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54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一类患者通常需要更加严格的治疗方案来控制他们的疾病,并且需要注意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而前列地尔正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这类患者的药物,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前列地尔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
前列地尔是一种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加肠道GLP-1浓度,调节血糖代谢,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前列地尔还能够改善肾脏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并且对体重变化、心血管事件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特点使得前列地尔成为了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关于前列地尔在治疗这类患者中的疗效,大量研究已经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一项名为ELIXA的研究对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者进行了长达2年的观察,结果显示前列地尔并没有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而且还减少了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一项名为REWIND的研究也证实了前列地尔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效果。
这些研究都表明了前列地尔在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显著疗效。
除了疗效外,前列地尔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针对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特点,前列地尔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多研究的验证。
一项名为FREEDOM-CVO的研究发现,前列地尔治疗患有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并没有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且在肾脏保护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效果。
前列地尔还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这对高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可以说前列地尔在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是经过充分验证的。
前列地尔在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我们也要意识到,治疗方案应该是个体化的,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542・J Nephrol Dialy Transplant Vol.29No.6Dec.2020•貝点关注•2020KDIGO指南概要:基于循证的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焦晨峰译谢红浪校[译自:Kidney Int,2020,98(4):839-848]摘要2020年,全球改善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首次提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管理实践指南。
近期一些高质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新药的器官保护提供了证据。
该指南出台,为CK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新指南的目的是整合新型药物和现有治疗策略,提供以循证为基础的推荐,优化CK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略。
此外,该指南还包含了一些实践要点,以促进一些目前尚无足够数据提出合理推荐但可能对临床有用的治疗方案的实施。
该指南涵盖了CK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血糖监测和目标、生活方式干预、降糖治疗、自我管理和卫生系统管理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管理治疗本指南是全球改善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首次制定的慢性肾脏病(CKD)合并糖尿病患者诊治指南。
CKD合并糖尿病导致公共卫生负担大幅增加,而近年来新药的研发与应用可改善该人群预后,因此该指南的出台时机非常关键。
新指南的目标是提供基于循证的推荐和实践要点,整合新疗法与现有的诊疗方法,优化CKD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策略。
该指南由不同临床专业专家组成国际工作组包括2名患者共同编写,并由专门的证据审查小组和KDIGO专业人员提供支持。
工作组旨在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可行的推荐解决相关问题,足够的证据以处理有争议的话题,清晰的传达证据和推荐。
指南采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的质量和推荐强度,其目标受众广泛,包括所有涉及CKD合并糖尿病患者执业人员。
新指南覆盖了合并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所有CKD患者,包括透析和肾移植人群。
执业药师历年真题详解:糖尿病疾病的药物治疗药师历年真题解析:糖尿病疾病的药物治疗1、归属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的降糖药是A.那格列奈B.罗格列酮C.福辛普利钠D.格列喹酮E.伏格列波糖【答案】:B【解析】: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的降糖药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2、归属非促胰岛素分泌剂的降糖药是A.甲苯磺丁脲B.格列齐特C.那格列奈D.苯乙双胍【答案】:D【解析】: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药)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3、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应该选用的抗糖尿病药是A.胰岛素B.阿卡波糖C.瑞格列奈D.吡格列酮E.二甲双胍【答案】:A【解析】: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患有急性病症如心肌梗死、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者,可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
对初发糖尿病者、青年发病者、有酮症倾向、身体消瘦、空腹血糖>11.1mmol/L者,应尽早给予胰岛素治疗。
4、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与餐前血糖水平不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宜首选的下列药品是B.二甲双胍C.罗格列酮D.阿卡波糖E.精蛋白锌胰岛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选用。
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与餐前血糖水平不高或血糖轻度升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宜首选阿卡波糖等仅一糖苷酶抑制剂(D)。
备选答案A、B、C、E均不是正确答案。
格列本脲作用强,适宜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型病人(A)。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肥胖型病人首选的药品(B)。
罗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可减缓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与磺酰脲类药合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以避免胰岛功能进行性减退(C)。
精蛋白锌胰岛素为1型糖尿病病人首选。
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各种应激情况、严重慢性并发症、消耗性疾病均应使用胰岛素注射剂(E)。
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首选的降压药是A.利尿药B.β-受体阻滞剂C.ACEIBE.直接扩张血管药【答案】:C【解析】:ACEI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亦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因子,即降压多肽;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对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及一些伴发疾病具有良好的影响,是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常见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
