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七上数学(青岛版)学案: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8
《有理数的运算》学案学习目标:1.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学习1.复习内容:课内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混合运算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典例解析:例1 计算:(1)(-2)3+(-3)×[(-4)2+2]-(-3)2÷(-2);(2)1-21×[3×(-32)2-(-1)4]+41÷(-21)3.跟踪训练:1.计算:(1)221--221+(-1)101-23×(0.5-32)÷910;(2)1÷(161)×(-76)÷(-12); (3)(-2)3+3×(-1)2-(-1)4;(4)-14-61×[ 2-(-3)2 ]典例解析:(一)计算下列题目,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简便运算3.(-1.8)+(+0.2)+(-1.7)+(0.1)+(+1.8)+(+1.4)4.411)23(5÷⨯-⨯5.-3-[-5+(1-0.2×53)÷(-2)](二)如果|a|=4,|b |=2,且|a+b|=a+b,求a-b 的值.[ 变式训练] 如果|a|=4,|b|=2,且|a+b|=—(a+b ),求a-b 的值.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当堂检测:1. (-5)7 读作________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2. 计算:(-1)4 =__ ___, -24 =__ ___ , (-3)3 =__ ____.3. ___ __的平方是16,__ ___的立方是8,___ ___的立方是-27.4. 将80900用科学记数法记数可记为_____ _____.5. 计算 5÷(-2)×(-21)=________.6. )21)(21)(21)(21(----可表示为( )A. 4×(-21) B.(-21)4 C.-(21)4 D 、以上都不对 7. 一个有理数的平方一定是( )A.负数 B.正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8. 在有理数(-1)2,-24,-(+21)3,0,-3-,-(-5),(-2)3中正数的个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计算:⑴12+7-5-30+2 ⑵6121651212+-+- ⑶4-5×(-21)3⑷9241241254⨯-÷⨯-)( ⑸-3-[-5+(1-0.2×53)÷(-2)]课后拓展1.计算下列题目,请注意区分运算顺序① ﹣35×(0.5-32)÷910 ② ﹣35×0.5-32÷910③﹣1-〔1-(1-0.5×43)〕 ④)()(611611213312-÷+-2.计算下列题目,请注意灵活运用解题技巧①(﹣5)-(﹣5)×101÷101×(﹣5) ②﹣9+5×(﹣6) -(﹣4)2÷(﹣8) ③〔1-(1-0.5×31)〕×〔2-(﹣3)2 〕 ④﹣1-{(﹣3)3-〔3+32×(﹣23)〕÷(﹣2)} ⑤(47-87-127)÷(﹣87)+(﹣38)。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学习目标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3、经历利用数轴探索有理数加减法则的过程。
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进行应用。
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应用。
学前预习案1.自学要求:自主学习课本44页至第46页法则前面的内容,并根据课本上所列出的下列四组算式,回答问题.第一组:(+2)+(+3)=+5 (-3)+(-4)=-7第二组: (+2)+(-3)=-1 (-3)+(+4)=+1第三组:(-3)+(+3)=0 (-4)+(+4)=0第四组:(-3)+0=-3 (-4)+0=-4回答:(1)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符号的关系: .(2)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 : .通过(1)(2)两点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根据法则说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应先确定,再确定 .2.尝试着说出下列各式的和的符号(1)(+7)+(+3)(2)(-12)+(-4)(3)12+(-5)课堂学习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海水第一天水位上涨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2厘米,记作______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________厘米,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下降了2厘米,记作______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________厘米,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2厘米,记作______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________厘米,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3厘米,记作____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1.数学实验室(1)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课 题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主备人 预习目标1、探索加法的运算定律,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预习重点 加法运算定律学习过程:师生活动 一、预习内容:任务一:自学探索1.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两个□中的数填同一个,两个○中的数填同一个) □ + ○= ○ + □=你发现:两个运算结果 ,即 。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 ○)+ ◇= , □ +(○ + ◇)=你发现:两个运算结果 ,即 。
概括:加法交换率在有理数范围内 ,就是两个数相加,交换 ,它们的和 。
即a+b =加法结合率在有理数范围内 ,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 相加,或者先把 相加,它们的和 。
即 任务二:应用探索(1) 计算:(1)(+16)+(-8)+4+(-6) (2) ()()5.84.05.16.9+-++-(3)(-131)+121+(-232)+(-21) (4)(-8.2)+(+2.75)+(+8.2)+(-2.75)总结:通过做以上题目,你发现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二、预习诊断:1.计算:(1)3+(-13)+7 (2)0.56+(-0.9)+0.44+(-8.1)(3)54+(-65)+(-53)+61 (4)43+(-75)+(-25)+75三、拓展延伸:1、把-20逐次加2,得到一连串的整数:-18,-16,-14,-12,-10,…(1)如果-18是第一个数,其中第20个数是(2)你能用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前20个整数的和吗?2.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方向巡视维护公路。
某天早晨从A 地出发,晚上到达B 地。
