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 锻压
- 格式:pptx
- 大小:6.55 MB
- 文档页数:12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锻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空气锤的吨位大小以( )表示。
(2 分)A.空气锤的质量B.锤头的冲击能量C.锤头落下部分的质量D.锤头的最大工作压力2.对于高合金钢及大型锻件,应采用的冷却方法有( )。
(2 分)A.空冷B.灰砂冷C.炉冷D.坑冷3.金属锻造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 )。
(2 分)A.预热B.加热C.保温D.冷却4.空心毛坯采用芯棒拔长锻造工序可以( )。
(2 分)A.增大毛坯内径B.增大毛坯外径C.增加毛坯长度D.减小毛坯壁厚5.锻造大型锻件应采用( )。
(2 分)A.手工自由锻B.机器自由锻C.胎模锻D.模锻6.终锻模膛一般设置在锻模的居中位置的原因是( )。
(2 分)A.防止锻件产生飞边B.使终锻时锤击力比较集中,锻件受力均匀C.防止偏心、错移等缺陷D.增大终锻时的锤击力7.锻造时,应采用先低温预热,然后再快速加热工艺的金属材料有( )。
(2 分)A.低碳钢B.高碳钢C.高合金钢D.有色金属8.用胎模成形锻造形状复杂的非回转体锻件应采用( )。
(2 分)A.闭式套模B.扣模C.合模D.摔模9.自由锻件产生折叠缺陷的原因是( )。
(2 分)A.锻压时送进量小于单面压下量B.锻造温度过低C.加热时坯料内部未热透D.锻件冷却不当10.自由锻冲孔时,为了便于从坯料中取出冲子,应在冲孔位置(凹痕中)撒置一些( )。
(2 分)A.石墨粉B.煤粉C.石英粉D.木屑二、判断题11.( )弯形和拉深都是冲压的成形工序。
(2 分)12.( )金属的塑性越好,其可锻性越好。
(2 分)13.( )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进行锻造,而模锻是在专用的模锻设备上进行锻造的。
(2 分)14.( )拉深时,变形区是在一拉一压的应力状态下,使板料或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或深的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
(2 分)15.( )锻件坑冷的冷却速度较灰砂冷的冷却速度慢。
(2 分)16.( )对于导热性较差的金属材料或断面尺寸较大的坯料,加热时应先进行低温预热,然后再快速加热。
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难点教学摘要:本文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在教学上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出发,以增长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根据教学时真实情况进行探索研究,指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中第二章“锻压”的教学难点。
关键词: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难点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在机械加工类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职学校更是如此。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且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
[1]基于以上特点,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觉本课程的知识点过多,不易掌握,导致缺乏兴趣。
尤其是大多学校的条件都难以安排实践的“铸造”、“锻压”等内容,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和改进建议。
1.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该课程共有14章,各个章节之间又相互独立,联系性小,且所分配的学时也少。
[2]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内容已渐渐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也发生着变化。
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学时内完成教学要求,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能力更加难以培养。
1.2教学方式陈旧目前,大多数的教师仍采取的灌输式教学,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更低,学到的知识点较少。
2.改进方法和建议2.1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删减较陈旧的或在其他课程有涉及的内容,增加先进锻压工艺的内容,比如精密模锻、粉末锻造、数控冲压等。
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形成新思路。
可根据现代网络普及率较高的特点,布置课外任务,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上网查询先进锻压工艺,进行学习研究,在课堂中将自己查到的有关知识为大家作介绍,给学生展示和煅炼自我的机会。
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8第二章锻压单元计划目的要求 1、掌握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了解锻造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冲压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能够准确的判断锻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 1、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冲压的分类。
3、锻造中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自由锻与模锻的区别、冲压的不同工序。
课时安排 概述(1个课时)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1个课时)自由锻(2个课时)模锻(1个课时)冲压(1个课时)复习(1个课时)讲解习题册(1个课时)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9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授课内容 教材对应位置 审批:压力加工 章 节二 1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二周 授课方式 讲授法教学目标认 知 目 标 掌握锻压的定义分类。
掌握锻造、冲压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锻造、冲压的特点。
了解其他的压力加工的方法。
情 感 目 标 开拓思维,全面灵活的考虑、处理问题专业能力目标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 压力加工的工序突破方法 通过观看锻压的加工视频、例举常见的锻压零件的实例加强理解。
自主探究 学生自行讨论在实际中所见到的锻压。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导入新课 把原材料制成毛坯是零件加工的前提,通常是由热加工工序来完成。
确定零件的结构时,必须与毛坯制造的工艺特点相适应,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焊件和型材。
本章着重介绍应用普遍的锻压。
讲授新课 第二章 锻压§2-1 压力加工锻压: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一、锻造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讲授新课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一、填空题1。
