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7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近岸海域的地理、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特征,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岸海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促进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核心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根据海域特点和资源利用需求,可以划分为保护区、开发区、综合利用区等不同的功能区。
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珍稀物种,限制人类活动;开发区重点发展海洋资源和经济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综合利用区则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取得平衡,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保护区是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区分为自然保护区和人工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划定一定范围内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人工保护区则是通过人工手段,修复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例如人工鱼礁、海洋公园等。
开发区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划定的区域。
开发区可以是渔业开发区、海洋能源开发区、海洋旅游开发区等。
渔业开发区是为了满足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海洋能源开发区是指开发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海洋旅游开发区则是为了开展海洋旅游业,提升海洋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综合利用区是保护和开发的平衡区域。
综合利用区可以是海洋生态农业区、海洋生态工业区等。
海洋生态农业区是指在海洋中开展农业活动,例如海洋养殖、海水稻种植等;海洋生态工业区则是通过开展环保型工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排放的减少。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应充分研究海域的地理、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特征,确定合理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其次,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需求,形成共识,确保划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监测机制,确保划分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岸海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查”部分是在《海洋调查规范》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有关海洋环境管理方法及全国沿海省市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实践制定的。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及方法,包括区划调查方法、区划图集的编绘方法以及区划报告的编写与验收方法等,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依据。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沿海地区按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划分的第一类至第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2引用标准及规范下列标准和规范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17378一1998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1991海洋调查规范GB3097一1997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近岸海域nearcoastalseawaters指岸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海域。
本规范适用的需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的近岸海域,是指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大陆海岸、岛屿、群岛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3.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environmentalfunctionzoneinnearcoastalseawaters 为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水水质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域环境划定的按水质分类管理的区域,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3.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environmentalfunctionzoninginnearcoastalseawaters 指对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按水质类别划定其分界线,确定其水质保护目标,并制订出有效的管理规章。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粤府〔2008〕5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区划文本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海洋渔业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八月五日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依据。
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适应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和规范各种海洋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加快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按照《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遵循《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全省海域的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全省海域划分成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的海洋功能区。
第二条区划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三)《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2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
(四)《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
(五)《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国海管字〔2002〕84号附件1)。
(六)《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的批复〉》(国函〔2003〕38号)。
(七)《关于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订、报批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发〔2004〕132号)。
第三条区划目标。
区划期限至2010年。
