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2003年度鸟击统计
- 格式:pdf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6
2003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发展财务司2004年3月2日发布)民航各运输机场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统计表(民航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按完成运输业务量大小排序)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民航不安全事件统计分析报告2012年3月一、3月份总体安全情况2012年3月份,全行业共发生航空器事故征候17起,同比减少4起,其中:未发生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同比减少1起;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17起,同比减少1起;通用航空事故征候未发生,同比持平;未发生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同比减少2。
2012年3月,事故征候总次数和万时率同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与2011年同期相比减少4起,万时率减少26.10%,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3起,万时率增加1.80%;环比增加1起,万时率减少0.23%(如图1)。
(图1 )3月份同期及2012年2月我国民航事故征候发生次数、万时率对比注:括号内的次数为严重事故征候次数(图2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国民航事故征候次数及万时率对比(图3)3月份同期及2012年2月我国民航人为原因事故征候次数及万时率对比注:1、人为原因事故征候是指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运输航空事故征候、通用航空事故征候和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的总和;2、括号内为机组原因事故征候数量。
图2显示了过去13个月事故征候的总次数、万时率变化情况。
图3显示了3月份同期及2012年2月我国民航人为原因事故征候次数及万时率对比。
可见,3月我国民航人为原因事故征候数量和万时率同比和环比都有所下降。
截至到2012年3月份,全行业部分安全指标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全行业部分安全指标情况60.70%22.48%22.48%1.03%70.80%23.60%118.00%运输航空事故征候万时率/目标值人为原因事故征候万时率/目标值(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万时率/目标值(运输航空)通用航空事故征候万架次率/目标值地面事故征候万架次率/目标值机场原因事故征候万架次率/目标值油料原因事故征候万架次率指标值/目标值(图4 )2012年3月安全指标情况雷达图将2012年3月,民航各种安全指标情况绘制成雷达图(见图4),最差的三个安全指标依次是:油料原因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地面事故征候万架次率、运输航空事故征候万时率。
2004年鸟击数据分析报告鸟击是指飞机在起飞、飞行或降落过程中与鸟类相撞而发生的事故。
鸟击不仅会对飞机造成损坏,还可能威胁到飞行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鸟击情况,提高航空安全水平,我们对 2004 年的鸟击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收集方法本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各大航空公司、机场以及相关航空监管部门的报告。
这些数据涵盖了国内和国际航班在 2004 年全年发生的鸟击事件。
数据收集过程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鸟击发生的时间分布1、季节分布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我们发现鸟击事件在不同季节的发生频率存在明显差异。
春季和秋季是鸟击事件的高发期。
春季,鸟类开始迁徙,活动范围扩大;秋季,鸟类为了储备能量准备过冬,飞行活动也较为频繁。
2、月份分布进一步细分到月份,4 月、5 月和 9 月、10 月的鸟击事件数量相对较多。
其中,5 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3、时段分布在一天当中,鸟击事件主要集中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时段。
这是因为此时光线条件较为特殊,鸟类的活动较为活跃,而飞行员的视线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三、鸟击发生的地理位置分布1、机场分布不同机场的鸟击发生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靠近湿地、森林或水域的机场,鸟击事件相对较多。
例如,_____机场由于周边环境复杂,鸟类栖息地较多,鸟击事件发生率较高。
2、航线分布某些航线由于经过鸟类迁徙通道或鸟类栖息地,鸟击风险也相应增加。
比如,从_____到_____的航线,经常会穿越一些鸟类聚集的区域。
四、涉事鸟类种类分析1、常见鸟类在 2004 年的鸟击事件中,常见的涉事鸟类包括麻雀、鸽子、八哥等。
这些鸟类在城市和机场周边较为常见,活动范围与飞机飞行区域容易重叠。
2、大型鸟类偶尔也会有大型鸟类如鹰、鹭等与飞机相撞。
