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配伍禁忌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07.47 KB
- 文档页数:1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分析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中西药的结合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中西药物之间的特性差异,不当的搭配可能会导致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在中西药联用中,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配伍禁忌1. 中药与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中西药联用中,存在一些特定的药物组合是禁忌的,主要包括:- 中药“三棱”类(如石决明、大黄、甘遂等)与西药利福平、卡巴拉汀等降血脂类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 中药当归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中药甘草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加钾的排泄。
- 中药山楂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可能降低凝血作用。
这些配伍禁忌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避免不当搭配导致不良后果。
2. 西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除了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外,西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也存在一些禁忌组合,例如:- β受器拮抗剂甲硝洛尔与利福平合用,可能增加低血压的风险。
- 抗生素头孢类与头孢类降低或相同类药物合用,可能产生交叉耐药。
- 心脏病患者忌服咖啡因和类似药物,因为这类药物会刺激心脏,加重心脏负担。
二、相互作用分析1. 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现象。
常见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有:- 咖啡因与某些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合用,会影响咖啡因的代谢速度,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导致肾脏毒性反应。
2. 药物之间的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药物作用的现象。
常见的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有:- 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时,不宜同时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导致高血糖。
- 抗抑郁药物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三、预防和处理方法1. 合理搭配在中西药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搭配,避免禁忌组合。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药物联用一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
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更是在实践中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西药联用的优势、注意事项以及配伍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联用的优势中西药联用即中医药与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西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双方的最佳效果。
中药通常以中药颗粒、药饮等形式应用,有温和疗效、副作用小的特点;而西药则有剂量准确、起效快的特点。
因此,中西药联合使用可以综合体现中西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治疗满意度。
二、中西药联用的注意事项1.专业医师指导:中西药联用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师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用药史等信息,结合中西医诊断进行合理用药。
2.明确疗效和副作用:使用中西药联用时需明确药物的疗效目标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3.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体质和病情差异较大,中西药的选择和搭配需要个体化,避免盲目跟风,尽量减少不适反应产生。
4.遵医嘱服用:患者在接受中西药联用治疗时,需严格按照医师的用药建议进行规范用药,坚持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计划,避免漏服或过量用药。
三、中西药的配伍禁忌1.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削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避免禁忌药物的搭配,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中药禁忌:有些中药成分在配伍过程中可能会与某些西药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加剧。
如某些中药禁忌与抗生素、镇静药物等西药联用。
3. 西药禁忌:有些西药在配伍中可能会与中药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中药疗效受损。
如某些西药禁忌与中药补益药物、滋补药物等联合使用。
4. 老少禁忌: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机能较弱,耐受能力差,对于中西药的使用需要特别慎重。
应避免禁忌药物的使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结语:中西药联用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式,在实践中需要慎重对待。
中西药联用配伍的禁忌汇总中西药联用配伍的禁忌汇总中西药结合的发展使中西药合用越来越普遍。
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则会带来许多配伍禁忌,这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注意。
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西药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中西药合用发生的反应包括PH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影响药物吸收有些中西药成分发生沉淀或络合反应则会影响吸收。
如汉肌松注射液、枳实注射液等含生物碱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如与碳酸氢钠、青霉素等碱性注射液混合,则生物碱游离产生沉淀;而黄芩注射液、何首乌注射液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故与葡萄糖注射液等酸性注射液配伍,则会使黄酮、蒽醌类溶解度降低。
