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_历史_理论和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249.76 KB
- 文档页数:6
《社区社会工作》第一章社区概念与社区发展一、考核知识点(一)社区与社区理论(二)社区功能与社区服务(三)社区建设(四)社区研究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社区社会工作和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一起,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以及社会工作教育中的三大基本工作方法。
2、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帕克是最早对社区下定义的社会学家之一。
3、菲利普强调的是特定地域、共同实现的多元目标、群体三个要素。
4、所谓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5、人口是社区活动的主体。
6、社区的经济特征中看到其特定功能:保障功能与稳定功能。
7、广泛的包容性是社区文化的第二个特征,组织的网络性是社区文化的第三个特征。
(二)理解1、社区的生活功能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
2、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当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
3、所谓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为社区服务。
4、所谓全貌研究,就是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5、吴文藻是最早进行中国社区研究的学者。
在社区研究上作出了巨大成就的当属费孝通先生。
(三)应用1、社区的分类:①按照社区结构及特点,可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②按照社区功能,可分为工业社区、农业社区、商业社区等。
2、社区服务的特点:①社区服务的非营利性。
②社区服务的“地域性”。
③社区服务的专业性。
④社区服务的综合性。
3、社区服务的原则:①理论指导原则。
②全面规划原则。
③突出重点原则。
④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原则。
4、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①老年人服务。
②青少年服务。
③残疾人服务。
④生活服务。
⑤再就业服务。
5、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对社会现代化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意义:①协调社会有序发展。
②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
③发展与服务、建设与排忧的统一。
6、社区建设内容:①发展社区经济。
社区团购模式发展历史论文
社区团购模式指的是由社区居民通过团购平台集中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社区团购模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社区团购最初是由一些志愿者组织发起的,他们通过电话或传单等方式宣传团购信息,然后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购买。
这种传统的社区团购虽然起初发展较慢,但在一些小型社区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区团购逐渐走向了线上化。
在2008年,中国知名的团购网站“美团”正式推出了社区团购服务,为社区
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购物方式。
此后,社区团购概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此领域。
社区团购模式不仅为消费者节省了购物成本,也给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团购平台,小商家可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提高销量和知名度。
同时,社区团购也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意识。
当前,社区团购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模式的代表之一,已经波及到食品、日用品、服务等多个领域。
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社区团购模式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社区创新:社区发展与社区经济的创新模式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提供了生活的基本需求,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社交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创新成为了推动社区发展和社区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区创新旨在通过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模式,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社区发展与社区经济的创新模式,以期为社区建设和社区经济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什么是社区创新?社区创新是指在社区内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模式,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它可以涵盖多个方面,例如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设施建设等。
社区创新是一种跨学科的创新方式,需要社区居民、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多个参与者共同合作,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发展的创新模式1. 社会企业模式社会企业是指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企业,它既追求经济效益,又关注社会效益。
社区可以通过引入社会企业的模式来推动社区发展。
社会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居民的职业技能,创造经济增长和社会价值。
此外,社会企业还可以通过社区合作,推动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创新。
2. 社区共享模式社区共享模式是指通过共享经济的方式,将社区内的资源和服务充分利用起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例如,社区可以建立共享办公空间,供居民创业或远程办公使用。
社区还可以建立共享交通系统,居民可以共同使用汽车或自行车,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社区共享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 社区活力模式社区活力模式是指通过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和创新的活力,推动社区的发展。
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团体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社区活力模式可以促进社区的社交交往,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4. 社区绿色模式社区绿色模式是指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和环保理念,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可以建立绿色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文/陈涛【摘要题】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区发展的兴起和扩展的历史,阐述了世界上社区发展的理论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若干模式。
【关键词】社区发展;历史;理论;模式【正文】我国正在努力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社区发展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为使这一工作进行得更加富有成效,有必要系统了解社区发展的历史、理论及社区发展的模式。
一、社区发展的兴起与扩展(一)背景和由来“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在《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1915年)一书中提出的。
1928年,美国社会学家J•斯坦纳在其所著的《美国社区工作》中,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森与波尔斯在合著的《农村社区组织》一书中,对社区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
此时社区发展概念同现在相比尚有较大差别,但他们为后来该概念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
早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国家为应付当时工业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对原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越来越多地体现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增进社区福利的基本精神。
1765—1832年,德国就先后实行了汉堡福利制度(Hamburg System)和爱尔伯福利制度(Elberfield System),鼓励社区成员参加本社区的社会福利工作,试图以此倡导社区内部成员自我服务、志愿服务。
这一进程演变到20世纪初左右,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出现了一场更具广泛性的“睦邻运动”(Settlements and Neighborhood Movement)和“社区福利中心”(Community Welfare Centres)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精神和互助精神,动员社区成员齐心协力,在本社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从传统的居委会制度到现代社区自治管理,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着新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要求。
