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悬崖边的树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曾卓诗歌《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曾卓诗歌《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导语】:《悬崖边的树曾卓》全文与读后感赏析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悬崖边的树·曾卓》全文与读后感赏析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1970年这是树的形象,也是人的形象——眷恋着乡土、经历着苦难而又怀着坚定信念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悬崖边的树的意象
“悬崖边的树”这个意象,描绘了一棵树在悬崖边缘挣扎生存的情景。
这个意象包含了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敬畏。
1.坚韧和不屈不挠:悬崖边的树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面对着风吹雨打,但它仍然坚强地生存着,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
2.生命力:悬崖边的树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这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即使在面临危险和困境时,它仍然能够保持生命的力量,继续生长。
这种生命力可以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向上,永不放弃。
3.自然之美:悬崖边的树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它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这个意象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欣赏,提醒人们要珍惜大自然的美好,并与之和谐共处。
4.象征意义:悬崖边的树也可以象征着一种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向上,永不放弃。
同时,这个意象也可以被用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珍视和敬畏,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注生命的质量。
总之,“悬崖边的树”这个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珍视和敬畏生命。
《悬崖边的树》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4分)悬崖边的树林清玄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
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我看你初中毕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
”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
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
学校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
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
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都是蔗田和稻田。
记得入学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非常讶异地问我:“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
住在学校时认识了许多死党,加上无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
每到假日,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
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
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
这时,我暗暗地准备辍学或转学,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
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你再读一学期,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
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
”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
悬崖边的树,凌霄傲世巍峨,千年苍劲似铁铸,晨曦照耀树影斑斓。
风儿轻轻吹拂枝条,叶舞飘飘如霓裳,茂盛的绿意充斥着我的胸膛。
依傍悬崖挺立不倒,在岁月的涤荡中坚强,辉煌的历史承载了岁月的沉淀。
山音回荡演奏着歌唱,鸟儿婉转诉说着心事,寂寞的崖间唯有树懂得我的情长。
石壁上留下时光的刻痕,苍然古老如古代文房,在这片天地里形成了奇特的风景。
比起山顶云雾缭绕,我更倾向悬崖边的树的容颜,宛如一个坚毅的侠客,紧紧攀附在悬崖间。
无人知晓树的孤独,任凭四季更迭树心永恒,守望岁月无辜。
伟大的自然造化,银河洒满了诗意的光芒,悬崖边的树静静地等待着明天。
等待风雨过后的阳光,等待春风拂面带来的芬芳,等待人们的欢声笑语,给予温暖的拥抱。
我站在悬崖边,凝望这颗树,心中涌动起对生命的敬畏,这棵树告诉我:坚持就是生命的守护。
《悬崖边的树》是现代诗人曾卓的一首优秀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绘悬崖边的树所处的境遇和它那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塑造了一位坚强不屈的形象,并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悬崖边的树》的赏析:
1.主题思想:《悬崖边的树》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以及在逆境
