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严重病症。
它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肾脏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夜间尿频、尿急、失眠、身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
2. 尿检糖尿病肾病的尿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检测尿蛋白、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包括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另外,还应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脏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糖首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水平,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糖降、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等。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ACEI/ARB类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饮食调节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4. 过滤性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滤性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等。
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会选择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治疗方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医治时间。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及控制我国的经济水平一直在升高,与此同时民众的生活调节与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改变了原有的饮食习惯,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在肾病发生初期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无法及时发现肾功能下降现象,当患者有大量蛋白尿现象发生时,说明其肾脏已经有较为严重的病变。
为了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需要及时对疾病进行治疗控制。
那么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治疗呢?该种疾病的防控方式有哪些呢?让我们从以下文章内容来寻找答案。
一、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肿:患者在早起后常会出现水肿现象,在中午时水肿会消退,在劳累时甚至脚踝内侧、双下肢有水肿现象。
2 排尿量增多,当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时,会表现出肾功能障碍,此时患者的排尿量会出现增多现象,且颜色较重通常呈现出棕褐色,而且尿液不澄清,有一定的浑浊现象。
3 视力下降: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机体微血管发生病变,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现象说明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已经发生病变,而肾小管周围围绕着大量微血管,当视力下降时患者应尽快去检查,及时确诊疾病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会导致肾脏发生一系列病理反应,在肾脏病变发生初期患者的症状是不明显的,因此较难被察觉,因此后期较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我们可以从下文的分析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原因。
1 遗传因素:得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他的后代得糖尿病肾病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而且当血糖控制较好时,这类人群此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这就说明了糖尿病肾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若长辈患有糖尿病肾病,就一定要注重控制血糖,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
2 高血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大多都合并有高血压,且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肾病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的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具有更大的负担,更容易发生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晚期症状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可能治疗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他的并发症的危害是更大的,会造成许多比疾病本身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家对于疾病的并发症也一定要有一个前期的判断,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麻烦的产生。
下面小编带你去看看,糖尿病肾病的晚期症状?糖尿病肾病的晚期症状1、蛋白尿。
开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
随着肾小球基底膜滤孔的增大,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出现非选择性临床蛋白尿,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尿蛋白逐渐变为持续性重度蛋白尿,如果尿蛋白超过3克/日,是预后不良的征象。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多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肾病综合征。
2、浮肿。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
明显的全身浮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发展者。
3、高血压。
高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
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
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4、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5、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
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6、其它症状视网膜病变并非肾病表现,但却常常与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
甚至有人认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可能存在糖尿病性肾病。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晚期症状这一问题的有关资料整理,相信对大家有不少的帮助,大家在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一定要相互对照,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影响,用药也要在前期有一个预防的准备。
小编希望大家可以健康,治疗好自己的一些疾病。
怀孕8周孕囊小怎么办怀孕8周的时候,已经到了孕两个月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孕囊已经发育得比较大了,可以在b超中看到孕囊了。
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裴泽军;钟皎【摘要】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单独和联合使用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68例患者按使用的降压药物类型分为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氨贝组)、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组(氨厄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均能较好地控制血压,贝那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的尿蛋白也有显著下降,但贝那普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联合用药组的降压疗效、肾脏保护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单药各组.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均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其中厄贝沙坦降压作用与氨氯地平相当,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后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使用.【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03【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疗效【作者】裴泽军;钟皎【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临床中8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1-3], 血压升高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而肾病进程加快也会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4-6]。
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治疗需兼顾血压、血糖、肾功能等多个方面。
基础降压治疗不仅要求药物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之下,还需具备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避免对患者血糖调节和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7-9]。
