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韵律活动:毛毛虫挠痒痒
- 格式:docx
- 大小:17.22 KB
- 文档页数:3
小班音乐活动《毛毛虫挠痒痒》教案一、活动目标:1. 感受音乐旋律的欢快,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通过模仿毛毛虫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毛毛虫头饰、小动物图片、音乐播放设备。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特点,如身体圆圆的、行动缓慢等。
教师扮演毛毛虫,模仿毛毛虫的动作,引起幼儿的兴趣。
3. 学习歌曲(5分钟):教师教唱歌曲《毛毛虫挠痒痒》,引导幼儿跟唱。
歌曲歌词简单易懂,便于幼儿记忆。
在唱歌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做毛毛虫的动作,如慢慢爬行、挠痒痒等。
4. 实践活动(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毛毛虫。
其他幼儿用手轻轻挠毛毛虫代表的身体部位,使其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体验到音乐与动作的结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学到的知识。
教师也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使他们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程度、动作协调性等。
2. 搜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效果。
3. 结合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播放《毛毛虫挠痒痒》歌曲,鼓励幼儿跟着歌曲一起跳舞,巩固所学内容。
2. 环境创设:在教室墙面布置“动物世界”主题,贴上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小班韵律活动毛毛虫挠痒痒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 通过模仿毛毛虫的动作,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增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毛毛虫头饰、小乐器(如铃鼓)、音乐CD、《毛毛虫挠痒痒》韵律操视频。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韵律操,如《小星星》、《小燕子》等,让幼儿熟悉韵律活动的基本节奏。
2. 导入主题(5分钟):播放《毛毛虫挠痒痒》韵律操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动作,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特点。
3. 学习韵律操(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毛毛虫挠痒痒》韵律操的动作要领,引导幼儿模仿毛毛虫的动作,如爬行、挠痒痒等。
注意事项: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动作,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地方。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4. 实践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互相练习毛毛虫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韵律操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陪伴幼儿一起进行韵律活动。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毛毛虫主题墙饰,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巩固毛毛虫的特点。
3. 教学活动:开展关于毛毛虫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实践练习中的动作准确性,评估幼儿对《毛毛虫挠痒痒》韵律操的掌握程度。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4.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喜爱程度及改进建议。
六、活动准备:1. 教具:毛毛虫头饰、小乐器(如铃鼓)、音乐CD、《毛毛虫挠痒痒》韵律操视频。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毛毛虫挠痒痒》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毛毛虫挠痒痒》的韵律和节奏,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习歌曲中的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
3.通过歌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毛毛虫挠痒痒》2.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毛毛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毛毛虫的特点。
2.邀请幼儿模仿毛毛虫的动作,如爬行、挠痒痒等。
(二)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毛毛虫挠痒痒》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3.教师逐句教唱,确保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唱歌曲,加强合作意识。
(三)动作教学1.教师示范歌曲中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2.教师分解动作,指导幼儿逐一学习。
3.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确保幼儿掌握动作要领。
(四)游戏互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毛毛虫爬行”游戏,提高幼儿的协调性。
2.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毛毛虫,进行“挠痒痒”表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1.优点:(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毛毛虫玩具导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逐句教唱,耐心指导,确保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动作教学环节,教师分解动作,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
(4)游戏互动环节,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不足:(1)在歌曲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音准和节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在游戏互动环节,部分幼儿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更多鼓励和支持。
3.改进措施:(1)针对音准和节奏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更多形式的练习,如分组练习、跟唱等。
(2)在游戏互动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位幼儿的表现,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
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毛毛虫吗?谁来说说毛毛虫是什么样的?幼儿A:毛毛虫是小小的,有很多脚。
2024年小班韵律活动毛毛虫挠痒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第五章“动物的动作”,详细内容为“毛毛虫挠痒痒”。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孩子们将了解毛毛虫的特点,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挠痒痒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韵律活动水平。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毛虫挠痒痒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动作表现及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玩具、图片、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手帕、彩带、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毛毛虫玩具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毛毛虫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生物。
3. 动作示范(5分钟):教师示范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4. 实践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手持手帕、彩带、气球等道具,模仿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进行集体练习。
