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酱卤肉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17
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温州分公司检验指导文件XHY/QS/JY01-2015产品检验规程受控状态:编制:分发号:审核:版本号/修改状态:第1版/ 0 批准:2015-03-21发布 2015-03-22实施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温州分公司发布1.目的对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过程产品(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保证未经检验的产品不投入使用或转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验证。
3. 检验要求3.1原辅材料检验(进货检验)3.1.1 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检验或验证:表13.1.2所选购的原辅材料若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选购获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并应向供方索取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并保存。
3.1.3原辅料、包装材料除检测或验证上述项目外还应验证其重量、外观标识、合格证、有效期等。
3.1.4进货检验的流程:采购员负责报检,检验员负责检验并在“进货检验报告”上做好检验记录、下检验结论、签上姓名/日期。
3.1.5放行规定:3.1.5.1原辅料、包装材料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可投入使用。
3.1.5.2其他进货物料凭进货验证合格证明,办理入库手续等待投产。
3.1.5.3本企业不允许紧急放行。
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按《不合格管理办法及产品召回制度》执行。
3.2过程(半成品)检验肉制品表23.2.1包装人员负责对每包产品的感官进行自检,检验员负责抽检并记录,检验项目如下:3.2.2检验不合格按《不合格管理办法及产品召回制度》执行。
3.3成品检验(出厂检验)3.3.3畜禽熟肉制品出厂检验项目、要求及方法:表33.3.4检验规则:3.3.4.1组批:同一天,同一班次,同一品种生产包装的产品为一批。
3.3.4.2抽样方法和数量:在成品包装后随机抽取4包(总量不少于2Kg),净含量抽样参照JJF1070的规定进行检验。
3.3.4.3判定规则:3.3.4.3.1出厂检验结果中,所有项目合格时,判该批产品合格。
熟肉制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适用于熟肉制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发酵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熟肉干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2产品种类发酵肉制品包括萨拉米发酵香肠、风干发酵火腿等。
酱卤肉制品包括白煮羊头、盐水鸭、烧鸡、酱牛肉、酱鸭、酱肘子等,还包括糟肉、糟鸡、糟鹅等糟肉类。
熟肉干制品包括肉干、肉松、肉脯等。
熏烧烤肉制品包括烤鸭、烤鹅、烤乳猪、烤鸽子、叫花鸡、烤羊肉串、五花培根、通脊培根等。
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包括圣诞火腿、方火腿、圆火腿、里脊火腿、火腿肠、烤肠、红肠、茶肠、泥肠、淀粉肠等。
3企业规模划分在生产企业抽样时,应采集企业规模信息。
根据熟肉制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企业熟肉制品产品年销售额作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04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2726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T4789.17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与肉制品检验GB/T4789.2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4789.26-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4789.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T4789.3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0157:H7/NM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5009.9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汞的测定GB/T5009.26食品中N-亚硝胺类的测定GB/T5009.27食品中苯并(α)花的测定GB5009.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T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44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T9695.1肉与肉制品游离脂肪含量测定GB/T9695.6肉与肉制品胭脂红着色剂测定GB/T9695.11肉与肉制品氮含量测定GB/T9695.14肉制品淀粉含量测定GB/T20711熏煮火腿GB/T20712火腿肠GB/T2075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飒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1313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2286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3495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SN/T1743食品中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SN/T1924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2051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PCR法SN/T2557畜肉食品中牛肉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PCR法SN/T2978动物源性产品中鸡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SN/T2980动物产品中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SN"3731.5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禽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5部分:鸭成分检测PCR法SB/T10279熏煮香肠SBZT10280熏煮火腿SB/T10381真空软包装卤肉制品SBZT10923肉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测定实时荧光PCR法NY/T1666肉制品中苯并[a]花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食药监办食函(2010)139号关于转发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通知农业部公告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部公告781-2-2006动物源食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25号公告-18-2008动物源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酱卤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酱卤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新鲜(冷冻)鸡肉、猪肉、牛肉为原料,经解冻、修整、清洗、分切,辅以甘草、白芷、龙眼肉、罗汉果、栀子、橘皮、红枣、枸杞、味精、食用盐、白砂糖、食用香辛料,经煮制冷却、切块、分装、杀菌、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酱卤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熟肉制品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T 5835 干制红枣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T 15691 香辛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672 枸杞GB 19303 熟肉制品企业生产卫生规范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按产品的原料不同,分为酱卤鸡、酱卤牛肉和酱卤猪肉。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8.10.21•【字号】苏食药监市[2008]259号•【施行日期】2008.10.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苏食药监市〔2008〕259号2008年10月21日)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为全面贯彻实施《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现将《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储存、调配的全过程。
第三条各级医疗机构应依据本规范对本单位药品的购进、储存、调配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建立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制度、过程管理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有效运行。
第四条凡是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立药房(柜)或药库。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医疗机构负责人应保证本单位严格执行药品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使用药品的质量承担领导责任。
药剂科负责人、药品质量管理负责人或专职药品质量检查员对本单位使用药品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或药事管理小组。
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指导、协调本单位的药品管理、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等药事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药事管理中的重大事宜。
第七条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负责人或专职药品质量检查员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并对本单位使用的药品质量行使否决权。
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名单肉质制品产品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中新网12月28日电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在其官网公布了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酱卤肉制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抽查结果显示,瀚泰、快益多、王牌、金口开等5批次产品不合格,涉及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苯甲酸、诱惑红、亚硝酸盐项目。
公告称,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6家企业生产的200种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酱卤肉制品)。
