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的生词和短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的情感。
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阅读策略。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花,引发学生对花的关注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别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花?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学习生词和短语:学生通过课文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生词和短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理解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价值观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态度和情感,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美,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与同学分享。
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直观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课文中所提到的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课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2. 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和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对德国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阅读与理解。
德国文化和风俗的介绍。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德国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详细解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分析课文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文化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兴趣。
3.2 教学内容德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介绍。
德国的花文化和花园设计理念。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德国的文化特色和花文化。
学生小组研究,分享对德国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课堂互动与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4.3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习反思。
5.3 教学方法学生个人总结和反思,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师引导,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fla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年级学科:小学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花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引导学生思考课题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等方式自学生字词,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与练习(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2)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展示课后拓展作业,分享学习成果。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作文的思路、语言表达等方面。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志民,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和成就;2.理解课文的主题,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含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以花为话题,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观察力。
- 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花有哪些特点?觉得花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作用?- 你们见过哪些特别漂亮的花?它们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2.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 你们认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词汇。
2.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出问题和疑惑。
3.课文导读,老师讲解生词和关键句,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理解了吗?- 你们认为作者的“花”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并交流讨论结果。
四、互动探究(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你们的花是给谁看的?”并找出几个有趣的观点。
2.老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归纳。
3.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做一个小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并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风景和人物,理解“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有益于他人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风景和人物,理解“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主题。
三、教学难点1.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 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风景和人物。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主题的理解。
(3)教师总结学生观点,进行讲解和引导。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关爱他人。
(3)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强调做有益于他人的人的重要性。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5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4、收集更多的资料,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树立大语文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欣赏德国奇丽的景色、了解德国奇特的风俗,并有感情地朗读。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前准备:一、激趣导课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文明,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异域风情。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到德国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受。
齐读课题(轻、慢一点)课前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课文大家预习过了,那词语肯定难不倒你。
出示,指读: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如入山阴道上(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读完的同学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
作者两次踏上德国,却发出了同样的赞叹!谁知道?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3)作者为何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三、探究——奇丽的景色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四、探究——奇特的民族1、德国不仅有奇丽的景色,还是个奇特的民族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特别之处?2、集体交流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
(1)学生自由读句子,找,谈德国人种花的特别之处。
①在我们中国,是喜欢花的人,才养花,而他们是——家家户户都养花;②我们喜欢花,把花养在屋子里,而他们是——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③我们在屋子里是是可以看着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而他们是——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德国人种植花草的特点和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都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德国人种植花草的特点和习惯。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教师出示一朵美丽的花,引发学生对花的关注和欣赏。
(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吗?”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并尝试朗读课文。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吗?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花卉种植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国家对待花卉的态度和习惯。
2.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德国人种植花卉的特点和中国人的种植习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学生分组朗读,培养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语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美德。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著名作家季羡林的一篇散文。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关爱他人的理念。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分析和主题探讨。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深刻道理。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好生活?我们如何去追求美好生活?引入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3.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主题以及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传达的美德和价值观。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所传达的美德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做一个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人。
第四章:作业布置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选择一篇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6.2 评估方式: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7个汉字,理解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
2、体会德国民族养花的与众不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会议室上课,在讲新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风光片。
(大屏幕播放德国风光片)
师:这些图片都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中国也曾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哥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
但是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到祖国,事隔三十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质疑问答:“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呢?把书打开——听一遍课文,你就会找到答案。
二、学习生字
1、听范读。
思考: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2、看一下本课出现的汉字。
请看大屏幕。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领读—齐读
释义
检测(游戏)
A 看图用词。
B 区别形近字
C 运用词语填空。
书写形近字(练习本上完成)
三、再读课文,学习1—2段
1、指两名范读
思考: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导语:
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 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理解意思。
B 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象我们中国把花养在屋子里,当时的作者看到这样的情形,表现是怎样的?——很吃惊,不理解。
这样一种养花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怎样?
(奇丽、与众不同)这节就让我么年体会一下这个民族的奇特。
民族的这种奇特让作者以至我们都很吃惊,很不理解,他们这样把花放在窗子的外面是因为不喜欢花吗?
生:不是,他们很喜欢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让别人去观赏,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
师: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养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养花与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把花养在屋子里。
师:谁家养花举手。
我们养花的目的是什么?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给家人带来美的享受)
师:我们养花是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齐读2自然段。
师:自己养花却让别人看,我们感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那么他们自己呢?面对作者的“曾问过”,你看到德国人自己是怎样的反映?(平常、习惯)
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
师:从这个词中还可以看出什么?(他们很自豪)
师:想看看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吗?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影片。
欣赏完后,表达一下你此时的感受,可用书中的词、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奇丽的景色。
师:德国人把美丽奉献给别人,在奉献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别人赋予自己的最美的东西,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奉献、无私)正是德国人这种无私的境界,也说明了这个民族的奇特,在爱花的民族中,德国占重要的地位。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个民族的奇特,同学们也概括出了这个民族不光奇特,景色也很奇丽,那么他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奇丽呢?让我们下节课再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