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恶性肿瘤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短期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5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以及评估其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射频消融手术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通过导入体内的电极将热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中,从而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这种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较少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手术边界不清晰的肿瘤。
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方面,有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选择适当的电极和导管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需要不同形状和长度的电极和导管。
此外,电极的放置位置也需要精确确定,以确保完全破坏肿瘤组织。
在电极放置的过程中,引导技术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通过CT或超声波引导来帮助确定电极的准确位置。
其次,手术过程中的能量参数的选择也是关键。
这些参数包括射频电流的频率、功率和持续时间等。
正确选择这些参数可以确保足够的热能传递到肿瘤组织,从而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地调整这些参数。
另外,冷却系统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为了避免过度加热和损伤周围组织,通常需要使用冷却系统来冷却电极和导管。
这可以通过灌注冷却剂或通过超声波冷却来实现。
冷却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热量传递和蔓延范围,减少手术风险。
关于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评估,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
最常见的指标是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
完全消融率是指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比例,而局部复发率是指治疗后一段时间内肿瘤再次出现的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了射频消融手术对肿瘤的破坏程度和预后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如CT扫描或MRI。
此外,术后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估也是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效果的重要内容。
尽管射频消融术是微创手术技术,但术后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器官等。
肝肿瘤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肝细胞肝癌占据70%-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每年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748300人,死亡病例695900人,而中国由于乙型肝炎流行和近年来丙型肝炎发病率增多,肝癌的新发和死亡病例数量高达全球一半。
转移癌是肝脏的另一常见恶性肿瘤,胃肠、肺、乳腺、卵巢癌等均是容易发生肝转移的原发肿瘤,据报道14.5%~2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原发肿瘤的同时合并了肝转移,76.8%的患者最终会发展成肝转移癌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来说,部分切除仍是首选,但手术只适合约9%~27%的患者。
严重的肝硬化,多发病变常使很多肝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
另外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痛复发率高,再次手术困难。
因此,微创但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预后非常有必要。
微波消融是一项有效的治疗肝癌的微创热消融技术,较手术切除有许多优点。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微波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对于小肝癌,该技术已经成为早期肝癌除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外的肿痛根治性方法之一。
本章旨在介绍微波消融技术方法、流程和临床疗效,同时明确适合微波消融的适应证标准。
2.1适应证和禁忌证2.1.1适应证2.1.1.1绝对适应证对于早期肝癌和局限性肝转移癌患者,微波消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入选标准如下:1.单发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肿瘤数目≤3枚,最大直径≤4cm。
2.肝功能Chid-Pugh分级A或B级。
3.无门静脉及胆管癌栓。
4.无淋巴结、肺、腹部器官或骨等月肝外转移。
5.无严重肝、肾、心、脑等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2.1.1.2相对适应证1.深在肝实质的肿瘤,手术创伤较大者。
2.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患者(高龄、合并心肝肾肺等疾病、严重肝硬化、多发病灶等)。
3.手术后复发的肝癌。
4.肝转移性肿瘤无论单发或多发,需与全身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联合应用者。
肝癌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王能;钱国军;沈强;盛月红【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0(016)005【摘要】目的探讨肝癌行经皮肝穿刺高频介导热治疗(High-frequency induced thermotherepy,HiTT)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了解HiTT治疗的适应证,从而提高疗效.方法 127例患者共149个肿瘤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时间4~24个月,分析因素包括患者诊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数目与术后6个月肿瘤灭活情况.通过SAS软件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COX回归分析探索肝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27例患者共149个肿瘤中有126个得到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84.6%,有2例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在2年随访期内共有17例患者死亡,术后6月、12月、18月、24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4%、92.1%、87.4%、86.6%.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和术后6月肿瘤灭活情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率危险因素,单因素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生存率与肿瘤数目相关.结论经皮肝穿刺HiTT射频消融术对于肝癌的治疗疗效确切可靠,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肝癌的方法.术前选择单发小肿瘤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术后6月的无瘤生存对于患者的生存期有参考意义.【总页数】4页(P48-51)【作者】王能;钱国军;沈强;盛月红【作者单位】上海200438,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介入科;上海200438,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介入科;上海200438,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介入科;上海200438,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经皮肝穿刺新型射频治疗的疗效分析 [J], 王能;钱国军;沈强;盛月红2.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J], 许炯;蔡兵;吴鹏西3.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临近肝脏大血管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J], 段浩朋;赵永福4.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及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分析 [J], 彭卫军;蒋寒;杨雯;张海青5.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微创治疗对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肿瘤体积、预后的影响 [J], 鲍广建;姬文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电能产生热能来破坏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导入穿刺针或导管至肿瘤部位,针尖放出高频电流,使组织产生剧烈摩擦,进而引起组织的局部加热。