虽然这类事件发生频率较低,但由于大型鸟类体型较大,造成的危害往往更为严重。
五、鸟击对飞机造成的损害程度1、轻微损害大多数鸟击事件造成的是轻微损害,如飞机表面的划痕、挡风玻璃的裂纹等。
基于民航统计数据的我国民航飞机鸟击安全状况分析
李娜;牛坤;张清
【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3)4
【摘要】为掌握我国民航飞机鸟击安全状况,本文基于民航统计数据,以鸟击事故征候万架次率、鸟击对飞机造成的损伤程度、鸟击造成的后果、撞击的鸟类的质量为指标,对我国民航飞机鸟击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民航飞机鸟击安全状况良好。
鸟击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呈先下降后平稳趋势,从2010年起,基本稳定在0.22。
鸟击有损伤事件占比呈下降趋势,2011-2015年占比为9.36%,虽然是同期美国的1.9倍,但改进速度好于美国,差距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鸟击造成空中停车、中断起飞、预防性着陆的概率为2.53×10^(-6)/架次,是美国的0.78倍,其中造成空中停车的概率为8.92×10^(-8)/架次,是美国的0.52倍,鸟击事件中鸟类质量大于550g的撞击次数占比4%,在使用中遭遇鸟撞情况时引起空中停车等严重后果的概率较小。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李娜;牛坤;张清
【作者单位】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6
【相关文献】
1.我国民航机场鸟情及鸟击防范策略
2.基于模糊数学的民航航路鸟击概率计算模型研究
3.影响我国民航飞行安全的个体与组织因素——基于HFACS框架的事件分析
4.2012年浙江省民航安全运行数据分析——以鸟击、轮胎轧伤事件为例
5.基于X-12-ARIMA模型的中国民航鸟击事故征候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2年鸟击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总局适航信息网和航空安全信息网的信息,全国各机场、航空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等有关部门共上报鸟击事件94起。
其中定为鸟击事故征候的36起,发生在机场责任范围内的鸟击事件3起。
对2002年的鸟击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鸟击事件发生的一些规律。
这些规律与历史数据相比较,既体现了一些相同的规律,也反应了一些新的特点。
1. 鸟击对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2002年共上报鸟击事件94起,其中构成事故征候的36起,导致返航3起、滑回1起、换机5起和中断起飞1起。
2002年全年共发生飞行事故征候116起,鸟击占了31%。
由此可见,鸟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用航空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
尽管2002年鸟击事件的次数远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然而通过分析鸟击事件对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的规律,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我国目前的鸟情状况对航空器安全运营的影响。
将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划分为四个等级:严重损伤、中等损伤、轻度损伤和无损伤。
严重损伤指航空器严重损坏、更换发动机或更换6片叶片以上;中等损伤指航空器出现破洞或发动机叶片损伤;轻度损伤指航空器出现凹坑。
根据这个定义,2002年鸟击事件导致的航空器损伤程度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程度对比1991-2001年国内鸟击造成航空器损伤程度的历史数据(见表1),可以看出:尽管2002年报告的鸟击数量大大增加,但是造成的航空器损伤程度多为轻度损伤或无损伤,中等以上损伤程度的鸟击事件占全部鸟击的比例较低(如图2所示),次数比往年略有增长(如图3所示)。
考虑到我国民航航班起降次数大约10%的增长幅度,2002年鸟击造成中等程度以上损伤的每万次起落的架次率与历史数据大致相当。
表1 国内鸟击造成航空器损伤程度的统计(1991-2002)鸟击次数严重损伤中等损伤轻度损伤无损伤中等以上占总数的比例(%)1991 4 3 1 100 1992 22 1 4 3 14 22.7 1993 18 1 4 13 27.8 1994 27 4 9 12 2 48.1 1995 22 2 5 12 3 31.8 1996 30 4 12 12 2 53.3 1997 39+1 3 14+1 19 3 46.2 1998 34 4 12 12 6 47.1 1999 53 6 16 23 8 41.5 2000 50 3 14 14 19 34 2001 44 5 9 18 12 31.8 以上343+1 36 101 125 82 39.8 2002 94 1 19 42 32 21.1 注:“+1”是一次事件同时打坏两台发动机。
民航不安全事件统计及波动特征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飞行安全事故也有所增加,尤其在东航“3.21”事故发生之后,民航的安全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民用航空不安全事件的界定体系,对我国民用航空的现状展开了分析,并对我国民用航空不安全事件月度数据的波动特点展开了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安全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民航;不安全事件;波动特征民用航空在我国综合性运输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在有旅行、出差等需求时,选择航空出行的方式。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民航大国,也将继续朝着民航强国的方向前进。
