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3 丁兴南京-973年度汇报2012
- 格式:ppt
- 大小:22.19 MB
- 文档页数:28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1—2012年度全市优秀调研成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6•【字号】宁委办发[2013]20号•【施行日期】2013.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1-2012年度全市优秀调研成果的决定(2013年2月6日宁委办发〔2013〕20号)2011-2012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聚焦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撰写出一大批优秀调研成果。
这些成果立足南京实际,选题准确,论述深刻,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进一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鼓励先进,经严格组织评选,现决定对《关于合理控制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与建议》等70篇调研成果予以表彰奖励,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
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以这次表彰为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一线,进一步提高调研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调研成果服务发展、服务决策、助推工作的作用,为南京加快率先基本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贡献更大力量。
附件2011-2012年度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获奖篇目(共计70篇)一等奖(10篇):1.关于合理控制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与建议市发改委于启强于洪洋2.社会矛盾化解方式多元化与新时期信访工作市信访局孔祥勇3.南京市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分析报告市委党史办蒋晓星安丽吴小晴张弘4.关于南京市城建集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城建集团祝瑞波柯康杨青松XXX东张剑5.推动南京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研究市委党校郭榛树刘妙雄陈正儒陈英武刘爱美汪晓建李玉兵6.关于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调研与建议市委办公厅(政研室)孙惟勤马俊哲黄秀玲朱明7.构建具有人文景观特色的复合型水运干道-关于秦淮河航道综合开发利用的调查研究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胡迎春曹大贵孙军胡浩飞宋博方明华王轩8.南京财政工作转型创新的实践与绩效评价市财政局林克勤王建华于丹韩海青吴玥9.南京江北地区六大主题发展思路研究市社科院朱未易周蜀秦王飞李平华10.南京教育的展望与畅想市委教育工委徐传德二等奖(20篇):1.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培育机制研究市社科院黄南丰志勇陈燕吴海瑾殷京生郑炜2.南京市“十二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策建议市环保局谢放尖刘久根刘海滨张琳红于忠华秦海旭卢宁川3.78万多个市民来电的分析和思考市督察办贺南南4.国际重点技术转移机构及转移模式研究市科委郑加强陈为生曹阳陆炳树罗利华姜琴屠海良吴铮悦5.关于我市国有资产(资本)经营管理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财经委谢跃进顾宏标李路李华6.南京市领导干部舆情应对能力调查报告市委宣传部曹劲松陈专陈云松周晔7.提升服务意识关注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全市机关“三个服务”水平-“百个单位走访”活动的调研报告市级机关工委张漫天8.南京市职务犯罪现状分析与惩防对策市检察院林志梅王红庆秦建飞李永坤9.国际人士眼中的南京城市形象调研报告白下区委宣传部汪祥明刘康徐剑10.全力跨越“创新峡谷”,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实质性突破市政协经科委梁建才刘劲松王小波陈丽玲殷京生荣辉11.关于构建南京创新驱动型投资促进服务体系的调研及思考市投促委孔秋云邓志平杨小平范晓宇12.南京市工业集中区现状调查及发展思考市经信委李新农王伯安周毅潘文黄杰13.完善体制机制筑牢基层基础着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市委办公厅(政研室)黄永祥岳安陈钢14.立足国际视野集聚现代要素全力打造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建邺区委冯亚军吕刚朱振国孔南钢15.南京人口现代化(2011):特点与趋势市人口计生委姬桂玲刘贵春彭鹏苗志坚陈芳16.特色创发展优势高端领产业之先-雨花台区软件产业转型发展之路雨花台区委办(政研室)葛宗超杨啸秦旭文17.采浑南之长创河西之新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市河西指挥部郭文权吴国璋18.南京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中的功能定位研究市社科院叶南客夏德智刘玉明丰志勇周蜀秦李惠芬郑琼洁19.关于现代化和国际化背景下加速推进南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市卫生局胡万进丁森程敏20.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研究市委办公厅(政研室)刘玉民蒋谦三等奖(40篇):1.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进我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市工商联韦廉黄国平吕明非茅宁莹2.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市发改委赵勇3.社会组织力推南京民政转型升级市民政局陈学荣赵军4.南京市依法推动“两个普遍”的情况、问题及对策市总工会孙强张军孙燕周永海5.发挥南京党外人才优势助推省市共建人才和创业创新名城新路径的调查思考市委统战部端泽明6.“楼宇经济”治安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市公安局白下分局蒋平7.南京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市政协人资环委穆桂英吴震包洪新曲思泽郭健张智媛陆宏宁汪炘张烁铃8.加强科技新引擎助推文化大发展-关于加强我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委宣传部孔利郭榛树刘妙雄蒋金平诸敏9.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环境积极鼓励引导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城乡统筹发展-关于民营企业参与我市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工商联黄国平祝瑞波韦廉褚丹植10.建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的运行机制-南京市鼓楼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探索鼓楼区委陆平贵11.以创新促率先以务实保领先更大力度打造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市市纪委、监察局王晓卫王启塘杨东张伟陈胜景12.《社会保险法》对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模式的影响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黄汉明钱程13.探索分类处置强化责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废弃矿山环境整治的建议市国土资源局周荣根陈新颜吴澄宇14.税务服务民生的实践与思考南京地方税务局柏鹏王俊谢海航徐浩波承蕾王小永陈睿祺15.推进南京城市公共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几点思考市交通运输局陈兆宏16.关于我市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的研究报告市投促委武伟胡迎春刘杰姚亮祝瑞波柯康杨青松17.南京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防办邵正风18.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化融资模式及补偿机制研究南京地铁集团甘骞陈晓芸沈中刚19.南京青奥会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研究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张奎陈伟XXX 关志欣20.借先进经验之石攻率先大业之玉江宁区委政研室孙久恩夏巍巍杨若栋21.聚焦“四个第一”打造“高新浦口”浦口区委办余梁徐从根22.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奋力创成率先大业溧水县委办徐正宏23.关于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推动宁台产业合作向纵深跨越的建议案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颜健建姜晓静庞照银茆发林王川张菁24.