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人通过对树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在生活的悬崖边上,我们要像这棵树一样,坚韧不拔,顽强生存,追求理想。
2.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棵树塑造成
一个英勇顽强的形象。
如“它的根,像我的信念一样坚定”,将树的根系比作信念,表达了树与诗人的共同信念和坚定意志。
3.意象运用:诗人通过对树的生长环境、姿态和细节的描绘,创造
了一个鲜明的意象——悬崖边的树。
这个意象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代表了生命的顽强、坚韧和执着。
4.情感表达:在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通过对树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一形象上,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5.语言风格:《悬崖边的树》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诗人在诗
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以一棵孤独的树为意象,形象地表现出人类在生命中的孤独和无助,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反复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性魅力
的诗歌。
长在陡峭的悬崖的树作文
长在陡峭悬崖的树。
哎哟,你看那悬崖上的树,真是厉害!它的根都扎到石头缝里了,这树真是有股子劲儿。
风啊,在这儿跟树玩得可欢了。
有时候温柔地吹,树叶就跟着
唱起了歌;可一旦风大了,那树就站得稳稳的,跟个硬汉似的,啥
都不怕。
阳光撒在悬崖上,树就像个遮阳伞,给下面的小草儿们挡太阳。
它不只是活着,还在照顾着周围的小伙伴呢。
每次路过这悬崖,我都得停下来瞅瞅这树。
它不只是树,更是
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不管环境多难,只要有决心,就能活出
精彩。
到了晚上,月光下的树更美了。
它的影子在悬崖上跳舞,看起
来好神秘。
这树的美,不只是表面上的,还有它内在那股子劲儿。
这树啊,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宝贝。
看到它,我就明白了啥叫生命的顽强和美丽。
人生啊,也得这么活才行!。
《悬崖边的树》赏析(2篇)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岩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诗的风骨思的锋芒——读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作者:李小波)曾卓十七岁开始写诗,抗战时期是活跃在诗坛上的“七月派”诗人之一解放前出版了诗集《门》和长诗《母亲》,真实地记录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知识青年追求光明的艰辛历程他1955年因“胡风事件”的株连被迫搁笔,在新时期终于又恢复了政治生命,重新拿了诗笔为新时代歌唱1981年出版的诗集《悬崖边的树》就以其能真挚地展露自己的情感和灵魂世界而产生巨大影响读这些毫不矫情的诗章,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战士被集体抛弃后的孤独、痛苦,以及重新获得接纳后的喜悦与激动使我们能想见到在他的情感世界与哲思领域中激起的点滴浪花感情真挚,形象鲜明是曾卓诗的主要特点其代表作《悬崖边的树》就借一棵“即将倾跌进深谷的树”来托物寄兴,塑造了一位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的不屈的战士形象这棵悬崖边的树尽管被“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的身体也弯曲成了“风的形状”,孤寂而痛苦,但它却仍像是“要展翅飞翔”……很显然,这棵树是无数冤屈的革命者形象的象征曾经有过的荒诞岁月和咄咄怪事在诗人心灵上留下了太深重的印记,于是诗人便以浓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融于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唱出了这首辛酸而又深沉的歌诗歌其实是诗人心灵的再现,是诗人魂魄的显像,从这个角度来说,《悬崖边的树》也表明了诗人曾卓正直而不屈的风骨,他守住了自己作为思者、诗人的操守,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操守对诗人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守护好心灵的净土诗人才能创作出高洁的诗歌然而有好多诗人失去或畸形了这种操守,把放浪形骸或游戏缪斯当作了一种时髦,至使圣洁的诗歌创作日益世俗与肤浅正因如此,重提老诗人们的风骨与人格显得更为必要了“悬崖边的树”“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这一孤绝的形象首先进入读者的头脑,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广阔的想象正橡老诗人艾青所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艾青谈诗》),而只有具备了正直的人格与很高的艺术修养,诗人才能有高尚而鲜明的想象这棵“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孤独老人,受尽了各种冤屈和磨砺,而且“似乎即将跃进深谷”了,但他又“像要展翅飞翔”一个腾飞的形象,不是心中满怀憧憬与希翼,对前途忠贞而信任的人,是怎么也不会想象得到的这就像著名诗评家赵国泰所言的涉及到一个“诗人的道德形象”的问题这种“道德”要求诗人的精神要朝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命境界超升许多优秀的诗人就是以自己独特的道德形象知著于世的,像艾青的“火把”形象,公刘的“骆驼”形象,而曾卓先生的道德形象则是这样一个悬崖边的树一样倔强的“老水手”正像赵国泰老师在一篇短文中对曾老的评价一样,“人生之阶,曾以巨齿啃噬过他的缪斯心迹,但他道义在胸,鼓棹于川,直面社会人生,以目尽天涯的襟抱,以带有自身体温的声音,呼唤煌煌高岸的理想”曾老引“树”为道德形象,这就意味着其在身心各方面遭受巨大的打击之后不会沉沦,不会妥协,仍要