而安全是一切民航工作的根本,也是安全飞行的先决条件。
民用航空事业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民航工作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民航安全管理是保证我国民航强国地位的核心工作。
1.民航不安全事件界定航空器的安全等级主要是根据航空器内的人员伤亡以及对航空器造成的损坏来确定的。
但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导致的人员伤害和死亡,或藏匿在旅客和机组人员使用的范围以外,不含非法乘坐航班所造成的伤害和死亡。
民用航空事故迹象是指在航空器的运行中,在航空器的活动范围内发生的,与航空器有关,不构成事故,但会影响航空器的安全,可能对航空器构成威胁的状况。
民用航空事故表现可分为:航空器严重事故表现、航空器普通事故表现、航空器地面事故表现。
交通和航空行业的重大安全事件预警,是对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安全事件的预警。
交通航空器常见的事故迹象,是指在运行期间发生的,但不能算为航空器主要故障的迹象。
交通部对“地面事故”的定义是在机场的活动范围内,飞机器在不运行的条件下受到损害。
通用航空事故征候,是指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在操作中发生的一种事故征候。
2.民航不安全事件统计分析2010-2019年,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的起降架次持续增加,航班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
2020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了民众的航空出行,导致航空公司的航班数量急剧下降。
关于鸟击主要发生在“机场附近”的讨论崔振新;陆正;郑江萍【摘要】民航鸟击防范工作主要集中在机场鸟防责任区,但确切发生在责任区内的鸟击事故征候占鸟击事故征候总体的比例并不高.通过对中国民航和美国民航鸟击事故/事件数随高度分布的统计分析,发现有相当比例的鸟击事件(美国32.4%,中国44.6%)所发生的空间缺乏有效的风险缓解措施.指出了航空界通常意义上的“鸟击发生在机场附近”并不是机场工作人员能够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鸟击的“机场附近”,提出开展高空鸟击防范研究的提议.【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6)005【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鸟击;飞行高度;防范【作者】崔振新;陆正;郑江萍【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天津300300【正文语种】中文1 问题的提出一提到鸟击和鸟击防范,人们自然把它与机场联系起来,鸟击主要发生在机场及其附近空域已经成为航空界的一种共识。
例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2000 年鸟击分析报告中指出,90%的提供了撞击位置的鸟击发生在机场或机场附近。
为了加强鸟击防范工作,中国民航局发布了[2005]102 号文件,将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责任区”确定为飞机起飞阶段高度100 m 以内或进近阶段高度60 m 以内的区域。
然而,当我们研读近年来的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事件分析报告时却发现,机场责任区的鸟击所占比例并不高。
2008 至2012 年5 年间中国民航共收到6 299 起鸟击事件[1-5],其中发生在机场鸟防责任区的事件815 起,只占总数的12.9%;5年间鸟击事故征候共486 起,其中发生在机场鸟防责任区的事故征候为 32 起,只占总数的6.6%,详见表1。
考虑到在收集到的鸟击数据中大量数据没有明确飞行高度,我们特别分析了明确飞行高度的数据中机场鸟击防范责任区鸟击数据所占的比例。
中国民航飞机鸟击事件统计分析与研究首先,我们可以对中国民航飞机鸟击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机型飞机鸟击事件的数量和趋势。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飞机鸟击事件的分布情况和高发地区,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我们还可以统计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不同飞行高度等因素对飞机鸟击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其次,我们可以对中国民航飞机鸟击事件的原因进行研究。
通过对鸟击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出造成鸟类与飞机碰撞的主要因素。
鸟击事件的原因可以包括:鸟类迁徙路径与飞机航线重合、飞机飞越鸟类繁殖地或栖息地、飞机周围环境吸引鸟类等。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对飞机残骸、鸟类残骸和乘客遗骸的研究,了解鸟击事件对机体结构和乘客的危害程度,为改进飞机设计和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第三,我们可以对中国民航飞机鸟击事件的预测和预防进行研究。