南京国税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南京国家税务局沈中立25.“绿色南京”林业工程建设生态效益评价市农委陈永中陆信娟焦加国袁登荣26.供销社在城乡统筹中如何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市供销合作总社邵强27.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南京为例南京国家税务局王晓宁28.创新驱动时不我待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六合区委李世贵吕道峰余洋何屹韩文宏李贤东29.以街道中心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玄武区委储永宏30.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引领带动作用市国资委黄玉银31.小网络大服务-栖霞区仙林街道社会管理网络化的调查与思考栖霞区委办田峥嵘徐前兵臧佩洪周兴年32.彰显老城优势破解小区困局努力开创具有秦淮特色的科学转型之路秦淮区委办(政研室)於朝勇徐向东陈小飞王琨33.充分发掘深厚文化底蕴全面塑造文化灵秀之城高淳县委吴卫国34.关于南京科举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民盟南京市委张蕾35.南京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市委社建工委陈琎胡皓张程36.突破创业型高端人才短缺瓶颈引领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民建南京市委陈干法蔡伯圣俞鹏张馨晨吴海瑾张维37.保障房涉诉纠纷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市法院李飞鸽曹晓红38.公证参与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市钟山公证处谈者徐梁栋39.南京市妇女现代化研究报告市妇联、市社科院联合课题组宋晓辉叶南客贾慧陈如许益军朱考金王玉梅张萍侯军花杨灿君黄亚慧王晓焘40.稳定南京市主副食品价格的对策建议市物价局张元良。
973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一l 2008年1. Yashuai Lv, Li Shen, Libo Huang, Zhiying Wang, Nong Xiao, Customizing Computation accelerators for extensible multi-issued processors with efficient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in the 45th Design Automatic Conference (DAC), Jun. 20082. Mingche Lai, Zhiying Wang, Lei Gao, Hongyi Lu, A dynamically allocated virtual channel architecture with congestion awareness for on-chip routers, in the 45th Design Automatic Conference (DAC), Jun. 20083. Mingche Lai, Lei Gao, Zhiying Wang, Novel automated approach to guide the processor element for multimedia domain, i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08.02: 819-8284. Chen Wei, Lu Hongyi, Shen Li, Wang Zhiying, Xiao Nong, DBTIM: an advanced hardware assisted full virtualization architecture, in Proc.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edded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EUC), Dec. 2008: 399-4045. Bin Chen, Nong Xiao, Zhiping Cai, Zhiying Wang, An optimal COW block device driver in VMM for fast, on-demand software deployment, in EUV’08, 2008.126. Chen Wei, Lu Hongyi, Shen Li, Wang Zhiying, Xiao Nong, Chen Dan, A novel hardware assisted full virtualization technique, in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ICYCS), Nov. 2008: 1292-12977. 蔡志平、陈彬、肖侬、王志英. 虚拟计算环境中的虚拟网络.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8.118. 沈立、吕雅帅、王志英. 传输触发结构ASIP软件工具的自动定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8.069. 吕雅帅、沈立、黄立波、王志英. 面向嵌入式应用的指令集自动扩展. 电子学报, 2008. 05: 985-988l 2009年1. Mingche Lai, Lei Gao, Nong Xiao, Zhiying Wang, An accurate and efficient performance analysis approach based on queuing model for network on chip, in ICCAD 2009: 563-5702. Miao Wang, Francois Bodin, Sebastien Matz, Automatic Data Distribution for Improving Data Locality on the Cell BE Architecture, in LCPC 20093. Yashuai Lv, Li Shen, Zhiying Wang, Nong Xiao, Dynamically utilizing computation accelerators for extensible processors in a software approach, in CODES+ISSS 20094. Yashuai Lv, Li Shen, Libo Huang, Zhiying Wang, Nong Xiao, Optimal subgraph covering for customizable VLIW processors, in IET Computers & Digital Techniques, Jan. 20095. Libo Huang, Li Shen, Sheng Ma, Nong Xiao, Zhiying Wang, DM-SIMD: a new SIMD predication mechanism for exploiting SLP, in the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C, Dec. 20096. Chen Wei, Shen Li, Lu Hongyi, Wang Zhiying, Xiao Nong, A light-weight code cache design for dynamic binary translation, in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ICPADS), Dec. 2009: 120-1257. Li Shen, Libo Huang, Nong Xiao, Zhiying Wang, Implicit data permutation for SIMD devices, EC-Com, Dec. 20098. 沈立, 张晨曦, 吕雅帅, 王志英. 指令扩展中相关子图的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9.109. 陈彬, 肖侬, 蔡志平, 王志英. 基于优化的COW虚拟块设备的虚拟机按需部署机制. 计算机学报. 2009.1010. Bein Chen, Nong Xiao, Zhiping Cai, Zhiying Wang, Ji Wang, DPM: a demand-driven virtual disk prefetch mechanism for mobile personal computing environments, in Proc. of the 6th 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and Parallel Computing (NPC), Oct. 200911. Bin Chen, Nong Xiao, Zhiping Cai, Fuyong Chu, Zhiying Wang, Virtual disk reclamation for software updates in virtual machine environments, in Proc. of the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Storage (NAS), Jul. 2009: 43-5012. 褚福勇, 肖侬, 蔡志平, 陈彬. 虚拟机备份机制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9.0913. Bin Chen, Nong Xiao, Zhiping Cai, Zhiying Wang, Ji Wang, Fast, on-demand software deployment with lightweight, independent virtual disk images, in Proc.