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数字视频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79
《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非线性编辑2.课程类别:专业课3.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4.课程地位:专业限选课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7.先修课程:电视编导多媒体制作二、课程目标通过对传统的电影电视制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掌握非线性编辑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的领域。
另外通过对流行非线性编辑硬件系统和软件环境的介绍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视节目后期非线性编辑的全过程。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统的电影电视制作系统(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通过对电影制作的历史的回顾了解电影剪辑的产生2、使学生了解电子编辑的历史,并旦掌握机械剪辑和电子编辑各自的特点第一节电影制作的历史、电影的诞生二、蒙太奇的出现三、基于胶片的电影剪辑第二节、电视的诞生和电视编辑的历史一基于磁带的编辑一、电视的产生二、电视编辑的产生1.磁带录像机的发明2.磁带剪辑方法3.基于磁带的线性电子编辑第二章非线性编辑的发展沿革(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发展历史和三个阶段2、熟悉基于硬盘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和特点第一节非线性编辑发展回顾.基于录像带的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基于激光视盘的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基于光盘的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第二节基于硬盘的数字非线性编辑阶段.基于硬盘的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构成.基于硬盘的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的特点第三章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线形编辑的概念、特点以及它的应用领域2、掌握“非线性”及“非线性编辑”的含义3、掌握非线性编辑的两个特征和几个类型第一节线性编辑一、线性编辑的概念二、线性编辑的缺点第二节非线性编辑一、非线性编辑的概念二、非线性编辑的特征和类型第四章非线性编辑的特点与性能(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非线性编辑的七个特点2、熟悉非线性编辑的性能第一节、非线性编辑的特点1.信号处理数字化2,素材存取随机化3,编辑方式非线性4,合成制作集成化5,编辑手段多样化6,节目制作网络化7,记录载体永久化第二节非线性编辑的性能1.多种特技及多层画面合成2.一体化字幕图形环境3.友好的操作界面4.强大的网络功能第五章数字视频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字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的联系2、掌握数字视频的三个特点3、了解数字视频的压缩的必要性、可能性、原理等4、能够区分几种数字录象机的格式及各自的参数特征第一节数字视频的特点1、数字视频是由一系列二进位数字组成的编码信号,它比模拟信号更精确,而旦不容易受到干扰2、数字信号做多少次处理和控制,画面质量几乎不会下降,可以多次复制而不失真3、可以运用多种的编辑工具(如编辑软件)对数字视频进行编辑加工4、数字信号可以被压缩,使更多的信息能够在带宽一定的频道内传输,大大增加了节目资源。
第五章数字媒体技术应用A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传输媒体的是。
[单选题] *A. U盘B. 打印机C. 无线耳机D. 电缆(正确答案)2. 数字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不包括。
[单选题] *A. 云计算技术(正确答案)B. 通信技术C. 流媒体技术D. 数据压缩技术3. 下列关于矢量图与位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矢量图放大后会失真B. 位图的基本元素是图元C. 矢量图是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正确答案)D. 位图的存储容量小4. 把视频中相邻帧之间的相同内容进行压缩,压缩的是信息。
[单选题] *A. 视觉冗余B. 听觉冗余C. 时间冗余(正确答案)D. 空间冗余5. 关于数据压缩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数据压缩技术的前提条件是数据存在冗余B. 数据压缩技术是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技术C. 数据压缩技术只能用于音频、视频文件(正确答案)D. 经过数据压缩后的文件,存储空间会大大减小6. 高清晰度电视的压缩格式是。
