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7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训练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方式,它通过小切口和膝关节镜的引导,对膝关节进行检查和治疗。
膝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膝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应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训练目标和方法。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阶段:手术后第一周在手术后的第一周,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能力和减轻疼痛。
这些训练包括:1. 冰敷:在手术后的前两天,患者需要每天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2. 膝关节活动训练: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膝关节活动训练,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3. 肌肉锻炼: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如腿部提肛运动和腿部伸展运动,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第二阶段:手术后第二周到第六周在手术后的第二周到第六周,患者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这些训练包括:1.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训练:患者需要进行一些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训练,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器的使用,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2. 肌肉力量训练:患者需要进行一些肌肉力量训练,如腿部提肛运动和腿部伸展运动,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3. 平衡训练: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和单腿跳跃,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第三阶段:手术后第七周到第十二周在手术后的第七周到第十二周,患者需要进行更加复杂和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这些训练包括:1.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训练:患者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训练,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器的使用,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2. 肌肉力量训练:患者需要进行更加复杂和高强度的肌肉力量训练,如腿部提肛运动和腿部伸展运动,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交叉韧带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织,负责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当交叉韧带受到损伤或断裂时,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
下面将针对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进行解释。
1. 术后康复的第一阶段:恢复关节稳定性在术后的早期阶段,重点是恢复韧带修复区域的稳定性。
康复训练师通常会将患者的关节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并使用支持性装置(如石膏或支架)来保护修复后的韧带。
此时,患者需要避免过度运动或负重,以免对韧带修复产生不良影响。
2. 术后康复的第二阶段: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一旦韧带修复区域开始愈合并且关节稳定性得到保证,康复训练将重点转向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这一阶段的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关节活动的运动疗法,如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关节牵引、关节松解等。
此外,通过进行肌肉强化训练,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肌肉,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3. 术后康复的第三阶段: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得到恢复后,康复训练将进一步强调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
这包括进行一系列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腿平衡、球体训练和倒立训练等。
此外,通过进行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蹲起和跑步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动作控制。
4. 术后康复的第四阶段: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最后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旨在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恢复他们的运动能力。
这包括进行功能性培训,如上下楼梯、跳跃和跑步等。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患者特定的运动需求和目标。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康复训练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需要遵守康复计划并定期参加康复训练课程。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进展和如何预防再次受伤。
总结起来,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包括恢复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以及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根据手术后恢复阶段逐渐推进,以下是大致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第一周:手术后的第一周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饮食,控制疼痛和肿胀。
每天进行一些肌肉收缩、放松和保持肌肉萎缩的活动。
2. 第二周: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轻度的步态训练、肌力练习和平衡训练。
低强度的自我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防止肌肉萎缩。
3. 第三周:在逐渐恢复适应性的基础上,增加训练难度。
包括增加步态训练时间、增加重量的肌肉练习和增加平衡难度的训练。
同时,还需进行拉伸和深层按摩,促进肌肉恢复。
4. 第四周: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包括进行抬膝、屈膝、踢腿和平衡训练等活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如慢跑、跳绳和深蹲等。
5. 第五周:逐渐重启日常生活和室外活动。
如逐渐增加步行、爬楼梯和骑自行车的活动。
总体来说,康复训练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术后定期复诊也十分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手术后的恢
复。
