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馒头发霉了》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3)一. 教材分析《1.3 馒头发霉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了解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知道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2.难点: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发思考。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馒头发霉的样本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馒头发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品腐败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食品腐败的原因,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馒头发霉了?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成果,讨论食品腐败的原因,总结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食品腐败,提出建议,如:保持食品干燥、清洁,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调查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8.板书(5分钟)–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作用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食品腐败的原因,知道了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馒头发霉了》习题含答案一、基础题1.填空(1)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2)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霉有()种颜色。
(4)我见过的霉的形状有()状、()状、()状等。
颜色有()色、()色、()色、()色等。
(5)英国细菌学家()发现了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2.判断(1)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2)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3)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二、综合题1.选择题(1)食物容易在()的环境中发霉。
A、春季气候干燥B、夏季温暖潮湿C、冬季寒冷干燥(2)霉有()种颜色。
A、1B、2C、多(3)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开始腐烂,主要是泥土里的()分解苹果。
A、细菌B、虫C、水2.简答题(1)霉菌有生命吗?如何证明?(2)你知道霉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霉菌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三、提高题搜集有关青霉素和弗莱明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1)青霉素(2)温暖,潮湿(3)多(4)绒毛,蛛网,棉絮,青绿,黄,黑,白(5)弗莱明,青霉素2.×√×√二、综合题1.B C A2.(1)霉有生命,因为它能够生长。
(2)有益的作用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②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
③还利用其它的霉生产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多种抗生素。
危害: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三、提高题1.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繁殖和变异”第三节“馒头发霉了”。
主要内容涉及: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霉菌对食物的影响,探讨食品保存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和过程,掌握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霉菌的生长条件及其对食品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观察馒头发霉现象,探讨食品保存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馒头、实验报告单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馒头发霉的观察材料、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馒头发霉的实物,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2. 新课探究:(1)观察馒头发霉现象,引导学生描述霉菌的形态特征。
(2)分析霉菌生长的条件,让学生探讨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3)实验:食品保存方法的探究。
3. 例题讲解:讲解食品保存的原理,举例说明不同保存方法的优缺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判断其是否符合食品保存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霉菌的生长条件2. 食品保存的原理冷藏法真空包装法脱水法烟熏法盐腌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家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选择一种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分析,给出合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现象,使学生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和食品保存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其他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霉菌的生长条件及其对食品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观察馒头发霉现象,探讨食品保存的原理。
3. 实验操作:食品保存方法的探究。
4. 作业设计:分析家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选择一种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馒头发霉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馒头发霉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了解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自觉维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食品腐败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品腐败的微观过程,以及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知道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自觉维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微观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品腐败的过程。
3.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馒头发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观察馒头发霉的过程,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
3.分享: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探究过程,总结食品腐败的原因。
4.讲解: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5.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食品安全小贴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食品腐败的原因2.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分享与讨论等方面进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4)一. 教材分析《1.3 馒头发霉了》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食物腐败的原因,掌握食品保存的方法。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进而思考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这一节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同时,他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食品腐败的现象,对于馒头发霉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食品腐败的原理和食品保存的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掌握食品保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知道食品腐败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2.让学生掌握食品保存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馒头发霉的原因,食品保存的方法。
2.难点:食品保存的原理,如何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食品保存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已经发霉的馒头,作为教学道具。
2.准备一些食品保存的工具,如冰箱、保鲜膜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食品腐败和保存的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已经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让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食品腐败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3. 馒头发霉了》习题
一、判断题
1、霉是一种微生物。
()
2、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馒头容易发霉。
()
3、霉菌都是有害的。
()
4、细菌都是有害的。
()
5、细菌繁殖的速度比细胞繁殖的速度快。
()
二、多项选择题
1、细菌的生存和繁殖()。
A.不需要任何“食物”
B.需要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
C.从动植物身上吸取“食物”
2、()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A.冷藏
B.擦酒精
C.高温煮沸
D.阳光曝晒
E.勤用肥皂洗手
F.捂住鼻子打喷嚏
3、()能防止物品发霉。
A.真空包装
B.套上塑料袋
C.低温冷冻
D.用纸包裹⑤放干燥剂⑥洒水
4、()是影响香蕉腐烂速度的主要因素。
A.温度
B.细菌的数量
C.二氧化碳的多少
D.灰尘
E.水
5、食物发霉的条件有()。
A.干燥
B.潮湿
C.温暖
D.寒冷