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Cooperative Computing (GCC), Aug. 2009: 16-2314. Chen Wei, Lu Hongyi, Shen Li, Wang Zhiying, Xiao Nong, Using pcache to speedup interpretation in dynamic binary translation, in 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with Applications (ISPA), Aug. 2009: 525-530l 2010年1. Libo Huang, Li Shen, Zhiying Wang, Wei Shi, Nong Xiao, Sheng Ma, SIF: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SIMD Devices via Implicit Permutation, in the 16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 (HPCA), Jan. 2010, Bangalore2. Wei Shi, Zhiying Wang, Hongguang Ren, Ting Cao, Wei Chen, Bo Su, Hongyi Lu. DSS: Applying Asynchronous Techniques to Architectures Exploiting ILP at Compile Time. In Proc. of the 2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ICCD), best paper award, pp. 321-327, Oct. 20103. Mingche Lai, Lei Gao, Zhiying Wang,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ly efficient processor element for multimedia and signal processing domains, in IET Computers & Digital Techniques, May. 2010: 374-3874. Miao Wang, Nicolas Benoity, Francois Bodinz, Zhiying Wang, Model driven iterative multi-dimensional parallelization of multi-task programs for the Cell BE: a generic algorithm-based approach, in EUR-PDP 20105. Libo Huang, Xin Zhang, Zhiying Wang, Streaming processing in 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 in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ASPLOS), 2010 (poster)6. 陈彬, 肖侬, 蔡志平, 王志英. 虚拟机环境下软件按需部署中的预取机制研究. 软件学报. 2010.12: 3186-31987. Libo Huang, Zhiying Wang, SV: enhancing SIMD architecture via combined SIMD-Vector approach, in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gorithms and Architectures for Parallel Processing, 20108. Zhiping Cai, Fang Liu, Nong Xiao, Qiang Liu, Zhiying Wang,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for evolving networks, in Proc. of IEEE Globecom, Dec. 20109. Xu Fan, Shen Li, Wang Zhiying, A dynamic binary transl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page fault mechanism in Linux kernel, in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 2010: 2284-228910. Chen Wei, Wang Zhiying, Chen Dan, An emulator for executing IA-32 applications on ARM-based systems, in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0.0711. Zhiping Cai, Zhijun Wang, Kai Zheng, A distributed TCAM coprocessor architecture for integrated policy filtering and content filtering, in 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May. 2010: 23-2712. 沈立、王志英、肖侬. 多核平台下应用程序的动态优化.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0.04l 2011年1. Libo Huang, Sheng Ma, Li Shen, Zhiying Wang, Low Cost Binary 128 Floating-Point FMA Unit Design with SIMD Support,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Accepted2. Sheng Ma, Natalie Enright Jerger, Zhiying Wang, DBAR: An Efficient Routing Algorithm to Support Multiple Concurrent Applications in Networks-on-Chip, in ISCA 2011, Jun. 2011, San Jose3. Libo Huang, Zhiying Wang, Li Shen, Hongyi Lu, Nong Xiao, Cong Liu, A Specialized Low-cost Vectorized Loop Buffer for Embedded Processors, Design, Automation & Test in Europe (DATE), Mar. 20114. Shi Wei, Hongguang Ren, Qiang Dou, Zhiying Wang, Li Shen, and Cong Liu, accepted by ICCD 2011, Oct. 2011, Boston5. [19] Mingche Lai, Lei Gao, Sheng Ma, Nong Xiao, Zhiying Wang, A practical low-latency router architecture with wing channel for on-chip network, in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 2011.02: 98-1096. 陈微, 王志英, 肖侬, 沈立, 陆洪毅, 降低协同设计虚拟机启动开销的译码后指令缓存技术,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1.01: 19-277. Libo Huang, Zhiying Wang, Nong Xiao, VBON: towards efficient on-chip networks via hierarchic virtual bus, in the 48th Design Automatic Conference (DAC), 2011 (poster)8. Wei Chen, Weixia Xu, Zhiying Wang, Qiang Dou, Yongwen Wang, Baokang Zhao, Baozhang Wang, A formalization of an emulation based co-designed virtual machine, in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Mobile and Internet Service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20119. Cong Liu, Li Shen, Libo Huang, Zhiying Wang, Sheng Ma, Tuning parallelism of sequential applications via thread level speculation, in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iques, 201110. 陈顼颢, 郑重, 沈立, 王志英, 二进制翻译中代码生成的子图覆盖算法,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1.0711. 郑重, 陈顼颢, 沈立, 王志英, 浮点到定点的高效翻译策略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1.0512. 陈彬, 蔡志平, 肖侬, 褚福勇. 虚拟机管理器中面向虚拟块设备的一种通用快照扩展机制.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05: 54-5813. Libo Huang, Li Shen, Yashuai Lv, Zhiying Wang, Kui Dai, MAC or Non-MAC: Not a Problem, in Journal of Circuits, Systems, and Computers, Accepted14. Chen Wei, Wang Zhiying, Zheng Zhong, Shen Li, Lu Hongyi, Xiao Nong, TransARM: An Efficient Instruction Architecture Emulator, in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Accepted15. Wen Chen, Dan Chen, Zhiying Wang, An approach to minimizing the interpretation overhead in dynamic binary translation, in the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accepted16. Bin Chen, Nong Xiao, Zhiping Cai, A demand-driven virtual disk prefetch mechanism for seamless mobility ofperson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in the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accepted17. 徐帆, 沈立, 王志英. 基于多核平台的多线程动态优化框架.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已录用18. 蔡志平、刘强、吕品、肖侬、王志英. 虚拟网络映射模型及其优化算法. 软件学报. 已录用<<12345678>>。