关节镜下后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康复训练时丽萍;王雪;王寅华【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06(003)014【摘要】目的探讨后叉韧带重建手术前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41例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术前即开始指导,术后6h开始股四头肌群静力练习,术后3天开始CPM机被动锻炼;1周后行主动康复训练,支具配合,下床站立部分负重,短距离行走;出院康复指导.结果41例患者术后两周平均活动度达90°以上,切口Ⅰ愈合,无其他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膝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恢复原来工作.结论手术前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安全可行,锻炼能够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页数】2页(P94-95)【作者】时丽萍;王雪;王寅华【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联用两种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效果研讨 [J], 许波2.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对PCL断裂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J], 王冠;刘亚;韩桂全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研究 [J], 宋继淳; 黄宏宇; 施土河; 岑怡彪4.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J], 郭晓红5.后叉韧带保留型假体术中后叉韧带紧张的影响因素 [J], Hatayama K;Terauchi M;Hashimoto S;胡孔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关节清理及半月板成形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周: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2.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少量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切忌忍痛强行屈伸膝关节,否则会引起滑膜在关节内挤压,加重滑膜充血水肿;二、术后第2-3周: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2.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一般要求术后3周膝关节屈伸度达90°,随着滑膜炎症消退,训练时疼痛会减轻,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行走活动锻炼: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少量行走活动;三、术后第4周后: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进一步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术后6周膝关节屈膝度达12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负重半蹲训练:半蹲0-45°,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双腿半蹲,逐渐改为患侧单腿半蹲,不要超过45°,否则可能加重损伤;5.坐位主动伸膝活动:坐在凳子上或床边,先悬垂小腿,再尽力伸直,伸至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能轻松完全伸直后,可在脚踝处挂重物练习,从1kg加至5kg;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2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45°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二、术后3-4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3.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90°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三、术后5-6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完全负重行走;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3.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120°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2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腘绳肌等长训练:将患肢伸直,用力使脚后跟压向床面,使大腿后侧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二、术后3-4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腘伸肌抗阻收缩: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将沙袋绑在踝关节上方,屈曲膝关节;;4. 提踵训练:站立位,膝关节伸直,见脚后跟提起,脚尖着地;5.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6.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三、术后5-8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屈膝10°位,用支具在屈膝10°位保护下,部分至完全负重行走;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半蹲训练:戴支具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9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双腿过度到单腿,支具限制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四、术后9-12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行走:去除支具,但在行走时避免膝关节过伸;2.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 灵活性训练:侧向踏台阶,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五、术后13周-6个月:1.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六、术后7-12个月:1.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4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4.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5. 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二、术后5-8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4.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9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双腿过度到单腿,支具限制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6. 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四、术后9-12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行走: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12周后方可部分负重行走;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五、术后13周-6个月:1.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六、术后7-12个月:1.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肩峰成型术后康复训练一、术后1-2周:患肩悬吊固定,在耐受范围内行:外旋、外展、内收、内旋活动训练,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二、术后3-6周:卧位或站立位三角肌训练:扩胸、耸肩,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三、术后6周后:1.内外旋等长训练:棒操、滑轮,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2.