建立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实现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的需求。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查”部分是在《海洋调查规范》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有关海洋环境管理方法及全国沿海省市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实践制定的。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及方法,包括区划调查方法、区划图集的编绘方法以及区划报告的编写与验收方法等,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依据。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沿海地区按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划分的第一类至第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2引用标准及规范下列标准和规范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17378一1998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1991海洋调查规范GB3097一1997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近岸海域nearcoastalseawaters指岸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海域。
本规范适用的需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的近岸海域,是指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大陆海岸、岛屿、群岛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3.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environmentalfunctionzoneinnearcoastalseawaters 为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水水质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域环境划定的按水质分类管理的区域,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3.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environmentalfunctionzoninginnearcoastalseawaters 指对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按水质类别划定其分界线,确定其水质保护目标,并制订出有效的管理规章。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水库、枫木浪水库、龙口水库、打马坜水库、红花岭水库、大山陂水库、矿山水库、黄竹坑水库、岗头水库、炳坑水库、罗屋田水库、白石塘水库、罗田水库、长流陂水库、鹅颈水库,水质目标及具体范围见深府[2006]227号文件。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已于1999年11月10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原则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附件: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规范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定工作,加强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指为适应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依据近岸海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本行政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规划,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近岸海域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而划定的海洋区域。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为四类:一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等;二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等;三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海滨风景旅游区等;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
各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执行相应类别的海水水质标准.本办法所称近岸海域是指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大陆海岸、岛屿、群岛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渤海的近岸海域,为自沿岸低潮线向海一侧12海里以内的海域。
第三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定第四条划定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陆海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本行政区近岸海域自然环境现状;(二)本行政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三)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发规划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环境状况变化预测;(五)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海水水质现状和保护目标;(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功能、位置和面积;(七)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保护目标可达性分析;(八)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措施。
关于印发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发布时间:1999-04-16 来源:【字体:大中小】关于印发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办[1999]39 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六日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市近岸海洋环境,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管辖的近岸海域,东起白沙湾,西至东宝河口,一般为离岸3 公里以内的海域,在大亚湾为离岸1.5 公里以内的海域。
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我市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近岸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市近岸海域划分为三种环境功能区类型:(一)二类环境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二)三类环境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三)四类环境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城市污水集中排放混合区。
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白沙湾—长湾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白沙湾至长湾,长度约18.8公里,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
(二)长湾—东村三类环境功能区,从长湾至东村,长度约11.2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核电站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三)东村—望鱼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东村至望鱼角,长度约60.2公里,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四)望鱼角—盆仔湾口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望鱼角至盆仔湾口,长度约2.7 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1996年12月11日深府〔1996〕35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颁布,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控制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面水水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有关标准,特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陆地表面的河流、水库和湖泊。