约定向东为正方向,行走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8,-9,+7,-14,-6,+13,-6,-8(1)B 地在A 地的哪个方向?它们相距多少千米?(2)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a 升,求该天共耗油多少升?四、系统小结五、限时作业(10分): 得分:_____1、计算(1)(—6)+8+(—4)+12; (2)3173312741++⎪⎭⎫ ⎝⎛-+(3)0.36+(—7.4)+0.3+(—0.6)+0.64;(4)9+(—7)+10+(—3)+(—9);2、用简便方法计算(1)-0.5-(-341)+2.75-(+721)(2)712143269696⎛⎫⎛⎫⎛⎫⎛⎫----++- ⎪ ⎪ ⎪ ⎪⎝⎭⎝⎭⎝⎭⎝⎭预习困惑:教学反思:。
课题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2、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变减法运算为加法运算重点:从减法到加法的转化难点:引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内容设计个性备课课前准备温故知新:(+4)+( )=-3;(-3)-(+4) =()(+3)+( )=-10;(-10)-(+3)=()(-5)+( )= +7; 7 -(-5) =()( )+ 2 = -6. (-6)- 2 =()比较每行所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课内探究创设情境:某足球队在两场比赛中共输球3个,已知第一场输球4个,第二场的输赢情况怎样?如果将赢球记为正,输球记为负,那么两场比赛共输球3个记做-3个,第一场输球4个记-4个,怎样才能求出第二场进球个数?你能列出算式吗?交流展示:活动一(-3)-(+4) =(-7 )(-10)-(+3)=( -13)7 -(-5) =( +12)(-6)- 2 =( -8)课内探究计算下列算式(-3)+(-4)=(-10)+(-3)=(-6)+(-2)=7 +(+5)=通过比较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结论与同学们分享吧!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活动二:学以致用例1计算:(1)3-(-5); (2)(-3.4)-(-5.8);(3)(-23)-41; (4)0-37.5解减号变加号(1) 3 -(-5)= 3 +(+5)=+8.减数变相反数减号变加号(2)(-3.4)-(-5.8)=-3.4 + 5.8 =2.4减数变相反数自己完成另两个(注意:两处必须同时改变符号.)自学例5:巩固提升:1. 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1)(+2)-(-3)=(-2)+( );(2)0 - (-4)= 0 +( );(3)(-6)- 3 =(-6)+( );(4)1 - (+39) = 1 +( ).2. 计算:(+3)-(-2) (2)(-1)-(+2) (3)0-(-3)(4)(-23)-(-12)(5)(-1.3)-2.6 (6)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3、合理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重点与难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课前预习案温故知新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 .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 47观察与思考(1),解答下列问题:计算: (1)(-8)+5 (2)5+(-8)(3)(-3.5)+(-4.3) (4)(-4.3)+(-3.5)(1)与(2)的运算结果相等吗? (3)与(4)呢?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同学任意选择两个数相加,其他组员试一试,你发现的规律是 .2、阅读课本P 47观察与思考(2),解答下列问题.计算:(1)[(-2)+5]+(-8) (2)(-2)+[5+(-8)]比较(1)和(2)的运算结果,你发现它们的运算结果______.再任意取三个数,让你的同桌试一试,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发现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适用吗?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 即.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即 . 1、计算:(1)0.56+(-0.9)+0.44+(-8.1) (2)(+54)+(65-)+(53-)+(+61)【变式拓展】利用运算律计算下面两题,并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23+(-12)+7 (2)(-31)+(-25)+(-32)+21 【课堂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 )+c=a+(b+c).课内达标题1:(1))4.2()6.0()2.1()8(-+-+-+-七年级数学教案第1页(共2页)(2))2()6()8()20()15(++-+++-++(3))539()518()23()52()21(++++-+-2:小虫从某点O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厘米)+5,-3,+10,-8,-6,+12,-10(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2)小虫离开出发点O最远时多少厘米?七年级数学教案第2页(共2页)。
学习指导:有理数的加法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则以及运算律;2、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习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把两个有理数合并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有理数的加法.(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两数相加,先要弄清这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根据法则确定和的符号,然后根据法则求出和的绝对值。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a+(b+c).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简化运算的过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经常用到以下的方法来简化运算:①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②把分母相同的分数结合在一起,③把能凑整数的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在一起.学习指导:1、提前预习教材P44—46,独立思考后完成以下题目:(1)若水位第一次上升2厘米,第二次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2)若水位下降2厘米,又下降3厘米,共下降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3)若水位上升2厘米,又下降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4)若水位下降2厘米,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5)若水位下降3厘米,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6)若水位下降3厘米,又上升了0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若水位上升了0厘米,又下降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分别表示:2、议一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计算?归纳总结: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把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用减去;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 .友情提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需正确使用,运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定人:教学目标:1: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3: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有理数加法法则。