附件:973计划2011-2012年项目清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1CB012800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李亮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2011CB012900 新型能源装备中大型锻件均质化热制造的科学基础李建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1CB013000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和尺度极限基础研究姜澜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CB013100 高性能LED制造与装备中的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刘岩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CB013200 空间光学先进制造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李圣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CB013300 人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生机电一体化科学基础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1CB013400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张洪潮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2011CB013500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周创兵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2011CB013600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杜修力广州大学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地震局—1—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1CB013700深海工程结构的极端环境作用与全寿命服役安全滕斌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2011CB013800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朱合华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2CB113900 主要蔬菜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与分子改良黄三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2012CB114000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2012CB114100害虫暴发成灾的遗传与行为机理康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114200作物应答盐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郭岩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2012CB114300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宋纯鹏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114400 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毒性疫病爆发机理与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宋林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2012CB114500木材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2012CB114600 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夏庆友西南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2CB214700 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肖贤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214800 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型油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刘文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2CB214900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刘炯天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2CB215000 绿色低碳导向的高效炼油过程基础研究卢春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2CB215100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袁小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2012CB215200 智能电网中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研究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2012CB215300 草本能源植物培育及化学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马隆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CB215400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韩敏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育部2012CB215500 基于贵金属替代的新型动力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研究孙公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315600 新型宽带大动态毫米波器件及应用中的微波光子学基础研究郑小平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315700 面向宽带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与集成系统基础研究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012CB315800 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刘韵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315900 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研究兰巨龙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316000能效与资源优化的超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牛志升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316100 高移动性宽带无线通信网络重点理论基础研究范平志西南交通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12CB316200海量信息可用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李建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CB316300面向公共安全的社会感知数据处理谭铁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316400 