本文选取临床使用较普遍的三大类降压药物中的代表药物—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比较单药应用和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新收治并确诊为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患者268例,均符合1999年中国糖尿病学会和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收缩压在140~180 mmHg, 尿微量白蛋白>30 mg/L; 严格饮食控制,药物控制血糖,单独或联合使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治疗2月以上。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分析。
标签: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糖尿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亿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之所以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全身多种慢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32%的肾功能不全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且发病率呈逐年上高趋势。
糖尿病肾病是指与糖尿病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从发生到发展至终末期往往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这期间糖尿病肾病的积极治疗,对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证生命安全极为重要。
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糖尿病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标记,尤其采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测定运动后尿白蛋白,能在常规方法测出尿蛋白之前,早期发现肾脏损害。
目前公认尿白蛋白排出率既是诊断早期DN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DN预后的重要指标。
尿白蛋白排出率(UAE)0.5 g,即诊断为临床DN。
为了早期发现和诊断DN,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微量白蛋白尿,1型糖尿病在诊断后的5年后每年筛查微量白蛋白尿。
K/DOQI指南作了同样规定。
同时建议使用一个时间点的尿标本测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来判断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情况;接下来的3~6个月复查ACR;2次ACR增加且排除尿路感染时考虑DN的存在;对此类患者建议测量血清肌酐比值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FR)。
新指南定义:微量白蛋白尿是指ACR在30~300;大量白蛋白尿是指ACR>300。
对糖尿病患者,如存在大量白蛋白尿或存在微量白蛋白尿,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1型糖尿病10年病程以上均要考虑DN的诊断。
糖尿病肾病都有什么症状
1.蛋白尿。
这是糖尿病性肾病的第一个标志。
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肾小球的滤过率即开始下降。
随着病情发展,尿蛋白量逐渐增多,尿蛋白量与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
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正常,出现大量蛋白尿后,能很快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如24小时尿蛋白少于3克,尿蛋白量无明显增多者,肾功能衰竭进度变缓慢。
2.水肿和肾病综合症。
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病人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但年龄越大,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的原因也越多,20%左右的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
3.高血压。
这是比较晚期的症状,出现在有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病人身上。
初期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有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加速了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恶化。
4.肾功能衰竭。
早期为适应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在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增高,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在数年之内可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张曼华主壬表示糖尿病性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心衰与膀胱炎等并发症常影响肾功能,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伴循环衰竭时,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了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发病原因。
糖尿病肾病会让人体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给人的肾脏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1.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1)患者容易出现浑身无力的症状,一般来说,肾脏出现了问题也会出现其他很多异常的情况。
但是,为什么糖尿病肾病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呢?这可能和肾功能下降有关。
肾功能下降,肾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速度变慢让患者出现浑身无力的情况。
这种情况早期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让肾脏的负担加重;(2)会出现面色苍白的情况。
我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症状就可以通过观察人的脸色看出来,如果面部颜色出现苍白或者发黄的现象这可能是肾功能受到损伤,出现了肾性贫血的表现;(3)尿中的泡沫变多。
这是人们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都会出现尿中泡沫变多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人体肾功能受到损伤导致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受到了影响;蛋白随着尿液排除了体外出现泡沫。
在这个阶段,如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严格控制每日的血糖以及注意饮食,保持自身血糖和血压的稳定,那么就可以让肾功能得到恢复。
但是,如果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控制血糖和血压病情就会一步步恶化,就会出现泡沫尿;(4)尿量变少。
尿量变少主要是因为肾脏出现功能受损,让患者的排泄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一旦患上糖尿病肾病,出现尿量减少就表示患者肾脏的过滤功能下降,长此以往尿量逐步减少甚至出现无尿的情况;(5)出现浮肿。
浮肿也是糖尿病肾病比较常见的病症,因为肾脏的功能受到损伤,导致其无法进行正常排泄,会让大量的水分在患者体内残留,轻微症状表现为脸部水肿,如果没有及时服用药物或者进行治疗会慢慢演变成全身水肿;(6)其他症状。
有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不能顺利进入患者的细胞,细胞无法为患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的能量导致患者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现象。
[文章编号] 100723949(2003)1120320257203・临床研究・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的变化比较高芳 ,魏 洁,陈仁涉,鲍利民,吴 伟,高 欣,王葛英(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730)[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 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变化的临床意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尿铜蓝蛋白; 尿白蛋白; 血管内膜损伤[摘 要] 了解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意义。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中铜蓝蛋白及尿白蛋白水平。
结果107例正常人尿铜蓝蛋白排泄率为52.98±32.89ng Π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为7.13±2.29μg Πmin ;45例高血压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为94.01±69.50ng Π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为10.42±8.19μg Πmin ;112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为131.92±103.64ng Π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为18.69±27.30μg Πmin 。
对以上资料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尿铜蓝蛋白排泄率在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0.05)。
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比高血压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更高。
高血压、糖尿病常伴有肾小球血管内膜损伤,因肾小管基底膜电荷改变,网孔变大,使带电荷铜蓝蛋白经该处大量逸出。
