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心法法语摘录(8800字 )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1
般舟三昧详解
般舟三昧是一种特殊的修行方法,它涉及在一天一夜或更长的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行走,而不坐下或不躺下,同时不停地念诵阿弥陀佛。
这种修行方式被认为能够快速打破睡眠障碍。
根据传说,如果有人能够连续行走九十日内不间断地进行这样的修行,他们可以迅速达到般舟三昧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据说十方所有的佛都在修行者的面前显现,因此得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此外,“般舟”一词源自梵文,意指“佛立”,即站立的形象。
因此,般舟三昧也被称为“佛立三昧”或“常行三昧”。
它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长时间的行走和念诵来实现与佛菩萨的相应,并在这种状态中见到所有诸佛像是在修行者面前一样。
第1篇一、禅宗语录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心经》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般,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2.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心经》解析:这是禅宗的核心思想之一,意味着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并非完全对立。
3.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六祖慧能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心灵的纯净,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执念,才能不被外界的尘埃所污染。
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六祖慧能解析: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本来无一物”的观点,提醒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不是通过感官,而是通过心灵的洞察。
5. “心随境转,烦恼生;境随心转,无烦恼。
” ——《六祖坛经》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只有调整心态,才能摆脱烦恼。
6. “无始亦无终,无来亦无去;无我亦无人,无佛亦无僧。
” ——《六祖坛经》解析:这句话表达了禅宗的无常观念,即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的开始和结束。
二、佛教经文语录1. “众生皆有佛性,但为烦恼所覆。
” ——《坛经》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佛的潜能,只是被烦恼所遮蔽。
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心经》解析:这句话强调了世间一切现象的短暂性,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
3.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 ——《佛说人身难得经》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能够遇到佛法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努力修行。
4.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心经》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即通过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5.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 ——《地藏经》解析:这句话强调了慈悲的重要性,认为慈悲是修行的基础,方便是修行的途径。
6.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故一切众生皆得成佛。
德师法语81则(分类整理版)觉知和正精进•禅修的心要和“觉知”在一起,而不是和“经验”在一起。
•“觉知”就是禅修的心,它是修行五根之一。
(注:其它4根是信、精进、定和慧)•你修行有多少,进步就有多少——不会多也不会少。
•你在觉知上多用一分精力,在烦恼上就会少用一分。
•当觉知比较微弱时,心就不能够学习。
•在家修行的正确态度:任何一次觉知都不会浪费。
•好的禅修者是能够觉知,而不是拥有什么特殊的禅修经验。
•通过心门(觉知心、动机等)观察所缘时,觉知会更持续。
•当心和经验待在一起,喜欢和不喜欢升起当心和觉知待在一起,觉知会变得越来越强。
•通过心门(觉知心、动机等)观察所缘时,觉知会更持续。
