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59.16 KB
- 文档页数:4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机油形成乳状液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有互不相溶〔或不完全相溶〕的两种液体;二是两种混合液中应有乳化剂〔能降低界面张力的外表活性剂〕存在;三是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如强烈的搅拌、循环、流动等。
水分、剧烈搅拌、乳化剂,均能引起机油乳化。
其中,水分的存在和剧烈搅拌是产生乳化的主要原因。
1. 机油中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产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用,促使其分解,导致设备锈蚀。
因此找到机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找到了油质乳化的主要原因,下面分析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a. 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大,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造成油中带水。
机组检修时,为了防止在启动过程中高速转动的轴系因过临界转速振动或转子热膨胀而碰磨轴封尖齿。
一般在调整轴封时增大了轴封间隙。
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影响了轴封的严密性,造成了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这是油中进水的根本原因。
b. 轴封齿倒伏,密封作用降低造成油中进水。
在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程中,考虑转子膨胀及轴系振动不全面,使轴封径向间隙过小,令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因转子膨胀与轴系振动造成轴封尖齿与转子碰磨,尖齿倒伏,密封作用降低,造成轴封漏汽,使水沿轴窜入轴承室。
c.轴封进汽联箱供汽压力过大,使轴封室成为正压,造成轴封漏气。
d.轴封抽汽器抽气压力缺乏,抽气管堵塞,造成负压缺乏,使水汽沿轴窜出,造成轴封漏汽。
e. 盘车齿轮或靠背轮转动鼓风的抽吸作用,造成轴承箱内局部负压,吸入蒸汽。
另外主油箱排烟风机出力太大,使轴承室负压增大,使轴封漏汽,更易进入润滑油系统。
f. 汽缸结合面变形、密封不严密,造成水汽泄漏,进入轴承室,使油中带水。
g.运行参数异常导致冷油器冷却水侧压力高压油侧压力,并且冷油器泄漏。
2. 油中溶有空气,特别是在高温下,会加速油的氧化变质。
空压机机运行中,因其油品气化变质而产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使油更容易乳化。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与探讨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也就是说当运行中油中含水量超标时,润滑油乳化油水难以分离,造成润滑油质粘度降低、影响油膜刚度,严重时使汽轮机轴颈与轴瓦发生磨擦,润滑不良,降低润滑油油膜性能,引起轴承烧瓦事故,给机组的经济运行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标签:乳化度超标原因一、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危害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
汽轮机油中所含水分达到饱和后,由于油中存在能引起油乳化的表面活性物质以及油在系统循环产生的搅拌作用会使油质发生乳化,不但会破坏油的成膜和极压特性,使其油膜特性变差,严重影响油的润滑性能,使部件间的摩擦增大,导致局部过热,危及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而且油中乳化状态的水会加速油质的劣化变质,造成金属表面的锈蚀现象的发生。
因此,运行中汽轮机油对破乳化度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30min)。
二、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分析破乳化度是表示油、水分离能力的一项指标,用破乳化时间来表示。
破乳化时间越短,破乳化度越小,油的抗乳化性能越好,反之相反。
破乳化度超标的根本原因是油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乳化剂。
乳化剂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由极性和非极性两部分组成。
极性部分是亲水的,非极性部分是憎水的。
当油中的乳化剂在油水界面上定向排列,极性基团进入水相,非极性基团进入油相,此时油水就很难分开,形成乳化液,油的破乳化度自然就会变差。
因此说,油中存在乳化剂是其破乳化度超标的根本原因。