二、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我市地面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的要求,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分为饮用水源功能区、农灌用水功能区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区三种类型。
饮用水源功能区是指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农灌用水功能区是指主要用于农业用水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区是指主要用于排洪防涝和景观、度假、娱乐为目的的水体。
三、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深圳市共有河流16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仅有4条,分别是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和坪山河,绝大多数为小河溪,流域面积仅几平方公里。
本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分步达标的原则,深圳市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分近期(2000年)和远期(2010年)进行划分。
1.主要河流近期(2000年)水环境功能区划。
(1)茅洲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茅洲河燕川桥控制断面以上水系的水体。
(2)茅洲河农灌用水区。
茅洲河燕川桥控制断面以下至入海口,共长10.3公里。
(3)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从鸡公头发源地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22公里。
(4)龙岗河农灌用水区。
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阳县交接处吓坡断面,共长39.3公里。
(5)坪山河农灌用水区。
从梅沙尖发源地到与惠阳县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4.8公里。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5•【字号】深府[2008]98号•【施行日期】2008.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深府〔2008〕9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已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原市政府《关于颁布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1996〕362号)同时废止。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行政辖区。
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和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
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一)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1.内伶仃岛-福田红树林一类区。
包括内伶仃岛及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梧桐山一类区。
包括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及仙湖植物园。
3.石岩水库-铁岗水库-西丽水库一类区。
包括石岩水库、铁岗水库及西丽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外围边界内缩500米以内的区域。
4.排牙山一类区。
指排牙山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缩500米以内的区域。
5.大鹏半岛一类区。
指大鹏半岛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缩500米以内的区域。
(二)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除一类区以外的区域划为二类区。
关于印发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办[1999]3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六日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市近岸海洋环境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一1997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管辖的近岸海域东起白沙湾西至东宝河口一般为离岸3公里以内的海域在大亚湾为离岸15公里以内的海域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我市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近岸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市近岸海域划分为三种环境功能区类型一二类环境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二三类环境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三四类环境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城市污水集中排放混合区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白沙湾长湾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白沙湾至长湾长度约188公里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二长湾东村三类环境功能区从长湾至东村长度约112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核电站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三东村望鱼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东村至望鱼角长度约60.2公里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四望鱼角盆仔湾口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望鱼角至盆仔湾口长度约27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五盆仔湾口秤头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盆仔湾口至秤头角长度约81公里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六秤头角泥壁角三类环境功能区从秤头角至泥壁角离岸1公里以内的海域长度约128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七秤头角正角咀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秤头角至正角咀秤头角泥壁角三类环境功能区的海域除外长度约234公里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八正角咀沙头角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正角咀至沙头角长度约181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九深圳河口东角头下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深圳河口至东角头下长度约145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十东角头下南头关界港池内四类环境功能区从东角头下至南头关界港池内长度约229公里主要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城市污水集中排放混合区十一东角头下南头关界港池外三类环境功能区从东角头下至南头关界港池外长度约219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十二南头关界东宝河口三类环境功能区从南头关界至东宝河口长度约417公里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水产养殖区十三内伶仃岛二类环境功能区内伶仃岛周围海域长度约115公里主要适用于海洋生态保护区四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近岸海域二类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执行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三类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执行GB30971997第三类标准但南头关界东宝河口三类环境功能区有毒有害物质及石油类执行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四类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执行GB3097 