本次抽查依据《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 2726-20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等标准的要求,对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酱卤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山梨酸、苯甲酸、诱惑红、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总汞、铅、无机砷、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苯并芘、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2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发现有5种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苯甲酸、诱惑红、亚硝酸盐项目。
豆制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资料来源:中新网12月28日电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在其官网公布了豆制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抽查结果显示,方、火旺炮、宏潭、好家人、龙祥、杨派、美道佳、绿馨园、有洋等10批次产品不合格,涉及到菌落总数、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项目。
公告称,本次共抽查了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8家企业生产的176种豆制品。
本次抽查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GB2711-2003、《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GB2712-2003、《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食品整治办2008年3号)等标准的要求,对豆制品产品的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脱氢乙酸、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诱惑红、胭脂红、亮蓝、二氧化硫残留量、甲醛次硫酸氢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22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1.1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饮食品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
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餐饮自制食品、餐饮具、食用盐、餐饮单位水产品暂养池水和其他餐饮食品。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采样地点、样品数量、采样要求、注意事项、餐饮食品抽检监测检验方案和判定原则。
1.2 产品种类餐饮食品主要包括:餐饮自制食品、餐饮具、食用盐、餐饮单位水产品暂养池水和其他餐饮食品。
1.2.1餐饮自制食品包括:小麦粉制品、熟肉制品、酱腌菜、半固态调味料、糕点、面包、冰淇淋、雪糕、自制饮料、凉拌菜等餐饮环节自制食品。
1.2.2 餐饮具包括复用餐饮具。
1.2.3 食用盐特指餐饮单位用盐。
1.2.4 其他餐饮食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抽检监测的餐饮食品。
1.3 采样地点采样场所应尽可能覆盖各类餐饮服务单位业态,包括:餐馆(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中型餐馆、小型餐馆)、食堂(机关食堂、学校/托幼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
1.4 样品数量采样数量根据检验项目的需要而定,原则上应满足抽检监测需要。
一般用于理化检验的样品每一抽检批次应采样3份(样品1份、复测1份、留样1份);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样品每一抽检批次采样1份。
既做理化检验项目又做微生物检验项目的样品每一抽检批次应采样4份。
除国家标准另有规定外,样品需求量:微生物学检验,一般固体样品每份不少于250克,液体样品每份不少于250毫升;理化检验,一般固体样品每份不少于500克,液体样品每份不少于500毫升,对检验项目有特殊要求不能与其他检验项目共用的样品,或预包装食品包装量低于上述样品需求量的样品,应适当增加采样包装数量;特殊样品,按照检验项目需求和样品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采样数量。
只进行风险监测的餐饮食品,原则上根据相应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需要的样品量。
进行理化检验的样品,需另采集一份样品备用,按照样品保存的相关要求妥善保存。
酱卤肉制品质量问题与管理措施酱卤肉制品质量问题与管理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酱卤肉制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酱卤肉制品的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酱卤肉制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一些管理措施,以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二、酱卤肉制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表现1. 制作过程中的卫生问题:酱卤肉制品制作过程中,如加工场所不洁净、操作人员卫生意识不强等,容易导致细菌污染,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2. 使用劣质原料: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猪肉甚至添加化学添加剂,这些不仅影响产品的口感和质地,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不合理的保存方式:酱卤肉制品质地较软,容易滋生细菌。
如果没有适当的保存方式,如冷藏或真空包装,很容易导致产品变质、腐败。
4. 酱卤肉制品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小作坊或无证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忽视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常常盖不上锅盖保温,给细菌大量繁殖的机会。
三、酱卤肉制品质量管理的措施1. 严格控制原料: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
要对原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2. 加强生产环境和设备的卫生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生产环境和设备清洁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生产场所的卫生和设备的良好状态,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
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质量控制部门,设置专门的质量监测岗位,对产品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 加强员工培训和健康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卫生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5. 强化产品追溯体系: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溯源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查找到问题的原因和生产批次,便于追溯和召回。
四、对于酱卤肉制品质量问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应该关注酱卤肉制品的价格和口感,更要关注其质量和安全性。
2008年XX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根据《2008年XX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有关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推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众满意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食品安全放心。
二、工作重点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整治,重点监管和整治农业投入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食品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管;开展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学校食品安全整治等;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品种为粮、食用油、肉及肉制品、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食用盐等10类食品。
其中米粉、酱腌菜、水发产品、腐竹、蜜饯、酱卤肉制品为重点单项监管品种。
食品安全监管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整治区域;以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餐馆、农村集贸市场以及制售假劣食品和无证“黑窝点”为重点整治对象;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大型食品超市、大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为重点监管单位。
三、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开展部门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突出开展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专项整治,促使我县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并力争达到以下目标:(一)保障食品安全,全年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二)严禁注水肉、病害肉上市。
;(三)农产品“三品”总数比上年增加4个以上;(四)畜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8%以上,生猪“瘦肉精”平均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蔬菜药残留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0%以上,粮、食用油、肉及肉制品、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食用盐等10类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100%;(五)对列入许可证管理的28类食品全面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取缔城镇和城乡结合部的非法小作坊,继续保持获证企业食品强制性标准采标率达到100%;获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达标率达到100%;(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禁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等行为;(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区域监管责任覆盖面和企业建档率达到100%;(八)经营企业对所销售的保健食品索证率达100%,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广告得到有效遏制;(九)县城食品批发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票索证制度,乡镇、街道和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努力扩大“两项制度”的覆盖面,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应在显眼位置设置12315投诉;(十)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行为,对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餐饮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98%以上;(十一)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县城(含小餐饮)量化分级管理履盖率达100%,乡镇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不少于30%;(十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