通过对鸟类种类、数量分布、迁徙规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预测鸟击事件的潜在风险区域和高发时段。
通过对飞机飞行路线和高度的调整,选择避开鸟类迁徙路径或高集中鸟类活动区域的航线,可以有效地降低鸟击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和开发鸟类远离飞机的技术手段,如利用声音、光线、高频震动等方式驱散鸟类,提高飞机飞行安全性。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与国际民航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在鸟击事件统计分析与预防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共同研究和合作,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领域和视野,为中国民航飞机鸟击事件的统计分析与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在总结中,中国民航飞机鸟击事件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对于改善飞机的设计和安全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飞机鸟击事件的发生情况、原因和危害程度,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预防鸟击事件的发生,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
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民航公司等多方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民航飞机鸟击事件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国航鸟撞飞机当鸟与飞机相向飞行时,虽然鸟飞行的速度不会很快,但是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快,鸟对飞机造成的撞击会非常大。
据权威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1万次鸟撞飞机事件。
自196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由于飞鸟的撞击至少造成了78架民用飞机损失、201人丧生,250架军用飞机损失、120名飞行员丧生。
目前,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
鸟重0.45公斤,飞机速度80公里/小时,相撞将产生1500牛顿的力。
鸟重0.45公斤,飞机速度960公里/小时,相撞将产生21.6万牛顿的力。
鸟重1.8公斤,飞机速度700公里/小时,相撞将产生比炮弹还大的冲击力。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一架客机2005年5月15日下午从杭州飞往广州途中,在5000米高空与一只飞鸟相撞,机头雷达防护罩撞出一个如脸盆大的凹坑。
伤情机头大坑粘满鸟羽血污按照规定,这架航班号为CA1721航班应该在下午1时45分从杭州起飞,3时35分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但由于周转原因,这架空客A319型客机昨天下午2时29分才从杭州机场起飞。
据国航票务部门统计,班机核定运载128名乘客,当时机上共载有乘客127人。
昨天下午4时02分,飞机降落在白云国际机场。
检修人员检修时发现,机头正中位置的雷达罩上有一个直径达30厘米的凹坑,上面粘满黑白相间的鸟羽及血污。
经过5000米高空突然一声响询问飞行员得知,飞机在5000米高空飞行时,机头上曾传来“砰”的一声剧烈的撞击声,当时机组人员就已经意识撞上了飞鸟。
“真是太危险了!”有关人士说,撞击位置距离飞行员驾驶舱仅有1米多。
如果飞鸟撞上驾驶舱,将极有可能危及飞行员生命安全。
经检测,机头雷达防护罩被撞凹陷将近4厘米,防护罩表面的油漆已经脱落。
这位人士说,如果撞击力度再大一些,穿透防护罩后伤及雷达,那对航空飞行安全“威胁也大了”。
“如果飞机雷达被撞坏了,那就好比人的眼睛被刺瞎了!”据介绍,飞机上的雷达担负着探测前方云层厚度、防止撞机等重要任务。
2003年度鸟击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总局适航信息网和航空安全信息网的信息,2003年全国各机场、航空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等有关部门共上报鸟击事件79起,其中定为鸟击事故征候的18起。
发生在低空机场驱鸟责任区内的鸟击事件4起,其中3起为事故征候。
1. 鸟击事件发生的季节与地域分布规律鸟击航空器事件按月份的分布情况与去年同期的比较如图1所示。
图1 鸟击事件的月份分布对比去年同期,除2003年1、3、10和11月外其它各月份的鸟击次数都有所下降。
其分布规律与历史平均数据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 历史平均数据在3-5月份出现第一个鸟击事件高发期,5月为局部的鸟击次数最高峰。
而2003年由于受非典型肺炎(SARS)影响,5月份航班量急剧减少,该月鸟击次数仅为1起。
但是,从3、4两个月相比1、2月鸟击次数明显上升的趋势来看,仍然能体现出3-5月份这一时间段为鸟击事件高发期的规律。
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民航的航班活动量以及北半球鸟类生活、迁徙的规律有关。
例如,航班活动量较大的春节期间(2月份)鸟击次数并不多,这说明鸟击事件发生的规律受鸟类生活、迁徙规律的影响更大。
(2) 历史平均数据在7-9月份出现第二个鸟击事件高发期,从10月份起鸟击次数逐渐减少。
然而,2003年鸟击次数的高峰出现在10月,并且在11月份仍然有比较多的鸟击次数。
