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2 2013年全国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按省分列)
- 格式:xlsx
- 大小:17.54 KB
- 文档页数:2
201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文简版)一、引言著名经济学家Lucas(1988,2002)12在其经典文献中指出,城市是增长的引擎。
发生在城市环境下的“知识积累”将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288个,这些城市(市辖区)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7%,全国人口的30%,但创造了全国生产总值的62%(2011年数据)。
可以说,正是城市的繁荣发展为华夏民族的腾飞梦想插上了翅膀,从而铸就了中国经济社会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
然而,和西方国家城市的概念不同,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行政区域不仅包括城市辖区,还包括周边的农村地区(主要是农业用地,但也包括零星的乡镇)。
3以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为例,2010年,石家庄行政管辖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028万,但其中只有28%的居民生活在市区。
市区和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居民收入等方面往往存在极大差异。
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指标来看,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超过3: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市辖区存在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被计入当地“常住人口”,但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
最普遍的问题是由于没有所在城市的户籍而无法享受与户籍挂钩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仅从社会保障这一点来说,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者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仅为17.8%、19.7%、10.4%和28.0%4。
上述现象并非否定城市化进程,而是反映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化方式亟需转型。
近年来,城市化成为社会和学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诸多学者进行了阐释。
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只有持续带来国民福利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等福利性安排惠及更多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趋于合理、城市环境不断改善,才能够实现城市走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3年中国城市人口排行榜(模版)第一篇:2013年中国城市人口排行榜(模版)邢台市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邢台市统计局20115月10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7104114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70%,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916890户,家庭户人口为684927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7人,比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87人减少了0.30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606600人,占50.77%;女性为3497514人,占49.2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17下降为103.12。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264133人,占总人口的17.80%;15-64岁的人口为5328333人,占75.0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11648人,占7.20%。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9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 32273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81238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46894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540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605上升为454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303人上升为1143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1904人上升为4883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1277人下降为23283人。
2013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乡人民居住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城市(城区)建设[1]概况[2]2013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8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6个,县级市368个。
城市城区户籍人口3.77亿人,暂住人口0.56亿人,建成区面积4.79万平方公里。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3]2013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6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89%,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66%。
其中,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园林绿化投资分别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51.1%、15.0%和10.1%。
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新增固定资产1019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62.3%。
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是: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748万立方米,天然气储气能力2361万立方米,集中供热蒸汽能力0.16万吨/小时,热水能力2.31万兆瓦,道路长度1.12万公里,排水管道长度1.95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834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4.8万吨。
城市供水和节水2013年末,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84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4.4%,其中,公共供水能力2.15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2.8%。
供水管道长度64.6万公里,比上年增长9.2%。
2013年,年供水总量537.3亿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61.7亿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74.0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192.4亿立方米,用水人口4.23亿人,用水普及率97.56%[4],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3.51升。
2013年,城市节约用水38.3亿立方米,节水措施总投资25.1亿元。
2009-2013年城市供水城市燃气2013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62.8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901.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109.7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18.4%、增长13.3%、减少0.45%。
2013年综合统计报告一、建设用地审批批准建设用地总量同比略有减少,其中工矿仓储用地最多,占批准城镇村建设用地的四成多。
1—12月份全省共审批各类建设用地22218.71公顷,同比减少0.7%,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9165.54公顷,同比增加4.6%。
审批的各类建设用地中,国务院批准9279.58公顷,省政府批准12939.13公顷,分别占批准建设用地的41.8%、58.2%。
全省全年审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一季度审批2267.60公顷,二季度审批2737.69公顷,三季度审批9519.41公顷,四季度审批7694.01公顷。
(见图1、2)图1 2010年以来建设用地审批总量图图2 2013年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进度情况图从审批用地结构看,单独选址建设用地6352.32公顷,同比增加16.9%,占总用地的28.6%,其中交通运输用地5727.7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1.47公顷、能源用地602.21公顷;城镇村建设用地15866.39公顷,同比减少6.3%,占总用地的71.4%。
其中工矿仓储用地7395.52公顷、商服用地2417.22公顷、住宅用地4111.64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567.2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27.17公顷,分别占总用地的47.0%、15.4%、26.2%、10.0%、1.4%。
(见图3)图3 2013年城镇村建设用地审批结构图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增加九成多,新增用地供应量同比增加1.54倍。
土地出让面积占供应总量的近五成,其中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面积占总量九成多。
1—12月份建设用地供应9405宗,同比增加56.4%;供应总量40226.60公顷,同比增加92.6%。
新增用地供应量15291.26公顷,占用地总量的38.0%,同比增加153.9%;存量用地供应24935.34公顷,占用地总量的62.0%,同比增加67.8%。
(见图4)图4 土地供应总量及存量用地比较图从土地供应类型看,1—12月份工矿仓储、房地产、其他用地供应量分别是10562.39公顷、10199.91公顷、19464.30公顷,分别占总供应量的26.3%、25.4%和48.4%,三种土地用途供应同比分别增加8.5%、47.0%、362.2%。
2013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中国建筑业协会一、2013年全国建筑业基本情况2013年,建筑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整体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9313亿元,增长16.1%;完成竣工产值90199亿元,增长13.3%;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13.0亿平方米,增长14.6%;房屋竣工面积达到38.9亿平方米,增长8.5%;签订合同额289674.1亿元,增长17.1%;实现利润5575亿元,增长16.7%。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79528个,增长5.6%;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4904.3万人,增长5.9%;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24842元/人,增长9.6%。
(一)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总产值增速趋缓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436528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6%(图1)。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3737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0.9%。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10年、2011年40%以上的高位增长后,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2年为13.9%,2013年仅为1.4%(图2)。
图1:2009-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增速图2:2009-2013年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3年达到159313亿元,是2004年的5.5倍。
建筑业总产值在历经2004年、2010年两次25%以上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起增速步入下行区间。
2013年下行趋势进一步明显,为16.1%,已下滑到《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期总产值年增长15%附近(图3)。
图3:2004-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二)建筑业从业人数与企业数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低速增长图4:2009-2013年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79528个,比上年增加4248个,增长5.6%(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