面向公共安全的跨媒体计算理论与方法庄越挺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316500基于新一代测序的生物信息学理论与方法张学工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416600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翟明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416700华夏地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巨量金属成矿蒋少涌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416800 我国富铁矿形成机制与预测研究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2012CB416900 我国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调控研究朱教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4—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417000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杨桂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2012CB417100 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郑循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417200 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翟盘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2012CB417300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成矿过程与硫化物矿区预测周怀阳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417400 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王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7500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管又飞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517600 常见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刘志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7700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侯凡凡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7800 环境代谢因素致高血压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祝之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7900 儿童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及其致病的机制研究夏昆中南大学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5—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518000 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GPCR新药物靶点的基础研究肖瑞平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518100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付小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2012CB518200 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研究范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2012CB518300 前列腺癌分子机制与干预的研究孙颖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8400 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效方剂组分配伍规律研究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8500 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8600 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吴以岭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8700 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戈宝学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8800 动物重要病原菌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致病机理研究周锐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8900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炎症的基础研究吴建国武汉大学教育部—6—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519000 重要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袁正宏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619100 新型医用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生物适配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王迎军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2012CB619200 高性能近红外InGaAs探测材料基础研究及其航天应用验证龚海梅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619300 全组分可调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器件应用沈波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619400铁性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任晓兵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2012CB619500 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张新明中南大学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2012CB619600 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基础张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719700城市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防控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孙金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公安部2012CB719800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孕育环境灾害与可持续防控的基础研究陈云敏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719900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单杰武汉大学教育部2012CB720000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崔平远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7—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720100 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陈清焰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720200大型客机主要气动噪声机理及先进控制方法研究孙晓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CB720300 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高效、节能、减排科学基础张金利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局2012CB720400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张欣欣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2012CB720500 化工过程物质与能量高效利用的集成优化基础研究钱锋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720600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新策略和新技术研究周翔武汉大学教育部2012CB720700 