1.影响油中乳化剂多少的主要因素1.1新油的精制程度不够当新油精制程度不够、油中残留一定数量的环烷酸、皂类等表面活性剂时可导致其破乳化度超标。
1.2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氧化变质运行油的氧化产物,如有机酸、醛等含有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物质可导致油的破乳化度超标。
1.3被外界污染物污染如油被其他表面活性物质污染后也会导致其破乳化超标。
三、解决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方法新汽轮机油的破乳化度一般都是合格的,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破乳化度超标的现象,这一般都是因为油质劣化所引起。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及解决实例摘要:根据我公司汽轮机油破乳化度问题,分析了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及危害,改善破乳化性能的途径,并介绍了改善破乳化性能的成功实例。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度原因措施1、概述破乳化度是测定在规定条件下油水分离的时间。
汽轮机油在运行中,由于设备及运行等原因,使汽、水漏入油系统中。
为了避免油水形成乳化液,破坏润滑油,要求汽轮机油应与水易于分离,故要求油有较高的抗乳化性能,以保证油质能在设备中长期使用。
破乳化时间短,表明乳化液能迅速发生破乳化,分离出油和水,因而要求油品破乳化时间越短越好。
2、影响破乳化度的主要因素汽轮机油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破乳化性能缓慢的劣化是不可避免的,汽轮机油乳化一般有3个原因:水分、乳化剂和高速搅拌。
其中水分是引起油品乳化的主要原因。
水分的形成主因:汽轮机运行中,机组的轴封不严、汽封漏汽、轴承箱及油箱真空度达不到等诸多因素,是导致汽轮机油系统中进水的主要原因。
3、破乳化度超标的主要危害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性良好,能使油水乳化液在油箱中很快分离。
而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不好,油水乳化液分离就很慢,使汽轮机油失去润滑、调速和冷却散热等作用。
如果机组长期处在油水乳化液中运行,将给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
如:可能引起润滑油膜不完整,严重时会造成轴瓦烧结。
因油中含水从而导致金属部件腐蚀,而腐蚀产物又会加速油质老化,造成破乳化度进一步恶化。
因此,必须保持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的良好。
4、改善破乳化性能的成功实例我公司在汽轮机油检测过程中发现2#~54℃时的破乳化度>120min(标准≤60min),这使得2#机安全运行受到威胁。
经公司讨论决定通过向油箱添加破乳化剂,提高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
来降低2#机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时间,提高油品的破乳化性能,保证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1)为保证添加安全、可靠,我们首先对汽轮机油进行添加试验。
1)最佳添加量试验。
经过比较决定选择1000mg/L的添加量。
润滑油性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1T02:48:15.34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8期作者:党敏雷娟[导读] 润滑油在使用中性能下降、变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润滑油性能下降、变质的速度而言,从影响因素看,除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外还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鄂尔多斯神东检测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9摘要:润滑油在使用中性能下降、变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润滑油性能下降、变质的速度而言,从影响因素看,除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外还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降低润滑油变质的速度,延长其更换周期。
这对节约润滑油,降低发动机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润滑油性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发动机;润滑油;影响因素;预防措施1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1.1润滑性润滑性是指发动机在各种状态下工作,润滑油都必须达到使用要求,都要具有良好的降低摩擦、减缓磨损和防止金属烧结的能力。
