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命名核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具体办法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统一管理,做好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制订本办法。
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都很强,必须严肃对待。
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历史形成的地名,以保持地名的稳定性。
地名的命名、改名要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遵循“符合习惯、照顾历史、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原则,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一、地名的命名1.新设的行政区划,新建的居民地,各专业部门新增的台、站、港、场(包括厂矿、医院、大中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下同),要及时命名。
实际无名称的山、河、湖、海湾、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都应命名。
2.地名的命名,要注意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
地名用字要确切简明,不用生僻字和字形、字音容易混淆的字。
3.在一定范围内的地名,要注意关联性和统一性。
各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的名称,一般要与当地地名统一。
派生地名一般要与主地名统一。
4.一个地区内的公社名称、一个县内的生产大队名称、一个公社内的自然村名称、一个市内的街道、胡同名称,不重名,也不用同音汉字命名。
县、市内较大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省内著名的山、河、湖泊、岛屿等不重名。
5.地名的通名用字要名副其实。
城镇主要街道一般用“街”或“路”;狭窄的街道一般用“巷”或“胡同”;很短的巷、胡同或小范围的块状居民区,一般用“里”。
二、地名的更名1.“文化大革命”中乱改的地名,原则上要恢复原名。
2.凡有损我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地名,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妨碍民族团结的地名,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或极端庸俗性质的地名,其他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予以更改。
3.凡不符合命名原则的地名,原则上应予更名。
4.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用字不当的地名,应予调整。
长地名可保留其主要成份,缩改为短地名。
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我国对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和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以及外国语地名的汉字译写等活动,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一)山、河、湖、海、岛礁、草原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行政区划名称,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试验区、保税区、农林牧渔区等功能区域名称;(三)城镇、区片、社区、村、自然村,城镇街路巷等居民地名称;(四)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纪念地、旅游地,住宅区、建筑物(群)等名称;(五)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和天体地理实体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
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
第五条地名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外交、国防、发展改革、教育、民族事务、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与本部门相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有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地名管理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有关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地名管理能力建设,将地名管理工作纳入本级专项规划,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管理。
小区起名申报地名办文件范文什么是地名使用批准文件办理条件一准予批准的条件:符合国家《地名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符合《上海市地名申报和审批程序规定》以及《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上海市居住区和建筑物命名规则》、《上海市公共绿地、广场和文体休闲场所命名规则》、《上海市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规则》等相关文件的,应予以批准。
二不予批准的情形:不符合国家《地名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符合《上海市地名申报和审批程序规定》以及《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上海市居住区和建筑物命名规则》、《上海市公共绿地、广场和文体休闲场所命名规则》、《上海市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规则》等相关文件的,不予批准。
送审材料清单1.《地名命名、更名申请表》申请各类地名均提供(除功能区外) 2份申请各类地名均提供(除功能区外)2.申报单位关于地名命名的申请报告和区(县)地名办的申报请示文件除行政许可(居住区、建筑物等)的地名申报外均提供 2份除行政许可(居住区、建筑物等)的地名申报外均提供3.控详批准文件及附图(或建设工程批准文件及附图)申请市政交通设施类,公共绿地、公共广场、游览地,自然地理实体类、功能区类地名时提供 2份申请市政交通设施类,公共绿地、公共广场、游览地,自然地理实体类、功能区类地名时提供4.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文件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2份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房地产权证明文件)2份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6.建设项目总平面图(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2份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7.建设项目位置地形图(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2份申请居住区、建筑物等地名时提供办理程序(一)新办按照 ___《地名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应当进行申报和审批。
地名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24.03.01•【文号】民政部令第71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24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71号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根据《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地名方案应当以地名命名为重点,统筹规划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保护等内容。
经依法批准的地名方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报送批准。
第三条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人名应当包括:(一)本名以及其别名、化名等;(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名称。
但是地名命名所用的字、词与人名不存在特定联系的除外。
第四条不以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作地名,但是地名命名所用的字、词与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不存在特定联系的除外。
