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起源森田正马与森田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29.61 MB
- 文档页数:54
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教授1920年创立的心理疗法。
长期以来临床实践证明它是治疗神经症的理想方法,因而的带了高度评价。
目前,在日本东京、大阪、并浜松等城市都建立了森田疗法的医院和病房。
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地都采用了森田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有浓厚东方哲学色彩的森田疗法的建立,与森田教授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一、森田正马与森田疗法出生于1874年的森田正马家境富裕,地处偏僻。
幼时极为聪明,体弱多病,父亲的教育又过分严厉,学习期间厌学。
儿童时期的森田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看到是寺庙墙壁上的地狱画之后,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怖,并为此失眠或被恶梦所缠绕。
以后他便着魔似地大量阅读有关占卜、骨相、面相等书籍。
后发现这些既不科学,又无用,终于放弃。
从青年起,头痛、心悸、伤寒、腰痛等多种病痛缠身。
1898年森田考入东京帝国医科大学时,被诊断患有神经衰弱。
因受症状样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
这时家里由于一时疏忽,连续两个月没送生活费,森田陷入绝境,开始自暴自弃,不在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甚至想到了死。
遂放弃了一切治疗,拼命地学习。
结果考试成绩出乎意料地好,而且身体的各种症状也减轻了许多。
森田从这次经历中受到启发,并于毕业时立志从事精神卫生工作。
在专门从事精神科工作之后,森田正马致力于寻找药物治疗神质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经20余年的努力,废弃了药物治疗、催眠等无效方法,取说理、作业、生活疗法精华,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被他的学生称之为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东方哲学色彩的认知行为疗法。
有自己的理论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也有自己的适应症。
二、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一)神经症与神经质症森田的高足——高良武久博士认为,神经质症是神经症中的一部分,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经症,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真正适应症。
在搞清楚神经质症之前,需要简单地介绍神经症的概念。
神经症是没有气质性病变,由于心理作用引起的精神或身体,或者兼而有之的一种功能性障碍,一般呈现慢性固着状态。
中国式住院森田疗法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吴桂英张向阳一、历史渊源森田疗法是日本东京慈惠医科大学教授森田正马从他亲身的神经症体验和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从1919年以来,一直应用于临床,并受到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我们从1991年1月开始在临床中应用住院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对森田疗法的理论思想,治疗原则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拓展了适应症的范围,在遵循原森田疗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吸取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的部分内容,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民族文化背景和医疗设施;中国式住院森田疗法"操作程序。
二、理论依据1 、对神经症发病机制的认识补充:原森田疗法对神经症病理机制的解释强调患者的疑病素质、偶发事件和精神交互作用,其模式如下:疑病素质有或无偶发事件过分注意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精神交互作用感觉过敏注意固定形成症状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仅仅重视了症状形成加重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而发病最初的机制却忽略了,即忽视了症状形成前的长期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主要指患者的不良性格,外因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患者的不良性格作基础,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困难作用下,患者的心理产生长期的压抑感,感到精神紧张,处于过分担心、紧张的状态,对什么事都过分认真、谨慎,总害怕产生不良的后果。
在一些外界精神刺激下(有时是很轻微的刺激,甚至无明显的外界诱因),造成较强烈的心理冲突,产生心理障碍,使得患者过分注意一些看来很平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和某些观念,由于"精神交互作用”,症状逐渐加重,固定成神经症症状。
我们认为神经症病理机制可表示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个性缺陷长期心理冲突心理负荷过大产生过分担心、偶发精神刺激精神交互作用紧张、恐惧不安轻微症状加重症状固定形成症状。
偶发事件人格缺陷、错误观念简化:人格缺陷注意众人皆有的心理、生理现象认为这些现象是异常的并想法消除,产生心理冲突逐渐固定形成症状。
神经症的森田疗法(一)森田正马其人1874年出生,日本,教师家庭,父亲很严格,望子成龙,很小写字,读书,5岁上学,晚间如背不完书,父亲便不让他睡觉。
学校本来功课就很多,学习已经够紧张了,回家后父亲又强迫他背这记那,使森田渐渐地开始很厌倦学习。
每天早晨,又哭又闹,缠着大人不愿去上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校恐怖”这与父亲强迫他学习是有关系的。
7岁,祖母去世,母亲因悲伤过度,曾陷入精神恍惚、默默不语的状态,第二年祖父过世。
偶尔在日本寺庙里看到了彩色地狱壁画后,立即感到毛骨悚然。
看到地狱图中人死后下地狱的惨状。
这些可怕的场面在森田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就是后来森田理论中关于“死的恐怖”一说的来源。
由于经常苦于神经质症状,森田自幼就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他在《我具有神经性脆弱素质》一书中写到:其表现是12岁时仍患夜尿症而苦恼,16岁时患头痛病常常出现心动过速,容易疲劳,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是所谓“神经衰弱症状”。
幼年时患夜尿症为了不弄湿被褥,总是铺着草席睡觉,有人故意问他“铺上草席干什么?”他生气的回答说“夜里不尿炕!”这种回答带有对大人的嘲讽挖苦的反抗,但其内心十分难受,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不要谴责孩子的夜尿症,越是谴责挖苦孩子,就会越恶化”。
因有夜尿症深感自卑,后来听说当地很有名望的板本龙马先生小时候也得过这种病,这才聊以自慰,心情稍微好一点。
中学五年级时,他在患肠伤寒的恢复期,学习骑自行车,夜间突然发生心动过速。
在高中和大学初期,他经常神经衰弱,东京大学内科诊断为神经衰弱和脚气病,经常服药治疗。
大学一年级时,父母因农忙,两个月忘记了给森田寄生活费,森田误以为是父母不支持他上学,感到很气愤,甚至想到当着父母的面自杀,失望至极,豁了出去,在这时期什么药也不吃了,放弃一切冶疗,不顾一切地拼命学习,考完试后,取得了想不到的好成绩,不知什么时候,脚气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不知不觉也消失了。
(二)森田理论源于个人体验这些个人经历,导致他后来提倡的神经质的本质论,包括疑病素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