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5.51 KB
- 文档页数:3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栓塞及治疗(TAE)肝动脉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TAI)经门静脉化疗或化疗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局麻下穿刺股动脉,靶血管DSA造影了解肿瘤病变供血及血管解剖,将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选择注入瘤体部位。
术前护理1、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食物,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提高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3、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术前禁食4小时,禁水2小时,防止术中及术后呕吐。
4、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术区备皮,术侧大腿上1/3至腹股沟部。
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平卧位,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肢体制动12小时,穿刺部位盐袋压迫6-8小时,防止出血及血肿形成。
2、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的颜色、温度。
3、术后当日多饮水,可进流食,逐渐过渡,饮食应保持清洁、新鲜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吸收。
4、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尿量及颜色,消化道反应,有无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
6、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观察和护理: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术中反复穿刺或穿刺点压迫不当、肝素用量过大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引起。
要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和行加压包扎。
指导患者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应压迫穿刺点,穿刺点如有出血应重新加压包扎。
小血肿可再用盐袋压迫6-8小时,大血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遵医嘱适当用止血药,24小时后可行热敷,以促进吸收。
2、上消化道出血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差,化疗药物损害胃粘膜或术后恶心、呕吐致食管、贲门、胃粘膜撕裂引起出血。
密观生命体征及大便和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及量,遵医嘱禁食、卧床休息,行止血、扩容、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治疗,出血停止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陈卓明作者单位:537000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关键词:晚期肝癌;栓塞化疗;高能超声聚焦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930(2012)01-0080-02原发性肝癌发现时大多为晚期,无手术指征,患者自然病程仅数月。
非手术治疗已成为多数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40例肝癌患者采用2种方法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后30天继续肝动脉栓塞化疗20例(以下简称A 组);动脉栓塞化疗后30天,改用高能超声聚焦治疗20例(以下简称B 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 、AFP /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按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标准诊断为Ⅲ期以上,无手术指征,肝功能child 分级A 级,karnofsky 评分≥70分。
A 组:20例,腹腔干造影富血供、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佳者18例,中等血供、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欠佳者2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8 67岁,平均52岁,单发巨块形7例,多发13例。
B 组:20例,腹腔干造影富血供、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佳者17例,中等血供、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欠佳者2例,少血供者1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8 71岁,平均54岁,单发巨块形6例,多发14例。
1.2方法A 组动脉栓塞化疗:采用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股动脉,腹腔干造影后超选择置入肝动脉供血动脉,予DDP 60mg 和5-Fu 1.0g ,灌注化疗后用10ml 超液化碘油+ADM 50mg 进行栓塞,最后用明胶海绵栓塞。
30天后继续进行动脉栓塞化疗;B 组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同上,30天后,用高能超声聚焦治疗(FEP-BYO-Ⅱ北京源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在B 超引导下设置好起始层、当前层及终止层,靶区完全覆盖肿瘤,发射次数为50 60次,发射时间140s ,间歇时间140s ,功率为50 70W ,步距6mm ,行距6mm ,层距6mm ,每天1次,每次45 60min ,根据肿瘤大小8 12次不等。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标签:原发性肝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护理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不少肝癌患者确诊时肝脏肿大已相当明显或者并发其他疾病(肝硬变),以致不适宜手术治疗。
通过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是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首选方案,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缩小或消失。
我院于2002年9月成立介入室以来,已进行了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0例,现将其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后,疼痛、呕吐、发热等反应可能比较明显,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躁、痛苦、绝望的心理,所以医护人员要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特别要重视与患者建立依赖关系,协助医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临床实践表明,医护人员的语言是良好的安慰剂,应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举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去鼓励患者,使他们在似乎山穷水尽的绝境中,仍然有柳暗花明的希望。