5.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如何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挠痒痒,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6.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
六、板书设计1. 毛毛虫挠痒痒2. 内容:毛毛虫特点:身体长、环节多、蠕动前进动作要领:连贯、节奏感、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挠痒痒,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内容需包含完整的毛毛虫挠痒痒动作,动作连贯、有节奏感,展现出团队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动作特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幼儿参与其他韵律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毛毛虫挠痒痒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小班韵律活动毛毛虫挠痒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教材,章节为《动物模仿篇》中的《毛毛虫挠痒痒》。
通过学习本节课,孩子们将模仿毛毛虫的动作,体验韵律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毛毛虫的基本动作,培养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
2. 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韵律感。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毛毛虫的基本动作,如爬行、转圈等。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对音乐韵律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头饰、音乐播放设备、韵律棒。
学具:幼儿用书《动物模仿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毛毛虫,模仿毛毛虫的动作,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模仿。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毛毛虫的基本动作,如爬行、转圈等,并示范动作要领。
3. 随堂练习:孩子们模仿毛毛虫的动作,跟随音乐进行韵律练习。
4. 小组竞赛: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毛毛虫动作竞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韵律棒使用:教师发放韵律棒,孩子们跟随音乐,用韵律棒进行毛毛虫动作的模仿。
6. 作业布置: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模仿毛毛虫动作,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六、板书设计毛毛虫挠痒痒1. 爬行2. 转圈3. 韵律感七、作业设计1. 题目:模仿毛毛虫挠痒痒动作,录制视频。
答案: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模仿毛毛虫动作,录制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掌握了毛毛虫的基本动作,但在动作协调性和对音乐韵律的感知方面,部分孩子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对这些孩子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音乐韵律感。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毛毛虫主题的绘画活动,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毛毛虫。
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毛毛虫比赛,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毛毛虫动作的模仿:教学中,孩子们需要模仿毛毛虫的动作,如爬行、转圈等。
1. 让学生通过音乐游戏体验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2. 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做出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协调身体动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2. 教学音乐:轻松愉快的儿童音乐。
3. 教学道具:毛毛虫头饰、痒痒粉(安全无毒的粉末)。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引导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调动课堂氛围。
2. 教学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毛毛虫挠痒痒的游戏规则,示范动作,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尝试做出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
3. 游戏进行(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派一名代表扮演毛毛虫,其他队员用手轻轻地挠毛毛虫的头、身体和尾巴,毛毛虫要尽力躲避,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4. 音乐欣赏(3分钟):学生坐在一起,老师播放轻松愉快的儿童音乐,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如拍手、跺脚、扭动身体等。
1. 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做出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
3. 学生对音乐游戏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舞蹈比赛,每组自选一首儿童音乐,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展示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2.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观看学生的音乐游戏表演,增进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教学反馈:1. 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的进步和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学生通过填写课堂反馈表,评价自己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老师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学。
2. 增加音乐游戏的种类和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身体协调性。
小班音乐活动《毛毛虫挠痒痒》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歌曲《毛毛虫挠痒痒》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模仿毛毛虫的动作,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毛毛虫头饰、小动物手偶、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歌曲导入(2分钟)教师播放《毛毛虫挠痒痒》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3. 歌曲学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毛毛虫挠痒痒》歌曲,教幼儿掌握歌词和旋律。
2. 教师用手偶演示毛毛虫的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的动作。
4. 实践活动(4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毛毛虫。
2. 各组轮流表演《毛毛虫挠痒痒》,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音乐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欣赏音乐、模仿表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
六、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毛毛虫头饰、小动物手偶、音乐播放设备、轻便乐器(如沙锤、铃鼓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确保活动空间足够幼儿进行模仿和互动。
七、活动过程1. 复习歌曲(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毛毛虫挠痒痒》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度。
2. 乐器伴奏(3分钟)1. 教师为歌曲添加乐器伴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轻便乐器,如沙锤、铃鼓等,为歌曲伴奏。