因此,润滑油中要添加油性添加剂和抗极压添加剂。
1.2黏度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黏度。
黏度还表示油膜厚薄的程度。
对于润滑油来说随着环境温度、工作温度、机械负荷和转速的变化,对黏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黏度是机油的主要指标,也是机油分类选用的依据。
黏度必须适中,黏度过大时,发动机启动困难,启动时易出现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多消耗能量,降低发动机功率,加大汽缸磨损,冷却和清洁作用也会降低。
黏度过小时,无法形成足够厚的润滑油膜,机件得不到正常润滑,加大磨损,同时机油的密封性能降低,消耗量增大。
润滑油膜过薄还容易让油液过早的氧化。
如使用的是单级黏度机油,在保证发动机正常润滑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黏度低一些的机油,以保证热机后的润滑效果。
1.3黏温性机油黏度随温度变化,温度升高黏度变小,温度降低,黏度增大。
油液这种因温度升降而改变黏度的性质称为黏温性。
电厂汽轮机油乳化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秦福鹏摘要:电厂汽轮机油乳化的发生对电厂汽轮机组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润滑油乳化导致了轴承等转动部件润滑性能的下降、增加了对相关零部件的锈蚀风险。
为了提高现代电厂运行效率、提高电厂运行经济性及安全性,电厂设备维护部门必须提高对汽轮机油乳化的认识。
针对造成汽轮机油乳化的因素进行预防性控制管理,延长汽轮机油使用寿命、保障机组运行安全。
本文探讨了电厂汽轮机油乳化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关键词:电厂汽轮机;油乳化;原因分析;处理对策对于运行中的汽轮机油,在平时的管理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润滑油发生乳化,延长油品的使用年限,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除了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测外,平时也应注意有关项目的监督和取样检测,尤其在大、小修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当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后应采取措施恢复破乳化性能,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得到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破乳剂可以迅速彻底改善破乳化性能。
1电厂汽轮机油乳化的原因分析1.1油品乳化的条件汽轮机油形成乳状液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①必须有互不相溶(或不完全相溶)的两种液体;②两种混合液中应有乳化剂(能降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存在;③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如强烈的搅拌、循环、流动等。
1.2激烈搅拌在汽轮机高速旋转时,油和水被激烈而充分的搅拌,呈乳浊液态。
此时,亲水的极性基团有了与水充分亲合的机会,当亲合力很大时,就会与水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又由于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中,从而通过这种物质的作用使水和油结合在一起。
因此,这时水就不能与油分离,就会产生乳化现象。
1.3检修导致轴封间隙扩大及检修带入的杂质机组检修时,为了避免在启动过程中高速转动的轴系因过临界转速振动或转子热膨胀而碰磨轴封尖齿,一般在调整轴封时增大了轴封间隙。
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大,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造成油中带水,导致机组在正常运行中影响了轴封的严密性,造成了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这是油中进水的根本原因。