从发生的地区来看,10、11两月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说明这一新的特点一方面可能与2003年我国冬季气温比往年偏高的暖冬气候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鸟类越冬栖息的活动规律相关。
总的来说,2003年的鸟击事件季节规律尽管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仍然体现了一贯的两个高发期规律。
这两个高发期对应鸟类迁徙和繁殖的高峰。
结合鸟击事件发生的月份和地区,如表1所示。
按照地区划分,鸟击事件的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
表1 鸟击事件发生的月份和地区月份东北华北西北新疆华东中南西南一月0 0 1 0 0 0 1二月0 0 0 0 1 0 0三月0 1 0 0 0 1 2四月 1 1 1 0 0 2 2五月0 0 0 0 0 1 0六月0 0 0 0 0 1 0七月0 0 4 0 0 1 0八月0 0 3 0 3 1 5九月 2 3 0 1 3 0 0十月0 0 0 0 1 2 1十一月0 0 1 1 3 4 1十二月0 0 0 0 0 1 0合计 3 5 10 2 11 14 12百分比 5.3% 8.8% 17.5% 3.5% 19.3% 24.6% 21.1% 注:有22次鸟击事件发生地区不祥。
图2 鸟击事件的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规律上看,我国鸟击事件大多发生在沿海和西部地区。
对比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候鸟迁徙区的迁徙路线示意图(图3),可以初步认为鸟击事件的发生在地域上和时间上与候鸟迁徙路线和时间存在关联性。
图3 我国候鸟迁徙路线示意图2003年发生在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4起鸟击事件和鸟击事故征候均发生在中小型机场。
这可能与中小型机场人员、设备和措施不足有关。
2. 鸟击对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在上报的79起鸟击事件中,构成事故征候的18起,导致返航2起、换机2起、航班延误12起、航班取消7起和中断起飞2起。
通过分析鸟击事件对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的规律,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我国目前的鸟情状况对航空器安全运营的影响。
将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划分为四个等级:严重损伤、中等损伤、轻度损伤和无损伤。
严重损伤指航空器严重损坏、更换发动机或更换6片叶片以上;中等损伤指航空器出现破洞或发动机叶片损伤;轻度损伤指航空器出现凹坑。
根据该定义,2003年鸟击事件导致的航空器损伤程度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程度对比历史数据(见表2),可以看出:2003年报告的鸟击造成的航空器损伤程度多为轻度损伤或无损伤,中等以上损伤程度的鸟击事件占全部鸟击的比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如图5所示)。
表2 国内鸟击造成航空器损伤程度的统计(1991-2002)鸟击次数严重损伤中等损伤轻度损伤无损伤中等以上占总数的比例(%)1991 4 3 1 100 1992 22 1 4 3 14 22.7 1993 18 1 4 13 27.8 1994 27 4 9 12 2 48.1 1995 22 2 5 12 3 31.8 1996 30 4 12 12 2 53.3 1997 39+11 3 14+1 19 3 46.2 1998 34 4 12 12 6 47.1 1999 53 6 16 23 8 41.5 2000 50 3 14 14 19 34 2001 44 5 9 18 12 31.8 2002 94 1 19 42 32 21.1 2003 79 2 14 29 34 20.2 1:“+1”是一次事件同时打坏两台发动机。
图5 中等以上损伤的鸟击事件占总数的比例图6 1991-2003年度鸟击次数统计由图6可以看出,全部鸟击事件和中等以上损伤程度的鸟击事件的比例由2002年以前的2:1~3:1下降到2002、2003年的5:1左右。
2003年鸟击事件万架次率为0.62,鸟击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为0.14,低空机场驱鸟责任区发生的鸟击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为0.023。
2003年鸟击事件和事故征候的万架次率按月分布规律如图7所示。
图7 鸟击事件和事故征候的万架次率3.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阶段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分布如图8所示。
图8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从图8可以看出,我国鸟击多发生在1000米以下的中低空。
并且已知发生高度的事故征候集中发生在该高度层。
其中,发生在100米以下5次,发生在100米至1000米之间5次,1000米以上2次。
在100米以上的高度层,机场管理人员缺乏直接的驱赶手段。
因此,需要做好机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控制草地池塘,减少吸引鸟类的各种因素,尽量减少中高空的鸟击事件。
在79起鸟击事件中,有37起报告了发生的飞行阶段;18起鸟击事故征候中,有11起报告了发生的飞行阶段;其余为航后检查发现。
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分布如图9所示。
