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外及肠内营养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87
新生儿静脉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适应症:1,全静脉营养(TPN):所有营养物质均从静脉输入,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畸形、NEC、顽固性腹泻、另有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就是有RDS者,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开始需要全胃肠道外喂养。
2部分静脉营养(PPN):部分经口喂养不足部分经静脉给入,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 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供给:热卡:热卡主要分维持基础需要与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大。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静脉营养短期应用50-60kcal/Kg/d即可。
如超过一周以上静脉营养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热卡,如需每天增长15g /kg,则需100-120kcal/Kg/d。
早产儿TPN90 kcal/Kg/d,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kcal/kg,d、单独增加热卡至120kcal/kg,d以上并不能成比例的增加体重。
但在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均增加时,体重可成比例的增加,早产儿接受50kcal/Kg/d的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的白蛋白,即可保持正氮平衡。
如非蛋白热卡(NPC)>70kcal/kg,d ,白蛋白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宫内生长速度。
葡萄糖及脂肪为胃肠道外营养热能的来源。
热卡供给比例: 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1g。
新生儿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治疗效果。
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一2010年12月49例肠闭锁进行胃肠手术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术后24h予肠内营养,另19例术后全肠外营养超过5天。
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患儿在术后发生感染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
结论胃肠手术后新生儿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它能使新生儿肠道功能更快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新生儿;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胃肠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 disguss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efficac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surgery.Methods30 cases f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19 cases fed with totalpare nteral nu tritio n after gastroi ntesti nal surgery fromJanuary 2006 to December2010 were reviewed.ResultsThe time of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 nt was 62 hours in TPN groups and 43 hour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ee. The length of stay was 19 days in TPN groups and10 day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 ce. The costs was 18795.34 RMB in TPN groups and 10861.45 RMB in the EN-PN groups. It has achieved statistics sig ni fica nee.Postoperative in fectio n occurred in 6.7% patients fed enterally versus 15.8% fed parenterally. It reached statistics sig nificance.Conclusion Early enteralnu triti on comb ined pare nteral nu triti on after gastro in test inal surgery is safe , simple , feasible andphysiology ,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nt is quicker. It has less complicati ons and the costs is lower.[Key words]infant;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gastro in testi nal surgery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危重患儿存活率提高,新生儿胃肠手术后营养治疗对于新生儿消化道疾病患儿的存活及预后至关重要。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引言: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管理的基础,在临床实践中,肠内及肠外营养是常用的方法。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鼻饲管、胃管、肠造瘘管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肠道,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输入血液,供给患者全身所需的营养。
一、适应证:1.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包括口服困难、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瘘口、肠损伤等病情。
2.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包括胃肠道完全性功能失调、吸收不良、重大手术后等病情。
二、操作步骤:1.肠内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营养导管,根据口腔、食管、胃、肠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
(4)准备好导管,插入导管到合适的位置,固定好导管。
(5)将营养配方逐渐注入导管,注意调整注入速度和容量。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2.肠外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肠外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静脉途径,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途径。
(4)准备好静脉输液装置,将肠外营养配方连接到输液装置。
(5)将输液装置连接到静脉途径,按照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三、操作注意事项:1.营养物质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配方。
2.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导管或途径的通畅性和完整性,并消毒操作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3.操作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温度应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肠道或血管造成不良刺激。
4.营养物质的注入速度要缓慢逐渐增加,避免急性肠道反应的发生。
5.患者在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指南参考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0年指南,依据证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表1)。
第一部分: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
推荐摄入量如下:1.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每天105~130kcal/kg,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
部分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每天150kcal/kg)才能达到理想体重增长速度。
(B)1.2 蛋白质足月儿每天2~3g/kg,早产儿每天3~4g/kg。
蛋白质:热量=1g:35~43 kcal(2.8~3.1g:110~120 kcal)。
(B)1.3 脂肪每天5~7g/kg,占总能量的40%~50%。
(B)1.4 碳水化合物每天10~14g/kg,占总热量的40%~50%。
(B)喂养方式如下:2.1 母乳喂养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
(A)禁忌症包括:母亲患有活动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肝炎等;母亲为HIV病毒、CMV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携带者;乳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另一侧无感染乳房可继续喂养);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放射活性物质);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之前);母亲正在吸毒、酗酒;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
(B)2.2 人工喂养2.2.1 奶瓶喂养适用于34周以上具有完全吸吮和吞咽能力,又无条件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B)2.2.2 管饲喂养适应证包括:<32周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养者;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
管饲喂养方式包括鼻饲管喂养和间歇输注法。
鼻饲管喂养是管饲喂养的首选方法。
喂养管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的硅胶或聚亚胺酯导管。
推荐的输注法如下:a 推注法: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