弹力带“四套”训练:抗阻内旋、抗阻外旋、单臂滑动、肱二头肌屈曲,每日2次、每次4组、每组10次,逐渐增加弹力紧张度;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6周:患肩悬吊固定,在耐受范围内行被动外旋牵伸,外旋至少达45°如病人肩胛下肌腱有修补,则术后6周限制外旋在0°,此后根据病人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二、术后7-12周:根据耐受情况开始使用绳索、滑车被动上举,同时仰卧位用对侧上肢辅助被动过顶上举,据需被动外旋牵伸;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三、术后13-24周:弹力带“四套”训练:抗阻内旋、抗阻外旋、单臂滑动、肱二头肌屈曲,每日2次、每次4组、每组10次,逐渐增加弹力紧张度;注意:对于肩袖修补后翻修病历或者肩袖撕裂跨径>5cm的,术后4月在开始弹力带训练。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一初期(0—4周)手术当天为0天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1、手术当天术后:一周内不进行屈曲练习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尝试进行骨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2、术后1—3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踝泵练习:主动踝关节背伸(往头勾脚)5秒、趾屈5秒----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500—1000次。
下地后可进行抗重力下踝泵练习.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
绷劲5秒/次,放松2秒/次。
(大于500次/日)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 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正确体位:摆放患侧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置于屈膝位置。
尝试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距离床15厘米处,保持至力竭。
5—10 次/组,2—3组/日,练习时,手术切口的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在开始抬腿之前,应将大腿前方和后方的肌肉绷紧,使整个腿部在肌肉保护下形成一个整体,膝关节要完全伸直,然后将腿抬起,这样可以防止在直腿时韧带松弛。
开始侧抬腿练习: 10次组,2—3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5厘米为1次,10 次/组,1—2组/日,组间休息30秒。
伸膝练习:时间尽可能多,每天练习15分钟以上。
方法:患侧足跟下垫枕头,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方应空出。
,膝关节下应空出。
必要时于膝关节以上处加沙袋或外力。
术后4天—4周被动屈曲打90度,此时患肢仍然不能完全负重,行走时扶拐,患肢负重三分之一。
在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同时还应进行如下练习:1、髌骨松动术大腿放松、摸及膝前的髌骨手法: 手掌推住髌骨的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
每方向20次,2—3次/日。
可在屈曲练习前进行。
2、上午屈膝练习(5种情况)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度)方法:坐或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
医院手术记录单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 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n: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左膝后交叉韧带损伤Pre-operative Diagnosis:术后诊断:左膝前交叉韧带损伤Post-operative Diagnosis:手术名称:左膝关节镜检,后交叉韧带重建术Procedure Performed: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左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叉部分损伤,半月板无明显损伤。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仰卧位,左下肢处于可屈膝90°位,常规消毒、铺巾。
左下肢充气止血带充至0.07mp a。
2.自左膝关节间隙水平髌韧带外侧开一0.8cm入口,直达关节腔。
自外侧入口处置入关节镜,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依一定次序检查左膝关节腔。
明确诊断。
3.自左膝关节间隙水平髌韧带内侧开一0.8cm入口,直达关节腔。
清除部分滑膜、髌下脂肪垫。
再次冲洗关节腔。
4.于胫骨外侧髁和股骨内侧髁各打一隧道。
将人工韧带引入骨隧道,在适当张力下用螺钉固定。
查膝关节稳定。
5.伤口冲洗后缝合切口,左下肢弹力绷带绑扎,松开止血带。
6. 术程顺利,经PACU复苏后安返病房。
冰冻切片诊断Rapid Frozen Section Telephone Diagnosis:无手术标本Specimens Removed:无失血量Blood Loss:20ml血、血制品使用Blood Products Administered: PRBC —FFP —Plates —手术切口分级Surgical Site Classification:II □清洁切口II □半污染切口III □污染切口IV □感染切口手术医生签名:日期:Signature of Operating Surgeon Date & Time。
ACL重建后康复流程ACL(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中的一种重要韧带,负责维护膝关节的稳定性。
当这个韧带受伤时,常常需要进行重建手术。
然而,手术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康复过程同样重要。
以下是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第一阶段(术后第1至2周):在手术后的第一周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拐杖进行行走,并在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一些基本的肌肉收缩练习。
康复主要集中在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保持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冷敷、压缩绷带和肌肉刺激。
第二阶段(术后第3至6周):在这个阶段,肌肉的力量和肌肉控制逐渐恢复,患者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这包括类似于直踢腿和腿推的练习,以加强大腿和臀部的肌肉。
康复师还会指导患者进行其他的运动,例如静态自由提腿和单腿站立。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逐渐减少对拐杖的依赖,并开始进行步行练习。
第三阶段(术后第7至12周):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继续增强。
康复师会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如平衡练习和核心稳定性练习。
患者可能还会开始进行些轻度的跳跃和踢击练习,以进一步增强腿部肌肉群。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开始进行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练习,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活动,如上下楼梯和弯腿坐下。
第四阶段(术后第13至24周):在这个阶段,患者的康复焦点逐渐转向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患者需要进行更复杂的运动,如切换方向的练习和慢跑。
康复师还可能增加一些具有游戏性质的练习,以模拟真实的运动场景。
同时,患者将开始进行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平衡和稳定性练习,以进一步提高膝关节的控制能力。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到一些非接触性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
第五阶段(术后第25周至恢复完全):在这个阶段,患者的康复焦点是将膝关节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开始接触性运动。
患者将逐渐增加练习的强度和复杂度,以确保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患者需要进行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运动,如侧向运动和闪避练习。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踢球、跑步和跳跃等运动,以模拟真实的运动场景,并确保ACL重建手术的成功。
