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25
全域旅游背景下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全域旅游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再局限于某一景点或某一地区,而是以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全域治理为手段,充分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实现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域旅游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纷纷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巢湖市也不例外。
巢湖市作为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正在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期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巢湖市的旅游资源概况巢湖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旅游休闲地。
巢湖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湖光山色宜人,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巢湖的周边地区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如古村落、文化遗迹等,充分展现了巢湖市的丰富旅游资源。
二、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传统的景点和景区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全域旅游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地域的整体旅游资源上,以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体验为目标。
巢湖市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积极致力于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以提升巢湖市的整体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巢湖市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全域旅游为巢湖市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充分整合全域的旅游资源,创造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全域旅游也带来了新的发展任务,需要巢湖市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和提升。
三、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巢湖市的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的景点和景区并不再是唯一的旅游资源。
以湖泊资源为核心,巢湖市还整合了周边的自然风光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下,巢湖市正积极探索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旅游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 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深入人心,巢湖市的旅游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旅游成为了促进文化、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是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区域之一。
然而,巢湖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巢湖的气候资源等等。
因此,对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案1、研究背景和意义的介绍;2、对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包括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分析,明确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特点;3、研究巢湖的气候状况和变化趋势,包括气候数据的分析、巢湖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等,并结合国内外类似地区的气候状况,比较分析巢湖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劣势;4、分析气候变化对巢湖生态旅游产业的影响,通过对巢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和矛盾,分析其产业链的结构和旅游经济的规律;5、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整合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分析和对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升级和优化。
预期将得到以下成果:1、更加深入地了解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巢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揭示气候变化对巢湖旅游业的影响机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依据;3、提出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为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升级和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环巢湖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探究环巢湖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探讨。
该研究分析了环巢湖旅游环境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植被产物、水文状况、污染程度,以及旅游环境污染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并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因湖面呈鸟巢状而得名,湖面面积750 km2,岸线总长约175.8 km,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环巢湖核心地段山青水秀、文化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具有名、古、稀、奇等资源特色,是安徽省最有开发价值的滨水地区。
据统计,全区有80多处自然景观,50多处人文景观,包揽湖光、山色、江涛、林海、湿地,为发展滨水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
巢湖于1987年8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之后开始,合肥市、巢湖市纷纷就环巢湖旅游编制了相关规划,旅游景点特色逐步被挖掘,水环境得到治理,交通线路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1年合肥市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并成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强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合肥市加大了对巢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力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改善巢湖生态区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环巢湖游憩带作为合肥市提升城市形象、完善空间结构的重要区域,越来越受到政府与市民的关注。
笔者分析了环巢湖旅游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对策措施以及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1 环巢湖整体生态环境分析1.1 地质地貌根据地质学研究分析,巢湖属湖沼平原,地势平坦。
此区基岩露头极少,中新带地层主要隐伏于此,北东南三方则环以峰圆坡缓的残蚀山丘,分散峙立,海拔为300 m左右。
巢湖地貌大致为碟状盆地,湖水深4 m左右,湖底平坦。
湖周地形南高北低。
巢湖北部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巢湖北部山水相伴,风景秀丽,区内的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主要的景点又巢湖,姥山岛,紫薇洞,王乔洞,半汤温泉,李克农故居等,是安徽省旅游,度假,疗养的胜地之一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分析1.巢湖及姥山岛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水域面积为820平方米,因形状像鸟巢而得名,湖面平坦开阔,烟波浩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是江淮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人用“环城一水阔,隔岸数峰妍”来形容巢湖的美丽风光。