润滑油乳化本果领会之阳早格格创做机油产死乳状液必须具备三个需要条件:一是必须有互没有相溶(或者没有真足相溶)的二种液体;二是二种混同液中应有乳化剂(能落矮界里弛力的表面活性剂)存留;三是要有产死乳化液的能量,如热烈的搅拌、循环、震动等.火分、猛烈搅拌、乳化剂,均能引起机油乳化.其中,火分的存留战猛烈搅拌是爆收乳化的主要本果.1. 机油中火分的存留,会加速油量的老化及爆收乳化;共时会与油中增加剂效用,督促其领会,引导设备锈蚀.果此找到机油中进火的主要本果也便是找到了油量乳化的主要本果,底下领会制成油中进火的主要本果,正在处事试验中创制制成油中进火的主要本果有一下几个圆里:a. 轴启径背间隙安排过大,轴启漏汽沿轴窜进轴启室,制成油中戴火.机组检建时,为了防止正在开用历程中下速转化的轴系果过临界转速振荡或者转子热伸展而碰磨轴启尖齿.普遍正在安排轴启时删大了轴启间隙.正在机组仄常运止中效用了轴启的周到性,制成了轴启漏汽沿轴窜进轴启室,那是油中进火的根根源基本果.b. 轴启齿倒伏,稀启效用落矮制成油中进火.正在轴启径背间隙安排历程中,思量转子伸展及轴系振荡没有周到,使轴启径背间隙过小,令机组正在开用历程中果转子伸展与轴系振荡制成轴启尖齿与转子碰磨,尖齿倒伏,稀启效用落矮,制成轴启漏汽,使火沿轴窜进轴启室.c.轴启进汽联箱供汽压力过大,使轴启室成为正压,制成轴启漏气.d.轴启抽汽器抽气压力缺累,抽气管阻碍,制成背压缺累,使火汽沿轴窜出,制成轴启漏汽.e. 盘车齿轮或者靠背轮转化饱风的抽吸效用,制成轴启箱内局部背压,吸进蒸汽.其余主油箱排烟风机着力太大,使轴启室背压删大,使轴启漏汽,更易加进润滑油系统.f. 汽缸分散里变形、稀启没有周到,制成火汽揭收,加进轴启室,使油中戴火.g.运止参数非常十分引导热油器热却火侧压力下压油侧压力,而且热油器揭收.2. 油中溶有气氛,特天是正在下温下,会加速油的氧化蜕变.空压机机运止中,果其油品气化蜕变而爆收的环烷酸白、胶体等物量皆是乳化剂,使油更简单乳化.3. 机油的乳化,与油品中的增加剂本能亦有闭系.机油增加剂(如抗氧化剂战防锈剂),多数是具备一定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或者混同物.那些物量的分子结构中,一端是具备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另一端是具备一定表面活性的亲火性极性基团.虽然它们皆溶解于油而没有溶解于火,但是正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付火便具备一定的亲合本领,巩固了油火分散的易度,促进油量乳化.4. 猛烈搅拌.正在空压机下速转化时,油战火被猛烈而充分的搅拌,呈乳浊液态.此时,上述亲火的极性基团有了与火充分亲合的机会,当亲合力很大时,便会与火坚韧的分散正在所有.又由于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中,进而通过那种物量的效用使火战油分散正在所有.果此,那时火便没有克没有及与油分散,即爆收乳化局里.三、防止机油乳化的步伐:1. 防止油系统进火防止战与消机油系统进火,是防止机油乳化的要害步伐.为此,最先要保证产品安排战制制品量,一是汽启拆置结构安排合理、整部件加工切合工艺尺度2. 排除油中火分正在庞大空压机运止时,应随机加进油洁化拆置,以便即时对付机组润滑用油战安排保拆置置的压力油举止油火分散战纯量过滤.暂时应用得比较广大的YJG型油洁化器,由重淀箱、过滤箱、贮油箱、排油烟机、自动抽火器战粗稀滤油器等组成.那种油洁器由于具备较大油容积,对付油中火分、纯量的扫除兼有重力分散、过滤与吸附洁化效用,洁化效用下,且运止仄安稳当.别的,拆置正在油箱上的排油烟机应与空压机共时运止,并连绝没有竭的抽走油中气体战火蒸汽,使其没有克没有及正在油箱内凝结;共时,轴启箱上的通气孔(排气管)应疏通,防止轴启内爆收背压而吸进蒸汽、干气或者凝结火珠.3. 扫除油管路荡涤后的残液正在机组拆置或者大建中,如用热火或者蒸汽浑洗油管路、热油器油侧或者油系统上的滤油器等部件的油垢,应正在荡涤后用压缩气氛吹扫大概存留的残液或者火珠,确疑搞燥后再将管交头启佳待拆复.4. 包管机油品量对付于买进的机油,其品量应切合GB2537或者GB11120-89尺度,并应具备良佳的粘附性、氧化安靖性、防锈性、抗起泡沫,以及抗乳本能及酸值指标.对付于运止中的机油,除定期举止周到的检测中,通常亦应注意有闭名手段监督战与样检测,创制问题即时处理.5. 油中增加抗乳化剂为延少油的使用寿命战普及油的抗乳化本能,可根据运止中机油的油量情况,背油中增加抗乳化剂,以损害油火界里上的乳化膜,将火释搁出,达到除火手段.那里需要指出的是,所加进的增加剂应切合品量尺度,尽大概落矮或者与消增加剂中亲火本能较强的成份,达到或者下于汽轮机油尺度所确定的抗乳化本能指标.暂时正在尔国东北天区正正在增加一种名为GPE15S-2(散氧乙烯散氧丙稀苦油硬脂酸脂)破乳化剂,该破乳化剂的便宜是它不妨正在常温下曲交溶于油中,没有需要所有有机帮溶剂,增加量约为12毫克/降. 2_L_ AYDaS 6. 定期处事中的油箱搁火,滤油处事,以及与样,化教领会,皆该当引起脚够的重视。
汽轮机润滑油油质劣化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润滑油系统油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油质变坏的原因是由检修工艺不良、油中带水、设备运行磨损带来的杂质、设备本身质量问题和系统安装质量不过关等原因造成的。
通过提高检修工艺质量、提高运行水平、严把设备安装质量验收关、完善系统设计,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润滑油机械杂质油中带水油乳化一、引言:润滑油系统除为汽轮机和发电机各主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外,还为危机保安装置提供压力油。
