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标准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222.68 KB
- 文档页数:4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标准化工作包括标准体系研究和技术标准制订两部分。
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将紧密结合现有国际电工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国内外智能电网相关标准,建立涵盖各环节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制订工作将在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架构下,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制订指导智能电网建设,涵盖各环节的具体标准研究与制订工作,修改完善现行标准规范,补充编制新的标准规范。
1.领域划分及关联
2.分专业领域模型
3.智能电网核心标准分析
分析九个专业领域,系统分析779项国际标准和721项国内标准。
(1)规划与设计:输电与配电规划、分布式电源接入、电能质量
(2)发电:风力、太阳能、抽水蓄能、潮汐(波浪)、燃料电池、核电、分布式电源和常规发电
(3)输电:一次设备、输变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输变电设备监测
(4)变电:系统接口(站内、厂站与主站、厂站与用户等)、变电站信息模型与信息交互和通信体系、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广域相量测量、电能计量
(5)配电:智能配电调度、先进配电运行、配电自动化、配电设备、分布式电源、供电安全与电能质量
(6)用电:双向互动营销(表计和计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抄表、负荷管理与控制、通信、需方响应等)、智能用电小区(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电器)、电动汽车(充电、充电站、并网及监控等)、客户侧分布式电源(客户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接网及并网监控等)、节能与需求侧管理(变频控制、热泵技术、节电设备、蓄冷蓄热、企业和住宅节能等)
(7)调度: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调度管理等(8)通信:电力特种光缆、电力载波通信、无线通信、光通信、传送网、支撑网、电力应用通
信、业务网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9)信息与安全:信息管理与服务、信息资源、信息安全。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王伟;刘英军;王琨【期刊名称】《电器工业》【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7页(P32-38)【作者】王伟;刘英军;王琨【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正文语种】中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发展及现状的研究,以及我国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机构的解读,提出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具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
为了推动智能电网建设,2009年4月,IEC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MB,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Board)召开首次会议组织成立了第三战略工作组——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SG3),负责制定IEC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也已派相关专家参加工作。
该次会议明确了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的职责范围,其主要任务是智能电网IEC标准体系的研究。
IEC SG3下属三个工作组:智能电网路线图工作组(Roadmap task)、Mapping Chart工作组和用例工作组(Use Case task)。
路线图工作组在2010年5月发布了《IEC智能电网标准路线图》(1.0版),在路线图中提出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SOA架构等概念。
从2011年6月起,IEC开始计划新的架构,中期目标(mid-term 5-years)和长期目标(long term 15-years),并将IEC的体系架构与欧盟智能电网联合工作组(CEN/CENELEC/ETSI Joint WorkingGroup)的智能电网通用参考架构对接。
IEC认为,智能电网核心标准对智能电网应用和解决方案具有重大影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领域。
智能电网中的电能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
智能电网通过数字化、自适应性、智能化和互联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智能电网中,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电能数据采集和分析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电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一、电能数据采集技术电能数据采集技术是智能电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系统技术等。
1.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涉及数据传输协议、传输介质和传输网络等方面。
数据传输协议是指用于信息交换的协议,包括Modbus、TCP/IP等常用协议。
传输介质是指用于数据传输的介质,包括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
数据传输网络是指用于传输电能数据的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基础技术之一,它主要涉及传感器的类型、精度、准确度等方面。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可以对电流、电压、功率等电能参数进行测量。
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度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配置。
3. 采集系统技术采集系统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实现技术之一,主要涉及采集器的选择、配置和安装等方面。
采集器是用于采集电能数据的设备,包括传统的电表、智能电表、接口设备等。
采集器的选择和配置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考虑,特别是在大规模应用中,需要考虑采集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二、电能数据分析技术电能数据分析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数据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建立等方面。
1.综合能力〔35%〕一.电力及能源战略中国能源概况1.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1〕能源资源总量比拟丰富。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2.能源供给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1〕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3〕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3.中国能源战略的根本内容: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开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平安的能源供给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开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4.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构造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及,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根底。
5.中国全面落实能源节约的措施:推进构造调整,加强工业节能,实施节能工程,加强管理节能,倡导社会节能。
6.中国提高能源供给能力的措施:有序开展煤炭。
积极开展电力。
加快开展油气。
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
加强农村能源建立。
7.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
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加强前沿技术研究。
开展根底科学研究。
8.促进能源及环境协调开展: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大力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积极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
严格能源工程的环境管理。
9.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立法。
强化平安生产。
完善应急体系。
加快市场体系建立。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价格机制改革。
10.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
鼓励外商投资勘探开发非常规能源资源。
鼓励外商投资和经营电站等能源设施。
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11.为维护世界能源平安,中国主张国际社会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展努力:加强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
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供应体系,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互联互通以及智能化管理。
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提供关键支持。
一、数据采集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数据采集是智能电网中的基础步骤,通过采集各个环节的实时数据,系统可以对电力网络进行准确监测与管理。
数据采集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于智能电网。
1. 监测设备数据采集智能电网中的监测设备负责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例如,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电力设备的温度、震动以及电流等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