姥山岛是巢湖的一座孤岛,由火山喷发形成,是巢湖的最大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
岛上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
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为巢湖水上天然避风港和水战停泊处。
山地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为主。
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
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
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
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
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
登塔凭栏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惊涛拥雪,帆影点点,鸥鹭翔集,令人心旷神怡。
2.紫薇洞与王乔洞紫薇洞位于巢城北郊,又称双井洞,因洞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
总长3000米,主洞长达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廓道状,以雄、奇、险、幽见长,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江北第一大洞"。
紫薇洞10大洞天,36主景,72辅景,先陆路游览,后水路荡舟。
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
"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
"三绝"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
此外,"龙潭听涛"、"群猴朝圣"、"洞中大龙湫"、"九龙壁"、"石葡萄"、"石褶裙"、"石针"、"石笋"、"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等景点,以及王乔炼丹留下的胜迹,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一、巢湖景区资源概况巢湖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五大淡水湖湖区之一,是皖中地区的区域生态基础和重要农渔之乡,是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湖光、山色、岛景、林秀、洞奇、文萃”为特色,以环境保护、人文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环绕大湖类、作为城市近邻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未来将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疗养胜地。
巢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交通十分优越。
风景名胜资源构成全,品位高、特色明、容量大。
揽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奇花、朝霞、林海等自然景观于一体,融名人、故居、名作、古庙、古塔、古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环巢湖资源调查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开发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并为环巢湖地区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意见,促进环巢湖区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环巢湖区域形象,塑造环巢湖区域国家级品牌,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此,在合肥学院旅游系郑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五人调查小组,专门对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
调查组成员由于是学生,所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同时,调查时间比较分散,基本上是隔几天才会统一去某地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环巢湖地区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调查小组基本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此次调查。
调查完成之后,我们开小组会议针对此次调查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一、二手资料写成调查报告,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郑老师参与点评、纠正与审核,尽心敬业!三、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一)环巢湖旅游资源分类概况旅游资源分类是资源评价的前提,是环巢湖地区旅游业找准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参考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标准(GB/T1896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按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标准,将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见表1-1)。
巢湖北部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摘要:安徽巢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全市旅游景点数不胜数,尤其是在巢湖的北部地区,像龟山,巢湖等,由于开发的比较少,所以在旅游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而且能为巢湖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巢湖北部龟山开发亮点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因湖得名。
枕湖襟江,山环水翕。
辖无为、庐江、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巢湖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周边与南京、合肥、滁洲、安庆、六安五市接壤,隔江与芜湖、铜陵、马鞍山三市相望,可依托合、芜、宁三个航空港和芜湖外贸码头,借助芜湖长江大桥,直达世界各地。
巢湖市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
巢湖市既是风光秀丽之地,更是人文荟萃之区。
巢湖市:原巢县,周朝所封巢国;巢县城于明嘉靖三年(1523)重筑,历史悠久,古迹遍布。
长江流域的人类祖先“和县猿人”、“银山智人”曾繁衍生息于此;近年来凌家滩古文化遗址及巢湖水下古城的发现令国内外瞩目。
这里是“商汤放桀于南巢”、“伍子胥过昭关”、“楚霸王自刎乌江”发生之地;古往今来,曾涌现出了范增、周瑜、丁汝昌、冯玉祥、张治中、张克农、戴安澜、林散之、许海峰等一代风流人物。
巢湖因湖呈鸟巢状,故名。
位于江淮丘陵中部,地处巢湖、庐江、肥西、肥东一市三县境内。
水域辽阔,东酉长61km,南北均宽12km,面积769km2。
入湖河流达26条,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皖中旅游胜地。
巢湖素以优美的山光水色,动人的神话传说及富饶的物产而著称,是一个以水景为主兼有人文景观的游览胜地。
八百里巢湖惊涛拥雪,烟波浩淼,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湖中姥山与长江中的西梁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明珠”;环湖的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飞珠溅玉,俨然“三串珍珠”;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茂林蓊郁,犹如“四块翡翠”;仙人洞、紫薇洞、王乔洞、华阳洞、泊山洞五发溶洞,各具特色,恰似“五座龙宫”;还有一株生长千年,风姿绰约的奇花——银屏野生白牡丹。
一.调查背景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的合肥市境内,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被称为传统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风景秀美,沿湖周围名胜古迹众多。
1987年8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渔业资源丰富,出产的银鱼、虾米、螃蟹被誉“三珍”。
