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
- 格式:docx
- 大小:28.31 KB
- 文档页数:1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新学期开始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做好教案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准备好教案了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一只贝》教学目标:1、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干知识,知道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知道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干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4、加强领会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重点难点:1、感情朗诵,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知道贝为何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课室第一课时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现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产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爱好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换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次朗诵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知道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知人们什么?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情形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观赏美丽的海景,聆听悦耳的潮声。
让我们在观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特殊的贝。
二、初读课文,知道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提问: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2、认读难字及相干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观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讨论归纳:共4句话。
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 甜美等词语。
四年级语文教案流程(通用7篇)四年级语文教案流程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大全7篇)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篇1)复习内容:《学标点》。
复习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2、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重难点: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准备:小黑板、相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一、故事导入主题。
二、进入标点符号的王国。
1、出示标点符号,介绍它们的特点。
2、出示句子,说明常用标点符号的用途。
三、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教师出示的句子,理解意思,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各小组进行比赛。
四、进入训练场。
五、教师巡堂指导。
六、教一首有关标点符号的儿歌。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课时划分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3、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
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语文,慢慢积累,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书生原来是这么容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精选篇1)《蝴蝶的家》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会认字4个,会写字6个,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二、初读感知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电子版(精选7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电子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
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多音字: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4.学习写法: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7篇教案的撰写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规划,合理的课堂布置和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都是依赖于一篇优质的教案的,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课文写了年轻的刘伯承,右眼严重受伤,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了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成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龄匪诊患审职晕邮垫勉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易多横的字:哼注意字的笔顺:匪二、谈话导入新课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板书:手术前(1-10)手术经过(11—17)手术之后(18—26)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审视—仔细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四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7篇〕四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7篇〕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
教学重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的话。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自学汇报〔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2、汇报朗读情况。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4、汇报自学的词、句。
如:“躲避、隐居、巍峨、深渊、狭窄、头昏目眩、峭壁”等词语。
多音字“刹”。
5、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整体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特点。
〕6、质疑。
二、精读课文1、自读课文,画出写列宁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
做批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的特点。
3、指导朗读“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
”这一自然段,体会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话的含义。
5、鼓励质疑。
〔老师讲清在生活中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平安的道理。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高尚品质。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四、理论活动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平安?板书:14 登山去:出发晚了走近路回:仍走近路〔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临危不惧四年级语文教案篇2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确实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
〔课件出示〕2、学生学习生字。
〔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教学效果最终将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潜力上。
要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备教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树”中间的“又”第二笔变为了点,然后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把有关“去年的树”的命运的问题确定为主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1、指名接读课文,其余注意倾听,看是否能朗读得正确流利。
2、正音,重点学习四个生字词的读音,齐读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再次指名接读课文,分别是从开头到“向南方飞去”、从“春天又来了”到“鸟儿向山谷飞去”、从“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到“鸟儿向村子飞去”、从“在一盏煤油灯旁”到结尾,逐段引导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相机板书。
然后,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部分1、自由读课文,看看从中知道了些什么?2、讨论交流:(1)鸟儿和树之间有了一个什么约定?(2)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结合“一定”理解鸟儿的郑重承诺和决心。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二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3、指导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
(练读、同桌分角色读)四、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思考:树会怎样被人伐倒?鸟儿会怎样向山谷飞去?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
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罗”、“眠”、“霸”、“占”,积累“压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的美,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流程:(一)读诗题,想象画面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花牛歌》,齐读课题。
说一说:读了诗题,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用拘泥于诗歌表现的画面和意境,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点燃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诗歌的小节。
2.小组合作学习。
(1)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卡片,并用生字组词。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学生分节朗读,在师生点评中指导学生读准“眠、巢、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读好“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两个句子。
4.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闭眼想象:草地上的花牛在做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诗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文本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将想象的主体聚焦在自由、悠闲、可爱的小花牛身上。
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花牛坐、眠、走、做梦这四幅画。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学第1节(1)出示课文插图,这幅插图画的是哪一小节内容(2)学生自由读第1节,找一找这里写了哪些景物(3)指导想象:花牛的颜色、样子、动作等;草地和剪秋罗的颜色、样子等;花牛、剪秋罗可能会说些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写出关键词,如(黑白相间)的花牛、(软绵绵)的草地、(美丽)的剪秋罗等。
(4)指导学生凭借想象说出第1节所描写的画面,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5)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第1节。
(6)总结想象的方法: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更生动。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4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运用上面学的想象方法开展学习。
小组学习步骤:(1)大声朗读诗歌,圈出这节诗写了哪些景物(2)逐句想象画面内容,再连起来说一说。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4)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
全班分享,重点指导第2节“眠”“霸占”,第3节“滴溜溜”,第4节“偷渡”的想象。
小结:多么自由、悠闲的小花牛啊,指导学生讲述整首诗的画面。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扩词法指导想象第1节诗,让学生懂得通过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更生动;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后三节,通过对扩词法的操练,让学生掌握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花牛的自由、俏皮、悠闲。
(四)作业布置: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发挥你的想象,仿写1-2节。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仿写诗歌,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
(五)课后延伸课后找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歌朗读。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3教学目标: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
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
情景十分动人。
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
“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
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
/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
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
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
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
/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
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
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雨后天林徽因我爱这雨后天,这平原的青草一片!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风吹:吹远了香草,落叶,吹远了一缕云,象烟——象烟。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
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
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