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北医三院运动医学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
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
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术后常见症状1. 后方疼痛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
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
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
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
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
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
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
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
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
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
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
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 内踝淤血重建前交叉韧带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概述】正常膝关节限制胫骨后移的结构主要是后交叉韧带(PCL), PCL 断裂后会引起膝后向不稳及旋转不稳。
严重者可引起膝关节病废。
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获得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诊断要点】1. 病史通常有韧带受较强烈的牵拉力和过度伸展外力,或者在膝关节屈曲位胫骨上前方被突然撞击而向后移位的病史。
2. 症状一般不会立即出现功能障碍,且无明显的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故临床上常漏诊。
PCL 损伤常伴有内侧和后外侧结构损伤。
急性撕裂的早期可 以表现为轻度或中度的膝关节肿胀、瘀斑、膝后侧硬结。
慢性 有关节不稳、肌肉无力和反复关节肿痛等症状,但是不具有特征性。
3. 体征⑴后抽屉试验(PDT):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屈曲 45 °,屈膝90 °,双手放 在膝关节后方,拇指放在伸侧,重复向后推拉小腿近端,注意胫骨相对于 股骨上移动程度与对侧膝关节比较。
胫骨在股骨上向后移动为阳性,提示 后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称为后直向不稳定。
其次是外侧副韧带、腘绳肌和弓形韧带、内侧副韧带。
PCL 损伤占所有膝 韧带损伤de3%— 2%,其中30 %是单独损伤,70 %合并其他韧带损伤。
PCL 损伤可⑵后沉试验:不能区分异常活动是向前或者向后时,可以对比双侧胫骨结 节前突的高度来评估:如屈髋、屈膝各 90°,检查者用手托起患者双足;如果发现胫骨上端后沉,胫骨结节低于对侧,为后沉试验阳性,即有 损伤。
有的损伤可以在麻醉下或关节镜 MRI 检查发现。
加> 10°,且有疼痛,屈膝90°时无次表现,提示单纯后外侧角损伤;在 屈膝 30°和 90°时外旋角均> 10°,提示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均受伤。
4. 影像学诊断⑴普通X 线平片:在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下, 屈膝90做前后抽屉试验, 照膝侧位X 线片,进行测量。
从股骨髁的中心点向胫骨平台水平线做垂线将水平线分为前后两段,任何一段比健侧同段长5mm 以上,是为阳性。
1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护理与康复向 静关键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6.06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B-2487-02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1],在足球运动这个项目中较少发生。
有1名运动员在2011年4月12日比赛中与对方球员空中对脚时,被对方队员蹬中左膝胫骨前缘,造成胫骨后移,造成单纯性膝关节的后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与前交叉韧带(ACL)及内外侧半月板的稳定结构如不及时修复,膝关节的稳定链被打断,易继发严重的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导致骨性关节炎[2]。
考虑本例病人希望继续足球的运动生涯,选择膝关节镜下后交叉动力性重建术,手术具有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3]。
现将临床康复与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19岁,是一名足球运动员,伤后3d来我院进行检查,经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后交叉韧带体部断裂。
收治入院进行手术,使用健侧半腱半膜肌进行后交叉韧带动力性重建。
2 康复与护理2.1 术前护理 术前主要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本例病人正处于训练水平较高阶段,对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会影响训练感到焦虑。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进行必要的手术知识教育,让其了解通过手术和术后的康复训练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通过与其教练员进行交流,通过教练员与病人交谈,提高其对伤后康复训练的信心,让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
2.2 术后基本护理2.2.1 体位 术后病人抬高患肢,保持屈曲20°~30°[4]有利于消肿和缓解疼痛,同时能使重建韧带处于无张力状态,有利于重建韧带血液供应的建立,从而促进恢复。
2.2.2 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术后2d内若疼痛显著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密切观察足部血液循环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作者:————————————————————————————————日期:
ﻩ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康复:
(1)术后即刻用活动夹板或石膏将膝关节固
定在屈膝30°的位置。
(2) 术后不做直抬腿练习,以防止在抬高患肢
的过程中胫骨的异常后移倾向会牵拉重建的后交叉韧带。
(3) 踝泵练习。
从术后第一天就开始。
方法如下:患者在卧床伸直双下肢的情况下,双踝先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动作,背伸时一定要达到最大限度。
然后从最大背伸状态开始做跖屈,跖屈也要达到最大限度。
如此反复进行。
在患者卧床看电视、看书或读报纸及与家人谈话过程中都可以不断进行跖屈、背伸练习。
(4)做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从术后第一天就每天进行适量的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
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的方法是:患者卧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反复进行双下肢大腿肌肉收缩5秒钟、再放松2秒钟的活动。
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3组,每组50次,共150次。
如果练习时双腿同时进行,可以增加患侧的
股四头肌收缩力30% 。
(5) 拔出负压引流多数都在术后48小时内,
也有术后不放置负压引流的。
(6) 术后4日内,不要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术后第4天,可以去除加压伤口用的棉垫,此时可以第一次屈膝练习到60°。
练习完毕就带上屈膝30°的膝关节支俱。
(7) 辅助训练髋部和小腿部位的肌肉:可用各个方向的直抬腿练习。
特别是做使髋关节外展的动作。
(8) 扶拐部分负重下可以用脚尖点地走路(持
续到术后8周才完全负重)。
(9)健肢及双上肢的肌肉力量训练。
(10)在下肢运动和在床上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小腿的姿势和位置,不要使之处于过度前后位移的状态。
(11)术后一周去掉石膏屈膝到60°,在20分钟内完成练习。
练习完成后,还要将石膏带上,维持屈膝30度的位置。
术后2周-6周的康复:
(1)继续以上练习.