黄酮类成分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如与西药制剂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同用,会因络合影响药物的吸收。
2.影响药物排泄尿液的酸碱度会影响肾脏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排泄。
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红霉素同用,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用,使乙酰化后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尿闭等症状。
3.改变药物的作用含生物碱、鞣质的中药如与酶类制剂如胃蛋白酶、乳酶生等同用,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效。
酸性中药如与西药制酸药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同用,会因酸碱中和,降低或失去制酸药的治疗作用。
4.产生有毒物质中药酊剂和药酒中含乙醇,如与水合氯醛合用能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
中西药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既可能在体外也可能在体内。
对于体外发生的配伍禁忌多是由用药前中西药相互混合引起,因此临床应用时不应轻率地将不同的药液混合。
二、中西药发生药效作用的拮抗药效拮抗会使药物作用降低或丧失。
如麻黄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
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是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有些能提高疗效,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虽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1 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 1 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如三七片、小活络丹、黄连素等于氨基糖苷何用,可产生听神经毒性。
1. 2 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桑叶、柴胡、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影响吸收。
1. 3 酸碱中和五味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
山楂含有酸性成分可酸化尿液、不宜与碳酸氢钠合用。
1. 4 其他含有钙离子的中药不能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会加强强心苷类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甘草有拮抗抗血糖药物的作用,也不宜合用。
金银花、连翘不宜与胃酶制剂合用,会降低胃酶制剂的活性。
2 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2. 1 药动学变化①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②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③中西药配伍后,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血药浓度有所变化,影响其组织结合。
例如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能导致血和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④尿液的酸碱度影响药物的重吸收,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合用,双黄连能够竞争性抑制氨苄青霉素从肾小管分泌,提高了氨苄青霉素的血药浓度,经试验测定的血药浓度高于单用。
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2008-5-2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编辑:信风浏览: 1152中药是以天然草木和虫兽为主,西药是以化学全合成物质为主要原料。
在临床上中西药合用治疗某些疾病往往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比单一用西药或中药效果更好。
但如果不考虑中西药结合应用的药理、药性和配伍禁忌,就会造成治疗无效或出现其它素性反应。
为了使广大兽医工作者在临床应用中合理的使用中西药,现将笔者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在应用四环素、土霉素及金霉素等抗生素类药时,不能与含钙、镁及铝等多种离子的中药合用,因为这些中有牛黄、珍珠属片、明矾及滑石等,这些中药所含的中药离子能与上述抗生素起螯合作,从而抵销西药的抗菌作用,所以不能一起使用。
二、经霉素、西环素、土霉素及利福平等抗生素,不能与甘草及其制剂如甘草片等合用,因为甘草及其制剂可影响这些抗生素的吸收,使疗效下降。
这些抗生素也不能与含鞣酸成份多的中药,下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冰霜梅苏丸及四季青等合用,因为合用后,可发生沉淀反应而致失效。
三、胃蛋白酶、多酶片及胰酶等西药,不能与大黄及含大黄成份的中药,如牛黄解素片(丸)、麻仁丸、及安脑牛黄片等合用,因为大黄对酶类助消化药有抑制作用。
这些药物也不能与富含鞣酸成份的中药紫金锭等合用,合用后可发生沉淀反应。
煅炭类中药如荷叶炭、蒲黄炭等,能吸附酶类制剂,而使其疗效降低,胡也不宜与酶类消化药合用。
四、含朱砂的方剂和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和天王补心丹等,不能与西药溴化药类和碘化物类同用,如三溴合剂、巴氏合剂、碘化钾合剂及复方磺汞在胃肠道遇到溴、碘化物,可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强烈刺激的溴化汞,从而导致药源性肠炎。
五、含钾离子高的中药,如白茅银、金钱草、泽泻、夏枯草等,不能和保钾利尿药和安体舒通和氨苯喋啶等合用,否则可引起高血钾的素性反应。
六、含糖成分高的中药和中成药,如枸杞子、甘草、川贝枇杷露及各种糖浆,不能同降血糖药合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糖增高,从而抵消降糖药物的作用。
中西药配伍禁忌1.中西药联合使用,由于理化性质的直接相互作用而降低药效:(1)中药所含的各种金属离子与其它药物成分间的相互作用:①含有石膏(Ca)、海螵蛸(Ca)、赤石脂(Al、Fe、Mg)、滑石(Mg)、牡蛎(Ca)、瓦楞子(Ca)、蛋壳(Ca)、自然铜(Fe)、明矾(Al)各种制剂如中成药明目上清九、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胃宁片等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等同服。
②红管药片(含槲皮素)不宜与含有Ca、Mg、Fe、Al、Bi,等金属离子的西药,如氯化钙、碳酸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次碳酸铋等同服。
③含朱砂(Hg)的制剂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梅花点舌丹、人丹、七珍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服用。