高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蛋白质结构,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和坏死。
肝射频消融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需开刀: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术可以直接通过穿刺针或导管操作,无需开腹手术。
这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2. 安全性高: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穿刺针或导管的准确位置,确保只有肿瘤组织受到破坏,减少非目标组织受到伤害的风险。
3. 创伤小:射频消融术仅需要几个毫米大小的穿刺口,不像手术需要大的切口,因此术后的伤口愈合更快,疤痕更小。
尽管肝射频消融术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处理范围有限:肝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肝脏大小较小、肿瘤较小的患者。
对于大肿瘤或位于肝脏深部的肿瘤,射频消融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2. 治疗周期较长:射频消融术通常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消融
过程,每次操作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恢复。
这意味着整个治疗周期可能较长,对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计划的合理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部分复发的可能性:由于肝射频消融术只能治疗单个肿瘤,而肝癌常常是多个病灶的集合,因此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对于有复发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射频消融术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但治疗适应症选择、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丰富经验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观察摘要】局部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3大肝脏肿瘤治疗手段,由于其疗效确切,在小肝癌的治疗方面,射频消融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因此被认为是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
射频消融术可经皮、经腹腔镜手术和经开腹手术三种。
局部消融治疗的特点包括:直接作用于肿瘤,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治疗范围局限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多次治疗。
现将2009年-2010年收治的32例经皮经肝、腹腔镜下、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报告如下。
【关键词】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Abstract】 loc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has become the surgical resec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the big 3 after liver cancer treatment, due to the symptom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C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urgical resection close, and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small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radical therapy. Rf radiofrequency can percutaneous,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he open surgery three. Local ablation therapy features include: direct role in cancer, has the advantage of quick and efficient; Heal range limited to the tumor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 small effects on the body, can DuoCi treatment. Now the 2009-2010 years were 32 cases of the liver, percutaneous laparoscopic instead, direct rf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liver tumor, the report as follows.【Key words】liver tum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1 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本组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
·实验研究·不同定位标记物应用于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肿瘤的比较研究沈宇涵王冰赵堃武昊王凇严昆杨薇摘要目的筛选可作为超声可视化肝内定位标记物的材料,分析其指导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肿瘤的效果。
方法本实验纳入24种医用材料作为标记物,包括1种气体、18种液体、5种固体材料。
体外实验采用超声引导下于离体牛肝内植入可视化定位标记物,评估其超声可视性及持久性;分别以消融电极针距标记物垂直距离1.0cm、0.5cm及电极针紧贴标记物进行局部消融,分析射频热场对标记物的影响。
动物实验采用超声引导下于活体比格犬肝内植入可视化定位标记物,评估其超声可视性及持久性;消融后观察实验犬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消融第7天复查超声观察犬肝内标记物情况,通过消融区组织标本观察标记物位置及肝组织损伤情况。
结果体外实验显示,空气、吸收性明胶海绵、聚乙醇酸(PGA)可吸收手术缝线、5mm金属、声诺维-F127、海藻酸钙、超声耦合剂、聚桂醇的超声可视性及持久性均较好。
消融电极针距标记物垂距离1.0cm、0.5cm处进行消融后,上述标记物在二维超声图像中均可清晰显示,未受消融热场影响;消融电极针紧贴标记物进行消融后,仅5mm金属、海藻酸钙可见彗星尾征或后方回声衰减。
动物实验显示,空气、PGA可吸收手术缝线、5mm金属、超声耦合剂4种标记物植入实验犬肝内其超声可视性及持久性均较好。
消融后即刻二维超声示上述4种标记物均可见;消融第7天复查超声示5mm金属仍清晰显示,大体标本示仅植入金属肉眼可见。
穿刺植入过程中实验犬呼吸、心跳平稳,消融后7d内均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肝组织均未见损伤。
结论空气在二维超声图像中显示清晰、持久,且材料容易获取,有望作为临床应用的定位标记物,以指导适形消融肝肿瘤;超声耦合剂和声诺维-F127在二维超声图像中与肝实质回声差异明显,作为肝内标记物可能成为其临床新用途;金属在射频消融后能稳定保留,可作为肝肿瘤长期定位的理想标记。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现状【摘要】射频消融(RFA)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RFA的治疗原理和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现状简要阐述,并对RFA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恶性肿瘤;治疗从1975年Onofrio报道[1]射频消融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到1988年Davis 等[2]将其应用于顽固性室速治疗,这10多年间射频消融处于一个停滞阶段。
随着设备和技术的完善,显著的消融效果,射频治疗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1990年射频消融开始应用于肝肿瘤的治疗[3,4],作为一种微创物理治疗方法,它是利用射频波在组织内传导时引起组织温度升高产生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尤其在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上已经获得一定的疗效。
选择合适病例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新疗法。
1 RFA治疗原理当肿瘤组织被加热到42℃时,细胞变性坏死需要3~50 h;温度达到51℃时,细胞死亡仅需2 min。
RFA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治疗肿瘤。
它通过将一个针状电极插入肿瘤中央,另一板状电极置于身体其他部位,施以460~500 kHz的射频电流,产生高频率电磁波,针尖非绝缘部分附近组织中的离子随电流方向变化而振动,产生摩擦热,使电极周围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当温度不足以引起坏死时可诱导凋亡。
局部温度超过60℃时,组织学检查证明肿瘤细胞的蛋白质、DNA变性,肿瘤组织完全毁损[5]。
近年来对于高热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表明,高温不仅对肿瘤组织有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经高温作用灭活后的肿瘤组织由于其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而具有瘤苗的作用,从而发挥特殊的抗肿瘤作用。
2 RFA治疗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RFA治疗仪一般由射频消融源、测控单元、消融电极、外电极和计算机5个部分组成,射频消融源的工作频率一般在200~500 kHz,输出功率为100~400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