润滑油油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无论是在基建调试阶段,还是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因油质变坏导致机组故障、设备损坏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如何保持润滑油油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润滑油油质劣化的原因1油中含机械杂质:(1)设备制造及油管路安装造成与汽轮发电机组系统有关的设备及其附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未达到规定的工艺要求,使设备的质量和清洁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设备和油管路及其附件在安装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油管路安装规程,致使管道清洁度,焊缝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二者造成的机械杂质是新机组调试、试生产期间和新机组投产前几年的油中机械杂质的主要原因。
在2021年某厂#4机组(300MW)大修时发现汽轮机低压转子#3轴颈处有多处划痕,进一步检查发现在#3轴承顶轴油孔中有一焊渣,另一台机组2022年大修中,在注油器检修解体过程中发现注油器扩散管中存在着大量的加工铁屑,再如,由于制造厂注油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注油器在运行中扩散管喉部发生汽蚀,导致汽蚀下来的铁屑进入轴承中,造成轴颈损坏。
(2)检修工艺不良和油中带水引起除设备制造质量和油管道安装质量造成的机械杂质外,检修工艺不良和运行机组油中带水是运行中机组产生机械杂质的主要原因。
比如油箱及内部设备检修时没有进行防尘保护、油管道拆下后没有按要求对油管道进行封口,轴承箱、油箱没有很好地清洁等。
油中带水主要是指机组在正常运行中,油的含水量超标,油中含水量超标,油中含水量超标往往造成油管路生锈,铁锈剥落进入油中,导致油中含有机械杂质。
润滑油乳化是指润滑油中的水与油混合形成乳状液体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润滑油乳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水分进入润滑系统:水分可以通过泄漏、冷却系统故障、湿气吸附或不当的维护等途径进入润滑系统。
处理方法:修复泄漏点,检查和修复冷却系统故障,确保润滑系统密封良好。
定期更换润滑油,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使用带有干燥剂的滤芯进行过滤。
高温引起的水蒸气凝结:高温操作条件下,润滑油和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导致水蒸气凝结成水分。
处理方法:改善润滑系统的通风和冷却效果,降低系统温度。
确保润滑油循环畅通,避免积聚过热区域。
燃烧产物进入润滑系统:燃烧过程产生的高温气体和气溶胶可能通过气缸环路或排气系统进入润滑系统,导致油中形成乳状液。
处理方法:检查和修复引擎或排气系统的问题,确保正常燃烧。
定期更换润滑油,使用适当的脱水剂进行处理。
动力机械振动:机械故障、不平衡或过度振动会使润滑油形成乳状液。
处理方法: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消除振动源。
确保润滑系统的过滤器和沉淀器工作正常,及时去除乳化的润滑油。
使用低质量的润滑油:某些低质量的润滑油可能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乳化倾向性。
处理方法:选择高质量的润滑油,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更换润滑油,遵循制造商推荐的维护建议。
在处理润滑油乳化时,重要的是找出乳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建议咨询专业的润滑工程师或相关技术支持团队,以获取更具体和个性化的建议。
汽轮机润滑油油质劣化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汽轮机油的作用,接着分析了润滑油变质的原因,最后对汽轮机油劣化原因分析及处理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汽轮机;润滑油;油质劣化原因;控制措施引言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轮机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轮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这就要求我们能对汽轮机油的作用及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油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以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汽轮机用油的品质。
1 汽轮机油的作用首先,润滑汽轮发电机的各轴承及其它转动部分,并带走由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以及高温蒸汽传给汽轮机各部分的热量。