第五条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综合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地名命名、更名的合法性、可行性、可控性,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风险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专家论证报告应当包括地名命名、更名的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地名命名、更名方案以及组织实施的意见建议等内容;征求意见报告应当包括征求意见的过程和范围,主要意见建议及处理情况等内容。
地名命名、更名由地名批准机关在批准其他事项时一并批准的,相关事项申请材料应当包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内容。
第六条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应当通过国家地名信息库填写备案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材料的电子文本:(一)备案报告;(二)地名命名、更名批复文件;(三)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申请书以及相关报告。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对备案主体和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备案主体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指导地名批准机关重新报送;备案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指导地名批准机关补正。
地名管理条例(2022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2.03.30•【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3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3号《地名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2022年3月30日地名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一)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行政区划名称;(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四)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名称;(五)街路巷名称;(六)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名称;(七)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名称;(八)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其他地理实体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命名、更名,以及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外交、国防等重大事项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
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
第五条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指导、督促、监督地名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以下称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中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27•【字号】市政发〔2015〕25号•【施行日期】2015.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中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政发〔2015〕25号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晋中市地名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4月10日晋中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晋中市人民政府2015年4月27日晋中市地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地名管理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86号〕)和晋中市委市政府《关于撤地设市后市、区机构调整和事权划分若干问题的意见》(市发〔2002〕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凡涉及地名的命名、更名、销名,地名的标准化处理、标准地名的使用、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地名有偿冠名等内容,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一)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山(岗、口、峰、洞、谷、峪、岭)、关隘、河、湖、溪、沟、泉、瀑布、沙洲、湿地、滩涂及地形区等名称。
(二)行政区划名称,包括市、县(区、市)、乡(镇、街道)等名称。
(三)居民地名称,包括城镇、居民区、区片、开发区、街路巷、楼群(含楼、门、户号码)、建筑物、自然村、片村、农林牧渔点等名称。
(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包括台、站、港、场、桥梁、隧道、水库、堤坝、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企事业单位等名称。
第四条市、县(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地名命名论证制度。
地名名称核准申请书范本尊敬的地名管理部门:您好!我谨代表XXX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向您提交地名名称核准申请书,请您予以审批。
一、申请地名名称1. 申请人拟设立的地名名称为:“XXX小区”(以下简称“项目”)。
2. 项目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
3. 项目周边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紧邻XX公园、XX学校和XX医院等。
二、地名命名依据和理由1. 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和《地名命名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人有义务对项目进行地名命名。
2. 项目地名命名应体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景观特点等,有利于提升地名文化内涵和导览功能。
3. 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申请人决定将项目命名为“XXX小区”,旨在传承地域文化,突出项目特色,方便居民识别和导航。
三、地名命名方案1. 项目地名命名为“XXX小区”,寓意着XX市XX区的繁荣发展和地域特色。
2. 地名命名方案已充分考虑项目周边环境、历史文化、景观特点等因素,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可识别性。
3. 项目地名命名方案已通过地名管理部门初步审查,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四、申请人承诺1. 申请人保证项目地名命名方案符合国家地名管理规定,不存在侵权、违法等情形。
2. 申请人承诺在项目地名命名过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尊重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3. 申请人承诺按照地名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办理地名命名相关手续,配合地名管理部门做好地名命名相关工作。
五、申请材料1. 地名名称核准申请书2. 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地理位置、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
3. 地名命名依据和理由:包括相关法规、政策、历史文献等。
4. 地名命名方案:包括地名含义、命名理由、设计图纸等。
5. 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六、申请日期申请人于XXXX年XX月XX日向地名管理部门提交地名名称核准申请书。
七、审批事项请您审批申请人提交的“XXX小区”地名名称核准申请,并核发地名批准文件。
