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起死回生 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3.98 KB
- 文档页数:4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11课《起死回生》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5个,能正确区别多音字“闷”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9节,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况。
3、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辨析“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并能运用这2个词语赞美扁鹊。
5、通过抓矛盾质疑、释疑,感受扁鹊高尚的医德。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起死回生(生齐读课题)2、反馈预习,理解“起死回生”的意思。
师:昨天回家,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告诉大家,“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谁让让死去的人活过来了,那死去的人又是谁呢?(扁鹊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了。
)板书:起死回生扁鹊-----------→虢国太子*:出示:虢国,读准虢字读音,并正确书写(先出示词卡,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仔细看老师书写“虢”)3、补充资料,初识扁鹊。
出示: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
他擅长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师:这就是扁鹊(指图),谁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扁鹊。
4、整体读文,用一个词语写出自己对扁鹊的评价。
师:人们把扁鹊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一词翻红),现在就请你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也用一个词语来评价扁鹊,把它写在课题旁。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谦虚、神医、妙手回春……)5、指名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起死回生神医扁鹊-----------→虢国太子二、学习课文1—9节,转述扁鹊了解到的病情。
1、同桌2人分角色朗读课文1—9节,注意读准字音,并圈划关键词语。
师:扁鹊是怎么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的呢?现在先让我们同桌分角色读读课文的1-9节,看看他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了解到了什么情况。
《起死回生》(Jumpstart)是一本用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教材,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互动游戏设计来引导孩子积极探索和学习知识。
本教案将以《起死回生》为主要教学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学目标1.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互动探究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动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3.互动探究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
三、教学流程第一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动力1.引导学生欣赏《起死回生》中的生动故事情节,并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
2.以互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其中的快乐和乐趣。
3.通过让学生把自己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第二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1.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供一些提示和帮助,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2.通过制定一些小组互动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通过一些创造性的角色扮演和表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节互动探究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1.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2.通过模拟实际环境和场景,让学生融入其中,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通过互动探究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的知识得以立体化和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课题:《起死回生》教师:课型:随班就读制定时间:2019.5.7的近义词是“死而复生”,出现了两次。
4.读读课后思考题和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起死回生指名读“起死回生”。
2.交流“起死回生”的意思。
交流“起死回生”:把死去的人救活过来。
3.出示课题:11起死回生小管同学跟读词语“起死回生”。
【设计意图:把词语“起死回生”读正确,到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引入课题,看似简单的导入,却能仅仅抓住课文的内容,体现由浅入深的理念。
】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文中找“起死回生”的近义词。
(3)用上“起死回生”来说说课文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虢国侍卫病榻手腕凝神携带大拇指关注多音字:纳闷切脉扎针(2)辨析“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
(3)用上“起死回生”来说说课文内容。
3. 介绍扁鹊。
学生自学中,走到小管同学的身边,关注她朗读课文。
开列火车读词语,我设置从小管同学这组开始,给她提供课堂互动的机会。
在文中“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是“死而复生”。
起到示范的作用。
而第二次的提示语中直接写出了人物说话时语气,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容易明白。
】(三)研读第10节——第12节1.过渡: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请两个同学分别读11.12小节。
交流:课文11节是扁鹊为太子诊断的过程;课文12节是扁鹊为太子治疗的过程。
(整体感知是两个部分,即诊断和治疗。
)2. 先学习第11节----诊断(1)默读11节,圈出扁鹊诊断病情的动作词语。
交流:按、切、贴、听(2)理解词语:切脉(图片+说明)凝神:凝是聚集,聚精会神(近义词)厥症:指名读课后注释。
(3)女生读第11节。
(4)小步子复述:扁鹊诊断病情的过程。
扁鹊先是(),再(),最后()。
3. 学习第12节----治疗(1)指两名学生读12节,整体感知“治疗”是两个部分,即扎针和开药。
(2)默读12节,圈出扁鹊治疗太子时的动作词语。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进修目标:1、熟悉生字5个,能精确差别多音字"闷"的两种读音。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1—9节,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懂得到的情况。
3、能在熟读课文的基本上,按工作成长次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领会其高超的医术。
4、在懂得课文的基本上,辨析“起逝世复生”和“逝世而复生”,并能应用这2个词语赞赏扁鹊。
5、经由过程抓抵触质疑、释疑,感触感染扁鹊崇高的医德。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虑:“起逝世复生”是什么意思?教授教化过程: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窗们,今天我们来进修第13课:起逝世复生(生齐读课题)2、反馈预习,懂得“起逝世复生”的意思。
师:昨天回家,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如今请你告诉大年夜家,“起逝世复生” 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谁让让逝世去的人活过来了,那逝世去的人又是谁呢?(扁鹊让逝世去的太子活过来了。
)板书:起逝世复生扁鹊 --------- 虢国太子*:出示:虢国,读准虢字读音,并精确书写(先出示词卡,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细心看师长教师书写“虢”)3、弥补材料,初识扁鹊。
岀示: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
他善于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师:这就是扁鹊(指图),谁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向大年夜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扁鹊。
4、整体读文,用一个词语写出本身对扁鹊的评价。
师:人们把扁鹊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一词翻红),如今就请你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不克不及也用一个词语来评价扁鹊,把它写在课题旁。
(医术高超、医德崇高、谦虚、神医、好手回春……)5、指名交换,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起逝世复生神医扁鹊 ---------虢国太子二、进修课文1—9节,转述扁鹊懂得到的病情。
1、同桌2人分角色朗读课文1—9节,留意读准字音,并圈划关键词语。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起死回生》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起死回生”这篇材料,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理解死亡的现象,理解人的生老病死。