•每当心认识到觉知在场,觉知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不觉知,心就是愚痴的;当有愚痴的时候,任何烦恼都可能升起。
•觉知不使用专注。
•不用使劲觉知,因为心已经知道了。
••当你用力专注于所缘时,心就会开始想所缘像什么,然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概念,一个心想象出来的东西。
•如果你在觉知,这就够了。
不需要专注,不需要费力。
•你并不需要努力去看,也不需要仔细看。
你只需等待眼镜变得清晰起来。
•如果你睁开眼睛,你不可能过分专注,因为在80%的时间里,心的注意力会转向眼门。
••和觉知待在一起,记住觉知才是重要的,所缘并不重要。
•禅修者不需要关注所缘,或者关注所缘有多清晰,他应关注的是如何觉知,以及如何让觉知连续起来。
•你应该珍视觉知,而不是抱怨经验。
(问问自己的心,所缘不重要,觉知才重要,它相信吗?)•当心和经验待在一起,喜欢和不喜欢升起;当心和觉知待在一起,觉知会变得越来越强。
••许多禅修者想禅修,但并不想全天候禅修。
这就是他们不能进步的原因。
•当我们一再重复地做某件事时,惯性才会建立起来,这是一种自然地精进。
•“将来”里没有禅修,我们只是需要现在就做。
•觉知只可能在现在,而不是在未来。
•当正念在场,智慧会生起。
如果你持续这样做,心的品质会越来越好.•如果你知道怎么赚钱,你就不会担心赔钱(如果心知道如何觉知,它就不会担心觉知丢失)。
我看到的般舟7日行前几天,一位北京的居士发心行7天8夜的般舟,我有幸在第六天晚上给他护法,深感佛力的浩大,愿力不可思议,很是受益。
由于我时间少,只护了不到一天,与其说是我护法,不如说行法者加被提携我,更合适。
我是第六天上午去的,下午就给他护法,看到他行得非常好,走得很稳当,念得很清楚,就没有打扰他,让他一个人行,到了晚上一点以后,他才现出有些困意,但他并没有放纵自己的困意,而是“勿念困”,照行不误,非常困时,他就站在般舟堂的正中间,站一站,一旦睡着了,一倒,立刻又醒过来,然后继续行。
如此这般反复,近两个小时后,他又完全清醒了,正常的念佛行法。
我虽行了很多天的般舟,但一直不如法。
这一年多来,经常在想,如果再行一次7日的般舟,能不能如法的行下来。
经过这一天的护法,又有很多新的体会。
这位居士,行过多次1日2夜的般舟和一次4天的般舟,并且每天径行念佛,经过这样反复的串习,虽第一次行7天8夜,但在佛力的加被下,在尊重传承、尊师教,在一个普通居士身上,真正体现出若一日、或二或三、或四或五、若六日若七日,系心一处,只念南无阿弥陀佛。
他个人的感觉如何、收获如何,我们没有机会交流,但就我看到的表相而言,是如法在实践般舟一法。
当初我在极困极累时,就放纵自己,找一个地方靠一靠,这在他身上一点也没有这样,他累了、困了,就往光明的地方站、往空旷的地方站,这很是加被我、震撼我。
他这次的护法,除我客串了不到一天外,就一位,他们二人,行法的行得清楚、轻松,护法的也护得很轻松。
今日把此事写出来,目的是是想告诉自己和大家,我们通过反复的“1日2夜般舟”的串习,也能够象那些圣人一样,古人一样,可以长时间的经行念佛行般舟。
般舟行,只要我们爱乐,正确的行持,7日也好、21日也好,还是35日或49日,那怕90日,在佛力的加被下,我们普通人也有份,也能做到!本贴由明良于2006年3月18日20:57:28在〖无量光净土论坛〗发表。
般舟三昧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立定信。
勿狐疑。
精进行。
勿懈怠。
勿起想。
有与无。
勿念进。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后。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无。
勿念有。
勿念远。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寿。
勿念贫。
勿念富。
勿念贵。
勿念贱。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
勿念嗔。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经。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识。
勿念断。
勿念著。
勿念空。
勿念实。
勿念轻。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
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亲。
勿念疏。
勿念憎。
勿念爱。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
常精进。
勿懈怠。
勿岁计。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独处。
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
避乡里。
远亲族。
弃爱欲。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除三秽。
去六入。
绝淫色。
离众受。
勿贪财。
多畜积。
食知足。
勿贪味。
众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绮饰。
勿调戏。
勿憍慢。
勿自大。
勿贡高。
若说经。
当如法。
了身本。
犹如幻。
勿受阴。
勿入界。
阴如贼。
四如蛇。
为无常。
为恍惚。
无常主。
了本无。
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
加慈哀。
于一切。
施贫穷。
济不还。
是为定。
菩萨行。
至要慧。
起众智。