提示尿铜蓝蛋白排泄率对高血压、糖尿病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446[文献标识码] AComparison the Changes of Ceruloplasmin Excretion R ate betw een H ypertension and Dia 2betes P atientsG AO Fang 2K un ,WEI Jie ,CHE N Ren 2She ,BAO Li 2Min ,W U Wei ,G AO X in ,and W ANG G e 2Y ing(Institute o f G eriatrics Beijing Hospital ,Ministry o f H ealth ,Beijing 100730,China )[KE Y WOR DS ] Urinary Ceruloplasmin ; Urinary Albumin ; Vascular Intimal Injury ; Hypertension ; Diabetes [ABSTRACT ] Aim T 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urinary ceruloplasmin excretion rate (CER )in the diseases with damage of blood vessels such as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T o compare the changes of urinary CER and albuminuria excretion rate (AER )and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m in clinical medicine. Methods The CER and AER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Enzyme 2Linked lmmunos orbent Assay respectively. R esults In control group the CER mean value was 52.98±32.89ng Πmin ,and AER was 7.13±2.29μg Πmin. In hypertension group CER mean value was 94.01±69.50ng Πmin ,and AER was 10.42±8.19μg Πmin. In diabetes groups CER mean value was 131.92±103.64ng Πmin ,and AER was 18.69±27.3μg Πmi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AER and CER ,comparing control group with th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respectively (P <0.05). The CER and AER levels were highest in diabetes group. Conclusions ①The uri 2nary CER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②C ompared CER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the CER in diabetes group was highest of all with hypertension group follow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 2es in CER and AER between groups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③CER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AER in parallel.[收稿日期] 2002212212 [修回日期] 2003204211[作者简介] 高芳 ,女,1945年出生,辽宁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卫生部北京医院、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免疫学研究。
糖尿病肾病的初期症状糖尿病肾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疾病的预防和初期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疾病在初期就能做好诊断和治疗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而且也能减少很多花费。
那么如何在糖尿病肾病初期就被发现呢?我们自己如何检查是否有此病呢?太原市中心医院专家为我们做了许多介绍,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糖尿病肾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1、尿量增多正常人每天尿量1500—2000毫升。
患糖尿病后有三多现象,即多吃、多喝、多尿,尿量每日增加超过正常人。
这是因为在初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也增多。
这种现象可持续多年,病情进一步发展,尿量可减少一些,这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有关。
2、糖尿病肾病的初期症状有出现肾病综合征如果病人尿蛋白增多每日达3克以上,伴有低蛋白血症、明显的水肿和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肾脏专家认为糖病病人一旦出现上述现象,预后险恶,会很快进入氮质血症。
此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反而减少,病情也更加危险。
3、尿中出现蛋白这是糖尿病损害了肾小球等微血管所致,是非常重要的表现。
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滤孔增大和原有的阴电荷丢失,结果使血浆蛋白容易滤过出来。
尿蛋白现象初期呈间歇性,有人利用激发试验,即让糖尿病人运动以后再查尿蛋白,如果休息时没有蛋白尿,而在运动后出现了,或者运动后尿蛋白进一步增多,称之为运动性蛋白尿+。
这是很重要的诊断方法,简单而且可靠。
不要轻视尿蛋白的出现。
也有人做了这样的结论:凡糖尿病伴有蛋白尿者,5—10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尿者。
更有人报告,青年型糖尿病如果出现蛋白尿,5年死亡率可高达35—72%。
有人建议凡是糖尿病病人检查尿糖时,不要忘记查尿蛋白,是有一定道理的。
4、出现尿毒症50—60%的青年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微血管病变,后期几乎都死于尿毒症。
一般认为大量蛋白尿出现后2—5年,即进入尿毒症期。
多数发生在患糖尿病后20年左右。
有人统计,凡尿素氮(BUN)>8、6毫摩尔/升(>24mg/dl)、肌酐(Cr)>176、8微摩尔/升(>2mg/d1),平均生存期为2、7年。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是什么现在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但相对伴随而来的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了,比如糖尿病就是富贵病的代表,并且糖尿病可以诱发多种疾病,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最容易诱发的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糖尿病是怎样诱发糖尿病肾病的。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是什么1、容易疲倦、乏力一般发生肾病就会有很多的异常情况发生,尤其是患者会容易发生困倦的情况。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有:容易疲倦、乏力。
这可能是最早的症状,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因为能够引起疲倦乏力的原因实在太多了。
2、脸色发白发生疾病,就会变现在脸上,尤其是肾病的发生,就会出现脸色发白的情况。
脸色发黄或发白,这是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这是由于贫血所致,肾功能受损常常伴随贫血,但是贫血的发展也非常缓慢,一段时间里反差一般不会太大,常常引不起重视。
3、泡沫尿部分患者尿中出现泡沫与尿蛋白相关。
早期主要是运动后蛋白尿,为预测DN提供线索。
随病程的发展为持续微量清蛋白尿,以后尿清蛋白及总蛋白均逐渐增加,约1/3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4、尿量减少由于肾病发生异常,就会很容易发生尿量的明显变化,因此,就要及时的注意。
尿量减少。
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情进展会出现尿量减少。
也有很多患者尿量正常,但是随尿液排出的毒素减少,所以不能完全靠尿量来判断肾功能的好坏,这也是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原因是什么1、高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发生无直接关系,但原有高血压或病程中至微量蛋白尿期时血压升高后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
2、高血糖。
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
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3、肾血流动异常。
高血糖时,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使系膜细胞扩张,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和产生致密小滴,肾小球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现如今,人类患有糖尿病的越来越多,糖尿病是一组由环境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合并症。
目前,糖尿病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0%,是全世界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也是糖尿病肾病大国。
本文就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供有关DN诊断和治疗的最新信息。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引言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指因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既往也被称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15%~25%的1型糖尿病及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出现肾脏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白蛋白尿及(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
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及进行肾替代治疗的首位原因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其在我国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后的第二位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其一旦形成,病理变化通常为渐进发展,并不能容易逆转。
尽早识别及发现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此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了解和熟悉与糖尿病肾病发生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建立有效的治疗策略,以预防和延缓终末期肾病的发生。
1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一般情况下,当患者患有糖尿病5~10年后,就会出现不同症状的尿蛋白症状,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例如眼底病变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毛细血管发生了严重的损害,伴随着患者病情不断的恶化,病情逐渐向着肾小球转移,因此导致患者的肾脏过滤功能出现进行性下降,有大量蛋白尿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