并且是国家重要湿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巢湖流域沿线城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巢湖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城市水体污染加剧了巢湖的富营养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巢湖水体就开始呈现富营养化状态,90年代后成为中国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如今,巢湖已变成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对巢湖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直观上的认识,调查了巢湖富营养化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理解。
调查发现,巢湖蓝藻水华问题依旧十分严重,但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回归理性,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具有系统完整性的湖泊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流域,在漫长而艰巨的努力下恢复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
三.巢湖及周边水系概况巢湖水系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主体处于安徽省中部。
流域西北以江淮分水岭为界,东濒长江,南与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以皖河流域毗邻。
呈东西长、南北窄状分布。
流域总面积13486平方千米(含铜城闸一下牛屯河流域404平方千米),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9.3%。
其中,巢湖闸以上9153平方千米,巢湖闸以下4333平方千米。
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及安庆4市的16个县区。
该水系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自西向东流注,经巢湖,由裕溪河(及裕溪河支流牛屯河)进入长江。
以巢湖为中心,四周河流呈放射状注入。
较大支流有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柘皋河、白石天河、兆河等。
巢湖闸以下为裕溪河,主要支流有清溪河、牛屯河以及联通裕溪河和黄陂湖之间的西河。
流域西北以江淮分水岭为界,东濒长江,南与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以及皖河流域毗邻。
对巢湖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调查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下,乡村旅游在中国遍地开花,这对提高农业经济总量,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然而,部分农村的旅游资源并没有的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本篇文章是针对巢湖地区这一问题进行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旅游巢湖现状措施近代社会加快了都市化的进程,为了避免单调的劳动和生活节奏,人们产生了返回宁静大自然的愿望与需要。
因此,乡村旅游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乡村旅游的意义是多方面、对层次的,对所在地区和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为农村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许多低效率不环保的企业遇到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实行皖江产业转移战略后,沿海许多本想转移到乡镇的企业看到当地政府的环保政策后而却步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吸引最环保的服务型行业,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
(二)其次,在发展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相关衣食住行的服务时,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稳定,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特别是在发生金融海啸后,沿海许多依靠外资的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情况下具有现实的意义。
(三)我国幅员辽阔,名族众多,各个地区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旅游资源。
例外,许多历史名胜古迹,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都寓于民间,乡村旅游让他们被更多的人了解,更加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二、巢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中国温泉之乡”巢湖是安徽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旅游开发区、著名的疗养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众多。
主要旅游资源分为温泉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包括古猿人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湖岛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
其中大多数旅游分布在乡镇。
巢湖土特产品的主导产品是水产,有著名的大闸蟹、毛参和新鲜可口、营养丰富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
巢湖景区调研报告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座大型淡水湖泊,也是一个重要的风景名胜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巢湖景区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以便为巢湖景区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巢湖景区的规模、景点、交通、服务设施等基本情况,以及游客对巢湖的评价和需求。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游客的交流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询问,收集相关信息。
二、巢湖景区的基本情况巢湖景区位于巢湖市区内部,面积较大,景点较多,包括湖泊风光、岛屿景观、古迹遗址等。
景区的交通便利,附近设有火车站和汽车站,并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
景区的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有酒店、餐馆、游船等。
三、巢湖景区存在的问题1. 环境问题:巢湖水质受到了污染,湖水呈现出浑浊的情况,需要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2. 设施问题:部分景区设施老化,需要进行设施的维修和更新。
3. 服务问题:部分酒店和餐馆的服务质量不高,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四、发展巢湖景区的建议1. 环境保护: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减少污染源,提高巢湖的水质。
2. 提升基础设施:加大对景区的设施投入,包括更新老化设施、提供更好的停车场和交通设施、完善公共厕所等。
3.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酒店、餐馆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 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挖掘巢湖的文化和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五、结论巢湖景区作为一处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目前还存在环境污染、设施老化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对巢湖景区的保护和发展力度,提升巢湖景区的形象和吸引力。
同时,可以通过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消费,促进巢湖景区的经济发展。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巢湖作为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近年来也面临着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巢湖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了解巢湖的生态环境状况,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供参考。
2.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3.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7月15日至7月20日活动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四、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巢湖市环保局,了解了巢湖的环保政策及治理措施。
