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35
唐山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方式发掘、采集、整理与保存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呈现口述者经历的历史真实。
真实是历史的灵魂,然而口述历史因为经由口述者的记忆,叙述以及访谈者的文本整理这些环节往往使客观的历史发生变形甚或失真。
首先是历史记忆的问题。
历史真实经过口述者的记忆存储、保持与回忆诸环节的过滤与筛选,形成了历史记忆。
这中间口述记忆的特殊机能而使历史事实有所变形,并非全部的历史真实都存储为历史记忆,大脑中存储的历史记忆之真也与历史之真有较大的间隔和差距,历史记忆的真实已经对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打了一些折扣。
可以说,口述者的历史记忆之真不再是全部的历史真实,而是选择后的部分历史真实,是经过记忆本身过滤和阻隔后的部分历史真实。
然后是历史叙述的问题。
历史记忆的呈现是以语言和文字为中介的,以语言表述出来的就是口述,以文字表述出来的就是文献。
语言和文字将存储于大脑中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受语言的限制和阻隔后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往往既非记忆的全部、也非记忆的准确呈现。
记忆在呈现中既有数量的减少,更有内容的变形甚或失真。
在历史记忆转变为历史叙述过程中,心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着历史记忆的呈现结果。
最后是文本整理的问题。
口述历史有双重主体,访谈者与口述者必须共同参与。
访谈者对口述历史的文本整理,实际土是对口述者呈现的历史记忆进行主观的检验、修订、补充和取舍。
经过访谈者这道工序的过滤与阻隔,口述者叙述的记忆中的历史事实再次经过处理。
历史之真经过记忆、叙述、文本整理的过滤和阻隔,口述历史的历史真实实在堪忧。
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口述历史存在着某种失真及不可靠性。
为了保证口述历史文本的真实,必须着力保证历史记忆的真实和历史叙述的真实。
历史记忆受其内在机制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其真实性很难为口述者所左右,但历史叙述的真实则是口述者所能把握的。
所以,口述历史的主要环节应该放在历史记忆呈现过程中,研究影响历史记忆呈现的多重因素,从而将历史记忆完整而准确地以语言表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历史记忆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出来。
唐山一中2019年高三冲刺卷(二)语文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寅恪先生曾经感慨:“云南于唐代,不在文化区域之内,是以遗存之材料殊有制限。
”云南唐宋的遗存历史资料不足,的确因为(),但这只是表层的,更深层的恐怕是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王朝内部的风云变化与朝代之间的更迭,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
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
但这些也只是采风者或奉命巡边者,以猎奇的方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少有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_________,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
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_________。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_________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_________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那些学者,把西方文明为视角思考、观察中国历史文化,以极大的热情研究这片陌生的边陲和少人问津的边缘族群。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宋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唐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B. 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C. 宋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唐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D. 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宋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大相径庭别出心裁一如既往B. 接踵而至大相径庭别出机杼始终如一C. 纷至沓来泾渭分明别出机杼一如既往D. 接踵而至泾渭分明别出心裁始终如一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那些学者,以西方文明为视角思考、观察中国历史文化B. 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那些学者,把西方文明为视角观察、思考中国历史文化C. 那些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学者,把西方文明为视角思考、观察中国历史文化D. 那些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学者,以西方文明为视角观察、思考中国历史文化【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
2021高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专练(附真题+模拟+破折号+双引号使用方法)目录:高考标点题收录联考标点题搜集破折号使用方法双引号使用方法近几年高考标点题收录1.(2020·课标全国I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十分独特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2019·课标全国II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2019-2020学年唐山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梯子周粲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慢着!”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题文】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
B.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
解答此类题目,要对常用标点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类,再仔细比对选项。
A项中“赛前表示”后面的逗号应该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
如果把下引号内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也可以。
B项中“《健康秩序、健康生活》”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健康秩序、健康生活”是电视宣传活动的主题,属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
D项中“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故选C。
【标题】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二)语文试卷
【结束】。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冲刺(仿真模拟)试题(五)不分版本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冲刺〔仿真模拟〕试题〔五〕本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存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开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消耗的本钱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唐山一中2019年高三冲刺卷(四)语文一、基础知识(1—30题,共40分)(一)成语运用(1—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专题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建议用时15分钟)1.(2019·课标全国II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2019·浙江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唐山一中2019年高三冲刺卷(三)语文一、文言基础(1—40题,共50分)(一)文化常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孝廉,即“孝顺廉正”。