2 饮食护理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后,因大剂量的化疗药物的灌注,不可避免会引起胃黏膜的损伤、水肿,有些患者会出现频繁呕吐,不思饮食,故在使用止吐药、胃黏膜保护剂同时,予非刺激性流质和半流质饮食。
凡消化功能许可,应尽量鼓励患者经口摄食,少食多餐。
3 穿刺伤口的护理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术后,穿刺点加压止血包扎后患者返回病房,嘱其绝对静卧床24h,穿刺肢体不能弯曲,定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若有渗血,应重新加压止血包扎。
还应注意有无血肿,小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血肿较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 并发症的护理4.1 栓塞后综合征的护理栓塞后综合征指在器官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可引起疼痛、发热,还有恶心、呕吐、麻痹性肠梗阻等,一般在1周内减轻、消失。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患者有心理准备。
对于疼痛,在患者难忍时酌情给予安慰剂、镇静剂或镇痛剂,剧烈腹痛应注意有癌结节破裂出血的可能,如原疼痛加剧或突发性全腹剧烈疼痛,需注意观察分析,此时不能按一般的疼痛处理,需立即报告医生。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护理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
方法:治疗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胃肠道准备;治疗中妥善固定患者体位,加强巡视;治疗后加强患者皮肤护理、观察生命体征。
结果:12例肝癌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结论:HIFU是肝癌患者治疗的一个新选择,做好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可以保证HIFU的顺利完成,有效地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护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肝癌已成为的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死亡率也随之上升。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在各类癌症中列第三位。
国内外研究报道,全球肝癌发病人数每年以一百万的速度在上升。
因此,肝癌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重要疾病。
但目前对癌症的治疗还在探索中,对于早期的肝癌治疗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而晚期肝癌,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不能行手术,故局部非手术疗法更为重要。
临床应用的非手术疗法有肝动脉栓塞和消融治疗,如酒精注射、激光等[1],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利用超声波能源在其聚集的过程中形成一个70℃~100℃的高温治疗杀灭肿瘤,是一种新型的经皮肿瘤治疗方法。
我院肿瘤科采用HIFU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肝癌12例,初步显示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2008年8月至今我院肿瘤科治疗的12例肝癌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2±3.5)岁。
1.2 方法应用仪器及方法:仪器为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仪,输入电功率1~2kw,单元发射时间0.1~0.3s,占空时间0.2~0.3s,单点发射次数50~100次。
根据肿瘤大小分次治疗,每例平均9.5次,最多15次,共施治205人次,每次治疗时间1h左右。
1.3 护理方法1.3.1 治疗前护理1.3.1.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思想情况、告知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如何与医生护士配合,做好解释工作,安定患者情绪,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配合做好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护理原发性肝癌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选择手术切除,但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手术最佳时期。
介入疗法是不能切除的肝脏肿瘤、术后复发、肝转移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全身化疗或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有些患者还能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期,减轻病人痛苦。
1 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术前护理的重要环节。
肝癌患者大多数情绪不稳定,处于焦虑、恐惧心理状态,缺乏治疗信心,或者根本不知晓自己的病情。
在护理工作中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关心的问题向患者介绍治疗目的、步骤、效果、不良反应和术中配合及介入治疗手术的优点,如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效果好等,使患者对治疗有全面了解,在思想上、精神上做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对于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医务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
1.2术前准备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备腹股沟部位皮肤,范围包括会阴双侧,大腿上1/2下腹部。
术前晚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前4小时禁食,对于紧张患者术前30分钟注射安定针,以缓解紧张情绪。
2 术中护理准备无菌手术包,注射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针、肝素针、导管鞘管、导丝2%安尔碘纱布等,病人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嘱患者不动,如有不适时请说话告知医生。
经过手术部位消毒、局麻、穿刺,将导管超选择送入肝动脉造影,再次确定肿瘤位置与CT进行对照,确定后注入化疗药物,最后注入与少部分化疗药混合的超液态碘化液。
手术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等变化,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
3 术后护理3.1观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拔管后用无菌纱布持续按压穿刺部位15~20分钟。
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肝功能不良等情况可适当延长压迫及制动时间,并缓慢放松,观察无出血后方行包扎。
回病房后,指导并协助患者平卧12小时,穿刺侧下肢平伸8小时,要求病人家属按摩下肢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