随后,我们乘坐游船环湖一周,实地考察了巢湖的生态环境状况。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巢湖水质污染严重,沿岸植被破坏严重,部分区域存在垃圾堆积现象。
2. 采访调研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巢湖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渔民、环保工作者等。
他们反映,巢湖水质恶化导致渔业资源减少,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政府在治理巢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污染源治理、开展生态修复等。
3. 环保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组织了一次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 生态修复实践为了改善巢湖生态环境,我们参与了生态修复实践。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水质监测、植被种植等活动,为巢湖的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五、活动成果1. 了解巢湖的生态环境状况,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供参考。
2. 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程度。
3. 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巢湖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们对活动的总结:1.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环保知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2. 强化污染源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巢湖旅游调研报告巢湖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为了解巢湖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我们对巢湖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探索巢湖的旅游特色、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为巢湖旅游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采访了巢湖当地居民和游客,观察了巢湖周边的旅游设施和景点。
三、调研结果1. 巢湖的自然环境和水域景观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巢湖水域面积广阔,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尤其是巢湖的日出和日落景色,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此外,巢湖周边的湿地和鱼塘也吸引了很多游客。
2. 巢湖的水上娱乐项目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巢湖,游客可以进行钓鱼、划船、游泳等活动,充分享受水上运动的乐趣。
此外,巢湖还有乘船观光和湖上烟花表演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巢湖周边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也是旅游景点。
巢湖的特色美食有烤鱼、螺蛳粉等,吸引了很多食客前来品尝。
此外,巢湖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游客可以欣赏传统的巢湖船歌、渔民表演等。
4. 巢湖旅游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巢湖的旅游设施相对简陋,游客在巢湖的旅游体验不够丰富。
另一方面,巢湖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人对巢湖的认识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四、发展建议1.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巢湖应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船坞、游泳场以及旅游休闲、娱乐设施,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2. 加大宣传力度。
巢湖需要通过新媒体、旅游宣传片等方式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巢湖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巢湖还应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提高巢湖旅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巢湖应结合自身的水域资源,开发更多的水上娱乐项目,如游艇俱乐部、水上乐园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4. 引入专业合作伙伴。
巢湖可以与旅游开发公司、景区管理机构等专业机构合作,借助其优势资源和经验,推动巢湖旅游的发展。
巢湖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巢湖的资源现状以及相关环保政策的落实情况,我们决定选择巢湖作为实地调研的目标,通过走访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巢湖的生态环境、环保政策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为推动巢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过程1. 调研地点:巢湖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长江中游,湖面辐射着蔚蓝的湖水,四周是苍翠的山峦和绿茵的田野。
我们选择了巢湖周边的几个重点观测点,包括巢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源、湖区的废弃物处理情况、当地村庄居民的生活环境等。
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深入到巢湖湖畔的村庄和工厂,与当地居民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交谈,了解他们对于巢湖环境保护的看法和信心。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加客观和具体的数据和情况。
3. 调研内容:我们主要关注了巢湖的水质、污染源、环保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
通过实地的观察和走访,我们发现巢湖的水质明显受到了较大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周边的农村排污和工业排放。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巢湖周边的环保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执法不严、责任不到位等。
最后,我们还对巢湖周边的村庄进行了调研,发现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有待改善。
三、调研收获1.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巢湖水质监测数据、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为我们对巢湖的生态环境和环保政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调研成果:通过调研,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巢湖的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引起了我们对于环保政策和生态建设的更加关注和重视。
巢湖水资源考察报告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巢湖的水资源进行考察,对其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首先,从水资源产生的角度来看,巢湖是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
巢湖的水源来自于周边青山绿水,以及湖泊周围的河流水源。
巢湖总面积约为440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473公里。
其湖水主要来源于南淝河、阜阳河、环湖河、八十一涧河等数百条大小河流的汇集,加之雨水的滋润以及地下水的补给,使湖泊水量充沛。
其次,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巢湖是安徽省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巢湖的水资源被用于灌溉、渔业、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等多个方面。
其中,灌溉是巢湖水资源最为重要的利用途径之一。
巢湖周边的农田利用了湖泊的水源,依靠人工引水灌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巢湖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各类淡水鱼类的数量十分可观。
巢湖的渔业资源对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外,巢湖的水资源也被用于城市的供水和工业生产中,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和发展机遇。