i997第四类标准五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实施与管理一深圳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全市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并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海域的环境保护工作二深圳市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防止海域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作三在近岸海域和陆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符合相应的海域环境功能的要求禁止在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印染电镀化工等项目及排放废油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项目和设施四向海域排放陆源污染物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有关规定对污染物超标排放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对经限期治理仍不能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单位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或关闭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岸滩弃置堆放和处理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不得向海域排放倾倒任何废弃物本区划由深圳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本区划自颁布之日起实施附件一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二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示意图。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附件: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长度、平均宽度单位:公里标识行政区功能区名称范围平均长度主要功能水质备注宽度目标 101 潮州市大埕湾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功能区与福建交界至大埕上东哨所 5.5 5 海洋生态保护二已建的县级保护区 102 潮州市大埕湾三类功能区上东哨所至柘林虎嘴 6.5 15.2 港口、工业三包括柘林海滨谷场、拟建项目 103 潮州市柘林、东凤埭养殖、排污功能区大礁小屿经东凤埭水闸至碧1.5 19.8 养殖、排污二包括西沃岛州饭包山104 潮州市红山埭多功能区碧州饭包山至三百门堤坝 1.5 9.2 港口、工业、养殖、排污三(-5m等深线内) 105 潮州市澄饶联围养殖、城市排污功能区三百门堤坝至澄饶县界 1 16 养殖、排污二(-5m等深线内) 106 潮州市海山镇三类功能区浮任盐区至海山东港 6.5 20 经济开发三包括野水渡假村107 潮州市柘林湾港口功能区三百门经大小金门至外海 7.2 20 港口、航道三(低潮线内) 201 汕头市南澳岛屿候鸟保护功能区岛外10米等深线 1.4 1 海洋自然保护一已建的省级保护区 202 汕头市南澳西半岛盐业、养殖、生态功前江至后江盐田 2 17.5 盐业、海水养殖二能区203 汕头市竹仔澳渔港码头功能区后江新港至走马埔 2.2 5 海水养殖二204 汕头市深澳湾盐业、养殖功能区走马埔至吴平寨 2.5 8.2 盐业、海水养殖二 206 汕头市青澳湾海水浴场功能区吴平寨至北官屿 0.75 4.5 海水浴场二208 汕头市前江、云澳、烟墩湾码头功能区北官屿至前江湾 2.25 15 港口三210 汕头市澄海六合围养殖功能区义丰溪河口至莲阳溪河口 3.75 12.7 海水养殖二 211 汕头市莱芜海滨旅游功能区莱芜岛至莲阳溪河南省口 2.5 5 海水浴场二 212 汕头市莱芜港口、排污功能区莱芜岛至外砂溪河口 3.9 8.75 港口、城市排污区三 213 汕头市澄海南养殖功能区外砂溪河口至新津河口 3.8 5 海水养殖二214 汕头市汕头港口功能区龟屿至德洲屿 2.65 11.85 港口、海水养殖、一般工业三用水、海滨旅游 215 汕头市牛田洋养殖功能区榕江口至龟屿 4 10 海水养殖二 216 汕头市东湖旅游功能区东港界至铁沾岛 2 5.25 海水浴场二 217 汕头市广澳二类功能区铁沾岛至表角 2 7.05 海水养殖、海滨旅游二 218 汕头市澳波码头功能区马耳角至濠江口(按子头) 4 6.25 港口、排污三 219 汕头市企望田养殖、生态功能区濠江口(按子头)至海门角 2 15 海水养殖、海水浴场二 220 汕头市海门旅游功能区海门角至海门镇 1 6 海水养殖、海水浴场二221 汕头市客海盐业、养殖、生态功能区海门镇至客鸟尾 0.8 26.25 盐业、海水养殖二潮阳与惠来交界功能相揭阳市同 301 揭阳市靖海湾养殖旅游功能区客鸟尾至资深 1 港口、养殖、旅游三 302 揭阳市卢资历盐业、养殖功能区资深至卢园 1 48 盐业、海水养殖二 303 揭阳市澳角浴场功能区卢园至澳角 1 2 海水浴场、旅游二 304 揭阳市神泉港口功能区波角至临时哨所 1 12 港口、排污三 305 揭阳市惠陆生态、旅游功能区临时哨所至惠陆交界 2 4 海洋生态保护、旅游二 306 揭阳市浅海渔业功能区蓁-15米等深线内浅海 3.8 渔业一 401 汕尾市甲东生态功能区惠陆交界至象地山 2.2 14.5 海洋生态保护二 402 汕尾市甲子港综合功能区象地山角至甲子山尾港口三 403 汕尾市湖东养殖区、渔业功能区甲子山尾至三洲澳 20 渔业二 405 汕尾市田尾山生态功能区三洲澳至田尾山 1.2 18 海洋生态保护二 406 汕尾市碣石钱澳港口功能区西澳农场至金厢角 2.2 12 港口三 407 汕尾市金厢盐业、养殖、旅游功能区西澳农场至金厢角 2.2 12 盐业、养殖、旅游二 408 汕尾市乌坎工业、港口功能区全厢角至烟港口 2 13 工业、盐业三 409 汕尾市乌坎养殖、盐业功能区乌坎内湖 6 养殖、盐业二 410 汕尾市大湖养殖功能区大湖镇附近海域 0.75 2 养殖二411 汕尾市白沙湖养殖功能区白沙湖内及附近海域 5 18 养殖、港口二412 汕尾市碣石湾法海渔业功能区碣石湾内浅海渔场作业区一 413 汕尾市遮浪养殖、旅游功能区合港至东瓜屿 0.75 2 养殖、旅游二 414 汕尾市绿化会旅游功能区凤飞山至蜈蚣珠 0.5 4 旅游二 415 汕尾市品清湖盐业、养殖功能区品清湖内 4.5 16 盐业、养殖、旅游二 416 汕尾市汕尾港口功能区西联至西洋0.5 6.5 港口、旅游三 418 汕尾市长沙、马宫养殖功能区西洋至马宫 2 15 养殖二 419 汕尾市鮜门、小漠殖功地区鮜门至惠东交界 0.75 35 养殖、港口二420 汕尾市红海湾浅海渔场功能区红海湾内浅海渔场作业区一 501 惠州市考洲洋生态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二 502 惠州市养殖功能区养殖二 503 惠州市海龟自然保护功能区海龟回游、产卵保护二忆建的国家级保护区 504 惠州市大亚湾南部二类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二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离岸的其它地区执行一505 惠州市大亚湾东部一类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一类水质 506 惠州市大亚湾北部二类功能区水产资源保护二 507 惠州市大亚湾三类功能区白寿湾至小鹰嘴港口、工业、城镇、景观三 508 惠州市养殖功能区小鹰嘴至白沙湾养殖二 509 惠州市马鞭洲混合功能区马鞭洲东南海域工业、市政污水排放三 510 惠州市芝麻洲混合功能区芝麻洲海域港区污水排放三 601 深圳市白沙湾-长湾二类功能区白沙湾至长湾 1 18.8 养殖、旅游二 602 深圳市长湾-东村三类功能区长湾至东相 1.5 11.2 工业用水、核电站用水、风三景旅游603 深圳市东村-望鱼角二类功能区东村至望鱼角 3 60.2 养殖、浴场、海上运动二 604 深圳市望鱼角-盆仔湾口三类功能区望鱼角至盆仔湾口 2 2.7 一般工业用水、风景旅游三 605 深圳市盆仔湾口-秤头角二类功能区盆仔湾口至秤头角 2 8.1 养殖、浴场、海上运动二606 深圳市秤头角-泥壁角三类功能区秤头角至泥壁角 1 12.8 一般工业用水、风景旅游三 607 深圳市秤头角-正角咀二类功能区秤头角至正角咀 2.5 23.4 养殖、浴场、海上运动二 608 深圳市正角咀-沙头角三类功能区正角咀至沙头角 1.5 18.1 一般工业用水、风景旅游、三港口609 深圳市深圳河口-东角头下三类功能区深圳河口至东角头下 2.5 14.5 工业用水、红树林保护、景三观旅游610 深圳市东角头下-南头关界三类功能区东角头下至南头关界 2 22.9 港口、混合排污、一般工业三沿岸1km范围内的港池用水、景观旅游执行四类水质标准 611 深圳市南头关界-东宝河口三类功能区南头关界至东宝河口 3 41.7 养殖、风景旅游、一般工业三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及石用水油类执行二类水质标准 651 东莞市长安养殖功能区东宝河口至虎门口3 30 养殖、渔业三有渔业、围垦、航运、港口旅游等多功能,且652 东莞市港口、工业综合功能区虎门沙角至沙田镇3 40 港口、工业三岸线变化大、河海界线653 东莞市虎门景观旅游功能区虎门沙角炮台遗址 1 4 景观、旅游三不定,当地可确保总体701 广州市横档岛风景旅游功能区上、下横档岛 0.5 风景、旅游二目标基础上,制定具体702 广州市狮子洋、怜仃洋咸淡水综合功能凫洲经龙穴至新垦22涌 25.2 养殖、渔业、鱼类繁殖、航三的功能区和水质目标。