2.有理数减法法则。
3加法的运算律。
二、新授:计算;〔-9〕+〔+6〕-〔-11〕-7=〔-9〕+〔+6〕+〔+11〕+〔-7〕(将减法转化为加法)=(-9)+(-7)+〔+6〕+〔+11〕 ( )=〔-16〕+〔+17〕 ( )=1 ( )第—步加减运算都统一成为加法运算。
-9,+6,+11,-7都成了加数,可把算式中的加号及括号省了不写,写成以下形式:-9+6+11-7,读作负9,正6,正11,负7的和,也可读作负9加6加11减7.练习1、把以下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2〕- +(- )-(- )-(+ )2.推断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A.负7、正1、负5、负9;B.减7、加1、减5、减9;C.负7、加1、负5、减9;D.负7、加1、减5、减9;例6 计算:〔1〕〔+12〕-〔-5〕+〔-7〕-〔+10〕〔2〕〔-20〕+〔-3〕-〔-5〕-〔-7〕例7读出下面的算式,再进行计算:〔1〕-4.2-5.7+8.4+10 〔2〕三、挑战自我:某天的X气温为6 , X气温为-4 ,当天晚间公布大风降温预报,第二天的气温将下降8 12 ,请估量第二天该市X气温不会高于多少度?X气温不会低于多少度X气温与X气温相差多少。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的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灵活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1、提前预习教材P44-46,独立思考后完成以下题目:(1)若水位第一次上升2厘米,第二次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2)若水位下降2厘米,又下降3厘米,共下降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3)若水位上升2厘米,又下降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4)若水位下降2厘米,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5)若水位下降3厘米,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表示:(6)若水位下降3厘米,又上升了0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若水位上升了0厘米,又下降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用算式分别表示:2、议一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 和的绝对值怎样计算?归纳总结: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把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用减去;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
友情提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需正确使用,运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同号两数之和——这是名符其实的和,做加法。
异号两数之和——表面上叫“和”,其实是做减法。
3、(例1)计算:(1) (-5)+(-9) (2) 11+(-12.1) (3) (-3.8)+0 (4) (-2.4)+2.44、练习:(1)(__5)+(___5)=0 (2)(__7 )+(-5)=-12(3)(-10)+(__11)=+1(4)(__2.5)+(__2.5 )=-55、计算:①(-8)+(-9)②(-17)+21 ③(-12)+25④45+(-23)⑤(-45)+45 ⑥(-29)+(-31)参考答案:-17,4,13,22,0,-606、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白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123℃)能力提升: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请举例说明。
3.1有理数的加法一、学习目标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进行整数运算学习重难点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活动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表示为画出示意图: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④可以表示为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三、合作交流先独立完成下面一组有理数加法的具体问题,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自己不能完成的小组合作交流)从河岸现在水位线开始,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结果怎样?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结果怎样?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结果怎样?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结果怎样?答案:合作交流(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以上两组题目,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演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有理数加法法则:①②③四、当堂训练进行下列运算,并分析各题运算过程:(1)(+18)+(+5);(2)(-5.8)+(-8.5);(3)(+0.8)+(-5);(4)(-8)+(+5);(5)(-43)+(+34);(6)(+15)+0;.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内容七上教科书44---46页主备人董贻国
学习目标
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利用数轴探索有理数加减法则的过程。
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进行应用。
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应用。
学前预习案
1.自学要求:自主学习课本44页至第46页法则前面的内容,并根据课本上所列出的下列四组算式,回答问题.
第一组:(+2)+(+3)=+5 (-3)+(-4)=-7
第二组: (+2)+(-3)=-1 (-3)+(+4)=+1
第三组:(-3)+(+3)=0 (-4)+(+4)=0
第四组:(-3)+0=-3 (-4)+0=-4
回答:
(1)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符号的关系: .
(2)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 : .
通过(1)(2)两点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
根据法则说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应先确定,再确定 .