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能够为智能电网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帮助系统运维人员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状态。
2. 用户数据采集智能电网还需要对用户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智能电表等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诸如电能消耗、用电峰谷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电力计费、用电负荷预测等用途,帮助电力系统管理部门优化电网运行。
3. 环境数据采集智能电网运行环境中的数据采集也非常关键。
例如,可以利用气象站采集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等,用于电力系统对气象条件的响应和调整。
环境数据采集还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风险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数据分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数据采集只是智能电网运行中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将采集得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大数据分析智能电网中产生的数据庞大且多样,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胜任。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从庞杂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负荷、能源消耗等进行精准预测和优化调度,实现电网的高效运行。
2. 数据挖掘与智能化决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进一步加强对智能电网数据的理解和利用。
智能电网中的智能电表与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智能电网的发展成为了未来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而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能的计量和监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智能电表及其数据采集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二、智能电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智能电表是一种能够自动获取电能使用数据并实时显示和传输的计量设备。
它可以准确计量用户的用电量,并具备多种功能,包括电能监测、电能质量分析、远程抄表、负荷识别等。
智能电表的核心是其数据采集技术,下面将分析智能电表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三、智能电表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中,ZigBee、LoRa、NB-IoT等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这些技术具备低功耗、长距离传输和可靠性强等特点,在智能电表数据采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和智能电表使用场景的增多,对于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同时采集多个电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从而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智能电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智能电表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可以通过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优化和研究,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电能使用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电能使用的峰谷时段,进而制定合理的用电策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四、智能电表与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智能电表与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业领域,智能电表可以用于对电能使用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在城市建设中,智能电表可以用于对居民和公共机构的电能使用进行实时监控,提供数据支持给城市能源管理部门。
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研究引言:智能电网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实现电力生产、传输、配送、使用的高效、安全、可靠、经济的全面管理。
而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是智能电网构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智能电网中获取电力系统各种信息的基础。
传统电力系统模糊的数据无法满足智能电网对大数据、互联互通的要求。
因此,数据采集技术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1.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电网中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物理量和状态信息,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新一代的传感器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极大地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
1.2 无线通信技术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通常使用有线方式进行,但这种方式存在传输距离短、布线困难等问题。
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传感器与中心系统之间的远距离数据传输,并且无需进行复杂的布线工作,降低了建设成本。
1.3 云计算技术随着智能电网中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存储。
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处理等操作,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二、数据传输技术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如何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指定的中心系统,是智能电网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智能电网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1 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是智能电网中数据传输的基础。
传统的通信网络主要使用有线方式,但随着智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有线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传输要求。
因此,无线通信网络应运而生。
无线通信网络具有传输距离远、布设方便等优势,可以实现智能电网中数据的快速传输和高效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宣贯材料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0年2月目次第一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编制说明 (4)1 项目来源 (4)2 编制目的 (4)3 编制原则及思路 (4)4 编制依据 (4)5 标准编制过程 (5)6 标准主要内容 (6)第二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8)第一章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8)1 适用范围 (8)2规范性引用文件 (8)3术语和定义 (9)4技术要求 (9)5检验规则 (28)6运行管理要求 (30)第二章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31)1 适用范围 (3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1)3术语和定义 (32)4技术要求 (33)5检验规则 (54)6运行管理要求 (56)第三章通信单元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57)1 适用范围 (57)2规范性引用文件 (57)3定义 (58)4结构 (58)5技术要求 (59)6检验规则 (68)第三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76)第一章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76)1适用范围 (76)2规范性引用文件 (76)3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76)4外形结构 (73)5显示 (75)6通信接口结构 (76)7材料及工艺要求 (76)8标志及标识 (79)第二章集中抄表终端形式规范条文解释 (81)1适用范围 (76)2规范性引用文件 (76)3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82)4外形结构 (82)5显示 (85)6通信接口 (86)7材料及工艺要求 (90)8标志及标识 (94)第三章采集器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117)1适用范围 (110)2规范性引用文件 (76)3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76)4外形结构 (111)5通信接口 (114)6材料及工艺要求 (114)7标志及标识 (117)第四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通信协议条文解释 (141)第一章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条文解释 (131)1适用范围 (14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4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1)4帧结构 (141)5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144)第二章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条文解释 (117)1适用范围 (14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4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2)4帧结构 (144)5集中器式路由载波通信的用户数据结构 (148)第五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终端设备安全防护培训材料 (186)1 术语和定义 (186)2 安全防护设备的部署 (187)3 采集终端加密算法的应用 (188)4 安全芯片数据交互流程 (189)附录1 安全部分扩展协议 (195)第一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编制说明1 项目来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功能、型式、技术性能及验收试验等相关要求,满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公司系统经营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在取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化标准列入了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用电信息采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电能消费情况的管理与分析,提高用电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使用电能的单位和个人,用以规范电能消费信息的采集、记录和报告工作。