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广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5)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6)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7)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7)第十一条总体布局 (7)第十二条大埕湾—柘林湾及周边海域 (8)第十三条南澳岛及周边海域 (9)第十四条汕头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五条海门湾—神泉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六条碣石湾—红海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七条大亚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八条狮子洋—伶仃洋及周边海域 (11)第十九条万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条磨刀门—黄茅海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一条广海湾—川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二条海陵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三条博贺湾—水东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四条湛江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五条琼州海峡—英罗港及周边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二十六条概述 (14)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4)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15)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6)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17)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0)第五章实施措施 (21)第三十五条海域使用管理 (21)第三十六条海洋环境保护 (22)第三十七条区划编制 (23)第三十八条监督检查 (23)第三十九条宣传教育 (24)第四十条技术支持 (24)第六章附则 (25)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25)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9.24•【字号】深府[2004]158号•【施行日期】2004.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的通知(2004年9月24日深府[2004]158号)《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已经市政府三届七十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域使用效率,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区划。
第二条本市范围内海洋功能划分和管理,适用本区划。
本市范围内的海洋包括本市陆地海岸线向海一侧的全部管辖海域。
具体范围为:东部北起与惠州交界的白沙湾,向南到沙头角办事处的管辖海域;西部北起与东莞交界的东宝河口民主村,向南到深圳河口的管辖海域,以及管辖海岛的周围海域。
第三条本市海洋功能区划按以下原则进行:(一)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二)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各涉海行业用海;(三)保障国防安全和海上交通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四)注重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市海洋局是全市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调整、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区划履行有关海洋功能区划及管理职责。
市规划、建设、交通、旅游、环境保护、农业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协助市海洋局履行海洋功能区划及管理职责。
第二章2005年至2010年区划目标第五条逐步调整不符合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实现海域开发利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第六条基本满足全市规划中各涉海行业计划用海的需求,划定海洋功能区134个,用海总面积50487.0ha。
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适用范围摘要:1.前言2.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定义3.适用范围的具体划分3.1 游泳区3.2 养殖区3.3 保护区3.4 工业区3.5 航运区4.各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5.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和保护6.结语正文:【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划分和保护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适用范围进行详细介绍。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定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指在近岸海域范围内,根据海洋环境和资源特点,依据其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的具有不同使用管制的海域。
【适用范围的具体划分】1.游泳区:适用于游泳、度假、旅游等娱乐活动的海域。
游泳区的水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2.养殖区:适用于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海域,包括贝类、鱼类、虾蟹类等水生物的养殖。
养殖区需要考虑养殖品种的生态需求,以及养殖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保护区:适用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和海洋自然遗产的海域。
保护区的设立旨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4.工业区:适用于发展海洋石油、天然气、盐化工、船舶制造等海洋工业的海域。
工业区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5.航运区:适用于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的海域,包括港口、航道等。
航运区需要保障船舶安全通行,同时注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各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使用管制要求,具体如下:1.游泳区:水质要求较高,需定期监测,确保游泳者健康和安全。
2.养殖区:要考虑养殖品种的生态需求,合理规划养殖规模,防止养殖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3.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和海洋自然遗产。
4.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海洋污染,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的近岸海域,东起白沙湾,西至东宝河口,一般为离岸3公里以内的海域,在大亚湾为离岸1.5公里以内的海域。
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按照近岸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要求,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有三种类型:(一)二类环境功能区——包括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等。
(二)三类环境功能区——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