然而,巢湖的水资源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
一方面,巢湖的环境污染水平较高,主要源于周边城市的工业和人们的生活污水。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水资源过度利用和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够科学,导致了巢湖水位下降,湖泊水质恶化的问题。
巢湖的水源治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需要加强对周边污染源的监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遏制巢湖环境进一步恶化。
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巢湖的水源,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以此尽可能保障巢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巢湖作为我国内陆淡水湖泊之一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是,巢湖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巢湖的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模式,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巢湖调查报告巢湖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地,巢湖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功能。
然而,近年来,巢湖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巢湖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水质状况调查我们首先对巢湖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集多个不同位置的水样,我们进行了水质分析。
结果显示,巢湖的水质整体上较差,主要表现为高浊度、高氨氮含量和高COD(化学需氧量)值。
这些指标的超标表明巢湖水体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可能会对湖区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
三、污染源调查为了找出巢湖污染的根源,我们对周边的工业企业、农业活动和城市排污口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巢湖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活动和城市排污。
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导致了水体中农药残留物和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
而城市排污口的存在和管理不善,使得大量的废水和污水直接排入巢湖,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四、生态系统调查为了了解巢湖生态系统的状况,我们进行了水生生物和湖泊植被的调查。
结果显示,巢湖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水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一些特有物种甚至已经灭绝。
湖泊植被的退化也导致了湖岸的侵蚀和水质的恶化。
巢湖的生态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程度。
五、建议与措施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改善巢湖的状况:1.加强农业环保管理,推广科学施肥和合理农药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减少城市排污对巢湖的影响。
3.加强巢湖生态系统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水生生物保护区,保护和恢复湖泊植被。
4.加强巢湖水资源管理,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湖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六、结论通过对巢湖的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巢湖面临的严重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
为了保护巢湖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
全域旅游背景下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全域旅游是指以全域系统为基础,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全域思维和全域观念为指导,通过整合供给侧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潜力,达到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不断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提升当地旅游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
巢湖市作为安徽省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资源。
本文旨在通过对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深入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巢湖市的旅游资源概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国家环境优美城市、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市土地面积834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59万人。
巢湖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徽鄂淮承东门户,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巢湖,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湖水连通长江,水质清澈,湖水面积750平方公里,可通航面积494平方公里。
巢湖市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古石城、方塘风景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巢湖市在生态、农业、民俗、美食等方面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旅游发展成绩近年来,巢湖市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旅游业已成为巢湖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巢湖市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巢湖市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巢湖市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如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宣传力度不足、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
巢湖市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与农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之间缺乏协同发展的机制。
三、全域旅游发展对巢湖市旅游发展的启示1. 积极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巢湖市应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资源,打造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不仅有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
全域旅游背景下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巢湖市的旅游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全域旅游是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提倡将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形成多样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巢湖市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想之地。
本文旨在通过对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探讨如何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推动巢湖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一、巢湖市旅游资源概况巢湖市地处安徽省中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江南第一湖”。