以火热的心灵去直面人生,去直面历史,去追求光明和未来让后来者有“前车之鉴”,也为他们指出前进的方向这就是诗人傲岸风骨的力量之所在在《悬崖边的树》这首诗中,“树”只是一个切入点,在它身上融入了诗人丰盈的生活感受,以物寓人,借物起兴,给人以深广的联想与领悟在这方面,曾卓先生也表现了一个思者的锋芒使人们能从具象的诗句中看出使人警醒,启人睿智的思想读这首诗,使我们有一种深切的认识,那便是在诗与思之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可以通过诗的形象性来发掘出隐于其中的哲思那种把诗情与理性看成绝对的对立物的观点,只能导致诗歌内容的表层化和思想的浅薄逆境中的飞翔——曾卓的诗《悬崖边的树》赏析(作者:徐贤友)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年生于武汉,祖籍黄陂,是抗日救亡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诗人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1947年从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汉口大刚报编副刊《大江》当时有人说:“《大江》是武汉的一点光” 解放后,曾任长江日报社副社长、市文联副主席1958年卷入胡风案,1979年平反后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2002年10日在武汉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看完《悬崖边的树》,我们的脑海中会定格着一幅画:空旷的平原的尽头,一棵树独处悬崖边似将跌近深谷,又像展翅飞翔!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然而这道奇特的风景异常清晰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近乎凄凉的氛围,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棵树显得那样地孤独而又无助,它似乎被喧嚣的世界所遗弃,只能默默“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显得寂寞而又倔强”的树,它坚强的性格使它似乎没有就此消沉,尽管流逝的岁月在它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在人们为这棵树的命运担忧时,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树的决心和意志——展翅飞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它让我们感悟得更深、想得更多……的确现代生活的节奏日渐加快,人们在忙碌中似乎少了一份关怀在你身处逆境或遭受挫折时,总觉得被世人遗忘在孤独的角落里,这大概就是人们常常感叹的世事的艰难然而我们绝不应就此沉沦,是强者,就应该身处逆境不示弱,拼搏再拼搏,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尽管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能够从诗中体会出来的,作者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象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奋战,去拼搏!综观全诗,作者似乎并没有大悲大喜,写景抒情都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但是读起来十分清新自然,似乎悟出了一些生命的真谛如果你的生活正处于悬崖之上,你该如何面对生活?那就做这棵树吧:在逆境中飞翔!。
悬崖边的树作文800字记叙文悬崖边儿上,就长着一棵树。
孤零零的,但特别显眼。
那棵树啊,看着就让人心疼。
它站在崖边,跟深渊对峙,也不
知道是咋活下来的。
每次我路过那儿,都会多瞅几眼,心里想着,
这树可真是个奇迹。
春天来了,那树就开始冒新芽。
叶子嫩嫩的,绿绿的,看着就
让人舒服。
风一吹,叶子都摇摇摆摆的,好像在跟世界打招呼。
那
时候,我觉得那棵树就像个小孩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夏天一到,太阳就像个大火球,烤得人都快融化了。
但那棵树呢,它一点儿都不怕。
叶子长得更茂密了,像个大伞一样,给自己
遮荫。
有时候,我还会在树下乘凉,感受那从树叶间透下来的凉爽。
那时候,我觉得那棵树就像个大叔,稳重又可靠。
秋天来了,叶子就开始变黄,然后慢慢掉下来。
那棵树也不例外,但它的叶子落得特别美。
一片一片的,像蝴蝶一样飘舞着。
那
时候,我觉得那棵树就像个艺术家,用它的叶子演绎着秋天的浪漫。
冬天到了,寒风刺骨,人都快冻僵了。
但那棵树呢,它还是那么坚强地站在那儿。
虽然叶子都掉光了,但它还是直直地立着,像个战士一样。
雪花飘落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
那时候,我觉得那棵树就像个圣诞老人,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就这样,那棵悬崖边上的树,一年四季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每次看到它,我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做悬崖边的树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碰到过无数“难缠”的学生,有上课多动的,有自习课多嘴的,有课间惹是生非的……刚毕业的我,心急气躁,多采用“训斥加大棒”的粗暴之术,强势干预,摆平他们之间的矛盾,化解他们彼此的恩怨,而学生是暂时的低头,表面的平静,口服而心不服。
正如我调查的学生所言:这是一种伪平静,掩盖了平静下的涌动的暗流。
这种初为人师的尴尬经历,也许是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曾有过的吧!只不过,有的人浅尝辄止,有的人走的更“深远”而已。
一
国庆节前的秋季运动会进行到了4×400米接力比赛,这是争夺最激烈,最吸引学生心神的比赛项目。
原来安静端坐的学生们都站了起来;原本埋头写假期作业的学生,也都放下笔,挤到前排;坐了一天,神色疲倦的班主任们,也都跑进操场,跟参赛的队员面授机宜。
整个操场处在沸腾中,蓄势待发。
我也站在学生群中,瞩目着自己班的做准备活动的四名队员。
“老师,张择山和杨大鹏打起来了!”一个学生凑上前,悄悄的跟我说。
我急忙扭头,班级座区的后排,两个人正抓桑在一起。
“去把他们俩叫过来!”我平静的说。
心里告诫自己,要冷静,别莽撞。
“老师,他们俩不过来。
”学生跑回来说。
我看他们两个依然在对峙中,怒目金刚状。
“再去给我叫!”我有点微怒,无视我的存在?