(三)四类环境功能区——包括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
1对于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功能区,称为综合功能区。
根据《印发<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粤府办[1999]68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于一些港池作业区、排污混合区等特定区域划定为第四类水质进行管理。
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白沙湾—长湾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白沙湾至长湾,长度约18.8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即一级标准)。
(二)长湾—东村三类环境功能区,从长湾至东村,长度约11.2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核电站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即二级标准)。
(三)东村—望鱼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东村至望鱼角,长度约60.2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四)望鱼角—盆仔湾口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望鱼角至盆仔湾口,长度约2.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
(五)盆仔湾口—秤头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盆仔湾口至秤头角,长度约8.1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海洋污染,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
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的近岸海域,东起白沙湾,西至东宝河口,一般为离岸3公里以内的海域,在大亚湾为离岸1.5公里以内的海域。
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
按照近岸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要求,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有三种类型:
(一)二类环境功能区——包括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等。
(二)三类环境功能区——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
(三)四类环境功能区——包括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
对于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功能区,称为综合功能区。
根据《印发<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粤府办[1999]68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于一些港池作业区、排污混合区等特定区域划定为第四类水质进行管理。
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白沙湾—长湾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白沙湾至长湾,长度约18.8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即一级标准)。
(二)长湾—东村三类环境功能区,从长湾至东村,长度约11.2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核电站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即二级标准)。
(三)东村—望鱼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东村至望鱼角,长度约60.2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四)望鱼角—盆仔湾口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望鱼角至盆仔湾口,长度约2.7 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
(五)盆仔湾口—秤头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盆仔湾口至秤头角,长度约8.1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六)秤头角—泥壁角三类环境功能区,从秤头角至泥壁角离岸1公里以内的海域,长度约12.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
(七)秤头角—正角咀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秤头角至正角咀(秤头角—泥壁角三类环境功能区的海域除外),长度约23.4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八)正角咀—沙头角综合功能区,从正角咀至沙头角,长度约18.1公里,主要功能为海洋港口水域、滨海风景旅游、一般工业用水、排污,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其中港池内执行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
(九)深圳河口—东角头下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深圳河口至东角头下,长度约14.5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红树林保护和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
(十)东角头下—南头关界综合功能区,从东角头下至南头关界港池外,长度约22.9公里,主要功能为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排污、一般工业用水和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其中沿岸1.0公里范围内的港池执行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
(十一)南头关界-西乡港口功能区,从南头关界至西乡,长度约9.1公里,主要功能为海洋港口水域,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其中沿岸1.2公里范围内的港池执行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
(十二)西乡—东宝河口综合功能区,从西乡至东宝河口,长度约32.6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海洋港口水域和水产养殖,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及石油类执行第二类水质标准),港池内执行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
(十三)内伶仃岛二类环境功能区,内伶仃岛周围海域,长度约
10.5公里,主要功能为海洋生态保护,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四、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实施与管理
(一)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和水质目标要求,深圳市近岸海域分别执行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相应标准。
(二)深圳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监督和检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实施情况,组织开展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并公布环境质量状况。
(三)深圳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五、说明
(一)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具体范围,以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图”的区界为准。
(二)本区划由深圳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三)本区划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一、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
二、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示意图
附件一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