其次,透平油在汽轮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的轴颈上形成一层油膜,使轴瓦和转子不发生摩擦。
最后,透平油是汽轮机调速系统和各液压控制阀门传动的介质。
油质劣化时一方面对润滑部分起不到润滑目的,使轴承钨金熔化而损坏设备,另一方面对传动部分可能造成生锈、腐蚀、堵塞等,使调速和保护装置发生卡涩和失灵。
2 润滑油变质的原因2.1 油质在机组运行中的状况当在机组运行中调整速度工作系统产生轻微振动现象,压油机曾卡涩,主油泵入口油压、润滑油压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在各轴承回油管路的观视窗和前轴承箱的观视窗有水滴出现并且伴随飞溅的油雾为白色;在主油箱底部油箱滤网及回油管路末端出现由油水乳化物、保温粉尘、空气中的尘埃形成的杂物,就可以确定润滑油油质已经恶化。
2.2 油质恶化的原因润滑油主要变质的原因是油质受到污染。
对于污染物,其主要是由水和杂质形成。
第一点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汽轮机前后轴封由于封堵不掩饰,漏气窜入前后轴承箱,使得水进入油系统;水分进入密封不严实的油系统;由于油的温度降低使得其中的溶解水析出,从而变成游离的水分子;冷凝潮湿空气,从而形成水分;冷油器铜管泄漏。
第二点杂质污染的来源:油系统各部套如错油阀、油动机、油管路、各轴承轴瓦等相对转动或移动的部件摩擦产生了微小颗粒;油系统各部件密封件不严,外界空气尘埃、杂物进入系统;油质恶化和变质而成的乳化物、氧化物等;系统组装、调试、维修过程中留在系统中的杂物。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摘要:润滑油在机械中主要起降低摩擦和减缓磨损的作用,以保证机械有效和长久的工作。
但是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进入少量的水,从而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工业需要的润滑油要有良好的破乳性。
关键词:润滑油;破乳性;影响因素;解决方法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化液。
破乳,即破坏一个乳化液,使它分成油水两层的过程。
润滑油的破乳性指从润滑油与水形成的乳化液中彻底分离出水的能力,又称为分水性能。
许多润滑油,如齿轮油、汽轮机油和船用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冷却水、冲洗水、冷凝水及环境中其他形式的水及水汽。
如果油钻不具备将混入油中的水迅速彻底分离的能力,油品就会乳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油品的润滑性能,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加剧机件的磨损和设备腐蚀。
故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是润滑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实际中影响润滑油破乳性的因素有很多种。
一、润滑油的成分因素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
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原油中本身含有天然乳化剂,所谓乳化剂是指有助于油和水形成稳定乳化液的物质,如沥青质、胶质、石蜡等,其在原油中的含量会对润滑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含量越低,润滑油稳定性越高。
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和大部分的工业润滑油都属于馏分润滑油,即都是从减压馏分油中抽取的,称为中性油。
我国生产高质量中性油是采用“老三套”传统工艺,即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只采用物理精制的方法,对于石蜡基原油效果较好,对于中间基和环烷基原油则效果不好。
中石化做过研究表明,溶剂精制工艺是改善润滑油基础油抗乳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步骤,且基础油精制深度越深,对抗乳化性能不利的胶质组分就脱除得越干净,相对的保留在基础油中的胶质组分对抗乳化性能的影响就越小。
电厂汽轮机油抗乳化性超标问题分析及处理摘要:抗乳化性就是汽轮机油抵抗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的性能。
汽轮机油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如果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不好,它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使水不易从循环油箱的底部放出,从而可能造成润滑不良,因此抗乳化性是汽轮机油的一项很重要的理化性能。
如果运行中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时间太长,形成的乳化液不但会破坏润滑油膜,增加润滑部件的磨损,还会腐蚀设备,加速油品氧化变质,具体危害如下:1)破坏油膜。