中国语言相关脑功能区与语言障碍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谭力海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CB720800 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陈坚江南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2CB720900 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罗宏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2012CB721000微生物药物创新与优产的人工合成体系冯雁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8—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721100 新功能人造生物器件的构建与集成赵国屏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821200 空间合作目标运动再现中跨尺度控制的前沿数学问题贾英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CB821300 光频标关键物理问题与技术实现高克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1400 高通量中子散射在凝聚态物质磁相互作用方面的前沿研究戴鹏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1500 高分子非晶液-固转变的基本问题研究安立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1600 若干重要元素的有机化学前沿周其林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821700有机分子基框架多孔材料的前沿研究苏成勇中山大学教育部2012CB821800 射电波段的前沿天体物理课题及FAST早期科学研究李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12CB821900 四亿年以来中国陆地生物群演变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2000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王成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2012CB822100肿瘤的糖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叶新山北京大学教育部—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结题验收材料(一)项目结题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项目编号:G2000078400起止年限:2000年— 2005年项目负责人:汪景琇研究员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邮编10001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要承担单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二〇〇五年十月1、项目结题基本信息表一973计划项目结题基本信息表项目编号:TG2000078400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本项目着重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日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太阳剧烈活动的成因,及在剧烈活动中爆发式增长的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磁通量和磁化等离子体抛射对太阳风和行星际介质、磁层、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的作用,从而形成空间灾害天气的物理过程,建立和发展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这是当代空间科学中最困难、最富挑战性和最能造福人类的多学科交叉的重大科学难题。
它适应面向21世纪的中国空间技术、空间探测乃至空间产业的重大需求,并将对宇宙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带电物质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这一项目是天文学、空间和地球科学相结合的基础研究项目。
它以奠定我国日地空间灾害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为国家目标,适应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聚焦于太阳的剧烈活动及其驱动的日地空间灾害天气的机理,力图在新的学科生长点取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按照计划任务书的构想,在这一研究中揭示的太阳变化和空间灾害天气的因果联系,形成的新的概念和理论,不但将为发展我国空间天气预报准备必要的科学基础,而且将为我国空间天气地基和空间观测网的建设等大科学工程做理论和概念准备。
2。
1 主要研究内容1)太阳剧烈活动的能源来自磁场,系统地研究导致剧烈太阳活动如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向量磁场结构、演化,取得定量的观测结果,以独立磁拓扑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和构筑唯象和数值模型,乃至物理模型,为理解剧烈太阳活动形成的物理机制和其中粒子加速等高能物理过程,为太阳活动预报提供物理基础.这一研究是关于太阳活动的磁活动机理的研究,包括活动区向量磁场的结构和演化的系统观测,活动区电流、磁螺度和拓扑奇异性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活动区和大尺度磁场的理论外推和数值模拟.2)充分利用国际空间观测、特别是SOHO、TRACE、和刚刚投入工作的Hessi 等最新的观测,结合我国地面观测等多波段资料进多波段自洽的物理诊断和分析,建立耀斑、CME的磁流体力学和辐射大气动力学模型,系统地理解其中初始能量释放,粒子加速和传播,以及等离子体响应过程,以利于理解太阳输出变化对背景太阳风和行星际的影响过程。
关于“863”、“973”计划关于“863”、“973”计划/gx/jichu/kxjs/20060915/133709666.html1986年,为了迎接全球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竞争的挑战,加快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了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于当年3月亲自批准启动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863计划使我国的高技术研发水平和能力在整体上有了提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及国防安全创造了条件。
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863计划。
863计划作为我国“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的三大主体计划之一,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一、“十五”863计划的定位与目标“十五”863计划旨在增强我国在高技术特别是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力争在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在我国有相对优势或战略必争的关键高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为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高科技支撑。
“十五”期间,863计划将继续瞄准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实现从重点跟踪到突出跨越的战略转变。
通过五年的努力,在选定的研究方向,显著增强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重点掌握一批能在数年后形成产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技术;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生长点,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造就一批从事高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创新和创业人才。
二、“十五”863计划的重点任务“十五”863计划以国家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一批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高技术问题。
1.攻克支撑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为加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攻克一批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关键技术和建立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系统,力争到2005年在所选重点方向上接近和达到同期的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