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海洋功能区分类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山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5)第六条区划成果 (5)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6)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7)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第十一条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9)第十二条黄河口与山东半岛西北部海域 (10)第十三条庙岛群岛附近海域 (11)第十四条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 (12)第十五条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12)第十六条日照毗邻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4)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14)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16)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18)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二十五条保留区 (21)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22)第二十六条海域使用管理 (22)第二十七条海洋环境保护 (23)第二十八条海岛保护与利用 (24)第二十九条区划编制 (25)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25)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26)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26)第三十三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26)第六章附则 (27)第三十四条区划效力 (27)第三十五条区划附件 (27)附表:海洋功能区分类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山东海洋资源,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统筹协调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现海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海洋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进山东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1.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1)1.1. 一、我国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分析(略) (2)1.2. 二、《区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1.2.1. (一)指导思想 (2)1.2.2. (二)原则 (2)1.2.3. (三)目标 (2)1.3. 三、全国海洋功能分区 (2)1.3.1. (一)港口航运区 (3)1.3.2. (二)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3)1.3.3. (三)矿产资源利用区 (3)1.3.4. (四)旅游区 (4)1.3.5. (五)海水资源利用区 (4)1.3.6. (六)海洋能利用区 (4)1.3.7. (七)工程用海区 (4)1.3.8. (八)海洋保护区 (5)1.3.9. (九)特殊利用区 (5)1.3.10. (十)保留区 (5)1.4. 四、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 (6)1.4.1. (一)渤海 (6)1.4.2. (二)黄海 (7)1.4.3. (三)东海 (8)1.4.4. (四)南海 (10)1.5. 五、实施《区划》的主要措施 (12)1.5.1. (一)加强领导,完善海洋功能区划体系 (12)1.5.2. (二)依法行政,认真组织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12)1.5.3. (三)监督检查,确保《区划》目标的实现 (12)1.5.4. (四)依靠科技,完善海洋功能区划的技术支撑体系 (13) 1.5.5. (五)搞好宣传教育,科学管海用海 (13)1.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予以发布)为了合理使用海域、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开发利用的要求,按照海洋功能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目的是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管理制度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目标以及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日益增加。
而不负责任的开发活动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中长期发展。
因此,划分海洋环境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目标1. 原则(1) 保护为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的首要原则,防止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 科学性: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应基于科学调查与评估,以保证划定的区域确实存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应考虑地理、生态和环境特征,以确保所划定的区域具有相对独立的海洋生态系统。
2. 目标(1)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划分并合理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区,保护珊瑚礁、海草床、鱼类等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提高环境意识:通过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区,加强对公众和相关利益方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1. 管理制度的内容(1) 区域划定和管理权限:根据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划定特定的海洋环境保护区,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责任。
(2) 立法和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海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具备可行性和合法性。
(3)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体系,对海洋环境保护区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区域内的环境变化和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4)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山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5)第六条区划成果 (5)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6)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7)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第十一条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9)第十二条黄河口与山东半岛西北部海域 (10)第十三条庙岛群岛附近海域 (11)第十四条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 (12)第十五条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12)第十六条日照毗邻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4)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14)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16)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18)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二十五条保留区 (21)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22)第二十六条海域使用管理 (22)第二十七条海洋环境保护 (23)第二十八条海岛保护与利用 (24)第二十九条区划编制 (25)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25)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26)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26)第三十三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26)第六章附则 (27)第三十四条区划效力 (27)第三十五条区划附件 (27)附表:海洋功能区分类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山东海洋资源,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统筹协调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现海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海洋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进山东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公开版)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4月25日,国家海洋局公布。
前言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
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制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科学评价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现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划分了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等八类海洋功能区,确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并据此制定保障《区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区划》是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及各级各类涉海政策、规划,开展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
《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海洋开发与保护状况第一节海域和海洋资源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公里。
海岸类型多样,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60多个,大中河口10多个,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
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功能的需求,可以将海洋生态功能分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这些区域主要用于保护和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
在这些区域内,禁止或限制捕捞、破坏珊瑚礁等危害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以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2.渔业保护区:这些区域主要用于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
在这些区域内,限制或合理规划渔业活动,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还可以实施禁渔期、设立渔具和捕捞限制等措施,保障渔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3.生态恢复区:这些区域主要用于修复和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
在这些区域内,可以实施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工程,恢复受损的珊瑚礁、海草床、鱼类洄游通道等生态系统,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4.污染控制区:这些区域主要用于控制和防止海洋污染的扩散和进一步破坏。
在这些区域内,可以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限制危险废物的排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预防和处置海洋污染事故。
5.休闲娱乐区:这些区域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在这些区域内,可以进行海洋旅游、水上运动等活动,但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污染。
除以上五个主要类型外,还可以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划分其他类型的功能分区,如科研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河口湿地保护区等。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的划分应考虑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物种分布和海洋环境的需求,需要兼顾生态保护和人类利用的平衡。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海洋生态功能分区的有效实施,并提高海洋环境的保护水平。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和管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附表:海洋功能区分类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一级类二级类
海水水质质量
(引用标准:
GB3097-1997)
海洋沉积物质量
(引用标准:
GB18668-2002)
海洋生物质量(引
用标准:
GB18421-2001)
生态环境
1农渔业区1.1农业围垦区不劣于二类不应造成外来物种侵
害,防止养殖自身污染
和水体富营养化,维持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保持海洋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不应造成滨海湿地和
红树林等栖息地的破
坏
1.2养殖区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1.3增殖区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1.4捕捞区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1.5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区
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1.6渔业基础
设施区
不劣于二类
(其中渔港区执行
不劣于现状海水水
质标准)
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二类应减少对海洋水动力
环境、岸滩及海底地形
地貌的影响,防止海岸
侵蚀,不应对毗邻海洋
生态敏感区、亚敏感区
产生影响
2港口航运区2.1港口区不劣于四类不劣于三类不劣于三类2.2航道区不劣于三类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二类2.3锚地区不劣于三类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二类
3工业与城
镇
用海区3.1工业用海区不劣于三类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二类应减少对海洋水动力
环境、岸滩及海底地形
地貌的影响,防止海岸
侵蚀,避免工业和城镇
用海对毗邻海洋生态
敏感区、亚敏感区产生
影响
3.2城镇用海区不劣于三类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二类
4矿产与能源区4.1油气区不劣于现状水平不劣于现状水平不劣于现状水平应减少对海洋水动力
环境产生影响,防止海
岛、岸滩及海底地形地
貌发生改变,不应对毗
邻海洋生态敏感区、亚
敏感区产生影响
4.2固体矿产区不劣于四类不劣于三类不劣于三类
4.3盐田区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4.4可再生能源区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5旅游休闲娱乐区5.1风景旅游区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二类不应破坏自然景观,严
格控制占用海岸线、沙
滩和沿海防护林的建
设项目和人工设施,妥
善处理生活垃圾,不应5.2文体休闲娱乐
区
不劣于二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对毗邻海洋生态敏感区、亚敏感区产生影响
6海洋保护
区6.1海洋自然保护
区
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不劣于一类
维持、恢复、改善海洋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自然景观
6.2海洋特别保护
区
使用功能水质要求
使用功能沉积物质
量要求
使用功能生物质量
要求
7特殊利用
区7.其它特殊利用区
防止对海洋水动力环
境条件改变,避免对海
岛、岸滩及海底地形地
貌的影响,防止海岸侵
蚀,避免对毗邻海洋生
态敏感区、亚敏感区产
生影响
8保留区8.1保留区不劣于现状水平不劣于现状水平不劣于现状水平维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