[单选题] *A. MPEG-1B. MPEG-2(正确答案)C. MPEG-3D. MPEG-47. 下列方法不能直接获取声音素材。
[单选题] *A. 通过录音软件以及麦克风录制声音B. 把CD光盘中的内容直接复制到电脑上(正确答案)C. 使用GoldWave软件以及麦克风来录制声音D. 直接从网上下载声音素材8. 我国的电视制式同于欧洲国家为PAL制,其帧频为。
[单选题] *A. 每秒10帧B. 每秒15帧C. 每秒25帧(正确答案)D. 每秒30帧9. 不属于色彩的三要素之一。
[单选题] *A. 色相B. 对比度(正确答案)C. 纯度D. 明度10. 下列关于色彩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RGB色彩模式是一种应用在印刷工业和打印机领域的色彩模式B. RGB、CMYK、Lab三种色彩模式下的色域空间关系是:Lab>RGB>CMYK(正确答案)C. Lab色彩模式是一种基于色光的颜色模式D. CMYK色彩模式即色相、纯度、明度模式11. 以下软件中,不是图像加工工具的是。
第五章1、数字视频的一些特性提示我们可对其进行大幅度数据压缩,这些特性中不包含_____。
AA.数字视频的数据量大得惊人B. 视频信息中各画面内部有很强的信息相关性C. 一些视频细节人眼无法感知D. 视频信息中相邻画面的内容有高度的连贯性2、数字图像的基本属性中不包含______。
AA. 宽高比B. 分辨率C. 像素深度D. 颜色空间的类型3、在未压缩情况下,图像文件大小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
AA. 图像内容B. 水平分辨率C.垂直分辨率D.像素深度4、视频卡能够处理的视频信号可以来自连接在计算机上的_______设备。
AA. 显示器B. VCD盘唱盘 D.扬声器5、下列关于计算机合成图像(计算机图形)的应用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CA. 可以用来设计电路图B. 可以用来生成天气图C.计算机只能生成实际存在的具体景物的图像,不能生产虚拟景物的图像D.可以制作计算机动画6、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编辑与文本处理是常见的两种操作,下面属于文本处理操作的是_________。
DA. 设置页面版式B. 设置文章标题首行居中C.设置文本字体格式D.文语转换7、图像处理软件有很多功能,以下________不是通用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DA.图像的缩放显示B. 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C. 在图片上制作文字,并与图像融为一体D. 设计制作石油开采地形图8、文字处理软件输出汉字时,首先根据汉字的机内码在字库中进行查找,找到后,即可显示(打印)汉字,在字库中找到的是该汉字的__________。
DA. 外部码B. 交换码C. 输入码D. 字形描述信息9、若中文Windows 环境下西文使用标准ASCII码,汉字采用GB2312编码,设有一段简单文本的内码为CB F5 D0 B4 50 43 CA C7 D6 B8,则在这段文本中,含有________。
B 个汉字和1个西文字符个汉字和2个西文字符个汉字和2个西文字符个汉字和1个西文字符10、对带宽为300~3400Hz的语音,若采样频率为8kHz、量化位数为8位、单声道,则其未压缩时的码率约为_____。
判断题1.西文字符在计算机中通常采用ASCII码表示,每个字节存放1个字符。
T2.GIF格式的图像是一种在因特网上大量使用的数字媒体,一幅真彩色图像可以转换成质量完全相同的GIF格式的图象。
F(如GIF格式的图像的色彩过半数256色)3.DVD与VCD相比其图像和声音的质量均有了较大提高,所采用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是MPEG-2。
F(VCD压缩编码标准是MPEG-1)3.MP3与MIDI均是常用的数字声音,用它们表示同一首钢琴乐曲时,前者的数据量比后者小得多。
F 4.彩色电视信号传输时,是把RGB三基色转换为亮度和色度信号(如YUV)后再进行传输的。
T 5.GB2312-80字符集构成一个二维平面,它分为94行、94列,共有6700多个简体汉字。
T(3755+3008=6763)6.GBK是我国继GB2312-80后发布的又一汉字编码标准,它不仅与GB2312-80标准保持兼容,而且还增加了包括繁体字在内的许多汉字和符号。
T 7.我国多数大城市已开通了数字电视服务,但目前大多数新买的电视机还不能直接支持数字电视的接收与播放。
T 8.将音乐数字化时使用的取样频率通常比将语音数字化时使用的取样频率高。
T9.声波经话筒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再输出给声卡进行数据压缩。
F .声波经话筒10.GB18030是一种既保持与GB2312-80、GBK兼容,又有利于向UCS/Unicode过渡的汉字编码标准。
T 11.图像的大小也称为图象的分辨率(包括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
若图像大小超过了被截掉而无,则屏幕上只显示出图像的一部分,其他多余部分将被截掉屏幕分辨率(或窗口),则屏幕上只显示出图像的一部分,其他多余部分将法看到。
F12.无论使用那种汉字输入法输入同一个汉字时,它们都被转换成为该汉字的机内码。
.无论使用那种汉字输入法输入同一个汉字时,它们都被转换成为该汉字的机内码。
T T 13.联机手写文字比脱机手写体文字更容易识别。