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加强我市地名审核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14.07.25•【字号】穗民[2014]218号•【施行日期】2014.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加强我市地名审核工作的通知(穗民〔2014〕218号2014年7月25日)各区民政局: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住宅类地名审批权限下放和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地名审核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根据《行政许可法》、《民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办法》、《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等规定,现就加强我市地名审核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要高度重视地名审核工作地名审批是民政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之一,把好地名审核关是地名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区民政局是地名审批的受理和审核部门,要从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地名审核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要求办理审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地名审批工作顺利进行。
二、要依法把好地名审核关(一)依法受理。
凡是符合《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由地名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核的地名(道路、街巷、桥梁、隧道、建筑物、小区、楼群、片区等名称)申请,所在地的区民政局必须受理。
自然地理实体、地铁站和跨区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命名、更名和销名由市民政局直接受理。
(二)审核内容。
区民政局负责审查申请人(单位)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有效,地名申请表和授权委托证明书填写是否完整、准确,所盖公章及材料上反映的单位是否与申请单位一致,申请的名称在本市内是否重名等内容。
对材料不齐的,要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单位)补齐材料后再申报。
凡是符合要求的,应立即向申请人(单位)发出地名申请材料登记表和地名申请受理决定书;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应向申请人(单位)发出地名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现场查验。
区民政局向申请人(单位)发出地名申请材料登记表和地名申请受理决定书后,经办人必须到现场查验,核准建筑物、小区、楼群、片区的用地地点和四至情况,道路(街巷)、桥梁、隧道的走向(起止点)和两旁的现状,以及建设状况(拟建、在建、已建),查核情况必须如实记录。
广州市地名申报与许可办事指南一、广州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地名(一)申报与许可的内容1. 道路(街巷、桥梁、隧道)命名、更名和销名。
2. 非住宅类建筑物(单体或连体)及楼群(片区)、地铁站命名、更名和销名。
3. 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和销名。
(二)审批依据1. 《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1986年发布)2.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政部1996年颁发)3.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7年公布)4. 《广东省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管理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2009年印发)5. 《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1999年公布)6.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保留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决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7.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通知》(穗府〔2013〕8号)8.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补充规定的通知》(穗府〔2013〕30号)(三)办事程序1. 区民政局受理和初审2. 市民政局审核3. 市政府审批4. 市民政局办理批复(四)审批申请受理机关各区民政局(自然地理实体和跨区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站的命名、更名和销名由市民政局直接受理)(五)审批时限30个工作日(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工作的地名命名审批时限为10个工作日)。
(六)审批收费及依据1. 审批免费。
2. 地名标志设置由申请单位负责,地名标志必须由具有生产地名标志资质的厂家制作安装。
二、各区人民政府审批的地名(一)申报与许可的内容住宅类建筑物(单体或连体)及小区(楼群或片区)命名、更名和销名。
(二)审批依据1. 《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1986年发布)2.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政部1996年颁发)3.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7年公布)4. 《广东省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管理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2009年印发)5. 《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1999年公布)6.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保留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决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7.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通知》(穗府〔2013〕8号)8.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补充规定的通知》(穗府〔2013〕30号)(三)办事程序1. 区民政局受理和审核2. 区政府审批3. 区政府(区民政局)办理批复(四)审批申请受理机关各区民政局(五)审批时限30个工作日(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工作的地名命名审批时限为10个工作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命名更名销名及标准地名使用核准工作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03•【字号】宁政发[2010]157号•【施行日期】2010.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命名更名销名及标准地名使用核准工作规范的通知(宁政发[2010]15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命名更名销名及标准地名使用核准工作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二O-O年十一月三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命名更名销名及标准地名使用核准工作规范为了加强我区城乡地名管理,规范地名命名、更名、销名活动,推进地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满足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 (政府令[2000]24号]) (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所称地名是指《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的地名,包括:(一)市、县(市、区)、乡(镇)行政区划名称;(二)机场、铁路站(线)名称;(三)山、川、河、沟、塬、峁、湖、滩、水道、沙漠、地形区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四)城市(镇)内的街、路、巷、桥梁名称;(五)自然村、集镇名称;(六)城市内的居民区、住宅区(含住宅区内道路)名称;(七)工业区、开发区、示范区、经济区、村庄名称;(八)油田、矿山、盐场、农场、林场、牧场、渔点名称;(九)水库、灌渠、河堤、水闸、渡口、发电厂(站)等具有地名意义的水电设施名称;(十)公路、桥梁、隧道名称;公交汽车站 (点)、长途汽车站、货运枢纽站名称;(十一)公园、公共绿地、公共广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纪念地以及著名的寺庙、拱北名称;(十二)商贸大厦、宾馆饭店、餐饮娱乐场所、综合性写字楼等大型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十三)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十四)门牌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