三、简答题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防止家中的物品发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3 馒头发霉了》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微生物的生活条件,以及食物腐败的原因。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对于馒头发霉的微观原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对生活中现象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等方法,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已经发霉的馒头,以及一些未发霉的馒头。
2.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馒头发霉的现象?那么,你们知道馒头发霉的原因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已经发霉的馒头和未发霉的馒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馒头发霉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馒头发霉的微观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馒头发霉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围绕“馒头发霉了”的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三章“生物与生活环境”的第三节“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详细内容为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以及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理解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教学重点: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载玻片、馒头、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如何防止馒头发霉。
2. 新课导入: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馒头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2.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温度湿度食品保存方法3. 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保存方法对食品保质期的影响。
2. 答案:实验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以及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了解食品保存的更多方法,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具体内容为第3单元《生活与环境》中的第2节“馒头发霉了”。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深入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探讨食品保鲜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掌握食品保鲜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霉菌的生长条件及食品保鲜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食品保鲜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馒头、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笔、食品保鲜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馒头发霉的实物,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霉菌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 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记录观察到的霉菌特征。
3. 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探讨食品保鲜的方法。
4.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食品保鲜方法的有效性。
a. 实验一:将馒头放入不同环境中(如干燥、湿润、密封、通风等),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b. 实验二:使用不同方法(如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等)保鲜馒头,观察保鲜效果。
6. 例题讲解:讲解与食品保鲜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食品保鲜方案。
六、板书设计1. 霉菌的生长条件:a. 温度b. 湿度c. 食物来源2. 食品保鲜方法:a. 密封b. 低温c. 真空包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家庭食品保鲜方案。
2. 答案要求:方案需包含食品保鲜的方法、原因及具体操作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关注食品保鲜,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开展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保鲜的原理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特别是与实验相关的物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馒头发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生活中微生物》中,探索第三节《馒头发霉》。
我们将详细学习馒头发霉原因,认识微生物生活需要,解食品保存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馒头发霉原因,掌握食品保存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馒头发霉原因及食品保存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食品保存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馒头、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霉馒头,提问学生:“为什馒头会发霉?如何防止馒头发霉?”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发霉馒头,提出问题:“馒头发霉原因是什?”(2)讲解微生物生活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是如何导致馒头发霉?”(3)介绍食品保存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食品保存方法,防止馒头发霉?”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止馒头发霉。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馒头发霉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原因2. 微生物生活需要3. 食品保存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馒头发霉原因。
(2)列举三种食品保存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馒头发霉原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
(2)食品保存方法:①低温保存:通过降低温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②高温灭菌:通过高温杀死微生物,达到保存食品目。
③干燥保存:通过减少食品中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解馒头发霉原因及食品保存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不同食品保存方法,观察效果。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内容为第四章《生活中的微生物》第一节《馒头发霉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特别是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健康的态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难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馒头样本、霉菌样本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发霉的馒头,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霉菌是从哪里来的?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霉菌样本,了解霉菌的形态结构。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的发霉情况。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了2. 内容:a. 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b. 馒头发霉的原因c. 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中食品发霉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方法。
2. 答案示例:a. 原因:食品储存环境潮湿,导致微生物滋生。
b. 防止方法:保持食品储存环境的干燥,定期清理食品储存容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馒头发霉了》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微生物与我们》,详细内容为第3节“馒头发霉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认识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活条件,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生活条件,馒头发霉的原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馒头、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发霉的馒头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2. 例题讲解(1)微生物的生活条件(2)馒头发霉的原因(3)如何防止馒头发霉3. 随堂练习(1)观察发霉的馒头,描述其外观特征。
(2)分析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如何避免。
4. 分组讨论5. 实验探究(1)观察微生物在馒头上的生长情况。
(2)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微生物生长条件。
六、板书设计1. 微生物的生活条件2. 馒头发霉的原因3. 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防止馒头发霉?答案:保持食物干燥、清洁,密封保存,避免微生物的生长。
2.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发霉的食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发霉食物的特征,分析其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解决方法是保持食物干燥、清洁,密封保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活条件和馒头发霉原因。