数字视频处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视频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视频格式、编码方式和数据处理流程;2. 学会运用视频处理软件进行剪辑、合成、特效制作等基本操作;3. 掌握视频色彩调整、画面优化等技巧,提高视频质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视频处理软件的能力,熟练完成视频剪辑、合成等任务;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视频制作项目;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进行视频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视频处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视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版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视频处理基础知识:包括视频格式、编码方式、分辨率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字视频处理的技术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字视频处理概述2. 视频处理软件操作:学习使用主流视频处理软件,如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等,进行视频剪辑、合成、特效制作等操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 视频处理软件操作3. 视频剪辑与合成技巧:掌握视频剪辑的基本技巧,如剪切、拼接、转场等,以及视频合成技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视频剪辑与合成技巧4. 视频色彩调整与画面优化:学习调整视频色彩、亮度、对比度等,优化画面效果,提升视频质量。
教材章节:第四章 视频色彩调整与画面优化5.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视频制作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复习学案4《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一、重要知识点(一)图像的采集与加工1、图像的特点信息丰富,形象直观。
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地区和文化,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增进人们更广泛的思想交流。
如:广告标志2、数字化图像的采集途径1)使用扫描仪采集图像。
2)使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
3)使用手机拍摄。
4)从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库中获取需要的图像素材。
3、图像的类型分为两种:位图(点阵图)和矢量图像1)点阵图像(位图):由许多点排列组合成,这些点称为像素。
当许许多多不同色彩的点组合在一起后便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像。
放大时会产生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现象。
与生活中的十字绣很相似。
优点:可以逼真地表现自然界的景象。
缺点:缩放和旋转容易失真,同时文件容量较大。
常用软件:画图、Photoshop。
常见格式:bmp、jpg、gif、psd、png等。
2)向量图/矢量图: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的内容,如一条线段的数据只需要记录两个端点的坐标、线段的粗细和色彩等。
优点:在进行缩放和旋转等操作时图像不会失真,文件容量较小。
优点:文件容量小,缩放、旋转不易失真。
缺点:不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常用软件:Flash、CoreDraw。
常见格式:swf、wmf (office中的剪贴画使用的格式)。
4、图像格式:计算机中的图像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图像存放在计算机或存储设备中的格式通常会经过有损压缩再保存。
常见图像的格式bmp 、jpg 、gif 、psd 、png 、swf 、tiff。
5、图像的大小数据存储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每个字节是由8个比特(bit)组成。
图像文件大小计算:文件的字节数=图像分辨率*图像量化位数/8 。
图像分辨率=X方向的像素数*Y方向的像素数图像量化位数=存储颜色占用的二进制位数例:一幅彩色静态图像(RGB),设分辨率为256×512,每一种颜色用8bit表示,则该彩色静态图像的数据量为多少?256*512*3*8/8=393216B =384KB(二)声音的采集与加工1、音频信息的采集1)在已有的数字化音频资源中寻找或截取 2)将传统的以磁带介质记录的模拟声音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3)采用数字化音频设备现场录音2、音频信息的加工:常用软件:录音机(附件中)、Cool Edit常见的音频格式: WAV格式(.wav)、MP3格式(.mp3)、WMA格式(.wma)、RealAudio格式(.ram .rm)、MIDI格式(.mid)、。