(三字诀:162句;每句3字;共486字;)菩萨有四事法。
疾逮得是三昧。
一者所信无有能坏者。
二者精进无有能退者。
三者智慧无有能及者。
四者常与善师从事。
是为四。
复有四事。
疾得是三昧。
一者不得有世间思想。
如弹指顷三月。
二者不得睡眠三月。
如弹指顷。
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三月。
除其饭食左右。
四者为人说经。
不得望人供养。
是为四。
复有四者。
行般舟的13种方法行般舟是一种中国古代的传统舟艇,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种重要运输工具和战舰。
行般舟的造型有很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以下是行般舟的13种方法的详细介绍。
1.神仙显灵法:船上的船员利用道士或者巫师的法术,请求神仙保佑船只平安行航。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重要的商业航线或者重要的战争舰队。
2.五福齐天法:船上的人们在航行前祭拜五福之神,祈祷船只顺利、安全。
这种方法相当于祈福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各种航线。
3.千户千宅法:船上的人们在航行前向千户或者千宅提供供品,以祈求平安。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航行重要的水域和航线。
4.黄貂化凤法:船上的船员用凤凰毛和黄貂毛来装饰船只,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游览和观光航线。
5.风调雨顺法:船上的人们利用祭拜风神和雨神的方式,祈求平稳风浪和良好天气。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长途航行或者关键时刻的航行。
6.烟雾迷蒙法:船上的人们燃烧香烛和烟雾,以迷蒙敌人的视线或者辟邪。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战争航线或者关键时刻的航行。
7.龙腾云起法:船上的人们用巨型龙的模型和云朵的模型装饰船只,以提升气势和吉祥。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庆典和盛大的航行。
8.望舒凉凤法:船上的人们在航行前,在船身装饰凤凰图案,以带来凉风和顺利航行。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炎热的季节和长途航行。
9.金玉满堂法:船上的船员在航行前在船身上装饰金玉首饰,以祈求财富满堂。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商业航线或者财运亨通的航线。
10.大漏天世尊法:船上的人们在航行前制造一个漏斗形状的结构,以增加船只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大海航行或者恶劣天气。
11.云贵凤鸣法:船上的人们利用云南和贵州地区产的凤凰木作为船身材料,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西南地区和云贵渝航线。
12.松风雅韵法:船上的人们在船身上安装竹子和松树的装饰品,以带来清新的空气和船只的稳定。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湖泊航行或者偏远地区的航行。
13.秦楼楚馆法:船上的人们在船舱内建造仿古时期的楼阁和馆舍,以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休息。
行般舟的体会般舟是比较猛烈的修行方式,行者需要在道场内24小时不停地走,同时持诵佛号,并行八关斋戒。
心态如果能够放轻松最好,就当此行是一场难得的对佛法的体验就好了。
信和愿是很重要的,只有坚信般舟这个法门能够带来不可思议的好处,并发起强大的愿力,就会能从此法门中受益。
《佛说般舟三昧经》中对于“信”是这样说的:“佛告颰陀和。
菩萨欲疾得是定者。
常立大信。
”“不疑不乍信乍不信。
”“常行至诚立一信”。
相信佛所说法的不可思议,相信般舟会上的诸菩萨会亲临道场护持,这种信,是行般舟的前提。
有了深信之后,对于在般舟道场内碰到的困难也会有足够的信心去克服,也会珍惜行法的宝贵的24小时。
关于愿,行法前都会写一个发愿文并在入关前念诵。
个人体验是最好在行法前的几天或一两天就写好发愿文,并将所发的愿不时地念诵一下。
有了“愿”的指引,会让内心充满力量。
入关后刚开始行法时如果意识散乱,想东想西,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般舟道场的加持,很多潜在的业力的种子会显现。
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太多了,心不平静也是很正常的。
可以多大声唱颂,将身口意都放在佛号上,尽量不随着觉受、情绪、思维、念头走。
最常见的觉受就是累和饿,此时其实是最考验的行者的时候了。
在午夜的时候我觉得右脚特别疼,好像也没了力气了,真是想停下来休息休息。
后来想:可是一定要珍惜啊,出来行一次般舟多不容易,说不定以后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于是打起精神继续走,并祈请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并有强烈的愿望通过“心”的提升而不被“受”所影响。
后来不自觉地“心”就转了,转而用顶礼、赞叹之心念佛,并将“心”放在“轻安”和“喜悦”上,这样走起路来不自觉地就感觉轻快了许多,脚上也不怎么疼了。
