)6.2.3拟增加区域的海洋生态状况 (110)6.3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111)6.3.1渔业资源现状调查方法 (111)6.3.2调查结果 (112)6.4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114)6.5水质变化趋势发展分析 (119)6.7.1拟调整区近1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19)6.7.2未来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19)7. 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达性分析 (121)7.1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建议 (121)7.2调整后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 (125)7.2.1调整后近岸海域水质目标的可达性 (125)7.2.2附近环境功能区的协调性 (125)7.2.3调整范围的合理性 (126)7.2.4与保护区的兼容性 (126)7.2.5小结 (127)8.调整后的管理措施与对策建议 (128)8.1调整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措施 (128)8.2对策建议 (129)1.总则1.1项目背景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石化工业基地之一,在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亚湾石化区上、下游产业群体的生产需用大量蒸汽。
为满足大亚湾石化区蒸汽稳定、安全供应,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公司于2010年4月投资建成了广东国华惠州大亚湾热电一期工程2×330MW亚临界抽凝式燃煤机组,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保证了大亚湾石化区现有企业的用热需求,但却基本上已经没有余量支持石化工业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大亚湾石化区的快速发展,除已经投产运行的项目外,大亚湾石化工业区还有在建的、政府已经批准的18家石化中下游企业在2011~2015年间建成投产,石化工业区的供热问题近期内又将成为瓶颈。
为了满足大亚湾石化区的快速发展和热能需求,广东国华惠州大亚湾热电厂拟扩建2×350MW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供机组。
项目选址与一期工程同在K1地块,循环冷却水排放方式通过经济技术等综合比较,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推荐机组循环冷却水采用直接排放方案。
同时,惠州LNG电厂也在规划二期3×460MW 燃机供热机组扩建工程。
两家电厂同时扩建后,其温排水引起环境水体温升1℃的范围将超出现行的近岸海域功能区管理范围。
其次,两家热电已建和拟扩建项目循环水温排水排放口均未设置温升超4℃的排污混合区,无法满足功能区管理的要求。
为了完善大亚湾石化区近岸海域功能区的划分,实现本海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有效管理和衔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有效保护,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管理处于2011年10月委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制《惠州大亚湾北部实验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
接受委托后,研究单位迅速成立了课题组。
在进行资料调研和勘察的基础上,按照《近岸海域环境功能申报审批程序》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完成了《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
1.2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 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六号),2000 年4 月;(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HJ/T82-200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1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及其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07号,2007年9月;(5)《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国函办[2008]10号,2008年2月;(6)《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8 号),1999 年12 月;(7)《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海发[1995]251号),1995年5月29日;(8)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9年3月31日;(9)《<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年)>实施方案》的函(粤环函[2005]111 号),2005 年2 月;(1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2月(11)《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 号),1999年07 月;(1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申报审批程序》(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办事指南),2003 年05 月更新;(13)《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粤府办[2001]8号;(14)《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15)《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粤府办[2010]42号;(16)《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惠州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17)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惠州)规划》,惠府〔2009〕182号。
1.3 调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1.3.1 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调整环境功能区划时要充分考虑研究范围内自然环境的特点、资源利用状况以及附近沿海城镇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与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陆海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相协调的原则,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布局规划出发,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3.2 根据规划要求和海域环境敏感性,突出重点、合理保护原则人类要利用近岸海域,就不能将所有岸线都划为保护区,而应该根据陆域经济规划需要以及水域的环境敏感性,有些岸线严格控制,有些岸线则应放宽要求。
在陆域,是通过区划集约发展区、不受干扰区和引导发展区,构筑起水环境的安全屏障;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必须与区域发展与保护规划互相协调,遥相呼应,确保陆域、水域环境功能的实现。
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洄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应优先保护;其次应优先保护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环境功能优于选择性宽的环境功能。
对于经济发展规划确实需要而生态环境相对不敏感的近岸海域,适当放宽功能要求,为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1.3.3 以水质现状为基础,并充分考虑现状及规划的使用功能在调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时,一般不得低于现状使用功能,对确实需要降低现状功能的水体,应结合区域总体发展规划需要,按照系统最优的原则,慎重考虑,反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1.3.4 突出陆域社会经济合理布局,适当利用水环境容量原则自流域到区域,再到取水口和排水口,层次分明地划分环境功能区,通过水环境功能区划保障社会经济以及污染源合理布局的实现。
另外,我国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薄弱,一方面应强调污染治理,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为污染治理节省费用。
例如将某些经济发展密集区附近环境敏感性较小的近岸海域划为环境功能较低的水域,主动引导经济建设按环境特征来布局。
1.3.5 相邻环境功能区相互协调原则污染物在水体中具有迁移、扩散和衰减的特性,如果考虑不当,邻近的两个环境功能区可能出现互相干扰、互相矛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