2、句子理解:理解“卖命儿”,“化腐朽为神奇”等常用成语。
3、作文表达:学会想象发挥,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通过想象发挥,自由发挥,编写短文。
二、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老师可以通过朗读《起死回生》一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朗读的感情和语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紧接着,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情节。
例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是怎么生的病的?他的家人如何处理他的情况?以及最后的治疗是否成功等问题。
在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的生老病死的真实情况,例如: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哪些?人类是否能够战胜疾病?2、句子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用成语,如“卖命儿”,“化腐朽为神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3、作文表达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表达,让学生通过自主想象和创意,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短文。
例如:假如你有能够“起死回生”的奇迹力量,你会如何使用这个力量?治愈多少人?或者你有其他奇妙的超能力,你会如何运用这个能力?三、教学方法以上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采用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朗读、听讲、阅读理解、互动问答、组卷阅读、情景表演等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生命力。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起死回生》教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起死回生》教案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起死回生》教案精选3篇(一)教材信息:《起死回生》是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从前有个村庄,村子里的一颗大树被雷劈成两半,树上的叶子倒下,树的根也断了。
大家都认为这颗大树“死”了,没想到后来却重新发芽了,重新充满了生机。
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孩子们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教给孩子们坚持、挑战和奇迹,让他们明白只要心存希望,就能开创新的未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课文《起死回生》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起死回生》的意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理解生活中的积极向上的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起死回生》的教材课本。
2. 学生的课本和教具。
3. 预先准备好的相关问题和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将图片向学生展示,图片上是一棵树被雷劈成两半的样子。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树吗?这棵树还能活吗?”3.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起死回生》。
2. 学生们跟着教师一起读,并在读完后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树已经死了?”、“树又是怎样活过来的?”等。
Step 3:词语解释和训练(10分钟)1. 教师将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如“雷劈”、“离奇”、“倒下”等。
2. 教师解释这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学生们进行词语的操练,用这些生词和短语造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起死回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识生字7个;积累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句子。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回答规定问题以理解句子。
4.了解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医术和廉虚的品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质疑。
(“起死回生”什么意思?谁起死回生?怎样起死回生?”)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3)继续质疑。
2.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特别注意“虢”、“厥”、“囊””。
)3.交流:“起死回生”什么意思?谁起死回生?(把将要死去的人救活过来,叫做“起死回生”。
课文讲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
)4.简介时代背景及扁鹊其人。
5.学生继续质疑。
(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课学习目标3予以归纳确定,解决部分问题,其他问题留待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解决。
)三、细读感悟。
1.扁鹊把将要死去的太子救活了,国王非常高兴,称赞了扁鹊。
请划出国王称赞扁鹊的那句话。
2.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提示:从本课开始,我们要学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
在这课中,我们来学习先回答规定问题再理解句子意思。
)出示问题:国王为什么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1)引导学生划出表示太子“死”和“生”的语句,再读读这些句子,然后用“国王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
(小结:所谓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就是围绕句子提出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到有关内容来理解句子。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提问题。
(扁鹊是怎样起死回生的`?扁鹊医术高明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有关内容来理解:①出示课文2-8节。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注意读出扁鹊和侍卫官的不同语气,知道扁鹊了解了情况,心中有底;②出示课文11、12节,通过对“按、切、贴、听、取、扎”等词的朗读体会,感受扁鹊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医术;③结合完成词句活动室1,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通过让学生阅读《起死回生》一文,了解一个人在绝境中的毅力、勇气和智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运用。
3. 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2. 学生能否准确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运用。
3. 学生能否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准备:1. 一份《起死回生》的文章副本。
2. 学生的阅读笔记本和笔。
3.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起死回生》这篇文章,询问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了解程度。
2. 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起死回生》这篇文章,可以适当划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结束后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并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学生可以利用书中的标记方法,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分析和讨论:1.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笔记,进行对文章的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意义,以及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达到这个主题和意义。
3. 学生可以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运用,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效果。
文学鉴赏:1.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文章进行文学鉴赏。
2.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对比和思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
3. 学生可以尝试分析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对文章的意义进行进一步解读。
课堂总结:1. 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思考和收获与自己的生活和实际情境结合起来。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5个,能正确区别多音字“闷”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 —9节,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形。