行般舟时不要太在意结果,比如见佛了没有,是否能坚持下来了没有,中间的很多过程是非常宝贵的,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佛号转心,会慢慢体会到“南无阿弥陀佛”无所不包的涵义。
道场的师兄说,一日一夜基本上不会见到佛以及其他的阴境,毕竟时间太短了,而且首次行法,很多时间都在翻种子,做不到“一心不乱”的念佛。
善导大师法语精华录1.《观经》〈流通分〉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2.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3.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4.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5.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6.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7.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8.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
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9.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10.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已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11.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12.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13.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14.人天善恶,皆得往生;15.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16.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17.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18.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19.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此亦是生护念增上缘。
20.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摘录弘一法师法语
弘一法师的六句醒世名言,诵读即消烦恼:
一: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
二: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了,离开是因为还清了。
前世不欠,今生不见。
今生相见,定有亏欠。
三: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散,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如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如若人走情凉,就手心自暖。
四:不要害怕你所失去的,本来就不属于你,也不要害怕能伤害你的,都是你的劫数。
繁华三千,看淡即是浮云。
烦恼无数,想开即是晴天。
五:你以为错过了,是遗憾,其实可能是躲过了一劫,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也别灰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
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
六:你信不信,有些事老天让你做不成,那是老天在保护你,别抱怨,别生气,世间万物都是有定数的,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有缘躲不开,无缘碰不到,缘起则聚,缘尽则散。
(2023.01.28 辑录)。
《心法》经典语录摘抄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
人们应该学会在工作之外找到另一片天空,并在那里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对于工作,每天都要改善、改良。
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多数我们不舒服的时候是逆境而不是绝境。
面对逆境,真的成事者会把它看成机会。
认,就是认可这件事,因为我是一个笨拙的读书人,失去某些机会,某些钱财,某些利益,某些名,无所谓。
得志行天下,不得志则多读书。
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你能干,二是让你干,三是你想干。
更重要的还是想不想干。
般舟心法——常善法师法语摘录1、人贵为道器。
