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大家的“朋友”》课件(2) 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23.71 MB
- 文档页数:31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大家的“朋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8、大家的“朋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大家的“朋友”》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第一个活动主题。
这一主题包括“有它真方便”、“听听它们的诉说”两项内容。
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哪些是公用设施,感受这些公用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能主动、自觉地爱护公用设施。
教材通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设施,并设计了交流活动和实践活动。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模仿性较强。
他们在生活中虽然享受到了公用设施提供的方便,但缺少对公用设施作用的深入认识,容易被社会上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误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公共道德和文明意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体验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能主动.自觉地爱护公物。
并能自觉地爱护公用设施。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
【教学难点】能主动、自觉地爱护公用设施。
五、说教学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小活动:师生做韵律操。
环节二、认识我们的“朋友”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他们就藏在下面的谜语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2、老师出谜语,学生猜谜。
公园里,路两旁,小哨兵,在站岗。
废纸屑,里面放,瓜果皮,肚里藏。
(垃圾桶)谁都知道他最热心,不欺老小不嫌贫,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辛苦伴行人。
《大家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共设施,知道它们的作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3.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公共设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要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公共设施的作用,学会爱护公共设施。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去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过程一、认识我们的“朋友”1.出示:同学们,在小区、村庄、街头、公园……有许多为我们默默提供着帮助的“朋友”,你了解它们吗?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些特殊的朋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师出示公共设施图片)2.学生回答:公用电话亭、路灯、垃圾桶、休息椅。
3.总结:像这些“朋友”这样,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为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设置的设施,称为“公共设施”。
4.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交通信号灯、护栏、小区健身器材、凉亭……)二、感受“朋友”的作用1.阅读课本第50页,感受朋友的作用。
①休息椅:“当你行走在公园里,想坐下休息时,我会张开双臂,让你坐下来歇一歇。
”②垃圾桶:“当你想扔掉手中的垃圾时,我会笑眯眯地对你说,扔到我这里,保持街道的清洁!”③路灯:“漆黑的夜晚,我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2.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的作用?请大家说一说。
3.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小区健身器材: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增强我们的体魄……4.这些公共设施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如果没有了这些公共设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来看看小叮当的旅行遭遇吧。
5.播阅读课本52页内容:小叮当来到一个没有公共设施的国度……6.同学们想一想,小叮当还会遇上哪些不方便?谁能把故事接着讲下去?7.学生接着补充故事。
8.总结:公共设施的作用可真大呀,正是有了公共设施的默默付出,我们的生活才更加方便。
9.我们举行一场比赛吧!设计一种新型的公共设施,比比谁的设计最具有创意。
(出示要求:可以是对现有公共设施的改进和完善,也可以设计一种新型的公共设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大家的“朋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主要围绕“公共财产”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公共财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公共财产的认识尚不深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公共财产的意义,培养爱护公共财产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共财产的定义,认识到公共财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习惯,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公共财产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爱护公共财产的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财产的概念,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体验公共财产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爱护公共财产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公共财产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展示。
3.分组讨论道具:准备一些公共财产实物品,如公园座椅、的公德心。
公共财产是为大家共同使用的,需要我们共同爱护。
接下来,请同学们谈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爱护公共财产的行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爱护公共财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爱护公共财产呢?”环节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公共财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公共财产。
2.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公共财产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公共财产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知识点总结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中,通过讲述“友谊”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以下是对该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友谊的概念与分类友谊是人们在相互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重要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谊可以分为同伴友谊、好朋友友谊和深厚友谊。
1. 同伴友谊:指与我们在一起玩耍、学习的同班同学或邻居之间的关系。
同伴友谊是我们与同龄人一起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好朋友友谊:指我们与一两个较为亲近的朋友之间的关系。
好朋友是我们心灵上的伙伴,他们陪伴我们度过快乐和困难的时刻,互相关心和帮助,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3. 深厚友谊:指我们与朋友之间建立的非常牢固和长久的关系。
深厚友谊是在长时间的相处与默契中逐渐形成的,朋友之间信任、关心和支持彼此,一同经历成长和变化。
二、友谊的特点友谊有许多特点,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1. 相互关心:作为朋友,我们应该关心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真正关心对方,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2. 互相信任:友谊的基石是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友谊。
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保守秘密,相信对方会在困难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3. 共同兴趣:朋友之间应该拥有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可以增加彼此的交流和互动。
共同兴趣能够增加彼此的亲近感和友谊的深度。
4. 相互包容:在友谊中,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包容对方的不足和错误。
理解和包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友谊关系。
三、与朋友相处的原则与朋友相处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以下是一些原则供参考:1. 真诚:与朋友相处应该真诚对待,不虚伪、不欺骗对方。
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友谊。
2. 公平公正:在朋友之间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不压制对方,在利益分配和决策中保持公正。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大家的“朋友”》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个课题,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明白友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教材还介绍了如何建立友谊,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对朋友的尊重、理解和宽容,教育学生要善待朋友,珍惜友谊。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友谊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同时,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沟通能力不足、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合作精神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友谊,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友谊的重要性,明白友谊对自己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提高社交能力。
3.教育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朋友,珍惜友谊。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
2.难点:教育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朋友,珍惜友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人相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友谊的意义,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懂得珍惜友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讨论。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呈现一个关于友谊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友谊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友谊对自己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大家的“朋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友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朋友的特质、建立友谊的方法、呵护友谊的技巧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友谊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他们Friendship 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明确。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交友困难或者友谊破裂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解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到友谊的美好,更加珍惜和维护友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友谊的特质,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2.难点:理解友谊的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呵护友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的看法,引出友谊的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友谊的特质,讲解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3.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人际交往技巧。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更加珍惜和维护友谊。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友谊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体会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家的“朋友”友谊的特质:•相互关心、支持•无私、包容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友谊的珍惜和维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八课《大家的朋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大家的朋友》以生动的故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友谊观和人际交往能力,但仍然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互动和参与来学习,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友谊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培养友谊观和人际交往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去欣赏和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将这种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2.实例分析: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欣赏和尊重他人。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和理解如何欣赏和尊重他人。
六. 教学准备1.故事材料:准备生动有趣的故事,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例材料:准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便引起他们的共鸣。
3.讨论题目:准备相关讨论题目,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故事内容可以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如何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欣赏和尊重他人的。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从这些实例中学习到欣赏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