3、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情况进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精湛的医术。
4、在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辨析“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并能运用这2个词语颂扬扁鹊。
5、通过抓矛盾质疑、释疑,感受扁鹊高尚的医德。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摸索:“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起死回生(生齐读课题)2、反馈预习,明白得“起死回生”的意思。
师:昨天回家,我们差不多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告诉大伙儿,“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谁让让死去的人活过来了,那死去的人又是谁呢?(扁鹊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了。
)板书:起死回生扁鹊-----------→虢国太子*:出示:虢国,读准虢字读音,并正确书写(先出示词卡,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认真看老师书写“虢”)3、补充资料,初识扁鹊。
出示: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
他擅长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师:这确实是扁鹊(指图),谁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向大伙儿简单地介绍一下扁鹊。
4、整体读文,用一个词语写出自己对扁鹊的评判。
师:人们把扁鹊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一词翻红),现在就请你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也用一个词语来评判扁鹊,把它写在课题旁。
(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谦虚、神医、妙手回春……)5、指名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起死回生神医扁鹊-----------→虢国太子二、学习课文1—9节,转述扁鹊了解到的病情。
1、同桌2人分角色朗读课文1—9节,注意读准字音,并圈划关键词语。
师:扁鹊是如何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的呢?现在先让我们同桌分角色读读课文的1-9节,看看他从行人和侍卫官那儿了解到了什么情形。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起死回生》一、教学目标:2.掌握《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正确用法。
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起死回生》这个成语。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请每个小组讨论并整理《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用法,并在班级展示。
4.剧本表演:请学生自行编写一个剧本,通过表演来展现《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5.思考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起死回生》这个成语,并给出实际例子。
6.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口头练习,巩固学生对《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资源:1.电子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材料:纸张、笔等工具,用于小组活动和剧本编写。
四、课堂设计:1.导入(5分钟):a.展示一段视频,展示一个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和无限可能性的思考。
b.展示《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常见用法的图片。
2.课堂讲解(10分钟):b.分析《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结构和用法。
c.示范一些正确的用法。
3.小组活动(1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和整理《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用法。
b.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班级前展示他们整理的用法。
4.剧本表演(20分钟):a.分组让学生自行编写一个剧本,用于表演《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b.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班级其他同学评价和提出建议。
5.思考讨论(10分钟):a.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起死回生》这个成语,并给出实际例子。
b.学生们可以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课堂练习(15分钟):a.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口头练习,巩固学生对《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b.提供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起死回生》这个成语来描述。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
11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导读:11起死回生
教学目标1、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学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3、感受扁鹊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的意思。
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
教学难点
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体会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起死回生》。
出示课题。
2、“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3、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与“起死回生”意思相近的词语。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特别注意“侍”、“虢”、“厥”和多音字“闷”的读音。
)
3、交流:
(1)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
板书:死而复生
(2)谁能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这两个词语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学生如有困难,可提示谁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谁使谁死而复生?)
随机板书:扁鹊虢国太子
4、认识扁鹊,指名读课文注释。
师简介时代背景。
(三)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课文第1—9节,转述扁鹊了解到的病情。
(1)自由读1—9节,思考扁鹊从侍卫官那里了解到了什么情况。
(2)交流扁鹊了解到的情况。
板书:
胸口闷早上鸡叫时还没入棺
(3)用自己的话说说扁鹊了解到的情况。
(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转述。
)
同桌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注意读出扁鹊纳闷、松了一口气以及侍卫官不耐烦的心情。
(6)扁鹊为什么要问得这么仔细?
小结:扁鹊问得这么仔细,其实是在了解病情,以便作出正确诊
断。
板书:问情况2、学习课文第11、12节,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1)扁鹊是怎样使太子起死回生的?
3、轻声读读课文11、12节,圈出扁鹊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
(2)交流。
出示:按、切、贴、听、取、扎、捡
结合理解词语:
①理解“切脉”:师解释,指导学生做做切脉的动作。
②厥症:读课文中的注释。
③扁鹊怎样听?
理解“凝神”,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还有哪些?
(3)齐读第11、12节。
(4)试着用上这些动词将扁鹊救治太子的过程说清楚。
(先同桌练说,再指名交流。
)
(1)扁鹊仅仅通过问、切、听、扎,就使太子起死回生,怪不得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读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
是啊,扁鹊的医术真是高超。
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读句子:“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3)为什么扁鹊对侍卫官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4)交流,小结。
板书:医德高尚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扁鹊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活了虢国太子,展现了他高尚的医德。
请你对扁鹊说几句赞美的话。
2、课后,和好朋友分角色把故事演一演。
板书设计11、起死回生
扁鹊虢国太子
问情况胸口闷早上鸡叫时还没入棺
断病情按、切、贴、听厥症
治好病取、扎、捡恢复健康
本课小结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找关键词,反复朗读,感受扁鹊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4、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凝神、、、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