乳化液在轴承等处析出水分时破坏油膜。
2)锈蚀金属。
引起金属部件锈蚀,造成滑阀卡涩,降低系统灵敏度。
3)供油不足。
乳化油因沉积影响油循环,造成供油不足引发事故。
4)酸值升高。
油乳化会加速油的劣化,使酸值增高。
5)轴瓦过热。
乳化油降低润滑作用,增大部件摩擦导致轴瓦过热。
关键词:汽轮机油;乳化;抗乳化;分析;措施引言汽轮机油在轴承与轴瓦之间形成一层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
汽轮机油在其使用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水分。
抗乳化性能是评价汽轮机油抵抗与水形成乳化液的一项指标。
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好时可以将混入其中的水分快速分离开,并可以通过主油箱底部阀门放出。
否则,油水无法分开,则在轴承的旋转搅拌下使之形成乳化液,无法使润滑油形成油膜。
在高速旋转下,会造成轴承温度快速升高,油品酸值增加,加速油品劣化,腐蚀轴承等部件。
因此,汽轮机油良好的抗乳化性能是保证汽轮机组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
1汽轮机油乳化现象及抗乳化性汽轮机油(即水电站中常用的透平油)的乳化是指油中存在过量水的条件下,油在高速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即运行中的汽轮机油发生乳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油中存在过量水;2)油和水要在激烈搅拌下混合;3)存在油质老化后所产生的环烷酸皂类等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
对于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指标,在国标GB/T7596-2017《电厂运行中矿物涡轮机油质量》中明确规定,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时间应小于等于30min。
浅析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原因与处理措施作者:姚雪梅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1期摘要:重点分析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并针对汽轮机油出现的破乳化度不合格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叙述,提出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乳化;劣化处理引言:我国的电力用油基本上是按照使用用途划分为绝缘油、汽轮机油和抗燃油三大类。
电力行业使用的润滑油主要是汽轮机油,是精制矿物油调和而成的成品油,其基础油属于 I 类,也有少量加氢精制的Ⅱ、Ⅲ类基础油调制的润滑油。
汽轮机油主要作用为润滑、冷却、散热、调速,因而要求油品应具有适当的粘度和高的粘度指数,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能能力,较好的抗泡沫性能和空气释放能力,以满足设备在恶劣运行工况下长期运行要求。
然而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机组轴封不严,不可避免的会有蒸汽和冷凝水漏到油系统中,在运行温度和循环搅拌下,就形成了油水乳状液,影响油品的润滑效果,进而危及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一、汽轮机油监测破乳化性能的重要性破乳化时间又称破乳化度,是在特定的仪器中,一定量的试油与同体积的水相混,在规定的温度下,以一定的搅拌速度搅拌一定的时间,使油水充分形成乳状液,在停止搅拌后,记录油水分离的时间,即为破乳化时间。
汽轮机油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水或水蒸气接触,为了避免油和水形成乳化液破壞正常的润滑,要求汽轮机油应具有良好的水分分离的性能。
如果运行中的汽轮机油破乳化时间太长,所形成的乳化液不但能够破坏润滑油膜,增加润滑部位的磨损,还会腐蚀设备,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
故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鉴别油品的精制深度、受污染及老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原因汽轮机油乳化是电厂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机组漏汽、漏水形成的。
其发生乳化的原因如下:油中存在乳化剂。
油中乳化剂包括炼制过程残留的天然乳化物和油质老化时产生的低分子环烷酸皂、胶质等乳化物。
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处理摘要:介绍了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危害,同时经过分析研究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式为吸附式再生技术。