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含有较大量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没食子、柯子、石榴皮、儿茶、金鸡钠皮、四季青、虎杖、地榆、大黄、茶叶等及其各种制剂不宜与西药抗生素(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等)、生物碱(士的宁、麻黄碱、奎宁等)、苷类(如洋地黄)、亚铁盐(硫酸亚铁、碳酸亚铁、富马酸铁等)、维生素B1等同服。
也不宜与乳酶生、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同服。
(3)含有碱性成分的中药硼砂(硼酸钠)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呋喃坦啶、阿斯匹林、水杨酸钠、苯妥英钠等同服,因为碱性药物可使这些西药的吸收减少,疗效降低。
(4)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如山楂、乌梅、五味子及其制剂不宜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胃舒平、氨茶碱等同服。
腐植酸制剂不宜与含钙、镁、铝盐抗酸剂(氢氧化铝、三矽酸镁、碳强钙)、铁剂(硫酸亚铁)伍用。
(5)含酶类、生物碱类的中药或制剂如六神丸、附子、元胡、附子理中丸等,不宜与西药活性炭、矽碳银等同服,因为酶类或生物碱成分易被后者吸附。
同理,血余炭、蒲黄炭、荷叶炭、地榆炭、侧柏炭等煅炭中药与酶类制剂向服时,也可由于吸附作用而影响疗效。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与西药配伍禁忌在中医行业中,中医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中医药与西药在药性、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慎重考虑两者之间的配伍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进行探讨。
一、药性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的药性存在明显区别。
中医药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草本植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疾病,具有温和、缓慢的特点;而西药则是以药物分子为基础,功效明显、快速,但副作用较大。
因此,在配伍中医药与西药时,应避免中西药性质相反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二、用法用量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在用法用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医药通常以煎煮、泡服、膏敷等方式使用,需要依靠药性渐进发挥疗效;而西药则以口服、注射等方式使用,疗效较为迅速。
当中西药同时使用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用法用量间的差异,避免超量或次量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药物相互作用
中医药与西药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由于中药多采用多成分、多途径治疗,容易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在配伍中
医药与西药时,应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选择时间错开或选择替代药物,减少潜在风险。
总的来说,中医药与西药配伍时需要慎重考虑,避免发生配伍禁忌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医药与西药各有其独特优势,合理搭配可以发挥双方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谨慎选择中西药的配伍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药联用时的配伍禁忌分析摘要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临床上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常联合使用中西药,人们往往只注意西药或中药运用中的配伍禁忌,而忽略了中西药物联用时的配伍禁忌。
相同功效的中西药联用,大都起协同作用,增加疗效,但有些中西药物联用,由于药理或药剂因素的影响可使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大,笔者认为应作为配伍禁忌加以探讨。
关键词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含生物碱成分中药及制剂①麻黄、元胡、槟榔、黄连、黄柏、川乌、附子等含生物碱的中药与酶制剂(淀粉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等)联用,可产生沉淀,降低酶的活性,使疗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
②麻黄的主要成分麻黄碱是交感神经兴奋剂,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与降压灵复方降压片、利血平等降压药配伍可降低后者的疗效;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非那根、巴比妥等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中枢,从而产生对抗中枢抑制作用。
③麻黄、颠茄、洋金花等兴奋心肌的中药与洋地黄、地高辛、毒K 等强心药配伍,可导致心率加快,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异烟肼有兴奋中枢的不良反应,麻黄碱也能兴奋中枢,两药联用可使不良反应增加。
含鞣质成分中药及制剂地榆、白芍、锁阳、五倍子、石榴皮、柯子等中药,均含大量鞣质,与淀粉酶、胃蛋白酶等酶类西药联用便可形成络合物沉淀,从而降低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含苷类成分中药及制剂①杏仁、桔梗、远志、白芥子、三七等含苷类成分的中药遇酶制剂,可发生酶水解,而失去治疗价值;遇金属盐类(铅盐、钡盐、铜盐等)可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②蟾蜍、毛地黄等含强心苷成分的中药同洋地黄等强心苷类西药联合应用,会加强心脏中毒症状,引起心跳停搏。
③桃仁、杏仁、银杏等含氰苷成分的中药,同麻醉、镇静、止咳等西药联用,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甚至使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④甘草皂苷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其结构和功能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水杨酸衍生物长期合用,可使胃溃疡发生率增加。
含有机酸成分中药及制剂①山楂、乌梅、山茱萸、五味子等中药均含有大量有机酸,服后能酸化尿液,使磺胺类西药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
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1.1 药效学方法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1.2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2.1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
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2.2 按药效学分类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
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
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