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 格式:ppt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34
《黄鹤楼》古诗鉴赏《黄鹤楼》古诗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古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一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带拼音、注释、译文)《黄hu áng 鹤h è 楼l óu》作zuò 者zhě:崔cuī 颢hào昔xī 人rén 已yǐ 乘chéng 黄huáng 鹤hè 去qù,此cǐ 地dì 空kòng 余yú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
黄huáng 鹤hè 一yí 去qù 不bú 复fù 返fǎn ,白bái 云yún 千qiān 载zǎi 空kōng 悠yōu 悠yōu 。
晴qíng 川chuān 历lì 历lì 汉hàn 阳yáng 树shù,芳fāng 草cǎo 萋qī 萋q ī 鹦yīng 鹉wǔ 洲zhōu 。
日rì 暮mù 乡xiāng 关guān 何hé 处chù 是shì?烟yān 波bō 江jiāng 上shàng 使shǐ 人rén 愁chóu 。
作者介绍:崔颢(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
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变为慷慨豪放。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黄鹤楼翻译简短1.黄鹤楼翻译《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黄鹤楼崔颢主旨: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之感叹.甲,课文要点:写作背景: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写景: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抒情: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问:1.前四句写甚麽抒发了何种感情答: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的感慨2.后四句抒发甚麽情思答: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乙,段落大意:首联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颔联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颈联写黄鹤楼前实景:江山依旧.尾联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在唐代,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号称长江南岸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滕王阁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岳阳楼建于开元四年(716)。
1、《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望黄鹤楼》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黄鹤楼》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
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黄鹤楼》阎伯理
〈原文〉黄鹤楼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层层屋檐像鸟的翅膀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主题: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凸现了黄鹤楼这座历史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阎伯理,唐代人,生卒年不详,所属文学时期为隋唐五代文学,代表作品: 《黄鹤楼记》。
被载入《文苑精华》、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苏教版)。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长江边上。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传说三国时费袆(yī)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
颢:读hào。
历历:一个一个很清楚的样子。
萋萋:形容草长得很茂盛。
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大意】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坐黄鹤离去了,这儿徒然留下了这么一座黄鹤楼。
黄鹤载着仙人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千百年来,只有天上的白云寂寞地在楼前飘荡。
世界上的事情,难道都会像黄鹤这样茫茫无踪吗?真让人感到无限惆怅。
放眼望去,江水在晴朗的天空下泛着银光,汉阳城那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芬芳茂盛的绿草。
不知不觉间,已是黄昏日落,我多想看到家乡啊,可它到底在哪儿呢? 面对烟波浩渺的长江,心中不由地感到一阵阵的悲愁。
阎伯理《黄鹤楼》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黄鹤楼记》阎伯理州城西南隅(yú),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wēi’é),高标lóng zōng,上倚(yǐ)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tà)霞敞;坐窥(kuī)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006其七下教材中删去的内容: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课文翻译:在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据《图经》记载):“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返回时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远望这矗立着的黄鹤楼,巍然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飞檐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高高地翘在楼的上面)。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优美的)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隅(yú):角落。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yī): 三国蜀汉大将军。
登仙: 成仙。
列:记载。
存:保存。
驾:乘、骑。
憩(qì):休息。
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之,指代黄鹤。
名,动词,命名。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
《述异》之志:即《述异记》.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
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
巍峨(wēi’é):高大雄伟的样子。
lóng zōng:高耸的样子。
黄鹤楼最著名的三首诗
黄鹤楼最著名的三首诗如下:
1、《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望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崔颢?黄鹤楼?原诗、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原诗】:黄鹤楼①崔颢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④汉阳⑤树,芳草萋萋⑥鹦鹉洲⑦。
日暮乡关⑧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②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③空余:只留下。
〔空:只〕④历历:清楚清楚。
⑤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⑥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⑦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⑧乡关:故土。
【翻译】: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土?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翻译二】: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土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在线朗读】:(Mp3格式,第一遍为女声朗读,第二遍为男声朗读〕【简析】: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
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符合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赏析】: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衬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题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