巢湖的面积达到超过8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巢湖的特产有银鱼、大闸蟹。
巢湖市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庐山、渡江战役纪念馆等,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巢湖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富饶的城市。
二、巢湖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旅游业发展风景迤逦,但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巢湖市的旅游业发展起来时间不长,整体上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一方面,巢湖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形成了较为繁荣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如银鱼公园、巢湖(南湖)景区等。
但巢湖市的一些偏远地区和乡镇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形成了“三点一线”式的旅游格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滞后和不足的情况。
2. 旅游产品单一,游客体验感不强。
目前,巢湖市的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和红色旅游为主,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产品供给。
游客往往只能获得简单的观光体验,无法深度地了解和融入当地的文化,导致游客的体验感不强。
一些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也不尽如人意,游客的满意度较低。
3.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竞争压力大。
尽管巢湖市的旅游业发展风景迤逦,但旅游基础设施却不完善。
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巢湖市的旅游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一、巢湖景区资源概况巢湖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五大淡水湖湖区之一,是皖中地区的区域生态基础和重要农渔之乡,是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湖光、山色、岛景、林秀、洞奇、文萃”为特色,以环境保护、人文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环绕大湖类、作为城市近邻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未来将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疗养胜地。
巢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交通十分优越。
风景名胜资源构成全,品位高、特色明、容量大。
揽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奇花、朝霞、林海等自然景观于一体,融名人、故居、名作、古庙、古塔、古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环巢湖资源调查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开发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并为环巢湖地区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意见,促进环巢湖区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环巢湖区域形象,塑造环巢湖区域国家级品牌,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此,在合肥学院旅游系郑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五人调查小组,专门对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
调查组成员由于是学生,所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同时,调查时间比较分散,基本上是隔几天才会统一去某地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环巢湖地区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调查小组基本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此次调查。
调查完成之后,我们开小组会议针对此次调查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一、二手资料写成调查报告,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郑老师参与点评、纠正与审核,尽心敬业!三、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一)环巢湖旅游资源分类概况旅游资源分类是资源评价的前提,是环巢湖地区旅游业找准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参考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标准(GB/T1896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按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标准,将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见表1-1)。
表1-1 亳州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表(二)环巢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1、评价方法在对环巢湖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依据国标GB/T189672-2003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包括资源要素评价,资源影响力及附加值),并采用打分的方法对主要旅游单体进行附值,然后进行等级评定,从而获得其价值评定,以找出更具影响力更具价值更具代表性的资源,再综合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找出环巢湖旅游资源发展的突破口。
2、评价指标及模型依据环巢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评价因子的可操作性,综合国标的共有因子评价系统,选取8项指标,对环巢湖地区主要旅游资源进行逐次打分。
资源要素价值有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珍惜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5项指标。
资源影响有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和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两项指标。
附加值主要选择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指标根据以上所述的评价因子可以获得以下评价模型:注:(1) P=a+b+c= a1+a2+a3+a4+a5+b1+b2+c1(c=c1);(2)每个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分相应四档。
3、资源评级标准根据综合得分P,按国标可将亳州市旅游资源评价等级分为五个级别,从高到低分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得分<=29为未获等级的旅游资源,其中五级旅游资源被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良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统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可以获得下表:表2-2 环巢湖区域主要资源定量评价表表2-3 环巢湖区域主要资源等级分类根据表2-2和2-3可以得知,目前环巢湖地区“特品级旅游资源”是暂时没有的,“优良旅游资源”有9个,“普通级旅游资源”有62个,未获得等级资源5个。
从这可以看出,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总量大,但是整天质量上还有待改进。
四、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SWOT分析SWOT分析法,即强弱危机综合分析法,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法之一,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用以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前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
(一)优势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山抱水,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八百里巢湖以及湖中的姥山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环湖的三大温泉(半汤、香泉、汤池),飞珠溅玉;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茂林蓊郁;五发溶洞(仙人洞、紫薇洞、王乔洞、华阳洞、泊山洞),各具特色;还有一株生长千年,风姿绰约的奇花——银屏野生白牡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环巢湖地区人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古迹遗址,无论是文人民家,还是民居故里,都让人流年忘返,体味先人的闲情逸致,解读文化的丰厚与凝重。