“老师,他们俩还是不——”
我打断了学生的回话,“走,过去看看!”
我的权威何在?其他学生以后也有样学样,叫不过来咋办?学生们可都看着这场“闹剧”呢?我有千万个理由,可以好好的收拾他们俩一顿,而且让任何人挑不出瑕疵。
怒火在燃烧,有他们俩的,也有我的。
就是这短短的十几步的距离,张择山的一拳,已经印在可怜的杨大鹏的脸颊上,幸好有几个同学拉着,没有打实。
简直把我当空气了,我狠狠的一把推开张择山,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然后老老实实的站在一边。
看他低眉顺眼的样子,我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鲁迅先生,教训自己弟弟的情景:“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难道几十年的一幕,又在这里重演了吗?
接下来的情景,又是大家都熟悉的套路:两个人的嘴巴都很硬;责任全部推给对方;自己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既然断不清“案情”,先各打五十大板吧,免得让他们觉得我不公平。
这个方法有时候是极其对路的,毕竟纠纷大多出自双方。
打完后,竟然没有出现双方偃旗息鼓的和平局面。
杨大鹏依旧眼中含恨,只是碍于我的“强大”,而选择了闭嘴。
而张择山竟有种心满意足之色,眼中不时闪过一丝窃喜。
“老师,”旁边有同学冲我嘀咕,“张择山刚才说杨大鹏是私生子,没爸爸!”
我一愣。
沉默而寡言,敏感而多疑,很少作业签字,没什么伙伴和学伴……杨大鹏的印象一一浮现,并恍然有悟。
单亲,这一代孩子无法躲避的问题,他们因为这,而屡起争端。
再当面对质,只能增加彼此的伤害。
既然知道了事情的真正起因,矛盾其实就解决了一半。
攻心为上,各个击破吧!
二
“张择山,你父母双全,陪伴你左右,幸福吗?”
“很幸福!”
“跟杨大鹏相比,他只有妈妈而没有爸爸,谁更幸福?”
“我更幸福!”
“你忍心揭开别人的隐私和伤疤,让本来不幸福的人,更痛苦吗?”
“不忍心!”张择山惭愧的低下头去。
“可是,你是真的忍心做了呀,还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我反问道,“以后你打算如何跟杨大鹏相处?”
“老师,我以后绝口不提此事!”
“绝口不提是其一,”我怕怕张择山的肩头,“学会尊重和包容,学会推己及人,才是做人的根本。
”
“孔子不是说过吗,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有人选择了山之厚重长远,有人喜好水之柔慈绵净,你的名字叫张择山,你既然选择了山,就要学山的心胸气度,厚重包容。
”
一番说教,张择山看似似懂非懂。
但善的种子,肯定是种在了心间,我们静等他的发芽开花与结果吧。
正如林清玄所言:“老师就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少年。
”
我愿做一棵最陡峭的悬崖边上的,那棵翠绿长青的树,挡住孩子们继续前行的路,抚慰他们疲惫而无助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