本文将从历史变迁和现代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一、历史变迁1. 传统的居委会制度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传统的居委会制度。
这一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社区治理主要是由行政机关通过派驻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实现社区治理的目的。
居委会制度在当时的社区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即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出现。
1982年,我国开展了社会主义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随之而来的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建立。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广泛发动居民自觉参与,依法管理社区和公益事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这一制度的出现,有效地加强了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推动了城市社区治理向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3. 现代社区自治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日益向现代社区自治管理转变。
现代社区治理强调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治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商共治。
二、现代发展1.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随着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在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代社区治理强调的是社区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推动社区协商共治,加强社区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通过建立社区居民自治机构和组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民主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管理水平。
2. 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现代社区治理模式还注重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治参与。
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可以从社区概念与社区发展概念中推导出来。
从社区概念出发,社区发展有社会体系模式、社会冲突模式与社会场域模式;从社区发展概念出发,社区发展有计划变迁模式、政府授权模式、社会参与模式、文化创新模式。
前三个模式就是从社区的存在状态中引申出来的,所以叫社区发展的存在模式,后四个模式都就是促使社区发展变化的,所以叫社区发展的功能模式。
一、社会体系模式这一模式认为,社区就是一个持续的社会体系,具有相互依赖、共生共荣与均衡发展的特点。
按照此模式规划社区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联动、功能互补、互动沟通与整体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取向。
这一模式还认为,社区同时就是一个变迁的体系,社区发展必须做好“动态的平衡”工作,处理好持续与间断、历史与现实、新生与衰亡、老人与新人、分工与合作、分化与整合、继承与创新、稳定与发展、局部与全局与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辩证关系,使社区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保持常新的面貌。
二、社会冲突模式这—模式认为,与其把社区瞧作就是一个稳定体系的持续,不如把它瞧作就是一种社会冲突,冲突及由此而引起的变迁就是社区发展的常规。
按照此模式引导社区发展,必须认清社区内的基本矛盾及其在不同时空中的主要表现,解决好诸如利益分配、权力追求、资源占有、社会分化、文化冲突、民族矛盾、代际隔阂、人员更迭、压力适应与认知失调等问题,不仅要在统—中把握好对立,更要在对立中把握好统一。
这一模式同时认为,功能有显功能与潜功能之分,有些冲突,其显功能就是不好的,但其潜功能却就是好的;有些冲突,其显功能就是好的,但其潜功能却就是不好的。
社区发展领导者要充分认识由冲突所产生的社区动力学及其显、潜功能的相互转换,整合社区所有力量为实现社区的目标而命斗。
三、社会场域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与其把社区瞧作就是一个持续的社会体系或瞧作一个由各种矛盾冲突所组成的社会复合体,不如把它瞧作就是一个社会场域,它为社区中的个人、群体、组织、机构与制度提供了活动与互动的舞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社区理论宣讲活动内容有哪些方面社区理论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社群如何形成、发展和影响个体行为的规律。
宣讲社区理论的活动旨在传播社区理论知识,培养社会意识,并提升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
社区理论的概述社区理论是对社区的研究和分析,探索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和社会网络结构。
社区由一群相互依赖、共同具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人组成,其内部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联系和归属感。
社区发展的历史首先,对社区形成的历史进行介绍。
社区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群从最早的原始部落演变而来,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化时代,到现代城市社区的形成。
其次,介绍社会变革和现代社区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社区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和互动的场所,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社区理论的主要内容介绍社区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交往、社会网络、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它是社区内部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们建立联系和加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社区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网络。
它是社区内部信息传播、资源共享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
社区认同社区认同是社区成员对自身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它是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建立社区共同价值观和社区意识的基础。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中的行为。
它是社区民主和自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区发展的动力。
社区理论宣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社区理论宣讲活动的目的在于向社区成员传达社区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实用价值,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
一方面,宣讲社区理论可以帮助社区成员更好地理解社区的运行机制,增进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宣讲社区理论可以引导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高社区自治和民主意识,培养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社区理论宣讲活动的具体内容社区理论宣讲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讲解社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社区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社区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
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
2、人口人口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一定社会生活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3、社区组织为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预防和解决社区内存在的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建立的组织。
4、社区组织体系是指社区里存在的各类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体系。
5、社区整合指社区内所有趋势都有一种共同的取向,人们有一种参与和认同感;并且社区中每一种互相依赖关系都能顺利地突破阻碍,而对社区有所贡献。
6、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1.人文生态学定义:人口的空间分布较为稀疏的社区2.2.行业划分:农业生产3.3.社会文化方面的定义:初级的社会群体、传统的文化、变迁的惰性等。
7、集镇社区费孝通先生认为:“集镇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
这种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8、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9、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的新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