第三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的目的在于实时掌握用电情况,为节能减排、用电安全和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第四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保护信息安全和隐私。
第二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手段第五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可通过仪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也可以通过记录表格、数据导入等方式进行手动记录。
第六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设备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性能和精度,准确记录电能消费情况。
第七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第三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内容第八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内容包括用电量、用电时间、用电功率、用电时段等相关数据。
第九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应细化到不同区域、部门和设备的用电情况,便于对照分析和比对。
第十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内容应按照不同时间段、不同用电设备进行分类,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第四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管理第十一条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电能消费信息采集管理岗位,负责电能消费信息采集、记录、分析和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应按照事先确定的采集周期和采集量进行,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第十三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五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分析第十四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定期进行分析,发现用电异常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与用电成本、用电效率等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找出用电的优化空间。
第十六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对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不良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六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报告第十七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定期编制报告,上报相关部门,并对报告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智能电网中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在当今社会,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至关重要,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用电方式和电力管理模式。
而在智能电网中,数据采集技术则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的关键基石。
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电力系统的规模庞大,涉及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需要采集的数据量极为庞大。
其次,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各类传感器、智能电表、监控设备等,数据类型多样,既有实时的电流、电压等电气量,也有设备的状态信息、环境参数等非电气量。
再者,数据的采集需要满足高精度和高实时性的要求,以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及时的故障诊断。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多种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电网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智能传感器不仅具备测量功能,还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减少了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压力。
同时,它们还具有自诊断和自校准的能力,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中另一个重要的数据采集设备。
它不仅能够精确计量用户的用电量,还可以记录用电的时间和功率等信息。
通过智能电表,电力公司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而且,智能电表还为用户提供了实时的用电信息,有助于用户合理安排用电,实现节能减排。
除了传感器和智能电表,无线通信技术在数据采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布线困难,维护成本高。
而无线通信技术,如 ZigBee、蓝牙、WiFi 等,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它们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使数据采集更加灵活便捷。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移动设备的监测中,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这一点,需要采用合适的数据校验和纠错技术。
概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前言计量体系是建设智能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当中,能够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强大,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运用,将会有助于供电工作者更加方便集中的管理用户用电信息。
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完整、精确的采集,使得计量在线监测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框架介绍1.1物理架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物理架构包括主站、采集点监控、通信信道以及采集终端这些设备,整体分为三个层次。
作为整个系统管理核心的是主站层,它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里面包含软件和硬件,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管理和应用,同时也管理和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和运行。
数据采集层包括本地或远程通信信道完成对系统各层间的数据传输,安装在各种场所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主要负责的是监控和采集采集点的信息。
最后一层是采集点监控设备,它是采集电量信息的源泉,也是被监控的对象,例如电表、用户配电开关等设备。
1.2终端功能介绍采集终端分为集中抄表终端和变压器采集终端等,采集终端的功能就是收集电表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
集中抄表终端有采集器和集中器,主要对低压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
采集器可以采集多个电表的用电信息,也可以采集与其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的用电信息。
集中器不但能够收集与处理电表的信息,同时还具有与主站交换数据的功能。
变压器采集终端主要对变压器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而且采集用户用电信息的专用变压器主要是在50KV.A的公用变压器中进行的。
通过这个终端能够实现多种功能,除了对用户用电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还有对供电的电能质量进行检测,监控用户用电的负荷等。
2.计量在线监测技术的体系结构由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类型繁多,有底层计量装置的运行参数,也有用户的用电数据信息,这使得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应用的空间。
电能计量体系标准架构
增加:1、DL/T 614-2007多功能电能表;DL/T 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
2、电能表检测需要标准和检测依据(绿色):(1)GB/T 17215.311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11部分:机电式有功电能表(0.5 1和2级)对应IEC62053-11:2003
(2)DL/T 828-2002单相交流感应式长寿命技术电能表使用导则;
(3)JB/T 7655-95脉冲电度表;
(4)JB/T 7656-95多功能电度表;
(5)JB/T 7657-95最大需量电度表;
(6)JB/T 10451-2004多用户静止式交流有功电能表特殊要求;
(7)JB/T 5467.1-2002机电式交流有功和无功电能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8)JB/T 5467.2-2002机电式交流有功和无功电能表第一部分:长寿命电能表特殊要求;
(9)JB/T 50070-2002电能表可靠性要求及考核方法
(10)JJG 307-2006交流电能表(电度表)检定规程;
(11)JJG 569-1988最大需量电能表(电度表)检定规程(试行);
(12)JJG 691-1990分时计度(多费率)电能表检定规程;
(13)JJG 842-1993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