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 格式:pdf
- 大小:840.85 KB
- 文档页数:14
2023年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含答案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分析与答案2023年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将举行。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真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2分,共120分)1. 下列教学法中,哪一种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讲授法B) 问题解决法C) 讨论法D) 演示法答案:B) 问题解决法解析:问题解决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在学生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学习效果B) 激发学生自信心C)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D)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答案:C)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解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促进学习的持续改进。
3. 小明是一名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你作为他的班主任,应该如何帮助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A) 给他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B) 给他布置更多的阅读作业C) 鼓励他参加阅读比赛D) 与他进行一对一的阅读指导答案:D) 与他进行一对一的阅读指导解析: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阅读指导,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阅读困难,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训练,帮助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要说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体魄、美感和劳动等方面的素质。
在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通过教育活动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拓宽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兴趣爱好。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C.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D.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选项A,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选项A正确。
选项B,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虽然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它不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长远目标。
所以选项B错误。
选项C,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这主要是体育的任务,而非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所以选项C错误。
选项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主要是美育的任务,也不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所以选项D错误。
2、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要求之一是“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应用()”。
A. 百分数的意义B.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C.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D. 负数的意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要求之一是:“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应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选项B“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符合题意。
选项A百分数的意义、选项C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选项D负数的意义,均属于第二学段的内容要求,故排除。
3、数学课上,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概念,特意做了一个教具,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四等份,其中三份涂上了红色,一份涂上了蓝色。
李老师问:“这个圆纸片中红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3/4B. 0.75C. 75%D. 3/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认识和应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故本题选B。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题干中体现的正是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故本题选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C.班级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
故本题选D。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
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是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环境中耳濡目染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故本题选A。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022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2.“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C.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3.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并指明实现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4.在小学阶段,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是将道德规范()。
A.具体化与人格化B.标准化与系统化C.标准化与制度化D.人格化与系统化5.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繁重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7.夏季,师生在操场活动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
A.站在空旷的地方B.在大树下避雨C.在建筑物下避雨D.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8.“及时复习”是学生记忆学习材料的有效策略,依据的遗忘规律是()。
A.先快后慢B.时快时慢C.先慢后快D.呈倒U形9.小明思维与行动敏捷活泼,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10.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需要利用小石子、小木棒、手指等完成计算活动,依据加里培林“儿童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这种智力活动处于()。
A.活动的定向阶段B.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C.内部言语活动阶段D.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11.小红非常喜欢数学,对数学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这种学习动机是()。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2.小学三四年级儿童的思维发展会出现转折,表现为()。
2023年上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卷注意事项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和科目代码。
2.本试卷满分150分,共四种题型。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答题卡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5.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的是()。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系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A.主体性B.创造性)。
D.示范C.间接性性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委会的形成D.共同的活动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A.《教育论》)。
C.《教育漫话B.《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
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B.道德情A.道德认识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的教育观察属于(A 结构式观察)。
C.非结构式观B.参与性观察察D.非参与性观察7.学龄儿童易感染麻疹病毒。
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血液B 消化道C.呼吸道D.蚊虫叮咬)8.依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9..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时,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大喊大叫。
”贾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技术是()。
B.行为矫A.积极暗示正C.认知改变D.情绪调控10.考试时,学生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答题速度或解题思路的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1.在掌握动物”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又学习了椎动物”和无椎动物这两个概念。
2024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法B. 问卷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 复杂性B. 长效性C. 创造性D. 示范性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A. 元认知计划B. 元认知监视C. 元认知调节D. 元认知体验4.(单项选择题)(每题 1.50 分) “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
A. 教育目的B. 教育目标C. 教育方针D. 教学目标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生活即教育”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A. 杜威B. 赫尔巴特C. 蔡元培D. 陶行知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
这种情感属于()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自豪感8.(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种观点属于().A. 外铄论B. 内发论C. 多因素论D. 相互作用论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10.(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11.(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 讲授法B. 读书指导法C. 发现法D. 讨论法1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A. 教育终身化B. 教育全民化C. 教育民主化D. 教育多元化1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值为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答案】 B。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这句话出自【论语】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开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开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缺乏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
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缺乏造成的。
4.我国首次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 B.1986年 C.2000年 D.2006年【答案】B。
首次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是在2006年。
5.优秀运发动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答案】B。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拟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
因此优秀运发动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摩属于〔〕。
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C。
隐性观察是指被调查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被观察者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答案】 D2、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