图9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从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分布来看,起飞爬升和进近着陆阶段是鸟击多发的飞行阶段,这也印证了鸟击多发生在1000米以下的分布规律。
与我国1991-2002年的鸟击统计数据相比较,有如下规律:起飞和着陆阶段(低空)的鸟击次数由占总数的56.2%下降到18.9%,低于国际上的38.3%。
而发生在爬升和进近阶段(中间高度层)的鸟击数量由占总数的23.8%上升到64.9%,较我国往年的数据有明显增加,高于国际上的55.1%。
而且,在爬升和进近阶段发生的事故征候次数占已知飞行阶段鸟击事故征候次数的72.7%。
这一特点表明:l 随着加强低空和地面的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防范工作,低空和地面的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概率有所降低,但仍不能放松。
因为在此高度层发生的鸟击造成的损伤程度较高,对飞行安全的威胁较大。
l 中间高度层鸟击的增多可能与机场周边环境吸引鸟类活动有关,而且机场缺乏防范该高度层鸟类活动手段。
为此,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已着手进行中国鸟类迁徙规律路线的研究,并组织中高空驱鸟枪的开发工作,积极寻求对策,控制机场附近该高度层的鸟类活动、降低鸟击概率。
l 鸟击多发生在进近着陆阶段值得关注。
减少进近着陆风险(Approaching & Landing Risk)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航空界的热点,我们应从防范鸟击的角度加强研究,避免由于鸟击引发的进近着陆阶段事故和减少在该阶段发生的事故征候。
4. 鸟击发生的部位鸟击损伤的部位分布如图10所示。
图10 鸟击的损伤部位由图10可以看出,发动机、机翼和机头(包括雷达罩和风挡)是鸟击经常发生的部位。
其中,撞击部位最多发生在发动机。
尽管发动机的撞击/损坏比不大,25次撞击中有12次受损;但是发动机机遭受鸟击对航空安全造成的危害最大,在16起造成中等以上程度损伤的鸟击事件中有13起是发动机受损。
相对应,在18起鸟击事故征候中有13起撞击部位在发动机。
5. 鸟击的规律与对策通过对2003年鸟击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鸟击事件的一些规律和这些规律对鸟击防治工作的指导意义:(1)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鸟击次数依然较多;但是大多造成的损伤较小或无损伤。
对鸟击经常发生和撞击/损坏比较高的重点部位,如发动机、机翼、机头、雷达罩和风挡在航空器检查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2) 重视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尽最大可能减少由于鸟击引发的进近着陆阶段事故征候。
(3) 鸟击的发生有明显的高发期,且从地域分布上有随时间由南至北发展的趋势,应在高发期加强鸟击防范工作并且提前作出预警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4) 各地区管理局应加大对机场鸟击防范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力度。
机场应加强综合防范措施,对于低空发现的鸟类活动,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的方法进行驱除;对于缺乏直接驱赶手段的中高空鸟类活动,应与地方政府协调加强对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土地使用的控制和环境综合治理,对池塘、垃圾场等采取控制措施,科学地控制草高,适时地做好灭鼠灭虫工作,减少吸引鸟类的各种因素,从而减少鸟击事件特别是起飞和着陆阶段的鸟击事件的发生。
(5) 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在民航总局机场司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鸟击防范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中国迁徙鸟规律路线研究和中高空驱鸟方法研究和设备开发,为更加有效地开展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6) 机场应重视迁徙鸟对航空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注意鸟类迁徙的开始时间,对可能经过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迁徙鸟加强防范工作。
(7) 从2003年发生在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事件和鸟击事故征候规律来看,中小型机场应加强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不能因为航班活动量较小而放松对鸟类活动的控制和机场自身的环境治理工作。
附录一发生在机场责任范围内的4起鸟击事件概述一、发生地点:郑州新郑机场发生日期:2003年6月13日航空器类型:B737-3航空器注册号:B2936航空器使用单位:中原航空公司飞行阶段:着陆简要情况:该机执行CZ3476航班贵阳-重庆-郑州,预计14:55在郑州落地,着陆过程中无线电高度2-3英尺时遭鸟击,鸟从飞机右侧撞到右上皮托管,造成该皮托管堵塞,雷达着后缘和右机翼根部有血迹,但未造成损伤。
机组反映:发生鸟击时,有抖杆现象,航后下载飞行数据,证实如此。
二、发生地点:阜阳机场发生日期:2003年9月1日航空器类型:DORNIER328航空器注册号:B3961航空器使用单位:海南航空公司飞行阶段:起飞简要情况:该机执行阜阳-虹桥航班,起飞速度80-100节左右时,右发遇鸟击中断起飞,滑回后机务检查发现进气道和叶片上有血迹和鸟毛,西安派人在阜阳做孔探和试车后确认需要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