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授课班级XX1503、XX1504 授课形式讲授页码1-5 授课日期第12周教学时数4课时授课章节第五章数字媒体及应用5.3 数字声音及其应用5.4 数字视频及应用教学目标掌握声音获取的方法与设备熟悉波形声音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标准与应用了解语音合成和音乐合成的过程与应用了解数字视频的获取方法与设备熟悉视频压缩编码的几种标准及其应用教学重点声音获取的方法与设备波形声音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字视频的获取方法与设备视频压缩编码的几种标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声音获取的方法与设备数字视频的获取方法与设备视频压缩编码的几种标准及其应用授课手段演示教学实例练习课后体会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上次课的内容:提问:数字图像是如何获取的?分为哪几个步骤?请学生回答。
从而引出课题:数字声音是如何获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声音和数字视频及应用。
新课讲授:5.3.1 波形声音的获取与播放1.基本概念带宽:组成声音的不同谐波的频率范围称为声音的带宽。
带宽是声音的一项重要参数。
多媒体技术处理的声音信号:主要是人耳可听到的20~20kHz的音频信号(audio) 言语/语音:人说话的声音。
其频率范围约为300~3400Hz全频带声音:音乐声、风雨声、汽车声等其他声音。
其带宽可达到20~20kHz2)声音的数字化过程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形式,以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过程。
主要过程为:取样、量化、编码3)声音以数字形式表示的优点: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声音重放性能好,复制时没有失真数字声音的可编辑性强,易于进行效果处理数字声音能进行数据压缩,传输时抗干扰能力强数字声音容易与其他媒体相互结合(集成)数字声音为自动提取“元数据”和实现基于内容的检索创造了条件2.波形声音的获取设备1)麦克风: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2)声卡:进行数字化(话筒或线路输入)可以获取单、双声道的设备3.声音的播放(1) 声音的播放:计算机输出声音的过程,分两步:重建:把声音从数字形式转换为模拟形式将模拟信号经过处理和放大送到扬声器发声(2) 重建过程:由声卡完成音箱分类普通音箱:接收的是重建的模拟声音信号数字音箱:可直接接收声卡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避免信号在传输中发生畸变和受到干扰,其音响效果更加突出5.3.2 波形声音的表示与压缩编码1.波形声音的主要参数数字化的波形声音是一种使用二进制表示的串行比特流。
第一章人类的视觉和听觉1.说明色温和相关色温的含义。
在近代照明技术中,通常选用哪几种标准白光源?答: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谱与某一光源的光谱具有相同的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相关色温:是指与具有相同亮度刺激的颜色最近似的黑色辐射体的温度,用K式温度表示。
标准光源A光源(2854K)光色偏黄B光源(4800K)光色相当于中午日光C光源(6770K)光色相当于有云的天空光D65光源(6500K)典型日光E光源(5500K)2若水平方向上可分辨出100根红绿竖线,试问对于黑白、黑红、绿蓝各组竖线的分辨数是多少?黑白:100/40%*100%=250(根)黑红:100/40%*90%=225(根)第二章光的颜色及其表达1.说明彩色三要素的物理含义。
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与色光所含的能量有关。
色调:指颜色的类别,与光的波长有关。
色饱和度:指色调深浅的程度,决定于物体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程度。
2.请阐述三基色原理及其在彩色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三基色原理:指自然界中常见的大部分彩色,都可以有三种相互独立的基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应用:彩色电视利用RGB三基色相加产生各种不同颜色,常用的相加混色法有时间混色法和空格键混色法。
(图像—像素—顺序传递)第三章视频的产生1.什么是隔行扫描?其优点和缺点有哪些?隔行扫描的总行数为什么是奇数,而不是偶数?隔行扫描:指将一帧电视图像分成两场进行扫描(从上到下为一场)。
第一场扫出光栅第1、3、5、7等奇数行,第二场扫出第2、4、6等偶数行,并把扫奇数行的场称为奇数场,扫偶数行的场称为偶数场,这样,每一帧图像经过两场扫描,所有像素就可以全部扫完。
优点:保持了清晰度,降低了图像信号的频带宽度,简化处理设备。
缺点:行间闪烁效应,大面积图像闪烁,并行现象,运动物体边缘锯齿化。
第二问:为了保证清晰度,隔行扫描的两场光栅必须均匀镶嵌,为此选取一幅图像的总扫描数为奇数,每场均有一个半行,并设计第一场结束于最后半行然后电子束返回屏幕最上方中间,第二场(始于半行,结束的是整数行)2.某HDTV系统,设幅型比为16:9,每帧行数为1125行,采用2:1隔行扫描,场频为60Hz,α=18%,β=8%,求系统的垂直分解力、水平分解力、视频信号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