2、心为王,身为臣。
3、改变是在一念之间。
4、学佛成就其实是信成就,任何成就都顶不过信成就,信成就构成一切成就的基础。
如果信不具足,用其它修行来弥补,几乎是不可能的。
5、有多大信心,就有多大的受用。
6、“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个信心是第一位的。
7、般舟讲,要决定信心,无有疑惑如毛发许,非常重要。
你有头发丝儿那么丁点儿的疑惑,就是个蚂蚁洞,都会决堤。
8、般舟首要的法则就是决定信心,决定成就。
决定信心,只要你一声佛号傻人傻念念下去,不用管任何次第就能消净一切业障,赚尽一切运气,圆满一切功德,现身见佛,当身成就,得佛授记,得无生法忍。
9、决定信心是什么哪?就是这个法则,我不用管一切,不用计较一切,不用分别一切,不用执着一切,不要有任何挂碍,不要有任何恐怖,不要有任何颠倒梦想,只管念佛,就一定能够决定成就。
10、你根本不用去想怎么成就怎么成功,就只管念佛,念不念佛在你,成不成就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能成就你的,我们要充满无上的信心,一定能成就,你抓住了只管念就是抓住了成就,就是抓住了阿弥陀佛,就是抓住了一切,懂了吗?千万不要再颠倒梦想,抓别的东西。
11、般舟三昧第一课叫信行般舟。
然后心行般舟,难行能行之心,勇猛精进之心,金刚之心。
接下来就是身行般舟,踏下去喊出来。
12、般舟行法,一个是信心成就,一个是相续成就,还有一个是亲近善知识。
13、只要你深信:般舟圣众对你皆共赞誉,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梦中摩顶,梦中教授诸余经典,并且是悉在前立来帮助你,来成就你,来造化你的话,你还夫复何求?复有何忧?14、如果你要反省自己的话就经常反省一个问题:我信般舟吗?哪个地方体现你的信心不够?这很重要!这个信心主要体现在行为上的信,不是想象当中的信,不是想当然的信。
15、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啊?视师如佛,依教奉行。
16、般舟三昧有一条修行的法则叫视师如佛。
你只有视师如佛,把师父讲的话当佛的话一样去看、去做、去无思、去无想、去坚决做,做过了你就明白了。
17、视师如佛,不是说师父是佛,而是你把师父当佛看,不是当佛来要求啊,其实你把万事万物都当佛看,那你任何时任何处任何事都得佛的加持。
18、师父讲的话你们要以思维信解最以为真,把师父讲的话圣旨一样的,当命令一样去执行,而且充满信心,认为其中很有道理,你不要怀疑。
19、修行有一个要诀,不能视师长短,你不要看师父长短是非。
你不懂得师父有师父的善巧方便,这么多人,应每个人的机,说不同的法,做不同的表现。
你不懂得你不要去解释,不要去测度。
如果你一测度,就影响你的信心。
因为,和你的角度、和你的知见不吻合,然后影响的是你的信心,不得受用。
20、般舟的心法,就是难行能行,就是勇猛精进,就是苦行妙行。
21、般舟16字真言:舍身忘我、决定信心、难行能行、傻人傻念。
22、我们提倡:视而不见、知而不知、慧而不用、听而不闻、傻人傻念。
23、要诀是决定信心,傻人傻念。
信心上的决定,一真,是以它处一切皆傻,不决定信心,不可能真傻;那是游离心投机心的傻;决定信心了,此世界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种种随便你去,爱怎么的就怎么的是谓傻。
傻人是对娑婆世界不再有分别,傻念是法上不再有分别,对知见对身体不再有分别相。
傻人傻念对应的果报是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是当生成就、得佛授记。
24、要诀是舍身忘我,不管它只管念。
舍掉一切身见,一切身受,一切我见,舍掉一切的我的知见,我的思维,我的观念。
一切思维知见观念皆依此世界而立,以此世界之物量它世界之事,一无是处。
般舟之心,无非训练一事:于一切不管中成就只管念,以只管念的形式来成就一切不去管它。
不是离开只管念之外有个“不管它”。
一切境界相,一切训练课题一切事项中:只为一件事,置一切境界、一切情绪、一切觉受、一切环境于不顾,只成就一事:只管念。
以“只管念”一事成就“不管它”之一切事。
25、何谓般舟之心:般舟之心,是指苦的时候能念之心,痛的时候能念之心,业障现前的时候能念之心,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念之心,受到别人冷落的时候能念之心,倍受打击的时候能念之心,环境吵杂非常不满意的时候能念之心,他人表现状况差的时候能念之心,非常不如自己意的时候能念之心,当自己没有力气的时候能念之心,面临危险产生恐惧的时候能念之心,昏沉的时候能念之心,所有这些关口都能经受住考验,都能保持一个能念之心,或者一言蔽之,难行能行之心,是为般舟之心。
●般舟训练的不是外在的把式,而是训练你的心地,形成你的心性。
心地者,就是说念之心地,就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傻人傻念这句佛号。
当你的心性固定到一定的程度形成的习气,形成习性的时候,是为心性。
昨天刘佩华说的非常好,走般舟改变了她的心性。
●破不了身见,哪怕有一念有一丁点儿,照顾自己的身体的心,就不圆满,就不究竟,就是有漏之心,有漏之心就不起大用,起真正的妙用。
你们很多人呢,总给自己留有余地,比如说我们有些师父哦,感觉到我体力不支,体力不足,这种挂碍心,那就不是一个硬拼到底的心,我就纳闷了,我说只要你能出声音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出声音啊。
●只要有坐,有靠,有睡就是不相续,只要不相续,这个水温就不能开,就不能起妙用……要利用各种难行的机会,来成就你这颗心,不要怕难行,不要怕你有问题,遇到问题恰恰是有个好机会。
