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1、秋天的图画教学目标: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看图想象和朗读体会,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3、品读描写景物的重点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4、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对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象和勤劳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2、难点:读准字音,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波浪、勤劳、燃烧”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天风光图片、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准备有关秋天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师:你们喜欢秋天吗?今天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课件演示)2、引导表达: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打开第1课《秋天的图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出示课题并齐读)二、识字教学1、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板书:贴生字卡片)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课件出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课文的生字和生字词。
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点名读、开火车读、全班读)4、采用自由问答方式交流识字经验。
5、总结识字方法。
用自编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字形: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三、字卡游戏1、师随意说字音,生按老师所读顺序用字卡搭成一座拱桥。
2、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3、抽字读句:小组成员轮流抽字,抽到后随即读出课文中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四、指导书写1、字形分析、范写。
(教师在范写后,应该指导帮助学生组词和解释意思)波、浪: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上面是一长横,不是两个短横。
劳:要与“旁”区分字形。
2、学生先描红,再仿写。
人教新课标: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案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都喜欢欣赏美丽的图画,有一天,老师到外面也拍了一些图画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想不想看啊?(板书词语:图画)
2、(演示:秋天山野的景色)
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老师给大家看的就是秋天的图画。
齐读课题。
4、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今天就让我们也背上旅行包走进秋天的图画,转一转、游一游,好不好?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看,小火车来接大家了,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四样法宝都带齐了吗?这四大法宝就是带上你们的眼睛仔细看,带上你们的耳朵认真听,带上你们的嘴大声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带上你们的心,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系上安全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二、初读课文
1、瞧,我们的路线图就在这。
(语文书)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新朋友,别忘了跟他们打声招呼。
(生读课文)
2、检查生字、句子:
⑴ “红叶号”已经带着我们到了目的地,看,果园的果。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和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
4.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秋天景色,交流感受。
(四)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指导。
2.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自己的朗读、背诵和绘画才能。
3.教师布置作业:观察秋天的景色,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五、作业设计1.观察秋天的景色,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2.课外阅读《秋天的童话》。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齐读,个别学生领读。
(2)教师提问:“同学们,谁可以告诉老师,这些生字中你认识哪些?”(3)学生回答后,教师针对生字进行讲解,让学生组内讨论,找出记忆生字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