原是察举考试科目。
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
D.卒,大夫死的称谓。
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
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
B.《孝经》,阐述和宣扬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强调孝的“天经地义”。
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D.乡党,古代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后来指家乡或同乡。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B.太常,封建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
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忧,父亲的丧事。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五鼓,即拂晓时分。
古人把黄昏至拂晓为五个更(鼓)次,每更相隔两小时。
C.耕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
D.缙绅,原意为将笏插在束腰的大带上。
用于对古代的官员或有钱的人的称呼。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谏,用含蓄委婉的话规劝君主或尊长,使之改正错误。
B.华屋,装饰华美的屋宇,是古代君臣朝会、议事的地方。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先秦诸侯与后来诸侯王的自称。
2019年5月唐山一中2019届高三冲刺卷(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研发设计、生产和贸易销售等领域是我国纺织企业在境外的主要投资领域。
2003—2014年,我国内地有493家纺织企业在境外设立了贸易销售分支机构,其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设立贸易销售分支机构的企业有279家(含香港地区124家)。
据此完成1-2题。
1.投资贸易销售类的纺织企业在香港地区数量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资源B. 土地租金C. 市场交易成本D.交通条件2.我国纺织企业在非洲很多国家未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A. 劳动力素质低B.基础设施落后C.技术力量薄弱D.市场需求量小某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读公司发展历史简图(下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1987—1996年,该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 丰富的高技术人才B. 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C. 交通条件的改善D. 长三角洲的产业升级4.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突出的优势有A. 重视科研投入B. 小批量定制化C. 降低劳动力成本D. 低碳环保节能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渐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2019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高考冲刺卷(二)
语文试题
(解析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寅恪先生曾经感慨:“云南于唐代,不在文化区域之内,是以遗存之材料殊有制限。
”云南唐宋的遗存历史资料不足,的确因为(),但这只是表层的,更深层的恐怕是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王朝内部的风云变化与朝代之间的更迭,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
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
但这些也只是采风者或奉命巡边者,以猎奇的方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少有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_________,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
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_________。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_________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_________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那些学者,把西方文明为视角思考、观察中国历史文化,以极大的热情研究这片陌生的边陲和少人问津的边缘族群。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宋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唐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B. 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C. 宋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唐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D. 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宋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大相径庭别出心裁一如既往
B. 接踵而至大相径庭别出机杼始终如一
C. 纷至沓来泾渭分明别出机杼一如既往
D. 接踵而至泾渭分明别出心裁始终如一
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那些学者,以西方文明为视角思考、观察中国历史文化
B. 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那些学者,把西方文明为视角观察、思考中国历史文化
C. 那些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学者,把西方文明为视角思考、观察中国历史文化
D. 那些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学者,以西方文明为视角观察、思考中国历史文化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
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括号前有“云南于唐代,不在文化区域之内”和“云南唐宋的遗存历史资料不足”,可知原因有“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我们都知道历史问题,可知“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表述时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唐后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的到来。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的来。
强调的是连续不断的。
“西洋和东洋的学者”来自不同方向,应为“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强调相差大。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强调界限分明。
语境指西洋和东洋学者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相差大,应为“大相径庭”。
别出心裁: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语境为“对汉族中国有的解释”,应为“别出心裁”。
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
始终如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
指能坚持,不间断。
语境侧重的是对儒家的研究没有任何变化,故应为“一如既往”。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进入中国实地调查研究的那些学者”语序不当,应把“那些”放到最前面。
“把……为视角观察”句式杂糅,应为“以……为视角”。
“思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