(2) 术后2周屈膝到90°。
非负重下的膝关节屈伸(例如使用体操球)有利于消肿。
膝关节伸膝活动在90-20°是允许的(即活动中每次离伸直还差20°时就停止),但是反复练习伸膝的范围建议在70-40°。
很活跃地膝关节屈曲在术后9周之内应该避免。
(3) 术后3周屈膝到100°,伸直应该还差15°。
(4) 术后4周屈膝到110°,伸膝差10°。
(5) 术后5周屈膝到115伸膝差5°,伸膝差10°。
(6) 术后6周,膝关节的活动度应该达到10-120°之
间。
此时的肌肉力量训练:
a. 膝关节在10-60度范围内的压腿是允许的,以便
练习腘绳肌的力量。
b. 负重练习的情况由治疗师自己掌握,其中要考虑到关节水肿和病人能否控制关节的稳定性。
在增加下肢负重的时候要小心:膝部要放松,而且要维持好膝关节的稳定性。
但在术后8周前避免完全负重,即使患者没有疼痛,也最好只负重三分之一体重。
c.在术后8周之内应该避免膝关节受到剪力。
术后7周-术后3个月: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 术后7周,还不要完全负重,伸直练习到还差5°
的水平。
(3) 术后8周,应坚持每日膝关节伸直到0°的练习。
屈
膝可以练习到125°,开始完全丟拐负重正常行走。
(4) 术后9周,应达到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
如果此时关节伸直困难应该按着下面两种方法之一练习:一是在足跟下垫毛巾卷的同时,在膝关节上方压上一定重量,所压重量的大小以压上重量后10分钟,膝关节能完全伸直为好。
二是,患者脸朝下俯卧,将膝关节放在床边,脚上挂上重量,练习伸直。
重量太轻,练习20分钟后伸膝还达不到要求,重量太重,练习不到3-5分钟,患者就不能坚持,所以要对重量大小进行摸索,以练习20分钟,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为好。
练习次数:每天一次就可。
练习完伸膝后,不要接着练习屈膝,因为这时屈膝是比较困难的。
例如,如果上午练习伸膝,应该下午再练习屈膝。
练习完伸膝后,也不要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非要将膝关节屈到自然角度,以练习完伸直后让膝关节自然回到放松状态为好。
(5) 术后10周-12周(即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减少最多不过10-20度,最好完全正常。
术后3个月-6个月:
(1) 同术后6周-3个月的康复训练,更重视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具体
方案应根据病人情况而更改。
(2)肌肉力量训练:
a.闭链训练:即平日人们所说的半蹲练习,屈膝角度可以在0-80度之间。
姿势同中国武术中的骑马蹲裆动作或成为站桩动作。
患者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
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
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80°,如果患者身体欠佳和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是半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随着练习后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练习的次数。
b. 卧位或坐位下压腿练习腘绳肌,屈膝可以大于0-90度的范
围。
c. 开链训练:可做伸膝状态下的0-70度的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此时对于腘绳肌是向心运动,对于股四头肌是离心运动。
屈膝状态下的90-0度的向心和离心运动时,对于股四头肌是向心运动,对
于腘绳肌是离心运动。
(3) 反应性练习:可以进行加速练习、减速练习和变向练习以恢复本
来的协调运动能力。
(4)整体练习:应该根据病人的情况不同由治疗师安排个性化的
训练。
对于非运动员:
康复训练应该在术后4-6个月结束,我们建议,即使是非运动员,此时也应该继续进行为期2-3周的适应各种活动的适应性训练。
此后的肌肉功能的完全恢复训练应该在受过专门训练的康复治疗师那里进行。
这样,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肌肉力量、神经支配能力和协调能
力科可以完全恢复。
专门的体育运动前的适应性训练:
对于专项运动员,需要进行运动能力的测试和一些专门的训练。
此方案应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来制定,而且要和队医、教练一起协商。
其他时间表:
术后8-10个月: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网球,爵士舞蹈,有氧运动。
术后一年:球类运动和其他的剧烈体育运动。
对于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情况,应该听从医生的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