课后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微生物现象,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分组讨论4. 实验探究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三节“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具体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分析馒头发霉的现象,学习真菌的生长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真菌的生长条件,认识馒头发霉的原因,掌握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真菌的生长条件、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难点:理解真菌生长的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馒头、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铅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
2. 新课:讲解真菌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馒头发霉的原因。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馒头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5.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食品发霉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馒头发霉原因及防止方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了2. 内容:真菌的生长条件馒头发霉的原因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真菌的生长条件。
(2)为什么馒头会发霉?如何防止馒头发霉?2. 答案:(1)真菌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湿度、有机物等。
(2)馒头发霉的原因:馒头表面有真菌的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真菌开始生长繁殖。
防止方法:保持食品干燥、清洁,避免温度过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生物与生活环境”的第三节“食物的保存”。
具体内容包括:食物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生活条件,以及简单食物保存方法的了解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食物腐败的原因,了解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2. 学会简单的食物保存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食物腐败原因的理解,微生物生活条件的掌握。
教学重点:简单食物保存方法的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馒头、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馒头会发霉?”2. 探究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显微镜观察馒头上的微生物。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简单食物保存方法,如冷藏、干燥、盐腌等。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不同保存方法的适用范围。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保存馒头的最佳方法。
各组汇报并分享成果。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困惑。
六、板书设计1. 食物腐败原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微生物生活条件: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
3. 简单食物保存方法:冷藏、干燥、盐腌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设计一种食物保存方案,防止馒头发霉。
2. 答案:合理即可,如将馒头放入冰箱冷藏,或晒干保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食物保存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微生物生活条件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食物保存技术,如真空包装、冷冻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食物腐败原因的理解,微生物生活条件的掌握。
2.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霉的馒头并提问。
4. 例题讲解:简单食物保存方法的讲解和适用范围分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馒头发霉了》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过程,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食品腐败现象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找到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2.学会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品腐败的原因,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并找到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共同得出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馒头,塑料袋,食品防腐剂。
2.学具:观察日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食品腐败的现象?食品腐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呈现(10分钟)展示馒头发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馒头发霉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是什么?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馒头和一个塑料袋。
让学生将馒头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在桌子上。
观察馒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馒头发霉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食品腐败是因为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繁殖引起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如:保持食品的清洁,使用食品防腐剂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真菌与人类》第一节“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馒头发霉现象,探讨真菌的生长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2. 学习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3. 探讨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如何防止食品发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馒头、霉菌、实验器材等;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2. 新课导入:讲解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馒头发霉的过程;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防止食品发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设计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注意食品安全。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2. 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3. 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家中食品发霉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
答案:原因分析:食品受潮、保存不当、温度过高等;防治方法:保持食品干燥、密封保存、低温储存等。
2.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霉菌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答案:观察记录:墙壁、面包、水果等发霉现象;分析:湿度、温度、食品种类等因素影响霉菌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以及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3.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
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2.真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3.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4、影响真菌生存的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
5、面包放久了,超出了保质期就会长出(霉菌),他与蘑菇是同一类生物。
6、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也需要一定的(空气)(水)(温度)等条件。
7、在适宜的环境中,微生物能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他们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除(废物),导致食物腐败而不能食用。
二、判断题
(1)食品用真空包装,不易发霉。
(√)
(2)霉菌对人类有害无益。
(×)
(3)食品的潮湿程度越大,温度越高,越易发霉。
(√)
(4)观察发霉的橘子时,应将塑料袋打开。
(×)
(5)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真菌。
(√)
三、选择题
1下面关于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有些真菌能使任何其他生物患病。
B、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对人类有益的真菌。
C、真菌正在逐渐进入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D、发霉的大米清洗后食用对人体无害。
2、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 )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四、连线
有益真菌有害真菌
酵母菌水果上的真菌食用蘑菇衣服上的真菌
五、问答题
设计实验研究食品发霉的原因。
1、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试验方法: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后放在桌子上。
实验现象:几天后,第一块面包没有发霉;第二块面包发霉。
实验结论:霉菌生长需要获取水分。
2、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温度的关系
试验方法:在两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然后,把第一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另一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实验现象:几天后,第一块面包霉变程度较轻;第二块面包发霉。
实验结论:低温会抑制霉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