长江流域的人类祖先“和县猿人”、“银山智人”曾繁衍生息于此;近年来凌家滩古文化遗址及巢湖水下古城的发现令国内外瞩目。
2、区位优势。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北面与合肥相连,东面与芜湖和马鞍山相连,东北和西面分别与铜陵和安庆相连,处于省会和沿江工业走廊的中间,地理位置优越。
目前正在开发的环巢湖大旅游区就是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巢湖旅游业。
区内水陆交通便利,淮南铁路及复线穿境而过,合宁和合巢芜高速公路及20多条干线连成交通网,区际交通极为便利。
3、政策优势。
政府高度重视巢湖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环巢湖旅游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2009年巢湖成功申报“中国温泉之乡”,给巢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
2010年巢湖示范区规划获批,在此建设中,将会带动城镇建设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4、环境优势。
巢湖风光秀丽,生态良好,气候宜人。
其地山环水秀,风光秀丽,是有名的温泉疗养度假胜地。
巢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不仅给各旅游景点增添了一份光彩,也为旅游业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铺垫。
(二)劣势分析1、水体污染严重。
巢湖原本浩淼而清澈的湖水是环巢湖,旅游区首位旅游吸引物,但巢湖流域水环境的现状是污染负荷增加,湖泊富营养化加重。
2、旅游资源特点不突出,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巢湖及其周边地区虽然旅游景点景区众多,门类齐全,居五大淡水湖之首,却几乎没有一处在规模或在知名度方面占优势,究其原因乃是没有认清该区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在竞争中找不到自己的强项。
3、旅游业投资匮乏,严重缺少资金支持。
目前,巢湖旅游业的发展投资严重不足,造成旅游业相关基础设施落后、开发与宣传不到位、动力不够、效率低下等。
4、旅游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及策划人才缺乏。
随着巢湖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市场的日益扩大,高素质的旅游业行政管理人员、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高级策划人才十分缺乏。
5、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任何一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存在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巢湖作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较晚的旅游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矛盾。
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对资源的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欠缺也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6、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在巢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没有把整个大巢湖区域作为统一开发规划。
各个景点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景点分散极大地限制了巢湖旅游业的发展。
7、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宣传力度不够。
巢湖旅游目前促销手段较为陈旧和单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整体性、连续性,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各景点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整体促销,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使得巢湖的知名度不高,客源市场大多都集中在周边城市,客源结构多为散客,有组织接待的团队很少,没有在游客之间形成相互宣传的纽带,从而形成回头客,或形成游客的几何式发展。
(三)机遇分析1、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环巢湖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合肥这一经济依托,利于将环巢湖地区发展成为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2、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GDP 的提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巨大的增长空间。
3、合肥市政府近年来对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关注和省发展旅游强省目标的提出及合肥产业升级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旅游业,环巢湖地区成为合肥市旅游发展的重要部分。
4、江苏,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区域客源市场庞大,尤其是合肥紧邻长三角区域,区域优势明显,能为环巢湖地区旅游发展带来庞大的客源市场。
(四)外部威胁1、黄山,九华山旅游的成功打造,使合肥巢湖旅游品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效用。
2、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形式增长空间会慢慢缩小,难以为继。
3、江浙的周边省市尤其是苏州杭州在境内外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客观上分散了一部分客流,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合肥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使得环巢湖旅游发展困难。
(五)发展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巢湖水污染治理和周边环境保护力度。
2、打响“巢湖”旅游品牌,利用湖滨资源优势,打造“滨湖主题公园”。
巢湖市有得天独厚的滨湖资源优势,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集中资金精心打造一个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滨湖主题公园,提升巢湖旅游品牌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巢湖。
3、整合温泉资源。
温泉旅游是世界上主要的度假旅游主题之一,巢湖地区有多处温泉,这也是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也应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加强温泉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色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资源、统筹兼顾,以实现温泉旅游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进一步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形成旅游生态经济。
一方面,政府要对旅游商品的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和客观指导,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开发队伍,形成政府领导、市场化运作的商品开发模式。
另一方面,旅游商品生产厂家要从原始的小作坊手式加工阶段向现代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过渡,不断提升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产业链。
5、着力解决巢湖旅游人才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旅游业重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特别是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管理人才和策划高手吸纳到巢湖旅游发展的人才队伍中。
其次要创新旅游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人才共享。
6、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完善自驾车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自驾车出游在旅游产业中的比例也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