3. 角色扮演(4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如小鸟、兔子等,参与歌曲表演。
小班音乐活动毛毛虫挠痒痒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毛毛虫的特征,如长长的身体、圆圆的肚子。
2. 通过模仿毛毛虫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音乐活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毛毛虫头饰、小动物图片、音乐CD、绳子。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认识毛毛虫(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毛毛虫的特征,如长长的身体、圆圆的肚子。
展示毛毛虫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毛毛虫的特点。
3. 学习毛毛虫动作(5分钟)教师示范毛毛虫的动作,如摇摆身体、扭动屁股等。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毛毛虫动作,并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
4.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带领大家完成毛毛虫动作。
游戏过程中,队长需要不断变换动作,让组员们模仿。
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 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进行毛毛虫动作练习。
2. 环境创设:在教室墙面布置毛毛虫主题画面,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观看和模仿。
3. 教学活动:组织类似的主题活动,如“小猫抓痒痒”、“小狗汪汪汪”等,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不同动物的特点。
六、活动目标1. 巩固幼儿对毛毛虫特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模仿毛毛虫的动作,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小班音乐《毛毛虫挠痒痒》教案附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毛毛虫挠痒痒》,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培养幼儿的听赏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毛毛虫挠痒痒》。
2.通过歌曲引导幼儿进行创意表现。
【教学难点】1.歌曲中节奏的把握。
2.创意表现中的想象力培养。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毛毛虫挠痒痒》的音乐和歌词。
2.纸质毛毛虫模型、画笔、颜料等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教师出示纸质毛毛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毛毛虫的特点。
二、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毛毛虫挠痒痒》,让幼儿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注意节奏的把握。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唱,巩固歌曲。
三、创意表现1.教师出示画笔、颜料等创作材料,引导幼儿用颜色和线条表现毛毛虫的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在纸上画出毛毛虫,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创意表现,要求幼儿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出毛毛虫挠痒痒的情景。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鼓励和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毛毛虫挠痒痒》,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幼儿的参与和互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在歌曲教唱环节,教师采用了逐句教唱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2.在创意表现环节,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点评较为全面,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4.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歌曲,提高了音乐素养。
小班韵律活动毛毛虫挠痒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围绕“毛毛虫挠痒痒”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韵律活动的乐趣,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二、教学目标1. 能用轻快的节奏表现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毛毛虫挠痒痒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CD、毛毛虫玩具、卡片。
学具:小班幼儿人手一张卡片,卡片上有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图解。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毛毛虫,在课堂上爬行,同时播放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并解释动作要领,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按照动作图解,一起练习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
4. 小组展示(5分钟)每组轮流展示,其他组员观看并评价。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6.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毛毛虫挠痒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动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毛毛虫挠痒痒动作图解。
2. 黑板右侧: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毛毛虫挠痒痒的动作,并让家长协助拍摄视频。
2. 答案:视频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水平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节奏,如走路、跑步等,培养其节奏感。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创作自己的韵律动作,提高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环节设计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小班韵律活动:毛毛虫挠痒痒
设计用意:在培育孩子用美妙的声音学唱k曲的与此同时,勉励孩子勇敢地用动作表现乐曲。
通过给孩子挠痒痒为游戏作伏笔。
很好的予以孩子勇敢表现的机会,推动小伙伴间的沟通,在自由宽松的气氛里,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游戏带来的愉快。
教学目标:
1、学唱k曲,勉励孩子用动作与声音勇敢表现乐曲。
2、体会与小伙伴一块儿游戏带来的欢快心情。
3、会用动作与声音表现挠痒痒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学唱k曲,可以用美妙的声音与有意思的动作来表现乐曲。
难点:学看图谱,体会三拍子music的节拍特征,在乐句的最终不漏拍。
教学预备:
《毛毛虫挠痒痒》music磁带、毛毛虫指偶与大树头部装饰数个。
教学过程:
1、幼儿教师放《毛毛虫挠痒痒》的music,让孩子随music做挠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痒痒的动作。
2、创建场景,学习歌词。
(1)孩子,你是怎么样挠痒痒的?其它人挠你痒痒时你会怎样?
(2)(幼儿教师一手食指戴上小毛毛虫指偶,一手五指张开立起手臂肘当作小白菜祖父,边讲边表演。
)哇!毛毛虫窜出来啦!小白菜祖父讲:“我才不惧哩。
”毛毛虫用力喊:“我来了—”小白菜祖父還是纹丝不动。
突然,毛毛虫躲进小白菜祖父的腋窝里挠痒痒。
小白菜祖父一瞬间呵呵的笑出声来啦。
幼儿教师提问孩子小白菜祖父为何笑哩?
3、放录音,启发孩子学做“挠痒痒”的动作。
教师饰演毛毛虫给孩子挠痒痒(勉励孩子相互挠挠)
4、幼儿教师带着孩子快乐的随录音边唱边做动作。
5、师幼一致玩游戏“毛毛虫挠痒痒”
(1)教师扮毛毛虫,请一孩子扮大树,表演1遍。
(2)请几位孩子饰演毛毛虫,幼儿教师饰演大树,在music声中表演1遍。
(3)全部孩子边唱边表演2遍。
6、为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可随机用以蔬菜的名字更换小白菜祖父,例如:豆角大姐姐、冬瓜(又称枕瓜)祖父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教学扩展:
外头的青草也想与毛毛虫做挠痒痒的游戏,那我们应当怎样唱这一首歌哩?幼儿教师带着孩子边创作乐曲边做动作出教学室,去室外找更加多的伙伴创作乐曲。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