·15·2021年第5卷第12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心脏疾病专题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在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谭晓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阳江 529800)摘要: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对心力衰竭(HF )合并糖尿病(DM )患者心功能、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0例HF 合并DM 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 组(常规疗法,20例)与B 组(在A 组的基础上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治疗,2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糖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 B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 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 组高于A 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N 端 - 脑钠肽前体(NT-proBNP )、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CK-MB )、空腹血糖(FBG )、餐后2 h 血糖(2 h 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及血清白介素 -17(IL-17)、C- 反应蛋白(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 组低于A 组(均P < 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HF 合并DM 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机体炎性因子,改善心功能,促进病情好转。
关键词:心力衰竭 ; 糖尿病 ; 沙库巴曲缬沙坦;达格列净 ; 心功能 ; 血糖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12.00015.03作者简介:谭晓明,大学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疗。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 )简称心衰,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等;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作为其常见的诱因,可使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进而促进机体炎性因子的释放,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微循环障碍,从而加重患者心衰。
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一、中医药的整体调理作用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
糖尿病患者中,经常出现脾胃虚弱、心火旺盛等症状。
中医药在治疗中通过调整患者的脾胃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起到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二、中药降糖治疗的有效性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广泛采用中药降糖的方法。
类似于西药治疗中的胰岛素,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中药还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抗氧化能力,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血糖的损害,从而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三、中医药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而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减少冠状动脉痉挛等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血脂、降低高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四、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可以通过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肾脏损伤的风险。
五、中医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
中医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此外,中医药对糖尿病全身状况的调理也有助于改善眼部病变的恢复情况。
总结: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
2018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要点推荐-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12月10日在《Diabetes Care》期刊上正式发布了2018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8)。
本文就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推荐要点进行了翻译,包括: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管理(血压、血脂、冠心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
(易读的表格形式,且标题编号与原文一致)
九、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管理
(一)血压管理
1. 筛查和诊断
2. 治疗目标
3. 治疗策略
3.1 生活方式干预
3.2 药物干预
3.3 难治性高血压
(二)血脂管理
1. 生活方式干预
2. 血脂监测
3. 他汀治疗
4. 其他脂蛋白组分或靶点的治疗
5.其他联合治疗方案
(三)抗血小板药物
(四)冠心病1. 筛查
2. 治疗
十、微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足
(一)糖尿病肾病
1.筛查
2.治疗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筛查
2.治疗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1.筛查
2.治疗
(四)糖尿病足。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治疗发表时间:2016-05-20T14:20:31.0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杜律律[导读]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肾内科上海 20180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全球现有的糖尿病人数较过去30年翻番,接近3.5亿。
杜律律(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肾内科上海 201800)【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48-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全球现有的糖尿病人数较过去30年翻番,接近3.5亿。
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估计全国有1.39亿糖尿病患者。
称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类型,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约占40%~50%)。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重要病因,系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
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ESRD。
[2]典型的肾脏形态学改变包括: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肾小球硬化、足细胞丢失;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管萎缩及细胞凋亡增加、肾间质炎性浸润、肾间质纤维化、管周毛细血管稀疏;出入球小动脉壁玻璃样变,尤以出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更具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发生糖尿病肾病,严重者还会引发肾衰竭。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总患病率为10.8%,我国目前CKD的首位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但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仍是CKD的重要病因。
2023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防治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01、前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1ardisease,CVD)是目前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在2019年分别占城乡居民死因的44.26%和46.74%。
糖尿病是导致CVD发生的重要病因。
随着包括降糖、降压、降脂等糖尿病标准治疗措施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落实。
糖尿病合并CVD患者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仍有很大的剩余风险和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肠促胰素早在1902年被发现,因具有刺激胰液分泌功能,一度被称为〃促胰液素〃。
1929年开始使用〃肠促胰素〃这一名称,并沿用至今。
肠促胰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占进餐后胰岛素分泌总量的50%以上。
胰高血糖素样肤-1(g1ucagon-1ikePePtideS,G1P-1)是肠促胰素的重要成员之一,于1983年被发现。
随后研究表明,注射外源性G1P-1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患者血糖水平和能量摄入,从而开启以G1P-I途径为靶点的降糖药物研发之旅。
艾塞那胀(exenatide)是全球第1个胰高血糖素样-]受体激动剂(G1P-Ireceptoragonists,G1P-IRAS)药物,于2005年在美国获批上市。
之后,更多的G1P-1RAs被开发并被投入到临床使用。
采用G1P-1RAs开展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ardiOVaSCU1aIoUtCOmeStria1s,CVOT)如1EADER x SUSTAIN-6.REWIND等表明,G1P-1RAs可改善T2DM患者CVD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具有良好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1eroticCardioVaSCU1ardiSeaSe,ASCVD)风险。
因此,G1P-IRAs应用从单纯降糖发展到T2DM合并CVD治疗,适应证得到了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