金属材料是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
2。
机械制造包括从金属材料毛坯的制造到智成零件后装配到产品上的全过程。
3.机械制造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
按照被加工金属在加工时间的状态不同,机械制造通常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两大类。
5.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二、判断题1。
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程度代表着制造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工业和科技的整体实力。
(√)2.在制造业中所采用的主要加工方法就是机械制造。
(√)3。
利用各种特种加工设备,完成对普通金属、高硬度金属、有色金属、高精度金属零件的加工属于金属特种加工。
(X)4.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类机床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机床操作规程,避免发生人员、机床事故。
(√)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高温职业(工种)的是(B)A、磨工B、铸造工C、钳工D、车工2.利用各种手段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所需产品的过程称为(D)A、金属加工B、产品制造C、零件制造D、机械制造3。
(C、D)属于机械制造中的冷加工工种。
A、焊工B、铸造工C、钳工D、车工4.下列属于金属热加工职业(工种)的是(C)A、钳工B、车工C、锻压工D、镗工一、填空题1.铸造所得到的金属工件或毛胚成为铸件.2。
按生产方法不同铸造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3.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4.铸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的毛坯制造。
二、判断题1。
将熔融金属浇铸、压射和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的性能铸件的方法称为铸造.(√)2.铸件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会导致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3。
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但铸件质量很稳定.(X)4。
由于铸造易产生缺陷,性能不高,因此多用于制造承受应力不大的工件。
(√)5。
铁液包、钢液包和灼热件起重作业影响范围内不得设置休息室、更衣室和人行通道,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地面应保持干燥。
第二章锻压§2-1概述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称为锻压。
锻压包括锻造和冲压。
一、锻造的特点和分类锻造是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锻件是指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锻造具有以下特点:(1)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如能提高零件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2)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3)采用精密模锻可使锻件尺寸、形状接近成品零件,因而可大大节约金属材料和减少切削加工工时。
(4)适应范围广。
锻件的质量可小至不足一千克,大至数百吨;既可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又可进行大批量生产。
(5)不能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
根据成形方式不同,锻造分为自由锻和模锻两大类。
图2-1所示为锻造方法示意图。
自由锻按锻造时工件所受作用力来源不同,又分为手工自由锻与机器自由锻两种。
由于手工自由锻作用力较小且劳动强度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己逐步被机器自由锻和模锻所替代。
模锻按所使用的锻造设备不同,又分为胎模锻和模锻两种。
图2-1 锻造方法示意煮图图2-2 冲压方法示意图a)自由锻b)模锻二、冲压的特点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统称为冲压。
图2-2所示为冲压方法示意。
冲压件是用冲压的方法制成的工件或毛坯。
冲压具有以下特点:(1)在分离或成形过程中,板料厚度变化很小,内部组织也不产生变化。
(2)生产效率很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3)冲压制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一般不再进行加工或按需要补充进行机械加工即可使用。
(4)适应范围广,从小型的仪表零件到大型的汽车横梁等均能生产,并能制出形状较复杂的冲压制件。
(5)冲压模具精度高,制造复杂,成本高,所以冲压主要适用于大批置生产。
三、压力加工使毛坯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且无切屑的加工方法称为压力加工。
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一节的难点突破摘要:本文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程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根据教学实际探讨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第二章“锻压”的难点教学。
关键词: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难点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知识点多不易掌握,故而缺乏兴趣;尤其是学校条件难以安排实践的课程,比如”铸造”、“锻压”等的内容,知识点更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
下面谈谈自己对“锻压”课程中难点教学的突破方法和应用体会。
一、分析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共14章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获取的信息量较少。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锻压”课程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1、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对于一些内容较陈旧的或其他课程里讲过的可进行删减。
增加介绍先进锻压工艺的内容,比如精密模锻、粉末锻造、数控冲压等,使学生接触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新问题,而成新思路。
并且根据网络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的特点,布置自习任务,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上网查询先进锻压工艺并进行学习研究;并且在下次课堂中将自己查到的有关知识为大家作以介绍,给学生展示和煅炼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