26、一念究竟之心:●当你一个人,你有一念究竟之心的时候,你就有大受用,你没有这个心的时候,就不得受用。
●一念究竟之心,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心呢?要从简单来讲就是难行能行之心,永不退缩之心,永不给自己留有间隙之心。
●有些东西是熬出来的,熬是什么,熬的是一个不退的心地,看不到希望了,还要熬,两眼一摸黑,就是熬,就是这样子,叫信心成就,其实来讲没多少新鲜玩意儿。
●我一再讲念佛念到什么程度呢,一声佛号都不愿意浪费……念佛念到奥妙处,那真是我跟你讲太好了。
27、傻人傻念:●你只管傻人傻念,抓住这个因地的东西,就具足一切圆满具足一切果报,菩萨总是担心自己有没有如理如法,是不是傻人傻念,是不是身心都在这声佛号上,不关心其他任何问题,什么病好了没有,什么有没有神通啊,什么对路还是不对路啊,什么时候解脱啊,什么时候往生啊,全部不管,只管念佛。
●其次,你要知道怎么成就呢?自得心开,自致成佛,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啊。
你吃过饭了,要不要做个筹划啊?这个大米饭往哪儿放啊?白菜叶往哪儿放?海带丝往哪儿放?核桃仁往哪儿放?然后,哪个部位到血液?哪个部位到骨头?哪个部位到皮肤?哪个部位到哪个细胞?哪个部位到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丝?要不要做筹划呀!是不是自致自得呀?●这个人筹划,就是臭美了一辈子。
自己觉得如何如何了不起,其实和你自身本能相比,怎么样?差的太远太远。
是不是啊?那在娘肚子里,你有没有做计划,怎样爬出来啊?也没有啊,那你说,世间哪个计划能够把粮食、菜叶子变成人啊?变成人所需要的能量,哪个机器能办到?哪个科技能做到?28、傻人傻念,硬念,死念,活念。
就是一招鲜吃遍天,再想什么招都是多余的,都在绕弯路。
29、傻人傻念,念得越傻思想越集中,越单纯,越简单,越会傻人傻念越受用。
30、傻人傻念是最低标准。
我是傻子我怕谁,我什么也不需要,我什么也不在乎,我什么也不分别,我什么也不计较,我什么也不期待,我什么也不恐惧,我什么也不害怕,就傻乎乎的念。
31、傻人傻念,自得心开,自致成佛,当下极乐。
32、最最重要的一颗心,是要返观内照。
舍身忘我,把外缘统统舍掉,要定下心静下心,绝自己的心,向里面找,这是核心。
当你有这颗心,你的心始终是安定的,当你于外界于身体于内心都无所住无所着无所欲的时候,你就是获得如来大定,如如不动的时候。
修行只要方法对路,很快。
如果你每天这么舍,你的心就会安定,安心。
33、不管它只管念——有想为愚痴,无想为涅盘:●佛法是什么?佛法是你做了才知道,不是想了才知道。
你们现在有一个根本的错误,老想我还没弄明白呢?我怎么去做啊?结果一辈子都没弄明白。
●好比讲啊,很多人,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骑,可能现在年轻人不学自行车了,现在年轻人都会开汽车了。
比方说开汽车,那你是学明白的?还是开明白的?开车子开才能开明白。
学的再溜儿,开车也不顶事,学的溜溜儿,开车的时候怎么样?挂碍越多,是不是啊?越开不好车,就是这样。
●我发现有的人呢,头脑简单,你教他这个练步的步伐。
他一学就会,有的人他智商高、情商也高,你教他步伐,怎么教也教不会,为什么?他思考的东西太多了,脚是这个先?是那个先呢?这抬高是这么高?还是那么高呢?这步伐短,短是这么短?还是那么短呢?那么呼吸长是这么长?还是那么长呢?然后这个呼吸动应该咋动呢?手应该咋动呢?胳膊应该咋动呢?膝盖应该咋动呢?腿应该咋动呢?想了这,想了前,顾不了后,想了左顾不了右、想了上顾不了下,然后哪上下隔离,真像自虐一样。
●这是说极端的情况,所以说,你的思维,把自己搞的太复杂了,你老想想明白,结果呢,你凭什么来想?凭你的习性,凭你的知见来想,你的习性、你的知见可靠不可靠?能不能解决问题?绝对解决不了,是不是?那你去想什么?想的标准都错了。
还想?想不想了?对了,不想。
有想即为愚痴,无想是为涅磐,所以不是想明白的,佛法是做明白的。
●你要想明白,只有做。
越做越明白,那是为真明白,想的明白,那是骗人的,越想越懒,越想越侥幸,越想越糊涂,越想越没有行为意识,越想越没有行为的冲劲儿,不去做,太可怜,太可悲!34、提高心力●行法之后心量宽广,人家怎么看人家怎么说没有关系,经受怎么样的侮辱也好,批评教育也好,打骂也好,自己都能非常的不在意,不当一回事儿,心量广大,心力坚韧,内心安定,身心相悦。
●我们的心非常重要,心地健康,心地光明,心地坚韧,心是生命的主宰。
心力强了,身体一定强,心力弱了,身体一定弱。
比如说一个大象被蚂蚁咬一口,有没有关系?没关系一个蚂蚁被大象吹口气,有没有关系?有关系。
你要做大象还是蚂蚁?大象。
心力提高,你的心力与大象的水准相近,那么那些苦痛,那些业障就像蚂蚁来咬你一样;心力变弱,那个业障就像大象一样,你承受不起,一定当逃兵,一定败下阵来。
●护法过程当中,我发现,最有效的一个办法,你碰到任何问题,就想,心力提一提,心劲儿提一提,只要你能把心提起来,任何问题都非常好化解。
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35、比方说,您的身体强得象大象,苍蝇蚊子叮一百口都没事。
若是身体弱得象蚂蚁,老虎吹一口气您就完了。
您念佛的时侯,身体就象大象,不念的时侯身体就象蚂蚁,一阵风就把您吹没了,所以要念佛。
36、对于心力强劲的人来讲,任何难题都是增上缘,对于心力弱小的人来讲,任何难题都是拦路虎。
37、要把成就自我,放在成就大众的过程当中,要把成就大众,当作是成就真实的自我。
38、你成就大家的心地,反过来有什么心地啊,是大家对你的关心,关爱,是不是正能量,你自我成就,自我暗示是一种能量,可是你成就大众得到的多少能量啊,是大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