经过处理后,延长了油品寿命,并省去油箱和关键部件的清洗工序,降低了检修维护成本,彻底改变了普通滤油机不能清理油路油泥、水分、酸性物质,促使油品不断反弹的缺陷,从而使得设备内部和油品得以较好的清洁。
关键词: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1 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危害汽轮机润滑油发生乳化:破乳化度指标是反映油质本身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该指标决定油品的油水分离能力。
当油品破乳化度指标超标时,就说明该油的油水分离能力变差,也就是该油更容易发生乳化。
汽轮机润滑油油膜极压特性变差:油品破乳化度指标超标主要因油品受到污染或油质发生劣化,均因油中已含有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的分子(可称之为乳化剂)。
在多次取样试验后油品的破乳化度指标仍然超标说明该乳化剂已基本均匀分布在整个油系统中。
该分子一般存在于油的界面,不仅增强了油水混合发生乳化的能力,还改变了油膜表面的分子排列,从而影响油膜的形成,影响油膜的极压特性,从而导致其润滑效果变差。
加速油质的劣化速度:研究表明,影响油质指标的污染物及劣化产物不仅会影响相应的质量指标,还会对油质起催化劣化的作用,加速油质劣化速度,使油质快速劣化,其他指标也随之超标。
润滑油指标刚刚超标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不仅该指标超标更加严重,油质其他指标也超标或接近指标要求。
可通过更换新油后并不能保持原有的油品使用寿命,短时间内再次发生劣化变质,最后该机组成为问题机组,不断发生油质劣化问题而不能彻底解决,给电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也是因为系统中残留的污染物及劣化产物对加入系统的新油起催化劣化作用。
综上所述,破乳化度指标超标时不及时进行处理,不仅会影响机组安全,表现出轻则轴颈与轴瓦发生磨蚀,而且会因润滑效果变差发生局部过热使轴颈与轴瓦发生烧蚀问题。
局部过热还会使油在过热点发生碳化,进一步影响润滑和散热,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轴颈与轴瓦的损坏,严重时会发生机组停机。
滑油乳化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摘要:柴油机是船舶航行期间,动力的重要保障,主柴油机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安全,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滑油的润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是保证供给柴油机动力装置各运动部件的润滑和冷却所需的润滑油。
其具有:减磨、冷却、清洁、密封、防腐、减轻噪声以及传递动力等作用。
一旦滑油被污染发生乳化,这些功能就会减弱或丧失,柴油机的寿命将大大缩减,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柴油机损坏,导致船舶滞航的危险。
本文结合主柴油机油底壳滑油乳化出现的故障问题,分析处理此类故障的排查方法及预防措施,同时也方便以后发生同类故障的修理,为后续的针对性保养提供依据,也为其它船舶排查此类故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滑油乳化;原因;处理方法柴油机润滑油的作用及工作原理:从自身性质看,润滑油的作用有很多种:减磨,在相互运动表面保持一层油膜,以减小摩擦,这也是滑油的主要作用;冷却,带走运动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以及外界传来的热量,保证工作表面的适当温度;清洁,冲洗运动表面的污物和金属磨粒以保持工作表面的清洁;密封,产生的油膜同时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如活塞与缸套间的油膜除起到润滑作用外,还有助于密封燃烧室空间;防腐,形成的油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使空气不能与金属表面接触,防止金属锈蚀;减轻噪音,形成的油膜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两表面直接接触,减轻振动与噪声;传递动力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润滑油的至关重要性,就像柴油机的血液,如果润滑油出了问题,将会造成重大事故。
本文中,该船柴油机为干式油底壳,干式油底壳将滑油储存在柴油机油底壳中,柴油机正常运行时,其所带的滑油泵,抽吸油底壳滑油,经滑油冷却器送至各润滑部位,润滑后流回油底壳,构成独立的润滑系统。
柴油机备机时,滑油泵运转,维持滑油在系统中循环,油泵的滑油首先进入滑油冷却器,然后进入机体内部,分别供到柴油机的主油道、传动齿轮机构等处,完成润滑任务的滑油,后回流至油底壳进行再次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