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运动和力》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771.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往往不同。
同一个物休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白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速度:⑴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⑵时间相同,路程长,运动快⑶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快⑷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lm/s=3.6km/ho 人步行速度约l」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通过的路程为1.1m.(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平均速度:及对应的时间)常见速度:人步行速度1」m/s,自行车速度5m/s,人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乂10论人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中长跑测验中,小明跑1000m小红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解: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亦、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皿、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迪1、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卷数n,用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12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学案
工具:
1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
考点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取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
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考点五: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如图所示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都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
、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
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生的效果与力的()
、作用点有关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的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复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及力的三要素。
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4.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现象,并会解释有关现象。
5.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平衡状态的判定,并会利用二力的平衡分析问题。
基础知识复习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
二、机械运动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常用单位;两单位换算:1m/s= 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Ⅱ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 m;1m= dm;1dm= cm;1cm= mm;1mm= μm;1m= μm;1m= nm;1μm= 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轮滚法、辅助法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B、“观”: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物体且不歪斜。
D、“看”:读数时。
E、“读”:要估读到。
6.误差:(1)定义:叫误差。
(2)产生原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
2.测量工具: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改变和物体的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表示。
6.力的测量:⑴工具:(2)弹簧测力计:A、原理:B、使用方法: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7.力的三要素:8.力的表示法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
2.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3.惯性:⑴定义: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都有惯性,惯性大小有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七、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三、跟踪练习一、用心选一选(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30分)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为17.81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2-4 A . 1cm B .1mm C .1dm D .无法确定2、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 的是 ( )A .马拉车行走的力B .牛拉犁耕地的力C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D . 拔河比赛时每个人对绳的拉力3、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水B .桥C .人D .地面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 )5、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6、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 ( )A .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B .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 .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D .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7、用脚踢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脚是施力物体,所以它不受力B .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C .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足球D .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9、如图12-3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的是 ( )10、下列物体中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从楼上阳台掉下的砖头B .草坪上滚动的球C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D .沿平直轨道正常行驶的火车二、耐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21分)11、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12-4,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如果战斗机在2s 内飞行了0.4km ,则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图12—312-9 12.“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13.如图12-5是某同学在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
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__直线运动;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_____直线运动。
14.小明从南京坐汽车到上海,途中驾驶员告诉他,现在汽车离上海还有160km ,这里他看到驾驶员方向盘后速度计的指针如图12-6所示。
如果汽车一直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小明在__________h 后能到达目的地。
15.某地区道路如图12-7所示,歹徒在A 处作案后沿AB 以5m/s 的速度逃跑,到达B 时停留1s ,接着沿BC 以6m/s 的速度逃亡。
在歹徒经过AB 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 小明立即从A 出发,沿AC 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小明恰好在C 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 处被捕获共历时____________s ,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 。
16.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N 的力推着一辆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是_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____。
17.运动员踢足球时,感到脚会痛,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脚感到痛的施力物体是_ _。
18.如图12-8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 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图b 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 __。
19.如图12-9所示,一个男孩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
这时推力_________汽车所受到的阻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_____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____的缘故。
21.如图,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共25分)22.夏天的傍晚,小明为了驱蚊,点燃了一盘蚊香,他琢磨着想测量蚊香的燃烧速度,看一看一个晚上点一盘蚊香够不够。
(8分)(1)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测量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12-6 12-5 甲乙a b12-8(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2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
这个实验如图12-10,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每空2分)问:(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 就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
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称 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这个定律因为是用 的方法得出,所以它 (填“是”或“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24.在图12-11中画出物体A 所受到 的水平向右100N 的拉力示意图;(5分)五、应用计算:(共10分)25.某同学买了一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次和14天齐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62km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你从列车时刻表所列各项内容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分)(2)13、14次列车运行时间差为_________________,计算13次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和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六、 综合应用:(共14分)26.图12-10图12-1127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2-12所示)。
图12-12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国产“红旗”牌小轿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2)利用以上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