2.尝试着说出下列各式的和的符号
(1)(+7)+(+3)(2)(-12)+(-4)(3)12+(-5)
课堂学习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海水第一天水位上涨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2厘米,记作______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________厘米,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下降了2厘米,
记作______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________厘米,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2厘米,记作______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________厘米,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_____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3厘米,记作____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1.数学实验室
(1)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
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完善新知
计算(1)43+(-34) (2)(-10.5)+(-1.3) (3)(+16)+(-16)
(4) (-52)+39 (5) (-21)+31 (6) 6
31
+(-35)
四、精讲点拨,深化新知
例1:计算:(注重学生口述算理。
)
(1)(-5)+(-9) (2)11+(-12.1) (3)(-3.8)+0 (4)(-2.4)+2.4
五、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8)+(-98)= 5+(-8)=
(-3.5)+(-4.3)= (-4.3)+0 =
六、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1.计算:①(-8)+(-9) ②(-17)+21 ③(-12)+25
④(-
21)+43 ⑤(-32)+(-6
5
) ⑥(-3.7)+4.5 作业;课本55页 第1题
课后拓展案
计算:
1、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白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2、在+1,-2,-1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 和最大的是( ) A 1 B 0 C -1 D -3
课题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内容
七上教科书47---49页
主备人
董贻国
学习目标1、会叙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达;
2、会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
重点运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
难点会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
学前预习案
比较下列算式看一看:
(-8)+5= 5+(-8)=
(-3.5)+(-4.3)= (-4.3)+(-3.5)=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课堂学习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小学里我们知道,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例如有7+8=8+7,
还满足结合律,例如有(7+8)+9=7+(8+9),
引进了负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 1)、(-8)+(-9)和(-9)+(-8)的运算结果相等吗?
(2)、4+(-7)和(-7)+4呢?
(3)、〔2+(-3)〕+(-8)和2+〔(-3)+(-8)〕呢?
(4)、10+〔(-10)+(-5)〕和〔10+(-10)〕+(-5)呢?
(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得出:小学已经学过的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依然成立。
)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
三、合作交流,完善新知
例、计算(你能说出每一步的依据吗?)
(1) 23+(-12)+7; (2) (-1/3)+(-5/2)+(-2/3)+1/2.
四、精讲点拨,深化新知 例:
上星期五某股民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下表为本星期内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元)
+0.40
+0.45
-0.10
-0.30
-0.75
如果在本周五收盘时,该股民将这种股票卖出,那么 (1) 他每股的收益情况如何? (2) 该股民每股的卖出价是多少?
五、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1)7+(-4)+(-7)+9+(-5) (2)21+(-32)+(-21)+(-3
5
)
(3)(-8)-(+4)+(-7)-(+9) (4)(+9)-(-10)+(-2)-(+8)+(-3)
六、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1)23+(-17)+6+(-22)(2)(-8)+10+2+(-2)
(3)(-4)+(-3)+4+3
作业:课本55页第2、3题
课后拓展案
1、计算:
(1)3+(-13)+7 (2)0.56+(-0.9)+0.44+(-8.1)(3)4/5+(-5/6)+(-3/5)+1/6 (4)3/4+(-5/7)+(-5/2)+5/7
课题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
内容七上教科书49---52页主备人董贻国
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有理数加法,体会化归思
...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
难点体会化归思想
....在数学中的应用
学前预习案
(1)自主学习课本第49页的黑体字前面的内容,并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则告诉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课堂学习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有理数的减法.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自主学习课本第51页例4及其解答过程,说出由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过程中哪几处的符号发生了变化
三、合作交流,完善新知
(1)2.4-(-0.6) (2)(-3)-(-18)
(1)7+(-4)+(-7)+9+(-5) (2)21+(-32)+(-21)+(-3
5
)
四、精讲点拨,深化新知
认真自学课本例6及其解答过程,明确每一步的解题依据,并说出这样处理的好处在哪里?
五、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1)(-32)+(+23)(2)(-54)+(-35)
(3)2.4-(-0.6)(4)(-3)-(-18)
(5)(-8)-(+4)+(-7)-(+9)
(6)(+9)-(-10)+(-2)-(+8)+(-3)
六、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1、选择与填空
(1)|a|=3,|b|=5,则|a+b|等于()
A.2 B. 8 C. 2或8 D. -2或-8
(2)如果减数是负数,那么差与被减数的大小关系是()
A. 差比被减数大
B. 差比被减数小
C. 差可能等于被减数
D. 无法确定
作业:课本55页第4、6题
课后拓展案
若的x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y的绝对值是3,求-x+y与-y-x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