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A.生理自我时期B.社会自我时期C.心理自我时期D.精神自我时期【答案】 B3、德育方法有很多,其中,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以下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有则改之,无则加勉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C.言者无罪,闻者足戒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答案】 A5、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说的是课外活动的( )特点。
A.灵活性B.开放性C.兴趣性D.自主性【答案】 B6、(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地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B.实验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质的研究法7、儿童中心论违背了()。
A.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答案】 D8、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答案】 A9、下列选项属于负强化例子的是()。
A.当小刚犯错时妈妈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B.小红乖乖吃药后爸爸就不让其去医院看病了C.老师通过惩罚小明警示其他捣乱的学生D.小王不做作业爸爸就不让他玩游戏【答案】 B10、“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过程的环节。
班级管理过程由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四个环节组成。
其中,(1)计划对班级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行起着导向作用,班级管理过程都是根据计划来安排和协凋的;(2)实施是班级管理运作的中心环节,是管理者按照计划指挥全班学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3)检查是管理者对班级管理计划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和纠偏,以保证班级管理活动指向管理目标的实现;(4)总结是对一项相对独立或相对完整的班级管理活动进行总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以肯定成绩、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处理遗留问题,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
题干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实施。
B项正确。
2.下列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伦”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孟子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包括:(1)人性论:性善论。
孟子提出“仁有四心”,这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2)教育作用:扩充“善性”。
(3)教育目的:“明人伦”。
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4)教学思想:盈科后进、教亦多术。
题干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
B项正确。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三十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C。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2.依据教育作用对象的不同,教育功能可划分为()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3.“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教育观点出自()A.《爱弥儿》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原则B.目标一致原则C.有利于管理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5.若一份调查问卷的所有问题都是封闭性问题,则该问卷属于()A.结构性问卷B.非结构性问卷C.开放性问卷D.综合性问卷6.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身高、体重等方面有两个生长加速期。
这表明儿童身体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7.为预防营养不足导致的小学生缺铁性贫血,日常饮食中需要适当补充()A.面包B.水果C.牛奶D.鸡蛋8.依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严守社会秩序为取向的儿重道德发展处于()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9.小龙最近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为改变他的消极认识,徐老师对小龙说:“你还记得吗?你很多事情都做得很棒,还做过班干部呢!”这种心理辅导技术属于()A.积极暗示技术B.行为矫正技术C.认知改变技术D.情绪调控技术10.为记住学过的知识,小学生常常采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念、动手写等多通道协同记忆。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计划策略B.元认知策略C.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1.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澡”“燥”“躁”三个字的结构后,归纳出形声字的特点。
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12.课间休息时,小明和同学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
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A.直观导入B.练习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3.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4.第一本独立形态时期的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5.“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这句话的作者是( ),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华生B.洛克C.柯尔伯格D.皮亚杰A.美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14.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16.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B.遵循自然C.教学做合D.官能训练1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8.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9.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2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 )。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抽象材料忘得慢D.动作技能忘得快二、简答题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2、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3、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4、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1、读《找骆驼》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教师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
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已偷偷走掉。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
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
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真是一位高产作家!(笑)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师:掷地有声!(掌声)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
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掌声)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
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问题: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四、教学设计题请为下文《再见了,亲人》设计一份教学案例《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您的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考查直观导入的含义。
2.C【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替代强化的含义。
3.A【解析】多血质的反应迅速,有朝气,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黏液质稳重、踏实,但比较死板;抑郁质的人则比较敏感。
4.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5.A【解析】这句话是华生的名言,代表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6.C【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7.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8.B【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都是薪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9.D【解析】D项属于学习,其余项都属于本能。
10.B【解析】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丽稳定的动机。
11.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坏的矛盾心理。
12.D【解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3.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14.B【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动机强度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15.B【解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16.C【解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为人们所熟(3)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2、心理辅导的含义。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理解这一定义,应注意:(1)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2)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工作重点是预防和发展;(3)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3、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3)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4、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1)课题;(2)教学目标;(3)课型、课时;(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作业处理;(8)板书设计及教具。
教案设计的步骤:(1)研读课程标准;(2)分析处理教材;(3)确定教学目标;(4)了解教学情境;(5)选择教学方法;(6)准备教学媒体;(7)设计教学过程教案设计的要求:(1)科学规范;(2)简洁明了;(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
三、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1)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研讨,整个进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2)选择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对文本的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应该说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引导学生探究中,出乎意料,出现了生成。
这是很自然,很正常,也是很好的事,它说明小学生虽阅世不深,但知识面正在不断的拓展,他们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感恩心切,纯朴可爱,对“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坏蛋”恨不得“打他一拳”。
(3)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年幼易冲动,有些人还不知采用怎样的方法更好地处理问题,有待于教师正确的引导,故在学生出现对“忘恩负义”者及“坏蛋商人”要“打他一拳”以示打抱不平时,老师应该问:采取这样的态度处理问题,妥当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文中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人,从而让学生回到正确的处理问题上来,回到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中来,从而实现情感熏陶与知识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能人情人境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教法学法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
“读书百遍,其义字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